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我将告辞,便请他赐字留念。

  他挪过一把椅子,慢慢坐下。稍一思索,便在一张洁白的纸上书写了杜甫题为《八仙歌》的一首诗: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我望着这首诗沉思起来:孙耀庭为什么特别喜爱这首诗呢?是他爱酒吗,不是,他一辈子也没有喝过酒。那么,究竟为什么呢?我想,大概是这首诗所颂扬的李自那种蔑视权贵的气质,曾经不知多少次地引起他对往昔的回忆和诅咒吧。

  辞出门外,我又不由自主地转过身去,望了望伫立在门内的白发老人。孙耀庭,这个东方古老封建帝国的残剩人物,一生中包含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啊!他从受压迫、受歧视转为受关怀、受尊重,从仰承鼻息、阿诀奉承转为欣然书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不正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某一缩影么?

  (摘自香港《文汇报》1982年7月11日15日)

Number:211

Title:快乐的孪生姐妹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5期

Provenance:星期日泰晤士杂志

Date:

Nation:

Translator:萧禾

  伊冯·琼斯和伊维特·琼斯是一对连头孪生姐妹,1949年出生于美国的洛杉矶市,她们的母亲威拉·琼斯是一位贫穷的黑人妇女。当时医生们预言这两个小姑娘顶多只能爬行,他们告知威拉无法给她的女儿们施行手术分离,因为她们共用一血流。医生们还说这对孪生婴儿活不了几年,要维持她们的生命,需要有昂贵的特制操练机械以及每分每秒的精心监护,否则,难以保证她们不会折断对方的脖子。威拉当时已同丈夫离婚,她还要照顾其他五个发育正常的孩子。这一切都得靠她在一家纺织厂当熨衣工的微薄工资来维持。医生们劝威拉把挛生婴儿留给医院。威拉对此只是报之一笑,她说:“上帝既然把孩子给我,我相信他也一定会告我抚育他们成长的方法。”

  威拉和她的孪生女儿们用事实证明医学专家们预言错了。伊冯和伊维特今年已经32岁,是当今世界上年龄最大的连体双胎。尽管她们也能像世界上最早的连体双胎暹罗双胎一样,靠表演几样奇特的杂耍发一笔财,但她们并没有这样做。她们在母亲的照料、保护下过着安宁、朴素的幸福生活。琼斯姐妹们无忧无虑,人们时常可以听到她们爽朗的笑声,她们在笑声中忘却了自己与常人的不同。常使母亲感到内疚自责的是伊冯和伊维特还很小的时候,为了偿还欠医院的一万四千美元,她不得不狠心地将孪生姐妹们送给一个马戏团巡回展览了两年。可幸的是当时她俩还小,那两年的生活并未给她们留下任何辛酸的回忆。自那以后姐妹俩就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她们一生只离开过洛杉矶一次,那是七十年代初,她俩作为福音歌唱演员前往美国南部的黑人教堂里演出。她们喜爱这种旅行生活,不幸的是母亲年事渐高,气力不支,且患有关节炎和静脉曲张症,她那跛瘸的双腿再也不能踏动离合器,给女儿们开车了。

  她们又回到了洛杉矶中部黑人居住区的一个半间公房里,母亲和两个孪生女儿同睡一张床一用帘子隔起的另半间房里住着一位残废的黑人妇女和她患有自血病的15岁女儿。

  尽管生活给伊冯和伊维特带来了无数的困难,但她俩都天生了一副好脾气。琼斯姐妹早晨一睁眼就要笑,一直笑到晚上上床阖眼为止。她俩从未打过架,就连拌嘴也没发生过。她们体内机制受到自然协调,因此无须商量什么时候坐下来,什么时候

  站起来,什么时候上厕所。

  琼斯姐妹头头相连,互相都看不到对方的脸。伊维特的脸略向下偏,因此伊冯的视野更开阔些。她俩交谈时,就把脸转向下方。她们说话时轻声悄语,只有自己才能听见对方的声音。

  琼斯姐妹走路时她们甚至还能跑不紧不忙,尽管她俩的脖子几乎弯成90”,但走路时却从来没有绊倒过。

  然而她们却是两个独立的人。伊冯说:“我不知道伊维特在想些什么,我也感觉不到她的疼痛,她是她,我是我。”虽然她们总是同时做事情,但说起话来却总是说“我”而不说“我们”。尽管如此,琼斯姐妹却并不希望从身体上互相脱离,即使医生们已成功地给其他的连体双胎作了手术分离。姐妹俩觉得连在一起倒挺有意思,虽然这意味着两人中有一人死亡,另一人也会跟着丧命。

