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字经 讲记-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学一定要按部就班,不能揠苗助长,不能搞想当然。所以先读《孝经》、次读《四书》、再读《六经》,不能逆道而行。四书五经的底子打好了再涉猎诸子百家,一上来就学百家之言会迷失方向,失掉自我。





















                            
                                  第三讲 

在这一讲中,我们开始介绍《三字经》的第五部分。这一部分内容实际上是高度浓缩的“中国通史纲要”,能用234个字勾勒出一部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轮廓,实在是难能可贵,孩童时期如果能够背诵下来,会受用终生。
中国古代史的划分,宋元明清时代属于近古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是中古时期,夏商周秦汉时代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时代是太古时期,伏羲氏以前就属于远古了。中国远古史的奠基就是盘古开天地,属于神话传说阶段,没有文字可以考证。现代科学认为,地球是在50亿年以前形成的,生物是在40亿年以前出现的,人类是500万年以前出现的,所以我们的老祖先盘古氏距今至少有500 万年的历史了。
人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不学可以不可以?这是我们这一讲,首先要解决的认识论上的问题。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离开因果而自存,因此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在于由因推果,以昭示未来。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述往事,思来者”;唐太宗李世民也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找到历代兴衰、更替的道理;明白是非善恶因果的道理。今天是昨天的延续,今天又为明天奠基。不了解昨天,就不知道今天是如何演进过来的,明天发展的方向也就无从把握。仅凭阶段性的观察,不进行历史的通观分析,就很难认识事物的真相,就有可能人云亦云,上当受骗。
现代的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真正认可的没有几个。看看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就明白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课本,到今天还是“试用教材”。历史无非就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怎么可以随心所欲的篡改呢?而且中国历史由一万二千年变成五千年、三千年、两千五百年、二千年,越来越短,还以为美国才两百年的历史,我们说两千年已经不少了,可见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文化根本就没有信心。
其次,在中国文化里面,历来是文史不分家,不懂史就无法准确地理解文,就有可能歪曲文义,张冠李戴。离开了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就无法评价和认识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国的历史从伏羲氏算起,至今有一万两千年,从黄帝开始算起是五千年。黄帝时代,文字、历法、衣冠、音乐、医学都出现了,所以黄帝是人文初祖,我们说的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从皇帝开始算起的。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由河南汲县战国魏墓发现的《竹书纪年》推算,夏至今已有4100多年了。
从周公整理西周以前的中国文化开始,至今是三千年有文献可以考证的历史,孔子第二次整理周以前的文化,集中国文化的大成,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孔子根据当时能看到的、确切可信的史料,著了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就是《春秋》。孔子著《春秋》至今是2500年,黄帝至今是五千年,神农氏至今有九千年,伏羲氏至今有一万两千年。再往前推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母系氏族的女娲氏,树上搭窝的有巢氏,再到远古时期的三皇氏,再往前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氏了。
历史本来就是做人和做事的经验纪录,因此我们学习历史,不是要当历史学家,而是要立足于“疏通知远”的原则,以历史的经验来指导我们更好地做人做事。 

