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进中国高层政要-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着就要进入苏州城了,父亲稍稍挪动了一下身子便咳嗽了起来。他一边咳嗽一边断断续续地说:“时事艰难,你今天能进苏州中学,机会难得,那里名师荟萃,你当学点真本事,家里虽困苦,总尽力让你读完高中。你在困境中读书,更要发奋有为,莫让时间虚掷……”
  傍晚的时候,钱伟长到达了学校,父亲走了。所没有料想的是,父亲的背影从此永远地保留在了他的记忆之中,苏州一别,竟成了父子二人的诀别。就在钱伟长入学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家里捎来口信,父亲去世了,时年39岁。
  父亲过早的谢世,把钱伟长推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道难关的面前。一家六口,除了一柜子书外,父亲没有任何积蓄。母亲带着一个弟弟两个妹妹,还有一个即将出世的妹妹,家里连隔日的粮食都没有。
  正当钱伟长暗自做着退学的打算时,父亲的老师以及乡邻们向钱伟长一家伸出了救援之手,加之四叔的帮助,钱伟长终于留在了校园。
  钱伟长十分珍惜这一学习机会,苏州的三年是他一生中难忘的三年。苏州美景天下闻名,然而就连虎丘塔和寒山寺也是在他六十多岁的时候才去的,三年当中他迈出校园门为的是要迈进图书馆的大门。   科学救国(1)   “清寒奖学金”,令苦恼中的钱伟长豁然开朗。考试一结束,他一下子收到了五家大学的录取通知。“九一八”事变,钱伟长毅然“弃文学理”,走上“科学救国”的道路。
  钱伟长靠着四叔经济上的接济终于念完了高中,然而此刻,他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面对家庭经济上的困难和升学后的一系列问题,加之对考试的把握心里又没有底,这一切都令举棋不定的钱伟长十分的苦恼。   一次偶然的机会,钱伟长听说了“清寒奖学金”,这是当时上海天厨味精厂创办人吴蕴初先生设立的,专门用于奖励家境贫寒但又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奖学金,是以公开考试的方式选拔优秀高中毕业生上大学的,每年在全国招收12名学生。得知此讯后,钱伟长顿时感到眼前一亮:“不妨一试。”
  三年的高中学习,钱伟长的确补了不少没有学到的课程,但终究难以与按部就班的同学相比,尤其在数、理、化、英文方面。于是,在正确地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后,他意识到,虽说数、理、化等方面不如有些同学,但自己在文史方面的优势却是令许多人自叹弗如的。于是,钱伟长决心一搏。
  考试成绩公布了,钱伟长被录取了。这是1931年的8月,正在帮助家里干活的钱伟长竟在这一个月内连续收到了五家大学发给他的录取通知书,真有些喜事不断的感觉。
  原来,暑假期间,钱伟长只身一人赶到上海,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分别参加了清华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厦门大学的升学考试。在当时,各个大学都是自设考场和考题的,无论文科还是理科,考试用卷都是同一份。清华大学历史试卷中的一道题目,不知难煞了多少学生,这便是写出二十四史的名称、卷数、作者和注疏者的题目。此题钱伟长是所有报考清华大学的学生中唯一获得满分的人。凭借着文史方面的优势,钱伟长在获得“清寒奖学金”的同时,也获得了上大学读书的机会。然而面对他的又是更新的选择——中文系还是历史系?
  在燕京大学任教的四叔又一次向钱伟长提出建议,于是,钱伟长选择了清华大学中文系。成为清华大学多年以来唯一的一个身高在标杆刻度以下的新生:身高1。49米。
  1931年9月16日,钱伟长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清华大学。就在他报到的第五天。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日本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东三省。消息传来,同学们无不为此义愤填膺。北平乃至全国的大学生们都积极地投身到了抗日救亡的斗争中。作为一名热血青年,钱伟长亦不例外,积极地加入了同学们的行列。
  一天晚上,由同学们自发组织的讨论会结束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钱伟长默默地跟在同学们的身后若有所思。会上同学们关于“为什么会痛失东三省”的激烈话题还在搅扰着他。“为什么?为什么?……”在他的脑海里连成了一片。
  月光下,在通往宿舍楼的小路上,钱伟长独自一人在徘徊……
  不知什么时候起,身后楼房里的灯光悄然地消失了,隐约中似有几点微弱的烛光在闪,夜深了,仍是那个瘦小的身影在夜幕中徘徊。
  第二天一大早,钱伟长便起身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一见面,钱伟长就急冲冲地说:“吴教授,我要申请改读物理系。”
