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18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官员周旋已越来越困难了,他所惯用的“两面派”的手段也越来越不易施展了。

  有一天,盖世太保到工厂来巡视时,看见一个名叫林莫斯的犹太老人垂头丧气地蹒跚着走过院落。盖世太保问辛德勒,那老人为何这样没精打采。辛德勒回答说,那是因为老人的妻小在几个星期前撤离犹太人“居民点”时死去了。盖世太保的头目听了后,竟立刻命令随从开枪打死林莫斯。“让他到天堂去与他的家人团圆吧!”他狂笑着说完,便走开了。院子里只剩下了辛德勒、林莫斯和那个随从。

  “把裤带解开,然后开步走!”随从对老人叫道。林莫斯只得照办。

  “你这是在破坏我这里的风纪呀!”辛德勒忧心忡忡地说,可那随从只是冷冷地笑了一声。“你这样做会严重损害我的工人们的士气,”辛德勒脱口喊道,“这会影响正常生产的!”但是,那盖世太保却拔出了手枪。辛德勒赶紧大叫道:“放了他吧,我给你一瓶杜松子酒!”听到这话,那随从竟收起了枪,拉着惊魂未定的辛德勒就到办公室却取他的酒了……

  也许正是因为在这一事件中取得了经验,辛德勒开始更积极地投入到援救犹太人的行动中去了。在1943年的那个充满恐怖的春天里,他频繁地在暗底里活动着,不断地向纳粹官员行贿,或直接与他们进行智慧上的较量,救出了不少犹太人的生命。

  但辛德勒那会儿最想做的事是帮助那些被关在普瓦索夫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当时在波兰的其他集中营早已开始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所以辛德勒十分担心这种劫难迟早也会降临在普瓦索夫。有一天黄昏,辛德勒在与斯通等人经过了一番商量和谋划之后,决定去见一见德占领军的军需总管。结果他如愿以偿,使那个总管相信了他的话,即:原先设在普瓦索夫的一家只是用作修补军队制服的工场完全可以改造成一座生产军需品的工厂。随后,普瓦索夫便成了一个生产军需品的集中营,使那里的犹太人暂时躲过了杀身之祸。

  这件事也使辛德勒与普瓦索夫集中营的司令官阿曼·格尔夫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良好的关系”,因为后者发觉由于有了这个工厂,自己的地位提高了不少。利用这层关系,辛德勒又以“节约上班时间”为由,要求把工人搬出集中营,住到工厂附近的附属营地去。格尔夫一口答应了。从此以后,辛德勒就可以比较方便地将食物和药品送进集中营了。那里的看守都得到过辛德勒的“好处”,因此格尔夫一直被蒙在鼓里,始终不知道辛德勒所做的那些事。

  他又开始了新的冒险

  但辛德勒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开始了新的冒险。在当时的情况下。为“犯法”的犹太人“求情”,无异于引火烧身。然而对辛德勒来说,这仿佛就像是他的日常工作一般。“别再杀死我的熟练工人了!”他总是对那些纳粹分子这样说,好些犹太人就是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1944年春天,在苏军的沉重打击下,德军从东线全面撤退。普瓦索夫集中营及其附属营地接到了撤离的命令,犹太人再度面临灾难,辛德勒的关键时刻到了。此时他动用了他的所有“朋友”,并在当地以及华沙的军政要人身上“狠下功夫”:行贿、游说、哄骗、乞求、磨蹭……所谓耍尽了“阴谋诡计”,终于获准将700名男工和300名女迁移到了他家乡附近的布林尼兹市的一家工厂。到了11月份,他属下的所有犹太员工都迁入了新的营房。

  此后,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在辛德勒的带领下,一面假装埋头工作,一面继续与纳粹斗智斗勇,直到1945年春天盟军解放集中营。在此期间,由于苏军在东线节节获胜,在德军撤离奥斯威辛以及其他集中营时逃脱出来的不少犹太人,也都得到了辛德勒所提供的收容和保护。他甚至壮着胆子要求盖世太保将所有被他们追捕到的犹太“逃犯”都交给他,理由是“这有助于扩大军需品的生产能力”。

  辛德勒对犹太人所表现出的同情心和牺牲精神几乎是没有止境的。他为他们用去了他的所有积蓄,还变卖了他妻子的首饰,以换取犹太人迫切需要的食物、服装、药物以及用来贿赂盖世太保的杜松子酒。他还用高价从黑市买来的医疗设备开办了一家专为犹太人服务的地下医院,他的妻子爱米丽则亲自在这家医院里担起为病人做饭和护理的工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帝国”行将崩溃的那些日子里,有一天深夜,辛德勒接到了一个从火车站打来的电话,问他是否愿意收容两车厢快要冻僵的犹太人,他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在摄氏零下15度的低温下,那两节车厢已经冻成了冰窟。车厢里的约100名犹太人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被押解上车的;10天前,纳粹分子就将他们锁在了这两节车厢里。随车的命令是将这批“货物”送到任何愿意接受他们的工厂。但沿途各工厂在得知这些犹太人的情况后,没有一个愿意收留他们。唯有辛德勒他立即就下令火车驶到通往他工厂的的铁路支线上去了。

