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敢想敢干 作者:汪洋-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证券业发展迅猛,而且门槛很低,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轻易进入金融领域,那时候一夜之间因投机暴富的新闻常常见诸香港各大媒体。许荣茂敏锐地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当上了一家证券经纪人,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福建搞房地产开发并不需要有很多的钱,几千万就可以搞很大的项目。那时候地价、房价低得不可想象,1亩地只要10万。“但是1992、1993年开始,1亩地从10万变成近100万,地价开始近10倍地涨。”许世坛说。这时候许荣茂抓住了内地房地产快速发展时期成本低的难得机遇。
  然而,他并没有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当内地房地产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时,许荣茂携妻带子到澳洲去开发房地产,而这为世茂后来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有消费需求支撑的房地产市场处在最低点的时候进入是许荣茂的不二法则。北京和上海的成功也印证了这一投资理念的正确性:
  1994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中国房地产业出现大起之后的大落。在当时很多做房地产投资的人破产、许多人对房地产业避之唯恐不及时,许荣茂却从福建移师北上,大举进入当时还十分低落的北京房地产业。
  “当时的北京,房地产市场属于最低点,而北京因为首都的缘故,聚集了境内外具有高档楼盘消费能力的人却没有相对应的产品。”亚运花园、华澳中心、紫竹花园、御景园等一幢幢高档外销公寓从1995年开始的热销证明许荣茂的判断。“当时我们在北京的5个项目、3000多套房全部卖完了,销售额达几十个亿。”
  在北京如日中天的时候,许荣茂又把目光投向上海这座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这时是1999年底。当时这一决定遭到了包括儿子许世坛在内的世茂高层许多人的反对:
  许世坛不理解父亲的决定:“在北京从1995到1998年,我们每年销售都是名列前茅,我们在北京市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为什么要到上海去?”许世坛的担心是有依据的:1999年到2000年的上海房地产受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正处于低潮,陆家嘴有一半办公楼卖不出去。
  许荣茂力排众议:中国要加入WTO,上海是中国和亚洲的经济中心,它不只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那个阶段上海房地产跌得这么厉害主要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是暂时的。当时上海的高档住宅不到2%,陆家嘴好几百万平方米的高档写字楼没有相应的高档住宅与之匹配,而上海市政府已经在采取相应措施拉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如收缩土地供应、购房免税政策、户口政策等。
  他认为:“一个政策要出台一二年后才能反应出来,世茂集团必须抓住这个机遇。”世茂在上海的的成功再次证明许荣茂的独特眼光,再次证明许荣茂“总是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看到机会”。
  机会的来临,可以出自偶然,但当事人必须及时捕捉并利用机会,才能为事物增加价值,为自己带来利益,100富豪们敏锐的“嗅觉”使他们把准了机会,他们的幸运,是来自偶然的必然。
  *行动指南,财富之路
  1.徐明认为,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关键看你是否做好了准备。
  2.仰融在谈到风险时指出:风险和机会是紧连在一起的,冒险是机遇的代价,如果你只求安定,不愿承担风险,那你同时也就失去了成功的可能。
  3.黄光裕体会到,假若前人缺乏冒险精神,就没有了电灯、雷达、飞机、人造卫星,也没有青霉素和汽车……成千上万的成果将不可能存在。
  4.当荣智健创业时,对于可能遭遇到的风险早已了如指掌,他投下的每一分钱……毫无疑问,就是因为它的冒险性,才能激发出创新、勤奋和高度的企望。
第三章 勤奋工作 不断积累财富(1)
  只要人们拥有拼搏精神,踏踏实实地苦干可以创造一切奇迹。有很好的耕耘过程,才会有很好的收获,而且你的付出都在收获之前,这都是一些原则。
  一.财富始于实干
  ■要当一个亿万富翁,必须积极地努力,积极地奋斗。
  ■当成功者开始集中力量行动时,立刻就会兴致勃勃、干劲十足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创业,就是创造一种适应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面对外部环境哀叹的人永远也成不了企业家。
  劳动创造一切
  只要勤奋工作,就会把财富女神召唤来。