  琼斯姐妹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读书或看电视。她们偶尔也上街看电影或找朋友玩。对于外人的好奇与不礼貌的议论,她们从不介意,总是耐心地回答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琼斯姐妹的母亲威拉已经69岁了,但她还在尽自己的力量,靠着一点社会保障费和福利费照料着自己的孩子,并希望能有一天也让她们自己安个家。她想当那些没人疼爱的孩子们的养母,从收入中省下一笔钱为孩子们置个家:如有节余,她还想把姑娘们送进学校训练身心。

  (原载[英]《星期日泰晤士杂志》)

Number:212

Title:生活手记

作者:H·普拉塞

出处《读者》:总第1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周林东

  1970年,美国一家小出版社出了一本小忠于,既没作广告,也没兜销,但却极受欢迎。几年内出版发行一百多万册。这本书就是《生活手记》作者是一位不见经传的青年普拉塞。1968年,普拉塞想写作,得到了妻子的支持。一年过去了,预想的书鸳有写成。普拉塞把手记整理一过,寄给美国西南部一家小山版社,不料一举成名。从此,普拉塞便以他独特的写作方式曾于从自我分析人手来描写人的精神世界一写了另外的几本书。

  生活手记(选译)

  如果事事都如我所望,我的生活就只能是一连串乏味的成功;当受到挫折,我倒能体验到意想不到的东西。

  当我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一件事的时候,仍就会有一部分的“我”硬要照样子下去,并且还开始寻理由,证明继续干下去是有道理的。

  有时候我犯了错误,就觉得好象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这种犯不起错误的念头看来是基于一种潜在的假想:我有可能是完美的,只要我小心谨慎,我就不会从天堂里掉下来。殊不知,错误正说明我之为我,错误正说明我在前进的道路上颠簸。错误提醒我违背了现实,我必须“倾听”错误,才能成长。

  说“我总是这样做”或“我从不那样做”,只表明我的个性特点是依赖于一种平庸的“坚持”。说“我下次一定要如何如何”或“从今后我一定要“如何如何”毫无意义,这种话等于说我今天比明天聪明。

  我终于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点,这点认识使我变得聪明,点了么?

  结果往往是难以预言的,但努力决不会注定失败。

  当我告诉几个朋友说我写了一本书,他们的反映是谨慎而得体。后来,我说我的书就要出版了,他们几乎异口同声:“我为你感到骄傲!”他们为我感到骄做的,是我的结果,不是我的行动。

  人们总是用我过去的行为评判我,所以他们就只看见跟他们的结论相称的我的过去。可是我在行动。我不知道这行动的结果,但我认定我的行动于我有意义,这意义显然从这样的思想而来:我属于今天的我,不属于过去的我。

  我之苦恼,在于我是在分析生活,而不是在消磨生活。

  不管我的经济状况有多大改善,我买不起的东西总永远是那么多。每当我的收入增加了,该买的东西也增加了。我总是相应地感到缺乏。我老想:要是我的收入增加到能买的起那几样我想买的东西,那我就快活了。可真等我买得起了,我发现自己仍不快活。因为,从新的经济条件角度看,我又看到了一堆我所缺乏的东西。问题当以可以

  解决的,那就是我该认识到:幸福的感觉取决于现在所持的态度,不取决于将来所有的条件。

  我不需要有个“前提”才快活,我不需要去问“将来”才知道“现在”有多快活。

  “你真幸运,情况本来可能还要槽。”这种话毫无道理:情况。“本来”也不“可能”还要好么?已经发生的情况就是已经发生的那样,不可能还会“好些糟些”什么的。

  不要跟事实作对,而要对付事实。

  想要肯定自己的品德,就得承认自己有缺陷。

  “无聊”的感觉也是有用的,因为当我感到了无聊,就说明我该动手做点什么。所以,无聊可以提醒我去创造,推动我去从事新的行动或思考。

  我有时注意到自己对自己说“我应该如此这般”,其目的都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愿望。因为,如果我说我“应该”做,那我就无需承认自己是想做还是不想做。

  禁令自私是一种办不到的理想:我们总是在做我们内心想做的事。从这个角度说,人都是自私的。小气也跟大度一样有合理成份。自私本身是无所谓好坏的--那完全得看自私的方式:是有益于别人呢?还是有害于别人。

  有一种人由于新近有某种见地或成绩而引人注目,生活于他们至少在眼下也没问题,可当我跟他谈话时,我却总常常怀疑:大多数这矣人的生活是否真一如他们那精心的表情和温存的语调所表示的那样风调雨顺、驾驶自如而无忧无虑?“今天”从不曾把同一个事物向我提供过两次。于是我领悟到: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也仍就是一堆尚待解决的问题,拿不稳的胜利。摸不清的失败,其间难得有清静的时刻。我自己就似乎从没能好好驾驶生活。不错,我今天的努力是值得的,虽淡这种努力永远不会到顶。

Number:213

Title:你怎样挤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