下面请看原文: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按照传统教育的次第,必须经子都通了,才可以读历史。言外之意,你没有“孝经通,四书熟”,就没有资格读历史,否则知识体系的建立就会有问题,很有可能是空中楼阁,你今后的成就一定是有限的。
没有经子的基础上来就读史,多数人都会走错路。历史既不是文学也不是科学,而有其自己的规律,有其特定的原则与方法。不了解这些基本规律而读史,就会囿于具体的法术,感兴趣的一定是历史上某人处理谋事的方法。你所学到的,说的文雅一点是策略,难听一点就是阴谋诡计。如此读史,你这个人就很有可能会走偏。
读历史的目的是“疏通知远”,为了懂得人生、懂得因果关系、为能知道过去而领导未来,要能够通达透彻地了解世故人情,要知道远大。读历史的方法是“属辞比事”,世界上许多事情的原委、因果是没有两样的,历史是循环往复的渐进模式。无论古今中外的人,既然是人,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就变不到哪里去,历史的规则就适用,历史资料提供的有关外交、政治、军事,乃至人生方面的经验就可以作为参考。能够丰富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就是“属辞”,以之分析、处理现在发生的问题,就是“比事”。 
中国的史书在体例上,可以分国史与通史两大类,国史属于断代史,记述一朝之事,如《汉书》、《晋书》;通史记述古今之通事,如《史记》、《资治通鉴》。《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为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开始有纪传体是司马迁的功劳,改朝换代以后立刻记述前朝的历史,则是班固的贡献。《汉书》以后的中国正史,走的都是班固断代史路线,所以才有“迁固”、“史汉”并称。
中国古代史有二十四正史,辅以《清史稿》就是二十五史。但前朝的历史是后朝人编的,而且是官修的,如《宋史》是元朝人编的,《明史》是清朝人编的,都是政府出资官修前史,私人修史是犯法的。班固著《汉书》被人告发“私改作史记”,被下狱抄家,差一点杀了头;庄廷珑私修明史,著《明书记略》,死后还要开棺戳尸。这样编纂的历史,除了人名、地名与时间是真的,其他内容恐怕靠不住。中国的现代史更是不可信,眼见着中学的历史课本年年改,日本人也学会了这一手,也不断地修改教科书。读历史的人,必须额头上再长出一只眼睛来,否则就像孟子说的“尽信书,不如不信书”。这第三只眼从哪里来呢?从四书五经里面来,从经子里面来,所以此处才说“经子通,读诸史”,经子都读通了,再读史就不会以偏概全,上当受骗了。
 “考世系”是考察帝王家族,世代相承的关系和显贵家族的家世,“知终始”是了解历代王朝兴衰的始末因由。这里的世指时间,系指族系的血缘分支。中国历史上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谱和族谱,家族中每五世列一个表,详细标明家族血统的传承关系,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标红线,由侄子过继承祧的标蓝线,由外甥过继来的加双姓,严格得很,绝对错不得。所以详细考察历史人物的世系,再参考“三通”(通志、通献、通考)就不会被不准确的历史资料愚弄了。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中国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盘古氏开天地、天地人三皇,但这个时期太久远、太古老了,没有文字记载,只有传说,所以太古史不可考证。那时的人是穴居,住地窖、栖山洞,即潮湿又不安全,经常遭到野兽的袭击,于是在树上搭窝盖屋,吃水果、戴树叶,就进入有巢氏时代。接着学会了钻木取火,进入燧人氏时代,有了火人类才告别了黑暗,进入了光明的文明时代。再下来就到了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这“三皇”代表的上古时期,所以称为“居上世”。 
伏羲也写作“伏牺”,是制伏野兽的意思,这个时期就是历史学上划分的“狩猎阶段”。伏羲氏姓风,号太昊,其母华胥氏受青虹感应而生下伏羲。这个时候黄河里面出来了一个长着龙头、马身的怪兽,身上的毛带卷卷的,有斑点和花纹,伏羲氏见到以后受到了启发,画出八卦的符号,又根据龙马身上的花纹发明了渔网,使人类文明进入了渔猎时代。传说中,伏羲氏造琴瑟、教嫁娶,做书契代结绳,在位115年。
神农氏姓姜,号炎帝,他自称是太阳神、火德王,两个火字为炎,建都曲阜。神农氏兴货利、制耒耜、尝百草、做医药、选五谷,教民稼穑,制陶打井,在位140年。他是农业的始祖、又是医药之王,药王庙供奉的药王就是神农氏。也有供药王孙思邈的,但孙思邈是唐朝的大医药学家,比神农氏晚得太多了。
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从黄帝开始,人类的人文文明的进程才正式开始。黄帝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以土德王,建都涿鹿,在位100年,享年121岁。从黄帝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记年,从甲子年开始记起,至今有5000年,所以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黄帝手下有六个大臣,各有贡献。创造文字的是仓颉;仓颉造字;制作音乐的是伶论,伶伦造乐;隶首做算数,大挠造甲子,岐伯作医学,胡曹造衣裳。黄帝时代完成了包括指南车、历法、舟车、弓箭、宫室等在内的传统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代表了中国人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贡献。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唐有虞”说的是尧舜二帝,他们是三皇五帝的最后两位。尧帝,姓伊祁,号放勋,因为他的封地在陶和唐(今天的山东一带),所以史书上称他为唐尧。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故人们称他为虞舜。
尧是帝喾之子,黄帝的玄孙,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尧帝。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能团结族人,使部族之间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住的是茅草屋,门前是土垫的台阶,吃粗米饭,穿麻布衣,喝野菜汤,得到人民的拥戴。尧在位七十二年,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