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西晋演义-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自入言曰:“汝为君不道,四海混乱,吾父子披坚执锐,百战千伤,保此社稷,与汝享祚数十余年。今吾年将老,汝何不发一言?”帝曰:“王欲朕位,何必动怒?容付与伊。”玄回怒作喜曰:“陛下肯为尧舜,吾即退也!”遣司徒王谧禅帝位于玄,帝无奈居永安宫。百官劝进,玄筑坛于九井山北,即帝位,改元永始。封帝为平固王,迁于浔阳。玄入建康宫,登御座而地忽陷,群下失色。殷仲文曰:“将由陛下圣德深厚,地不能载,故如是耳。”桓玄大悦。
  玄既即大位,临朝听讼,亲问囚徒,罪无轻重,多得原放。
  有于舆乞者,时或恤之。以其祖彝以上名位不显,不复追尊,独纳桓温神主于太庙,四时祀之。时卞范之谓玄曰:“宗庙之祭,上不及祖,有以知楚德之不长矣!”玄性苛细,好自矜伐,正事或一字片辞之谬,必加纠察,以示聪明。或手注直官,或自用令史,诏令纷纭,有司奉答不暇,而纪纲不治,奏案存积,不能知也。又性好游畋,更缮宫室,朝野骚然,思乱者众。
  益州刺史毛璩起兵,传檄郡县,列玄罪状,兵屯白帝城。

第三○八回 刘裕起兵讨桓玄
  时桓玄闻谢景仁之才名,乃宣见,谓文武曰:“司马庶人父子,云何不取?遂令景仁年三十而方为著作郎耶?”因而言讫,以景仁为中兵参军。景仁谢恩,群臣始散。
  却说桓修闻玄即位,乃同刘裕来建康,至次日入朝见玄,拜舞已毕。桓玄大喜,乃以修为抚军大将军,刘裕为中军参军,就命二人起兵东征卢循。修、裕二人谢恩出外,即日起行,还京口起兵。
  次日,桓玄设朝,乃谓司徒王谧曰:“昨见刘裕风骨不凡,盖人杰也。朕错用之以东征。”王谧奏曰:“陛下龙眼不舛,刘裕叛心无有,陛下何思何虑也?”玄曰:“卿言亦是。”于是罢朝,玄乃退入后宫,见皇后刘氏,说及命刘裕东征之事。
  皇后刘氏有智鉴,谓玄曰:“吾前日在殿后,观见刘裕朝陛下,其人龙行虎步,瞻视不凡,恐后不为人下,不如早除之,以免后患也。”玄言曰:“吾方欲定中原,非彼莫可用者。俟关、河平定,然后别谋之耳。”后曰:“其事亦未可泄漏也!”
  却说刘裕与桓修至半路,入见修,以禀修:“还京口,托以金疮疾痛,不堪步从,请将军先行,容瘥来赶。”修闻说言曰:“既如此,你可从船上来赶我。”言讫,修乃即先行。
  于是刘裕出外,乃与何无忌一同乘船回京口,意欲商议建兴复之计,因谓无忌日:“吾欲诛桓玄迎晋帝,以安天下,君有何策?可以教之。”无忌曰:“可阴结义士,托以游猎为名,传说受晋帝密诏讨桓玄。待众集计定,先斩桓修,以徇义军,然后大驱众士,天下谁不服从,为我而杀玄也?”裕曰:“其计甚善,怎奈无人堪与吾共大事者!”无忌曰:“有一人与君同姓,名毅,乃是彭城沛人也,字熙乐,少有大志。因见桓玄篡位,常怀不平。若此人同举义兵,则大事成矣。现居京口。”
  裕曰:“既然如此,你可与其说知,令其同举义兵。”无忌日:“可耳!”因是二人同舟,回至京口上岸,各自回室安歇。
  次日,刘裕令人召何无忌至,谓曰:“昨日之谋极妙,宜速为之。君言京口刘毅勇而有谋,我欲与他同举义兵,未知其人意下如何?你可往说之!令其招兵。”无忌日:“吾即往说之。”言讫即行,来见刘毅。毅闻何无忌至,出门前迎入到草厅之上,各施礼毕,分宾主而坐。无忌佯为欷欺,潸然出涕不已,刘毅问曰:“公何故泪耶?”无忌日:“晋室不幸,罹桓玄之篡,吾乃晋臣,意欲兴义兵讨此跋扈,恨无人戮力相成,是以泪耳!”毅曰:“吾亦有不平之鸣。”无忌曰:“桓氏强盛,其可图乎?”毅曰:“天下自有强弱,正患无英才之人耳,故患无人可为盟主。”无忌日:“天下草泽之中,非无英才也,吾推一人,未知合君意否?”毅曰:“你且莫说,待我说出一人,与公看相合否也?”无忌曰:“你且说甚人?”毅曰:“依我所见,惟有刘下邳,公意亦此人否也?”无忌鼓掌而笑,答曰:“吾主意亦是此人。”毅曰:“既我二人心合,你可说刘下邳,邀其同举义兵。”无忌日:“吾先去参说,你可随后来同议。”言讫辞还,具以毅言告裕。裕乃大喜,即令无忌去请毅至,相见礼讫,三人定谋,聚合义徒一百余人,以候大举。
  甲辰三年,时有平昌孟昶为桓弘主簿,从建康还家,裕往问之曰:“草野当有英雄起兵讨桓玄,卿愿闻乎?”昶曰:“今日英雄有谁?正当是卿耳!”于是裕请其同往见毅、无忌,与其相会,于是昶及裕弟道规、诸葛长民等,相与合谋起兵。
  时道规为桓弘参军,裕使毅说道规、昶共杀桓弘,据广陵起兵;长民为刁逵参军,使其杀刁逵,据历阳起兵,各自领计去讫。
  无忌夜草起兵文,其母密窥之,泣曰:“吾不及东海吕母明矣!汝能如此,吾复何恨?”当刘裕以百余人托以游猎,与无忌合收徒众,得二百余人。诘旦,京口门开,无忌着传诏服,称敕使居前,徒众从之齐入,即斩桓修以徇义兵。遂出榜安民,无忌等共推裕为盟主。
