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字经 讲记-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子化了、气质变了,人才肯吃苦、才肯吃亏,然后才能够行道。行道就是按照《三字经》中讲的“五伦十义”的道理,学做人。“十义”是人的十根命柱,也是十条做人之道,真正做到了、行圆满了,命就立起来了,“立身行道”才算做到了。
   禀性化掉了,人“性本恶”的动物属性的根才能彻底拔除掉。这个业根一断,就可以上拔祖先,所谓的“一人得道,九祖升天”,祖宗八代都跟着沾光,这才是真正的“孝之终也”。
 “裕于后”是向下,为子孙后代积累福德,就是《千字文》中讲的“川流不息,渊澄取映”。自己这一辈人,要在祖先建立的德业之上立身行道,让自己的德行象奔腾不息的江河水一般,一代代地川流下去。前人植下的道德之树,会成为佑蔽后人的福荫,能做到“光于前,裕于后”,人的一生才没有虚度。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世人留给子孙的都是物质财富,是满箱的金银财宝,我留给子孙的只有这一部《三字经》。这几句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但其中的道理却非常人所能理解,更是难以做到。
汉朝的著名学者疏广,字仲翁,是西汉兰陵人,对《春秋》有独到的研究。汉宣帝征他为博士,授以太子太傅的官职,他的侄子疏受也被聘为太子少傅。二人都是辅导太子的老师,地位相当高。五年后的一天,疏广对疏受说:“我们的官做得够大了,名声也不小,再不急流勇退,就该树大招风了”。于是二人就向汉宣帝奏请告老还乡。宣帝与太子厚赠给他们一笔钱财,让二人荣归故里。
疏广回乡后,将这些钱财都分送给了亲朋故友。有人劝他给子孙留一些,他摇摇头说:“我的子孙如果有才德,钱财只能损伤他们的志气;如果愚昧昏庸,钱财只会掩盖他们的过失”。人们都很佩服他的远见卓识。
人的福德属于心性,是可以遗传的;物质属性的钱财是不能遗传的,故有“富不过三代”的古训。我们反复强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关系,留财给子孙的人,心里面先就存了子孙一定不成才的念头,否则你为什么要留财?种了这样的因,将来就要结子孙不成才的果。所以古人才说“积财给子孙是留祸,积德给子孙才是留福。
有智慧的父母无不教导子女“幼儿学,壮而行”,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长大以后行道做德,立身于社会。有出息的子女,一定可以独立开创一份事业,没出息的子女有了钱反而坐吃山空,什么也不学、什么也不会。等他们老了,钱也用光了,自己又没有本领,你让他们怎么办?古人说:“糊涂的爷娘,败家的儿郎”,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所以遗财给子孙,不如遗德给子孙。祖先把自己的经验、嘉猷、忠告遗留给子孙后代,这些才是千金难买的宝贵财富。所以这里才说“我教子,惟一经”,一部《三字经》就够了。《三字经》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史,用极简单的文字将经史子集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清朝康熙年间的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徐乾学,传给儿子们的则是一楼图书,他说:“吾无美田宅、园池、台榭、金玉玩好之物以传后,所传者惟是尔”。因此将其藏书楼命名为“传是楼”。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这是最后总诫后学者的箴言警语。“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顾炎武),只有勤奋向学才能有所进步。一味的嬉戏懈怠、得过且过,是没有益处的。古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成于思,毁于随”,我们都要以此为座右铭,不断地勉励自己。
前面说到诸葛亮的《诫子书》,这篇文章同他作人的风格一样,简单谨慎没有废话。诸葛亮的一生并不以文章名世,而他仅有两篇不为作文而写作的《出师表》,却成为千古名篇。
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他教导儿子以“静”来做学问,以“俭”来修身。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身心,是依靠俭朴来培养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求学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杨雄在《法言》中说:“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意思是说千条河流学大海滚滚东流,终于汇入大海。丘陵想学高山却呆着不动,永远也成不了山。少年不努力,等到中年后悔时已经无法挽回了。古人说:“勤一分有一分的收获,闲半刻少半刻的光阴”,我们都要戒之哉,应该时时勉励自己,以成其道,千万不要虚度光阴,蹉跎岁月。 

《三字经》的六部分内容,到此已经全部向大家介绍完了。这1450个极其通俗易懂的汉字,将完整的中国文化史高度浓缩起来,将传统文化中的“经史子集”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相信诸位都已经深有体会。《三字经》古称“小纲鉴”,可以将我们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我们以往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我们可以《三字经》为鉴,检查一下头脑中的哪些知识是没有用的,哪些知识必须补充进来。
人在一生中要读几部真正的“书”。我说的“书”,是指四书五经、《左传》《史记》之类的经典,至少要有一部书垫底,一生的学问才能扎住根。林语堂说过,概论之类的教科书不算书,拼鼻子凑脸的小说也不能算作书。我们现代人的思想完全被媒体所控制,满脑子都是报纸上看来的消息,自己完全没有中心思想,变成了随风倒的草。孩子们那一点可怜的历史知识,还都是从“秘史”中“戏说”来的。影视文化本就是无根之草,影子本来就是虚的,这种教育体制下长大的孩子,哪里会有根呢?对比之下,就更显得《三字经》之可贵,因为它是谈教育的专著。
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教导后代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实现转迷为悟、转识成智,最后达到转凡成圣的人生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教育已经与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了。当然,人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当今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个争贪的社会,教育制度自然就变成这样一个训练竞争意识和谋生技能的培训体系,人人志在挣钱,而非志在圣贤。大势所趋,人人如此,我们也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尽人力听天命了。
我们能做的只有以私塾的形式为孩子们补上传统教育这一课。自古以来,官府关心的都是治权之类的大事和群体意识,真正关心学生个体的只有父母和老师。所以父母一定要觉悟,要为子女补上这人生第一课,千万不要让你的后代毁于你的无知。
《三字经》很早就传到了日本与韩国,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三字经》被译成俄文流传到俄国,此后陆续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一九九零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可见这部书早已不属于中国人专有,它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了。
作为《三字经》故乡的同胞,我们今天不但不会背诵《三字经》,有些人甚至一辈子连《三字经》都没读过一遍。你为此将给你自己下一个什么样的评语呢? 


乙酉年清明讲于奥克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