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荫浏表示要向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和全国音乐院校介绍,一定会受到音乐界重视并会认真学习的,并询问曲名叫什么?
沉吟良久,阿炳喃喃地说:“那就叫它《二泉印月》吧!”
“二泉,明月交相辉映;月映泉,泉映月,令人神往,好典雅的曲名。”杨荫浏来回踱步,表示首肯。
曹安和联想到苏东坡赞美惠泉山的名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便说:“泉以名著,曲以泉名,名泉妙曲相得益彰,定能饮誉于世。”
在一旁静听的黎松寿大脑也在不停地运转:粤乐名家吕文成创作的《三潭印月》,阿炳30年代初曾学习过,并受它影响不少。他就把杨荫浏拉到一边,”阿炳曾学过《三潭印月》,曲名会否因此触发?”
“毫无雷同可言,这两支曲风马牛不相及。”对杨荫浏这样回答黎松寿仍怕混淆,就走近阿炳跟前征求意见:“印月的‘印’字,改成映山河的‘映’字可好?”
“你是有大学问的人,我听你的。”阿炳同意了。
这时录音钢丝倒好。不久机器内扬声器响起了《二泉映月》。坐在录音机旁的阿炳激动万分。他颤巍巍地扶着桌子,抱着机身大声叫道:“彩娣(老伴)、松官(对黎松寿尊称),听到没有,一点没错,这是我拉的,这是我拉的。”又说,“这东西像有仙气似的,不然哪能马上放出来……曹先生你把声音放响些,不,还要放响些……”
放完录音,阿炳问杨老:“还能不能重放?”杨荫浏告诉他,照说明书上说,能连续放10万次也不失真。
“如此说来,比洋戏机(留声机)片好多了,这台机器贵不贵?”阿炳问。“国内现在还没有,所以很贵,不过就会有的,家家户户都会有。”
面对用外汇买回用作科研教学的提携式钢丝录音机,阿炳天真地说:“我也想买一台玩玩呢。”
以后又录制了二胡曲《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太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全都一次性通过,可惜阿炳最得意的《梅花三弄》,因还要录梵音锣鼓怕钢丝不够,当时便抹掉了。
由于无锡《晓报》报道中央音乐学院来录音的消息,阿炳一度成为新闻人物。无锡市牙医协会成立大会后有文艺演出,专门邀请阿炳演奏《二泉映月》,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是阿炳第一次堂堂正正地登上舞台为人民献艺,也是最后一次登台演出,他的琴声就此绝响。
????
Number : 7972
Title :哲学家的金钱观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54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有人问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你平常对金钱这么在乎,一点都不像哲学家。”
这位在著作中时常强调“人生是悲剧”的哲学家幽默地回答:“我知道自己绝对没有赚钱的才能,所以在用钱方面比较慎重。”
????
Number : 7973
Title :怎样爱孩子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54期
Provenance :新民晚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袁宗平
在现实生活中,年轻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很多。但外国人是如何爱自己孩子的呢?这里不妨略举一二。
▲孩子跌一跤,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们觉得一个人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决不会一帆风顺。
▲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注目两分钟。
▲在听到奏国歌歌曲时,把手按在心口,心中唱国歌的歌词。
▲带孩子去动物园,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
▲带孩子到公园,到森林去,让他们喜欢绿色,让他们热爱生命。
▲让孩子懂得,为人做好事,要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
▲使孩子成为一个最热情,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经济状况很好,也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学习费用,或支付保险费用。
▲鼓励孩子在16岁以后,在放假期间,找一个钟点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军人、警察、消防队员、环卫工人、教师和医生。
▲让孩子学习音乐,学会听懂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励孩子上台演说、演唱、跳舞、朗诵。
▲教孩子几个健康有益的笑话、小幽默。
▲决不让孩子对任何人使用亵渎、肮脏的语言。
????
