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月30日,59名刚刚结束“订单式”教育的西安欧亚学院的学生,兴高采烈地到深圳人人乐连锁超市西安分公司正式上岗。一到公司,他们就马上进入各自的岗位,像是已经在公司工作很长时间的老员工。
这59名学生是两个月前就被人人乐公司“订购”的毕业生。“订购”时,人人乐公司和欧亚学院签订了一个协议,协议要求欧亚学院必须对这些“订购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由人人乐公司设计,主要是人人乐超市工作技能培训和企业文化教育,而培训的具体执行方则是欧亚学院。这种订购学生进行专门培训的教育,被双方称为“订单教育”。
欧亚学院在接受人人乐订单之后,首先组织全校学生供此公司“选购”。当从350多名报名者中选出65人后,欧亚学院又多了一个特殊的班——人人乐班。这个班的学生接受的是人人乐的企业文化和职业技能培训,每节课还要高喊人人乐的企业口号。
胡建波说,其实,学生既是教育品种的选购者,也是被订单选购的对象。被教育者和社会有了更多的互动,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教育的盲目性。
■ 教育超市
这是西安民校中的后起之秀——思源学院制造的新概念。乍一眼看过去,真不大明白其意,经了解后方知,这是学院为了顺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提出的,意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总能在思源找到最适合的。超市者,乃需求丰富,无匮乏之虞也。教育超市,体现的是思源专业设置灵活,适应人才市场的及时变化,也是为就业打出的一张牌。西安思源学院充分发挥“适应市场需要”的灵活性,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办各种类型的专业,构建“教育超市”。
在西安这块民办高教高地上,思源的专业特色显得十分突出,秉承西安交大的专业设置传统,以理工为特色,是西安交大教学、师资资源的自然延伸。办学的人都知道,理工科资金投入巨大,自是不敢轻易问鼎。而思源“背倚大树好乘凉”,自然让对手们又是嫉妒又是艳羡。颇为自负的丁祖诒就曾毫不掩饰地表示,西安众多的民办高校中多少都存在着些泡沫,一旦破裂,前景难说得很。但他看好思源的模式,理由很简单,思源的借贷有西安交大产业集团担保,这一点足以能保证它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教育超市”概念的提出,却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是“大杂烩”模式,反而淹没了思源的办学特色。当我向院长周延波提出此类困惑时,他显然也有同感。这个概念喊了半年后,自觉不妥,已经鸣锣收兵了。
■ 合同教学法
这个名词是欧亚学院最先从国外引入的“舶来品”,与此相关的概念是“素质教育阶梯”。欧亚一直很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不是流于口号,而是认真、系统地将之提升到“工程”的高度。
“素质教育阶梯”将学生入学后素质的提高分为“入学适应教育、专业达标教育、就业强化教育”三个阶段。为了配合阶梯工程的实施,他们在教学中借鉴了国外的“合同教学法”。
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外主要应用于个性化教学,形式是个别教学。欧亚学院根据国情校情,把它细化为一个教师对一个班级或一个专业,也可以对个人(如对学习困难生,或有特殊潜能的学生)。合同内容包括: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实施过程。在合同的审核评定内容中包括三项标准:国际通行质量标准,国家文凭授予机构规定标准,学校“品牌特色”素质教育达标系统标准。学校根据老师实现合同目标的程度和质量,对其提供奖教金、教学和生活资助项目、事业发展机会等,做到教师高投入、高报酬、高发展;学校根据学生实现合同的程度与质量,对其提供奖学金、就业资助项目、个人发展机会等,做到学生高投入、高回报、高发展。
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学生学习的责任感,特别是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很大转变,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并且在履行合同过程中高效率地掌握了一系列的学习方法。当然为了签好合同和履行合同,学校需要做大量的辅助工作。例如学生制定的个人发展规划,开始难免比较幼稚,学校不仅帮学生拟定参考提纲,而且请来教育专家和社会上一些成功人士作报告,与学生座谈,帮助学生学会规划人生。许多学生说,这是他们进入大学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这套实施办法看来相当细致、体系化。遗憾的是,我到欧亚采访时被告知,“合同教学法”由于某种原因没能继续做下去,结局是“无疾而终”。
