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把战争的责任推到毛泽东身上。
毛泽东自有他那针锋相对的方针:蒋介石对人民是寸土必争,我们是寸土不
让。他要谈,我们就以谈对谈;他要打,我们就以打对打。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
革命的两手。
毛泽东从来没有在政治主动权上输给蒋介石,这一次也决不会。蒋希望毛不
去,可毛泽东偏偏站在他面前了。
蒋介石不是喊和平吗于是毛泽东对重庆各界人士说:和为贵,除了和平的方
法以外,其他的打算都是错的!他充满信心他说道:在和平,团结,民主,统一
的大原则下,在蒋先生的领导下,我们中国人民是可以克服任何困难的。我们这
次的商谈,不是暂时的合作,而是长期的合作,不是一时的团结,而是永久的团
结。
但是毛泽东太了解蒋介石了。他在赴渝前就向刘少奇面授机宜:蒋只认得拳
头,不认识礼让。我军在前方胜利越大,我去重庆就越安全。
①《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第362 页。
②《在历史巨人身边》第308 页。
1 12 〃当时有人骂我是富农路线,我看当时只有我这办法是正确的。〃〃富农
路线〃 ,并不姓〃 富〃 江西根据地时期,〃 左〃 倾机会主义者曾指责毛泽东没有
执行〃 把小资产阶级变为无产者,然后迫使他们革命〃 的路线,而是执行了一条
〃 富农路线〃。1934年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还专门批判了毛泽东的〃 富农路线〃。
富农也是〃 农〃 ,不过富一点,是富一些的农民。毛泽东一贯关注农民问题,但
他在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时碰到了一个难题:富农属于什么阶级它不像地主可以
归人资产阶级,也不像中农那样可以归入小资产阶级。《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在阶级和阶层上都找不到富农的位置。在《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中毛泽
东依次排到了大地主,小地主,自耕农等八个阶级,依然不见富农。大地主是大
资产阶级,自耕农是小资产阶级,富农只能处在这两者之间,似乎应为中产阶级,
即处在小地主的位置上。这大概就是毛泽东在产生〃 富农〃 概念之前给富农定的
位置。富农,因为前面有个〃 富〃 字,所以毛泽东历来对它没有好感。《湖南农
民运动考察报告》对富农的〃 恶劣态度〃 进行了猛烈谴责。到了社会主义时期,
富农进一步升格,在〃 地富反坏右〃〃黑五类〃 中位居〃 第二〃 ,是理所当然的专
政对象。
毛泽东一贯站在贫农立场上,主张依靠贫下中农,怎么会有一条〃 富农路线
〃 呢所谓富农路线原不过是1929年至1930年间土地革命中出现的一种〃 左〃 倾政
策的对立物。当时的〃 左〃 倾机会主义者主张〃 地主不分田,富衣分坏田〃 ,甚
至鼓吹乱杀乱烧,提出〃 杀尽一切反动派的头颅,烧尽一切反动派的房屋〃 等口
号。毛泽东为了纠正这些过〃 左〃 的倾向,所以才有了〃 富农路线〃 ,实际上〃
富农路线〃 ,并不姓〃 富〃。毛泽东最初规定的土地政策是:没收一切土地,地权
属于政府:以乡为单位,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后来发现两个问题:(1 )
没收一切土地,连中农也伤害了;农民没有地权,不安于耕种,中农,贫农都不
满意。(2 )
抽多补少,平均分配,结果〃 抽多的不愿抽肥,补少的不愿接瘦〃 ,贫农和
富农间发生矛盾。
毛泽东通过于都,兴国调查,在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解决了第一个问
题:中农的土地不没收,富农的土地只没收其多余部分,小地主不过多打击,地
主酌量分与田地,给以生活出路。
第二个问题经过寻邻调查和南阳会议也得到了解决。南阳会议通过《富农问
题》决议案,提出在〃 抽多补少〃 之后加上〃 抽肥补瘦〃 ,限制了富农把持肥田。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似乎有点〃 右〃 ;但联系第二个问题,可以看出毛的所谓
〃 右〃 ,不过是〃 给地主以生活出路〃 和〃 允许富农拥有一份土地〃。他的整个土
地革命策略则是:倾向于贫农,不伤害中农,限制富农,打击地主。贫农是依靠
对象,中农是团结对象,地主是打击对象,对富农则融团结和打击为一体,就像
对待民族资产阶级一样。
与〃 左〃 倾机会主义不同的是:毛泽东主张限制富农,打击地主,但又不主
张把他们饿死,而是让他们活下去。理由是不要逼得他们造反,尽量减少对立面。
穷人因为活不下去才革命,地主富农如果没法活对革命也不利。
关键是要让他们活下去。革命是使穷人活得好一些,富人活得差一些,但总
归都要活下去,只有少数罪大恶极者除外。这样革命才能为绝大多数人接受,一
部分人热烈欢迎,一部分勉强接受,但不会有人饿极拚命。
直到1941年,毛泽东仍然坚持他的这条〃 富农路线〃。他在《关于农村调查》
中说:当时〃 提出解决富农的办法,不仅要抽多补少,而且要抽肥补瘦,这样才
能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得下去。假如地主一点土地也不分,叫他们去
喝西北风,对富农只给一些坏田,使他们半饥半饱,逼得富农造反,贫农,雇农
一定陷入孤立。当时有人骂我是富农路线,我看当时只有我这办法是正确的。〃
①毛泽东曾说过他在井冈山初期所订的土地政策太严厉了,但他从未承认自己犯
过什么〃 富农路线〃 的错误。他致力于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其目的就是要挖掉
