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一幕:书给孩子们打分。
每个孩子在给自己看过的书打分之后,要填写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针对一本书提出的10个选择答题,目的是测验一下孩子们对书的内容是否真的消化了。例如有一个问题:艾丽斯跟着小白兔走进了一个没有尽头的隧道,还是一个大山洞?回答正确可得1分。答错超过4个题,卡片即作废,然后回答关于另一本书的问题。
12岁的弗拉萨尼,七个半月阅读了98本书,超过了12000页。起初,他只是翻看,现在,他已经能够正确地回答卡片上的9个问题了。
孩子们每人有一个彩色纸口袋,用来装自己的答题卡片。袋子里还装着总结表,上面记载着读过的书名、卡片的得分和对书内容的评价。有的书,第一次阅读时的评价是“太难”,过几个月再读,就可能评为“有意义”或“感人”了。
难忘“阅读之家”
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隆巴迪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准备在中小学实施,目的在于进行阅读教育,弥补单纯的语言文字教育之不足,并陶冶学生的情操。其实,早在这个计划宣布之前,维罗纳市就已经实践多年了,那里的小读者已逾千人。曾经参加过“阅读之家”的学生,有的已经上了大学,现在还经常回来看看。他们谈论着当时阅读过的书和书的作者,兴致勃勃。
阅读会结束了,老生们的访问也结束了。栅栏门前,一位老者微笑着与大家道别,老花镜架在鼻子上,头上青丝缕缕。他就是“阅读之家”的创办人、67岁的迪诺亚。他家的大房子在战争中被毁,中学未毕业就辍了学,一边做工,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25岁拿到了师范文凭,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他的妻子罗贝尔塔40岁,说起话来不慌不忙,也已经教书十余年,专门从事对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的教育。20年前,迪诺亚的一条胳膊摔伤了,罗贝尔塔则应聘前来代课,就这样他们相识了。1982年,他们开始在自己的家里对孩子进行自由阅读的试验。5年以后,“阅读之家”诞生了。□
Number : 9706
Title :美国第一猫
作者 :苏天民
出处《读者》 : 总第 191期
Provenance :文化娱乐
Date :1997。3
Nation :
Translator :
据美国《动物杂志》统计,全美国有8000万只猫,是美国宠物之“最”,而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家猫又被称为“最”中之“最”。
这只“美国第一猫”的名字叫萨克斯,是美国孩子的好朋友。自从萨克斯于1992年随总统全家进入白宫开始,白宫总统府就创办了一份《萨克斯报》,每期发行两万份。这份报纸每期都以萨克斯的名义给美国孩子写信,或是传达总统及总统一家对孩子们的期望与爱意,或是报道总统和孩子们的活动。萨克斯也经常收到孩子们的来信,每月平均多达200封左右。有一次,总统的家乡有一位女孩寄来的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萨克斯:
真是太伟大了!我特别爱你,也很爱所有的猫。但是妈妈有“猫过敏症”。她一看到猫就要揍它的屁股,家里更不能养猫。我很伤心。请把你的彩色照片和真实的爪子印寄给我好吗?寄给你一个小礼物,寄托我的祝福。
你的朋友里里安
紧接着,新的一期《萨克斯报》特意刊登了萨克斯的最新彩照,刊登了里里安的信,以及总统夫人对家乡孩子们的问候。当然,没过几天,里里安就收到了萨克斯的彩色照片、爪印和回信。
从此,萨克斯的照片被刊登在《孩子王》、《可爱的动物》等许多杂志的封面上。许多孩子给它写信、寄礼物,白宫又把这些礼物转送给美国“阳光基金会”等一些关心儿童的组织机构。据说,我国上海儿童福利院的早衰女童马兴,曾两次被邀请去美国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14位早衰儿童聚会时,就得到过萨克斯转送来的礼物。尽管马兴已是一位“老太太儿童”,当她领到这份动物玩具时,依然乐不可支。她还盼望着和萨克斯拍照,但未能如愿,为这事还生了半天闷气哩。
克林顿担任总统的第一年圣诞节,萨克斯和总统吹奏过的萨克斯管、以及白宫草坪的圣诞树,三种合一,作为吉祥物印在白宫20万张圣诞卡上。总统及总统夫人特意交代要留3万张,分发给全国的孩子们,并且向全国少年儿童赠送以“献爱心”为中心内容的一期《萨克斯报》。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宠物到全国的“三角关系(人、动物、自然)协会”及其分会,为有生理障碍的孩子及老年人开展逗趣服务。这个活动称为“宠物伙伴健康计划”。前些时候,美国许多报纸同时爆出一则新闻:“GA动物医院三位著名的猫科专家,为抢救产猫洛乐维小姐,连续工作,通宵达旦,终于使猫小姐起死回生。猫主人高兴地交了一万美元的抢救医疗费。动物血库因此缺血,向社会求援……”报道记者署名就是“萨克斯”。这只“美国第一猫”,真是出尽风头,人说人爱了。□
