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远了。解放后出版的一本《沈从文小说选集》序言中有一句话:
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
听起来真令人伤感……
有一年我在森林,我把森林的生活告诉他,不久就收到他一封毛笔蝇头行草的
长信,他给我三点自己的经验:
一、充满爱去对待人民和士地;二、摔倒了,赶快爬起来往前走,莫欣赏摔倒
的地方耽误事,莫停下来哀叹;三、永远地、永远地拥抱自己的工作不放。
这几十年来,我都尝试着这么做。
有时候,他也讲俏皮话——
“有些人真奇怪,一辈子写小说,写得好是应该的,不奇怪;写得不好倒真叫
人奇怪。”
写小说,他真是太认真了,十次、二十次地改。文字音节上,用法上,一而再
的变换写法,薄薄的一篇文章,改三百回根本不算一回事。
六
从文表叔有时也画画,那是一种极有韵致的妙物,但他竟然不承认那是正式的
作品,很快地收藏起来,但有时又很豪爽地告诉我,哪一天找一些好纸给你画些画。
我知道,这种允诺是不容易兑现的。他自然是极懂画的。他提到某些画,某些工艺
品高妙之处,我用了许多年才醒悟过来。
他也谈音乐,我怀疑这七个音符组合的常识他清不清楚?
但是明显地理解音乐的深度,用文学的语言阐述得非常透彻。
“音乐、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他也常常说,如果有人告诉他一些作曲的方法,一定写得出非常好听的音乐来。
这一点,我特别相信,那是毫无疑义的。但我的孩子却偷偷地笑爷爷吹牛,他们说:
自然咯!如果上帝给我肌肉和力气,我就会成为大力士……
孩子们不懂的是,即使有了肌肉和力气的大力士,也不一定是个杰出的智慧的
大力士。
(以上摘自《太阳下的风景》)
七
从文表叔在反右前夕出过一件有惊无险的巧遇。
那时“引蛇出洞”刚开始,号召大家“向党提意见”。表叔这个人出于真心诚
意,他完全可能口头或书面弄出些意见来的。他之所以一声不响是因为一个偶然的
赌气救了他。
“鸣放”期间,上海《文汇报》办事处开了一个在京的知名人士的约稿或座谈
的长长名单,请他们“向党提意见”,名单上,恰好著名演员小翠花的名字跟他隔
邻,他发火了。他觉得怎么能跟一个唱戏的摆在一起呢?就拒绝在那张单子上签名。
我没有听说过他喜欢京戏,高兴的时候曾吹牛用过几块光洋买票,看杨小楼、
梅兰芳的“别姬”,我半信半疑。即使是真事,他仍是逢场作戏。否则,看见自己
的名字跟小翠花这京剧大师排在一起时就会觉得十分光彩。怎么生这么大的气呢?
由于京戏的外行而失掉了“向党提意见”的机会,从而在以后不致于变成“向
党进攻”的右派分子。小翠花京剧大师救了他,他还不知道。
曾有一位文化权威人士说沈从文是“政治上的无知”,这不是太坏的贬词,可
能还夹带着一点昵爱。到了20年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政治的无知”已成
为普遍的群病,那位文化权威身陷囹圄浑身不自在时,笑余之暇,不知有否想到当
年对沈从文的政治评价?虽然至今我认为他还是说得对的。只可惜在历史的嘲讽中
他忘了自己。
八
钱钟书先生有次对我谈起他:
“从文这个人,你不要认为他总是温文典雅。骨子里很硬。不想干的事,你强
迫他试试!……”
这是真的。
倒也是对了。如果解放以后不断地写他的小说的话:第一是老材料,没人看,
很容易扫兴;第二,勉强学人写新事物,无异弄险。老媳妇擦粉打胭脂,难得见好。
要紧的倒是逢到“运动”,抓来当“丑化新社会”,“丑化劳动人民形象”典型,
命中率一定会是很高的。
当时下决心不写小说,恐怕他也没有太多的“预见性”,不过只是退出文坛,
省却麻烦而已,也免得担惊受怕。
这个决心是下对了。
30多年来在文物研究上的孜孜不倦出了成绩,就这点看,说他是个老老实实、
勤勤恳恳的一直工作到咽气的研究者,怕还不过分吧?
文学在他身上怎么发生的?