蒋氏政权的社会根基。但是在土地政策方面,他的主张甚至比刘少奇还要温和。
正是这种温和的社会政策,使他赢得了大多数,孤立了主要敌人,在极端困难的
条件下站稳了脚跟,并求得了发展,打败了蒋介石。
①《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379 页。
1 13谁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谁就能够赢得民心,进而赢得中国1956年9 月
25日,毛泽东坐在中南海的会客厅里,向前来取经的拉丁美洲一些党的代表说:
〃 在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要把民族旗帜拿在自己手
里,必须有民族团结的纲领,团结除帝国主义走狗以外的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
让全国人民看到,共产党多么爱国,多么爱好和平,多么要民族团结。这样做,
有利于孤立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孤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①日本帝国主义侵
入中国本土,使中国的政局出现一种新的三角关系:日本人,蒋氏集团,共产党。
毛泽东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下了一盘绝妙的活棋。
〃 日,蒋,共〃 可不同于历史上的〃 魏,蜀,吴〃。日本人要变中国为它的殖
民地,它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国民党,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
们的公敌。蒋介石与共产党打了十年内战,也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但是如今他们
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这样在〃 日,蒋,共〃 三方就出现了两对
不同的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日本入侵中国后,民
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国内的阶级矛盾则下降为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起决
定作用的东西。于是毛泽东采取与当年列宁〃 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相反
的政策谋略,提出要〃 以阶级斗争服从民族斗争〃。跟着这条谋略出现的口号是:
〃 团结抗战,一致对外〃。红军还在长征途中的时候,毛泽东就和张国焘为红军的
去向问题展开了争论。张国焘主张向西退却,毛泽东反对西进,力主北上。他争
辩说,越向西走,红军对中国政治势力的影响就越小。红军的出路不是西进或停
留,而是北上抗日。其理由是:中国人民要打日本,谁要是不把自己的脸面对着
民族敌人,人民就会抛弃谁。他深知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压倒一切。除了极少
数死心塌地的汉奸卖国贼,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愿意接受〃 亡国奴〃 这个可怕的
称号。而汉奸卖国贼肯定要遭到千夫所指,万世唾骂。就像宋代的秦桧,他必须
在岳王庙里永世跪在民族英雄岳飞面前,任凭小孩往头上撒尿。
如今的形势也是这样,谁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谁就能够赢得民心,进而赢
得中国。
毛泽东及时捕捉住了日本入侵对中国时局和国人心理造成的新变化。共产党
和红军要想摆脱被动挨打的危局,争取形势的好转,就必须扛起抗日的大旗。可
是这里存在着一个矛盾:当时红军和党的肩耪还很瘦弱,江西时代近30万人马经
蒋介石围追堵截到陕北时剩下不足3 万,这点家当要对付蒋介石就很不容易,如
何抵挡更加凶恶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这一点毛泽东很明白。但是他更清楚:红军
瘦弱的双肩只要一扛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就会越来越强大。抗日只会兴共,不会
亡共。毛泽东巧妙地把民族利益和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了。
当抗日和兴共被毛泽东联在一起时,另一个因果链环——反共和卖国却悄悄
套在蒋介石头上了。蒋介石同时面临着两个敌人,而又无法联合其中的一个去对
付另一个。他只能两个拳头打人,可这两个拳头总协调不起来。如果他抗日,就
等于放生了共产党,不仅十年剿共功亏一篑,而且还会纵虎为患于将来。如果他
剿共,又会招致〃 中国人打中国人不打日本人〃 的舆论,很容易背上卖国的嫌疑。
他曾试图摆脱这种两难困境,把抗日的利益和反共的利益统一起来,那就是〃 攘
外必先安内〃。可是这个口号远不及〃 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得人心。因为中国人的
心是先拒外再齐内。毛泽东顺应了这种心理,蒋介石却违背了这种心理。于是,
1936年底蒋介石亲临西安面示张学良:剿共只剩下最后五分钟,一定要坚持这五
分钟,不要坏了党国大计。可就是这最后五分钟,对于爱国心切的少帅来说,也
坚持不下去。
为什么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