  车厢门上的锁已经完全被冰冻住了,人们用斧子和乙炔焊枪才好不容易地打开了车门。车厢里的情况惨不忍睹。当那些犹太人被抬下车厢时,就像是一条条冰冻的牛肉。有13个人已经死了,其他的人也已奄奄一息。那天夜晚,以及后来的一段日子里,辛德勒与他的妻子爱米丽带领着人们为拯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病人而日夜操劳着。尽管后来又有3个人死去了,但其他人却在关怀、温暖还有牛奶和药品的作用下,渐渐恢复和健康。对这些犹太人所有的医治救护工作都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病人也只能偷偷摸摸地养病,以免被盖世太保发现后视为“废人”而毙。好在辛德勒早已花大钱买通了工厂里的那些德军警卫人员,他们才没有向盖世太保告发这件事。

  5月9日,苏军解放了布林尼兹。几天后一个早晨,当辛德勒确信他属下的犹太人已无生命危险时,他和他的妻子悄悄地离去了。几个月以后,他才在奥地利重新露面。他说他深知苏联军人对纳粹的仇恨,作为一家纳粹集中营工厂的老板,他担心自己会因为苏军的误解而遭到不测。

  在以后的4年里,原先在他那里工作的犹太人回到了他们各自的家乡或进了德国的难民收容所。而他自己则在慕尼黑定居了下来,那时,他已身无分文,只能依靠一个犹太福利组织从美国寄来的邮包度日。这个福利组织在获悉他的下落后,立刻决定给予他像其他流落异乡的犹太知名人士一样的待遇。

  在此期间,辛德勒还帮了盟军一个大忙,即向他们提供了一份附有名单的资料,详细地揭露了他在过去的那段日子里曾经与之周旋的那些纳粹“朋友”们的罪行,然而他的某些同胞却因此对他恨之入骨。

  这就是奥斯卡·辛德勒的故事。令人感到困惑的是,究竟是什么促使他去做了这一切呢?

  他的一位同乡在兴奋地向我证实了辛德勒所做的这一切后,又补充说:“我从来没想到他会做出如此感人的事。你相信吗?在战前,我们都认为他是个骗子!”他当然不是骗子,即使他曾经是个骗子,如今也已经以他的行动证明他所具有的正直的人格与这种人格所显示的人的尊严。同样也可以说,正是这种人格和尊严促使他去做了这一切,这正如一个曾经被他救助过的犹太人所说的那样:“是他那高尚的品格拯救了我们!”

  (附:1949年初,在一个犹福利组织的帮助下,辛德勒夫妇离开了德国前往阿根廷定居。在那里,辛德勒几乎一事无成。1957年,他与妻子离婚后回到了德国,依靠慈善机构的接济度日。他死于1974年,享年65岁。

  当时,他在战时的所作所为只在以色列流传。他在那里被尊称为“正义的异教徒”,他的遗体也被运到了那里,如今仍安葬在耶路撒冷的土地上……)

Number:5609

Title:兄弟,我们不哭

作者:邓康延

出处《读者》:总第171期

Provenance:深圳青年

Date:

Nation:

Translator: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大战役中,盟军的一队伞兵因飞机偏航而误投绝境。他们被捕了。

  在德兵的刺刀下,俘虏们做着苦役,身形憔悴,支撑他们的是盟军一定会打过来的信念。

  枪炮声一天天近了,德军脸上的乌云也越来越重了。一天黄昏,一阵急促的号子把俘虏们赶成一长排,周边是荷枪实弹的德国士兵,伞兵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将要发生的事情。

  一位年轻伞兵的手剧烈颤抖着。他想起了爸爸妈妈,还有可爱的未婚妻。他的眼睛湿润了。一位老兵紧紧抓住了他的手:“兄弟,我们不哭!”

  一瞬间,所有的伞兵一个接一个地把手拉在了一起。

  天地无声,枪炮声突然响了。万分巧合的是盟军在这一刻发动了进攻,正义的枪弹压过了屠杀的子弹,一些伞兵幸免于难,其中有那位年轻的伞兵。后来,他随大军攻克了柏林,当他凝望着纳粹“”字旗降下时,他想起了那位拉他手的已牺牲的兄长。他噙着泪喃喃自语:“兄弟,我们不哭!”

  已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了,那种闪耀着人类光荣的精神,依然撼人心魄。

  我们时常在攀高的路上摔倒,甚至从半山腰上滚下去,但我们不哭,因为山还在,我们的青春和激情还在,那么,我们最终有征服它的时候,我们有最后笑的时候。

Number:5610

Title:人得有所敬畏

作者:赵鑫珊

出处《读者》:总第171期

Provenance:解放日报

Date:1995。3。25

Nation:

Translator:

  什么都不怕,不怕天不怕地,也不怕闪电打雷,决不是件好事。因为其后果必定是无法无天,人性中的恶无节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