透过这些概念,我能感受到在热情和市场激发下的民校所具有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正是这种意识和精神,才使民办高校成为中国高教体制改革的率先垂范者,才决定了其在中国高教大众化进程中所担当的历史使命。21世纪是中国民办高教领跑的世纪。
但同时应该看到,这些概念折射出的客观现实是:热情有余,理性不足;概念泛滥,理念缺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高教基本理论和发展规律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储备不足,在办学思想上尚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理论危机是一切危机中最致命的地带。当理论储备长期滞后于学校规模的膨胀,民办高校必将滑向危险的边缘,泡沫的破灭和口碑的坍塌也将随之而来。
仓促上阵、高速发展中的民办高校,当慎之,更当时时觉之。
黑孩子的梦想黑七月之痛
“我是个悲剧人物。”20岁的徐浩平静地表白自己。
这个长着一双好看的大眼睛、端庄秀丽的女孩却有一个男孩的名字,和她的年龄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她抑郁的神情。她很少说话,但一开口就让我暗暗吃惊。
“我来这里,选择在1秒内完成。”她依然那样平静,但却时时让人感到她内心的翻江倒海。这种奇怪的感觉也许来自“先入为主”,在见到她之前,我读了她在网上留下的文字:
酸。不知从何时起,我不喜欢回家,害怕面对父母和亲人。来到西安,同学们都很想家,有时候在电话旁哭。家,不就是我休憩的地方吗?我总是这样认为,但同时也感到了自己的可悲。有一次去自习,桌子上有一句话:“你孤单吗?”面对这个问题,我一时难以说出答案,只觉得我的心空空的,想了很久,才知道原来我很孤独。舍友们差不多每天都能接到父母的电话,而我的父母却一次也没打给我。以前在家里总是过着非常单调的生活,没有一点激情。在饭桌上,一次我说了一句与学习无关的话,爸马上反驳我说:“每天就知道说这些,要是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你的学习还会这么差吗?”我默然,但心里一直在滴血。从小到大,我没听过一首歌,基本上没看过电视。我知道父母望女成凤心情之切,可他们不该……我每天在题海中挣扎,怎么也爬不到岸。我不是一部学习的机器,也有丰富的感情,也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要再逼我,女儿已经尽力了,给女儿一点时间吧!
苦。这是热桌子冷板凳的煎熬之苦。每天课堂上的填鸭式让我感到很累,课余时间也没有喘息之机。数学老师刚发下一大摞卷子,语文、历史、英语等老师又来给我们布置很多作业。天啊!打死我也做不完啊。接二连三的测验,搞得我头昏脑胀。
从黑色的七月中走出来,回首往事,一切都成为了痛楚的记忆。……每天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总以为自己很坚强,总以为寒冷的冬天过去便会嗅到浓浓的春意。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沉默不是金,沉默是玻璃渣子。同学来信说:“要学会放弃,为一些不必忧伤的事而忧伤,那就太不值得了。”学会放弃,才能走出烦心的泥潭,才能更有朝气和活力,更有信心和力量,这也许是我感觉到的一点 甜意吧。
来到思源,我终于知道了该如何去面对未来,面对生活,潇洒地踏上明天的道路。其实阳光是有味道的,不管怎样,我都应该去品味阳光,以豁达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幸和伤感。
这是一篇少有的没有高调结尾的文章。在我读到的民办大学生习作中,总能看到最后露出的“光明的尾巴”。但徐浩没有。她是犹疑的、彷徨的,当然也是沉重的,自相矛盾的。似乎刚刚捕捉到了一丝阳光的影子,倏忽间又消逝不见了。留下的是更深的惘然。
黑色的七月。这成了落榜生心中永远难以拔除的荆棘,滴血的伤痕。因其发生在刚刚开始人生苦旅的起点,更令人心悸难安。我在网上读到了大量类似的“伤痕文学”:
我被挤下独木桥,我的身心被冰凉的水击得发颤,可我的心还是不甘。然而茫茫水域,何处是岸?我在一望无际的水中游弋,艰辛寻找,苦苦寻觅,那怕寻到一段枯枝也好。我的心在无声呐喊:上帝啊!救救我吧!空旷的水域,毫无回音,它只是在唱它那千百年不变的歌,我绝望了,无泪可流了,几乎是万念俱灰……
失败,痛苦,命运,这些冰凉、沉重的字眼缠绕着本来年轻热情的生命。如果说黑七月是每个中国学子没法回避的一道门槛,是万千不幸者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的偶然事件,那么对于徐浩来说,一段高中的求学史就是一部不堪回首的痛苦史。
她讨厌地理。从小方向感就不好,下雪天老是迷路,所以她很绝望,这辈子恐怕是学不好地理了。所以,她怕地理考试,到现在还是很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