他的故乡,他的家庭,他的禀赋,他的际遇以及任何人一生都有的那一闪即过
的机会的火花,这都是他成为文学家的条件。
在作品中,他时常提到故乡的水和水上水边的生活。少年和青年时代,水跟船
令他得到接触生活的十足的方便,加上年轻的活跃时光,自由的情感,以及对于自
己未来命运的严肃的“执著”。
他说的那本“大书”,是他取之不尽的宝藏。他的用功勤奋,特殊的记忆力,
都使他成为以后的这个丰盛的“自己”。
他成为作家以后的漫长年月,好像就没有什么认真的玩过了。他也不会玩,他
只是极好心、极有趣地谈论,传达别人的快乐。为别人玩得高兴而间接得到满足,
凡是认识他的人都了解这个特点。
他敏感于幽默。他极善于掌握运用幽默的斤两和尺寸,包括嘲笑自己。
他诚实而守信。拥有和身受过说不尽的欺骗和蒙受欺骗的故事。却从不自我欺
骗或欺骗别人。他顽固的信守有时到不近人情的程度。然而他的容易上当常常成为
家中的笑柄。
九
表叔在临终前两三年,得到党和政府的认真关注。给了他一套宽大的房子,并
且配备了一部汽车和一位司机。遗憾的是太晚了。他已没有能力放手地使用这套房
子了。如果早20年给他这种完美的工作环境,他是一定不会辜负这种待遇的。
眼前他只能坐在藤椅上了。熟人亲戚到来,说一点好朋友近况,他听得见,却
只能作出“哇、哇、哇”的细微的声音和夺眶而出的眼泪的反应。
去年,我从家乡怀化博物馆的热心朋友那里,得到一大张将近六尺的拓片,从
文表叔为当年的内阁总理熊希龄的年轻部属的殉职书写的碑文。字体俊秀而神风透
脱之极。我的好友黄苗子看了说:“这真不可思议;要说天才,这就是天才;这才
叫做书法广
书写时间是民国十年,也即1921年,他是1902年出生的,那时19岁整。
为什么完整地留下这块碑文呢?因为石头太好,底面用来洗衣十分光洁适用。
我带给表叔看,他注视了好一会儿,静静地哭了。
我妻子说:“表叔,不要哭。你19岁就写得那么好,多了不得!是不是?你好
神气!永玉60多岁也写不出……”
他转过眼睛看着我,眼檐一闪一闪,他一定在笑……
更早些年住在另一套较小的房子的时候,英国B.B.C的《龙的心》电视专辑摄
制组访问过他。他精神好,高高兴兴地说了许多话,有些话十分动人:
“我一生从事文学创作,从不知道什么叫‘创新’和‘突破’,我只知道‘完
成’,……克服困难去‘完成’。”
又说:“……我一生的经验和信心就是,不相信权力,只相信智慧。”
有一次我也在场,他对一个爱发牢骚的搞美术理论的青年说:“……泄气干什
么?咦?怎么怕人欺侮?你听我说,世界上只有自己欺侮自己最可怕!别的,时间
和历史会把它打发走的……”
十
在从文表叔家,多少年来有一位常常到家里来走动的年轻人。后来又增加了一
个女的。他们总是匆匆忙忙地挟着一大卷纸或一厚叠文件包,再不就是几大捆书册
进屋,然后腼腆的跟大家打个招呼,和表叔到另一屋去了。
这种来往多久开始的呢?我已经记不起来。只是至令才觉得这两位来客和我一
样都已经老了。那还是从文表叔逝世后的有一天偶然地见面才猛然醒悟到的。
作为我这个经常上门的亲戚,几十年和他们两位的交往的关系,只是冻结在一
种奇妙的永远的邂逅的状态之中。我们之间很少交谈,自然,从文表叔也疏忽让我
们成为交谈的对手的时机。三方都缺乏一种主动性。
解放以来从文表叔被作贱、被冷落、直到以后的日子逐渐松动宽坦、直到从文
表叔老迈害病、直到逝世,他都在场。
表叔逝世之后,我们偶然地说了几句也是有关于表叔的话。他说:
“……我每一次来,也没让他见着我,我站在房门外他见不着我的地方,……
他见着我会哭;他说不了话了……”
听说他是一位共产党员。另一位女同志是不是我不知道。我不敢用好听的话来
赞美他们;怕玷污了他们这几十年对从文表叔的感情和某种神圣的义务。
十一
从文表叔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个什么态度呢?这是个有趣的问
题。
我从来没听他谈过学习的经历和心得。
我们这些政治上抬不起头的人有一个致命的要害,就是对熟人提起“学习”就
会难为情。
他书房里有“马恩全集”(不是选集)“列宁全集”,自然还有“毛选”,还
有“鲁迅全集”,记得还有“联共党史”,其他的学习材料也整整齐齐排了几个书
架。
我家里当然也有一些这类的书,但没有从文表叔家的“全”。他是真正在革命
大学毕业的。我不是。说老实话,对于“毛选”四卷喜不喜欢都要认真学习之外,
其他的马列书籍我有时也认真地翻翻,倒是非常佩服马恩列知识的渊博、记性和他
们的归纳的力量。斯大林的文章每一篇形成和反映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