  钱伟长的名字,吴有训早有耳闻。早听说中文系教授杨树达曾到处宣传“中文系得了一个人才”,而历史系也曾表示过要钱伟长前去就读的愿望。对于这样的一个学生,吴教授当然也很关注。但当他听了钱伟长决心改学物理的要求后,他很吃惊。因为就钱伟长的实际情况——数理化底子较差,英文又不行,到物理系就读是十分艰苦的事情。想到此,吴教授开始打量起面前的这个小个子学生来了。只见他瘦长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谦和的表情之中带着一种坚毅,微微上翘的嘴角流露出一股自信的倔强。   科学救国(2)   无论吴教授如何苦口婆心,“什么学问都能救国……”但钱伟长却是主意已定。经受了一连好几天的软磨硬泡,吴教授确实感觉到了这个学生的决心,于是同意了他的申请,不过是有前提的,吴教授十分认真地要求道:“试读一年,如果数理化三门课程中有一门考试成绩达不到70分,自动转回中文系。”听了吴教授的话,钱伟长嘴角一翘,笑了,这是以微笑许下的承诺。然而此刻,他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这一抉择对于他的一生是何等的重要,也正是从这一刻起,他的命运已和祖国科技事业的命运紧紧地联在了一起。   拒绝出国   大学毕业,钱伟长又获研究生奖学金。伴随着马约翰老师高声的呼喊“BOYS FOR VICTORY”。钱伟长越战越勇。公费留学,中国学生把盼望已久的护照丢在了英代表的怀里,拒绝出国。
  不知不觉,钱伟长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正如吴教授所料,钱伟长从中文系改到物理系,的确付出了远远超乎想象的辛苦。就拿英文来说吧,当时理科授课和教材全部使用英文  ,如果不把英语关攻下来,对于其他就更不用提了。钱伟长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要被英文充满,剩下的时间则当然要放在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上了,所以他的大学生活既充实又紧张。
  一次,大一年级的长跑队缺少一名队员,于是同学临时找到了钱伟长来凑数,在全校的越野比赛上,毫无任何训练的钱伟长,竟然坚持跑完了全程,还拿到了第九名,赛场上钱伟长敢冲敢拼的劲头,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校体育教师马约翰望着这个身材瘦小却敢于拼搏的小伙子,不禁大声高喊“BOYS FOR VICTORY”。不久,他被选入了校运动队。
  正是靠着这种拼劲和猛劲,钱伟长圆满地完成了在大学的学习。此时的他已不再是入学时的那个瘦弱的小伙子了,他已是身高1。64米,校运动队长跑、中低栏、足球等项目的优秀运动员了。
  1935年6月,在青岛举行的物理学年会上,钱伟长与顾汉章合作的论文《北京大气电的测定》,得到了物理界的关注,这是我国自行测定大气电量的第一批数据,也是钱伟长从事科学工作的“开篇”。
  大学毕业,对于钱伟长来说“清寒奖学金”也随之结束了,但这并不是钱伟长从事科学探索的结束。为了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机会,他考取了清华研究院物理系的研究生。与此同时,他凭着考取研究生的成绩,幸运地获得了全国每年一名的“高梦旦奖学金”。从此,他便在吴有训教授的指导下,从事X光衍射研究。
  入学不久,“一二·九”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爆发了,基于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实验室中的钱伟长再也坐不住了,手举标语旗,站到了学生示威游行的队伍中。不久,他又和一些进步学生共同组成了自行车南下宣传队,一路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当南下宣传队到达南京时,钱伟长和他的同学们遭到了国民党军警的无理扣押并被遣返回到北京。但这并没有削弱钱伟长的抗日斗志,很快他就加入了民族解放先锋队、海燕歌咏团等爱国学生组织,然而,也正是在这时,钱伟长与中文系女生孔祥瑛相识了。
  1939年是钱伟长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七七”事变后,清华大学转移到了昆明,在昆明,钱伟长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工作,此间他完成的三篇光谱学论文,尤其是《对稀土元素硒的单游离光谱分析》开辟了中国稀土元素研究的先河。受到了国际物理界的重视。这一年,他又参加了由中英庚款基金委员会第七届留英公费生的考试,全国报名考试的人数达三千多人,而钱伟长所选的力学专业只招一名,考试结束,由于他与郭永怀、林家翘二人的考试成绩完全一样,招生委员会决定将三人同时录取。
  就在发榜的三个星期之前,27岁的钱伟长与清华大学中文系刚刚毕业的同学孔祥瑛举行了婚礼。这是在他们自“一二·九”运动相识,“七七”事变后分离近一年半后的相聚。仪式十分的简单,吴有训教授做主婚人,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庆贺一番。不料短暂的相聚却似乎是在孕育着又将来临的分离。
  9月2日,当这批留学生到达香港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所有去英国的客轮都被征作了军用。于是一行人只好回昆明等候通知。到1940年1月,钱伟长被通知到上海集合,转去加拿大留学。
  英“俄皇后号”停泊在上海港的码头。当留学生们就绪等待起航的时候,钱伟长和几个同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