  100富豪能拥有如此巨额的财富,是与他们的辛苦实干分不开的,他们的每一份收获,都凝聚着他们的努力与汗水。
  比尔盖茨认为,要当一个亿万富豪,必须积极地努力,积极地奋斗。富豪从来不拖延,也不会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动,而是今天就动手去干。他们忙忙碌碌尽其所能干了一天之后,第二天又接着去干,不断地努力、失败,直至成功。
  李嘉诚十四岁时曾在香港一家茶楼当跑堂伙计。茶楼的伙计每天必须在清晨5时赶到茶楼。为了早起,李嘉诚把闹钟拨快10分,每天总是最早一个赶到茶楼。到了茶楼后,他对来茶楼喝茶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注意观察,潜心揣摩,根据茶客的外貌、言语去揣测他的籍贯、年龄、职业、收入和性格等等,然后又找机会巧妙地验证。李嘉诚很快便对茶楼的每一位顾客的消费需要了如指掌:谁爱甜,谁爱咸,谁爱喝红茶,谁爱喝绿茶,谁爱吃鱼,谁爱吃虾,在他的心中清清楚楚。所以他什么时候该给哪位顾客上什么食物,提供什么服务一一做得恰到好处。被他招待的客人都非常满意,成了茶楼的常客。李嘉诚也因此成为茶楼加薪最快的伙计。
  比别人快上十分钟是李嘉诚一直保持着的习惯,成为香港首富后,他的手表仍然要比别人快十分钟。
  要记住这句老话:“今天能做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富豪一遇到问题就马上动手去解决。他们不花费时间去发愁,因为发愁不能解决问题,只会不断地增加忧虑。当成功者开始集中力量行动时,立刻就兴致勃勃、干劲十足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遇见过那种喜欢说“假若……我已经……”的人吗?有些人总是喋喋不休地大谈特谈他以前错过了什么云山雾雨的成功机会,或者正在“打算”将来干什么渺渺茫茫的事业。
  失败者总是考虑他的那些“假若如何如何”,所以总是因故拖延,总是顺利不起来。总是谈论自己“可能已经办成什么事情”的人,不是进取者,也不是富翁,而只是空谈家。“实干家”是这么说的:“假如说我的成功是在一夜之间得来的,那么,这一夜乃是无比漫长的历程。”
  不要等待“时来运转”,也不要由于等不到而觉得恼火和委屈,要从小事做起!要用行动争取胜利。
  从现在起,不要再说自己“倒霉”了。只要专心一致去做好你现在所做的工作,坚持下去直到把事情做好,“机会”就会来到。怨天尤人不会改变你的命运,也不可能让你拥有财富,只会耽误你的光阴,使你没有时间去取得财富。如果你想要“赶上好时间、好地方”,就去找一项你能够拼上一拼的工作,然后努力去干。幸运不是偶然的,只要勤奋工作,就会把财富女神召唤来。
  做个“拼命三郎”
  有时候,成功就是一声不响的苦干,一切财富都源于创造。
  狂热的工作精神就像资金、技术那样,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果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将能演变成一个公司的核心能力。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说:“有时候人们觉得我的成功是因为天赋,但据我所知,所谓的天赋不过就是努力工作而已。”勤奋工作的人永远受到财富女神的宠爱!
  在职工眼里,沈文荣是个说一不二的人;在钢铁界,沈文荣是个敢于担当、敢于冒险的人;而在妻子陈红华的眼里,沈文荣是个不折不扣的病人,气管炎、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病,让陈红华更为揪心的是沈文荣的心脏,才不到60岁的人,心脏功能已经老化到了70岁,都是积劳成疾累出来的。
  沈文荣是个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人,经常早出晚归。一次陈文华在上海做手术,沈文荣讲:“平时没时间陪你,这次一定要陪你。”可沈文荣一坐下,病房的安宁就被沈文荣的鼾声给打破了。
  沈文荣说:“我最大的乐趣是工作,让沙钢进入世界钢铁企业20强是我的目标。”沈文荣自认为是“工作狂”,把所有的心力扑在建造他的“钢铁王国”上。
  创业以来,每天上班铃声响起之后,沈文荣都会准时出现在沙钢门前一尊钢铁工人的塑像前。他坐在铜像下面的台阶上,看到过往的干部就把他们喊住,当面布置任务。现在,他的这个工作地点,换在了项目指挥部楼下。
  沈文荣成功地把他的“工作狂”文化灌输到全厂几乎每个工人身上。整个工厂弥漫着紧张的生产气氛。工人们三班倒工作,行政人员早上7点钟上班,工作到下午5点半。而且周六不休息。
  沈文荣相信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比任何说教都更起作用”。他有个习惯,只要不出差,每天早晨6点40左右就会来到厂门口,直到7点正式上班。这段时间,陆续来上班的职工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和他交流。多年来,不管刮风下雨,这个习惯雷打不动。工人们对老总的敬业精神也都是心服口服。
第三章 勤奋工作 不断积累财富(2)
  沈文荣“20多年如一日,为沙钢殚精竭虑”。有一件“千里追踪”的轶事,沙钢众人皆知。
  1996年,沙钢决定和世界第二大钢铁企业韩国浦项制铁合资建设不锈钢薄板工程项目,沈文荣先后7次进京向有关部门汇报。一次,他去冶金工业部汇报,不料部长去了海南,沈文荣立即坐飞机追到海口,可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