Number : 7974
Title :皮尔彭特:铃儿永远响叮当
作者 :王尔山
出处《读者》 : 总第 154期
Provenance :中国青年报
Date :1994。1。15
Nation :
Translator :
美国畅销书作家罗伯特·福格姆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19世纪,当美国人约翰·皮尔彭特从著名学府耶鲁大学毕业时,遵照祖父的愿望,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他的生活看上去充满希望。
然而,命运似乎有意捉弄他。皮尔彭特对学生总是爱心有余而严厉不足,很为当时保守的教育界所不容,结果很快就结束了教师生涯。
但他并不在意,依然信心十足。不久当上了律师,准备为维护法律的公正而努力。但他没想到,正是他的这一美好愿望,最终毁掉了他的律师事业。作为一个律师,他似乎一点也不理解当时流行美国的“谁有钱就为谁服务”的原则,他会因为当事人是坏人而推掉找上门来的生意,结果把优厚的酬金让给了别人。相反,如果是好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又不计报酬地为之奔忙。
这样一个人,律师界感到难以容忍,皮尔彭特先生只好又离去,成为一名纺织品推销商。然而,他好像没有从过去的挫折中吸取教训,看不到竞争的残酷,在谈判中总让对手大获其利,而自己只落得个吃亏的份儿。于是只好再改行,最终当了牧师,试图为人们的灵魂向善而努力。然而,他又因为支持禁酒和反对奴隶制而得罪了教区信徒,被迫辞职。
1886年,皮尔彭特先生去世了。在他81年的生涯中,似乎一事无成。
读到这儿,你也许会问,这也算是畅销书作家所写的文章吧?福格姆为什么要写皮尔彭特的一生?
福格姆在文章中充满深情地作了回答:
1987年冬天,在华盛顿州的山谷中,天空晴朗,屋外的积雪厚达3英尺,天气寒冷。雪橇已经准备好了,挂在红缰灰马上的铃铛摇动不停,叮当作响。福格姆和同伴们一起出发了,一路上留下了这样的歌声:
“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快奔驰过田野,我们欢笑又歌唱,马儿铃声响叮当,令人心情多欢畅……”
这首《铃儿响叮当》的歌曲的作者,就是皮尔彭特先生。在一个圣诞节的前夜,作为礼物,他为邻居的孩子们写了这首歌。歌中没有耶稣,没有圣诞老人,有的只是风雪弥漫的冬夜,穿越寒风的雪橇上清脆的铃铛声,还有一路欢笑歌唱、不畏风雪的年轻朋友们的美好的心灵。
皮尔彭特先生或许没有想到,他一生中偶一为之的作品,竟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竟那么撼动人习,被越来越多的人传唱。在今天,它已成为西方圣诞节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与他个人的人生遭遇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说明了什么呢?
生活在某一时刻里,出于种种因素,因然可能抛弃怀抱美好思想的人,但生活不会抛弃美好的思想。皮尔彭特先生没有因为个人的失意而放弃自己的思想,始终相信人生和世界都应该美好。他没有随波逐流,使他在谋生的各个行当里都被品行不如他的人挤走了,但这并不说明他的理想和追求没有价值。今天,他的歌声凝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不正是一个有力的说明吗?
????
Number : 7975
Title :糟糠之妻不下堂
作者 :李■
出处《读者》 : 总第 154期
Provenance :北京日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我在《李双双》电影中写有一句台词,喜旺说:“你们现在青年是先恋爱后结婚,我们是先结婚后恋爱。”这句话在六十年代流传得很广。当时的区县干部“先结婚后恋爱”这种情况不少,我自己的婚姻就是这种形式。
我妻子董双和我是同乡,相离4里地。3岁订婚,婚前根本没见过面,光听说她家比较穷,长得也不好看,额头比较高,眼窝比较深,大约就是“苏小妹”那种类型。我祖父在她的村子当过私塾先生。祖父还安慰我说:你岳父是方面大耳,闺女错不了。可是我幼年的心上,总有一块阴影,可也没机会见一面。
俗话说:饥不择食,贫不择妻。我16岁时本来在洛阳当学徒,1944年洛阳沦陷,我失业回到农村。当时没有职业,又加上兵荒马乱,就在1945年春天,父亲为我仓促完了婚。当时她连件新衣服都没有,母亲染了两个盐袋子,算是给她做了一件蓝布衫、一条灰裤子。
农民有句俗话:新媳妇丑似驴。我第一眼看到她时,确实有点寒心。大约她家里茶饭不好,她长得又瘦又小,脸儿冻得像红萝卜。因为结婚那天太忙,黄昏时我还在送借来的桌子板凳,我累极了,没顾上仔细看便倒在床上睡着了。其实我那时也只有16周岁,也是个孩子。
因为白天吃了些红薯粉条,到后半夜胃酸疼起来。我醒来之后,却发现她在床的一角坐着。她第一句话:“你怎么了?”我说:“胃作酸。”她说:“你找一把芝麻嚼嚼咽下去就好了。”我跑到堂屋找了点芝麻吃了吃,果然胃不疼了。我再看她时,他低着头,好像很胆怯。就在这时,我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同情心:在我面前的她也是个人!一个可怜人。我说:“你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