Number : 9707
Title :别出心裁的“惩罚”
作者 :赵宁宁
出处《读者》 : 总第 191期
Provenance :洛阳晚报
Date :1996。11。20
Nation :
Translator :
在德国布来梅有这样一个“习俗”:假如你年满30岁时仍未婚,那么你必须到布来梅大教堂前劳动一次——男性打扫大教堂的台阶,女性擦洗酒桶开关。
孑然一身的斯特凡刚过罢30岁生日,朋友们便通知他某月某日某时到大教堂前劳动。当然事先是和他商量过的,并已到警察局申报过。
到了预定的这一天,斯特凡身穿黑色燕尾服,戴一顶高顶礼帽,打扮得活像上个世纪的绅士(每年到教堂前来劳动的人都必须如此),在朋友们的陪伴下来到大教堂前。
大教堂前的阶梯总是一尘不染,扫什么呢?不要紧,朋友们自有办法——只见有人从汽车里拖出几个大袋子,把里面的酒瓶盖哗啦一声全撒在大教堂前的阶梯上。
斯特凡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瓶盖扫在一起。朋友们则在一边喝着饮料观阵,还有一架老式风琴演奏着轻松欢快的民族音乐为他伴奏。
眼看斯特凡就要把瓶盖全部扫在一起了,他的朋友们又稀里哗啦把刚扫到一起的瓶盖撒得到处都是。斯特凡只好重新开始,并无怨言。
我问他的朋友,他要扫到何时才算完事?他们说直到一位姑娘来吻他,并且必须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少女。
我不由得为他担起心来。
过了一会儿,有母女俩骑车经过。女儿好奇地问母亲他们在干什么。母亲低声向女儿解释了一番,只见那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穿过人群跑上台阶,在斯特凡的脸上轻吻了一下,然后飞快地跑走了。斯特凡不无感激地向小姑娘的背影连声高喊:“非常感谢!非常感谢!”这场劳动才告结束。
未婚女性则是在预定的某一天穿上漂亮的传统民族服装,在朋友们的陪伴下来到大教堂前擦洗酒桶开关。开关上涂满了肥皂沫,她一擦干净,朋友们立刻又涂上肥皂沫。就这样反复进行,直到一位陌生的少年来吻她。
布来梅的老人们也记不清这一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但至少这一习俗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因为它体现的是最初的酒店老板们的劳动状况。而这一习俗也体现了一种传统的观念——人在而立之年应当成家立业。
在大教堂前劳动,寓意对忽视这一社会义务和责任的人进行“惩罚”。□
Number : 9708
Title :酒量的秘密
作者 :维明
出处《读者》 : 总第 191期
Provenance :中国妇女报
Date :1997。1。9
Nation :
Translator :
有些人很能饮酒,即使饮多一些,也不会醉;有些人偶尔饮一点酒,就面红心跳,甚至醉倒。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酒中的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当酒精进入身体后,乙醇脱氢酶先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变成乙醛,接着乙醛脱氢酶又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变成水和二氧化碳。能饮酒的人,身体内的酶系统中这两种酶都有,从而使酒精能较快地得到分解,所以尽管多饮了一些酒,也不易醉倒。只有饮酒过量,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负荷时,人才会醉倒。而酒量小的人,身体的酶系统中缺少了这两种酶中的一种,其中以缺少乙醛脱氢酶为多,被称为乙醛脱氢酶缺陷型。据有关单位普查测定,我国汉民族中,约有44%的人属乙醛脱氢酶缺陷型,这些人因为缺少了一种酶,影响了酒精在体内的及时分解,从而易造成醉酒。
那么,为什么通常女性比男性较易发生醉酒呢?科学家请一些妇女和男子做了试验:在早饭后给他们各喝两杯低度酒,结果表明,进入女性血液中的酒精量比男子多约1/3。不久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人喝进体内的酒,一部分在胃里被胃酶分解,不会全进入血液,但由于女性的胃酶分解酒精的能力只相当于男性的一半,所以女性喝进的酒,以纯酒精的形式进入血液的量要比男性多,致使饮酒女性容易产生酒后不良反应,这就是女性比男性较易醉酒的原因。
科学研究还表明,女性血液中的酒精浓度随着性周期而变化。在经前期、排卵前期和妊娠期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要比其他时期高。究其原因,这与女性激素的水平有关。当女性激素水平升高时,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就降低,对酒精的分解能力就减弱,从而使酒精在体内维持较高的浓度。这不仅易发生醉酒,对健康的危害也很大。因此,女性们应少饮酒或不饮酒,尤其在经前期、排卵前期和妊娠期更应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