  裕问无忌日:“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日:“无过刘道民。道民者,东莞刘穆之也。”裕曰:“吾亦识之。”
  即驰信召焉。穆之闻京口欢噪之声,晨起出陌头,适与裕会,直视裕者久之。返室坏布裳为裤,往见裕,裕曰:“始举大义,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穆之曰:“仓猝之际,略当见无逾于我者。”裕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以穆之为坐署主簿。

第三○九回 刘裕大计破桓谦
  时桓修手下司马刁弘引文武佐吏数百人,在城外屯扎,欲与桓修报仇。刘裕命众兵紧守四门,乃亲自登城楼上,而谓司马军吏曰:“今郭江州已奉乘舆反正于浔阳,我等受密诏诛逆党。今日贼玄首已当枭于大航,诸君非大晋之臣乎?何故助贼为乱耶?”刁弘等老臣,信以为实,乃邀众退散去讫。是日孟昶因劝桓弘出猎,次日天尚未明,弘使人开门出猎,早被刘毅、刘道规等率壮士数百人,直入内堂斩之,因收其众济江。众同推裕为盟主,总督徐州事,以昶为长史,守京口。裕率二州之众千七百人,屯于竹里,移檄远近响应。
  却说桓玄设朝,文武出班山呼礼毕。群臣奏曰:“刘裕与刘毅、何无忌谋反,聚众斩桓修及弘,宜火速兴兵去讨。”玄闻弘与修死,垂泪不已,即宜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领兵北拒义兵,又遣桓谦总之,三将受命欲行,玄谓谦曰:“贼兵锐甚,计出万死,若有蹉跌,则彼气成而吾事去矣!不如屯大军于覆舟山以待之,彼空行两日,求战不得,自然散去,此策之上也。”谦辞即行去了。
  游击将军何澹之奏曰:“前刘裕进谒小臣,小臣左右造说裕身光耀满室,小臣恐其不为人下,奏知陛下,陛下不以为意,今日果为患耳!臣观刘裕聚乌合之众,集蚁聚之兵,势必无成。陛下何虑之深也?”玄谓何澹之曰:“刘裕勇冠三军,当今无敌,足为一世之雄。刘裕家无担石之储,为樗蒱一掷百万。何无忌,牢之之外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朕前之不料,今噬脐无及也!”言讫,闷闷入宫,群臣罢朝。
  却说刘裕为盟主,以孟昶为长史总后军,刘穆之为司马,其时百姓愿从者千余人。率军分作三队起行,行至竹里遣使移檄都下。
  三月成午,裕兵至江乘,遇吴甫之兵到,刘裕乃亲执大刀,大呼出阵,声若巨雷。甫之一见,只是不敢交锋,拨回马便走。
  裕以身先拍马追斩甫之,麾令三军并进,将士无不苦战,都皆以一当百,斩首数百级。追至罗落桥,方自鸣金收军,屯于桥下。
  裕乃鸣鼓集众,商议进京之计。忽流星马报说:“皇甫敷引大兵前来拒战。”当时檀凭之出谓曰:“不劳盟主亲阵,小将愿与一战。”裕乃许之。凭之即出披挂,引部下兵出阵,与皇甫敷对敌。两马相交,双戟并举,二人战上十余合,凭之气力不加,大败走回本阵,被皇甫敷骤马追赶,射一箭正中后心,翻身落马,死于阵中。刘裕在阵上一见大怒,驱坐下马,挺手中刀,如飞杀出阵来。遇了皇甫敷就战,未上十余合,裕乃佯败拖刀便走。敷只道是败,去赶,不曾提防,被刘裕勒回坐下马,舞起手中刀,望敷迎头一砍,砍死皇甫敷于马下。引兵杀进,杀得楚兵逃走无门,大队兵至离京城二百里下寨。
  至次日,裕乃升帐,号泣檀凭之,情动三军,无不下泪。
  而又使人去寻凭之尸首,以棺木盛之,迁葬京口。初,刘裕与凭之众人欲建大业,有善相者请裕相。裕与何无忌等近当大贵,惟云凭之无相,至此凭之战死,裕知其事已验而深信之。
  却说桓玄闻皇甫敷等皆死,军马已临京城,心中大惧。乃遣桓谦以兵二万,屯于东陵口拒之。又使卞范之以兵二万屯于覆舟山西犄之。
  却说刘裕领义兵先诣升帐,聚众画策进兵。当众将皆言曰:“今桓玄使桓谦屯东陵口,卞范之屯覆舟山西,吾所进者,只此二路。今敌占之,吾兵难以进也。不如退兵,先取别郡,俟其无备,方可进也。”刘裕见说大怒曰:“吾非一功至此,岂可畏而去之,是无始终也!吾明日自有破范之及桓谦之策。”
  次日,使何无忌守寨,寻土人引路,自乘小车于覆舟山僻之处,遍视地理。因山岭峻险,弃车乘轿,或自步行。忽到一山,望见一谷,形如长蛇,皆是峭壁,杂绝树林之间,止有一条小路。
  裕问土人是何地名?土人曰:“此乃覆舟山谷。”裕曰:“此乃天赐吾杀玄兵于此处也。”言讫,即回本寨,唤孟昶监军制油被一千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