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习点东西好。一些基本功夫的掌握,不像我们在野党掌握得那么辛苦,花费那么
多时间,这些都不谈了。这里我挑出几个我比较想谈的问题来说说,这些问题常常
被朋友问及,我看不熟悉绘画的朋友也会有兴趣。要申明的是我不是美学家,也不
是美术史学家,是个手艺人,谈的只是手艺人的不成熟的经验而已。
科学与艺术不一样
第一点我要讲的是科学与艺术不一样。科学的规律是进步的规律,艺术是越来
越繁荣、越丰富,艺术不用进步的说话。过去晚上点松明、点茶油灯、点桐油灯、
点蜡烛。屈原的辞望就说:“兰膏明烛,华灯错些”,指的当然不是电灯。过去步
行、骑马坐轿,现在轮船、汽车、飞机,那是科学的恩泽。艺术没有这种进步的要
领,都要人亲历亲为,都要在人生百年短暂的时空中仓促完成。换一个人又要从头
再来。科学明显地有经验、成果可以继承,在前人的阶梯上积累上升,感受到进步
的缘由。艺术有如俄罗斯谚语所云:“不管你爷爷多高,你还要靠自己长大。”60
00年前的仰韶彩陶,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高超的造型艺术作品——陶罐,有什么人
敢于大胆地说可以超越它,比它进步呢!(掌声)当时仰韶的老祖宗生活简单,唱
歌跳舞,自然都只能是彩陶似的原始形式,也没有录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记录下
来,于是它就有一种让6000年以后,我们这些后学叹为观止的原始艺术深度,我们
老祖宗高超手艺的艺术结晶。
艺术创作是一个人一生探险的结果。时代在进步,科学文明的演发,促成人们
创作更丰富的作品,享受更丰富的艺术成果,从而人们更确信艺术区别于科学的那
种特殊的手脑价值。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的孩子们,当然有权力继承父业,但
是人们更重视的是齐、徐、李本人的创作精神。毕加索最大的孩子,无所事事,享
受的余音之余,不过是为老头子开开汽车,其余的孩子有些做手饰、有的做香水这
类的生意。老一辈的辛勤钻研,很不可能像科学成就俱列的那样现对现、硬碰硬,
它是一种更心灵的东西,何况还要紧紧跟上的手艺。买电脑,人们不在乎是不是盖
茨本人经手的原作,买艺术品如果碰到假的,你就会气得死去活来。
艺术的抽象与具体
下面要谈的是艺术的抽象与具体。
中国画讲究气韵,讲究空灵,讲究含蓄。为什么要讲究呢?因为人需要抽象一
点的东西来综合调节纷扰的生活。在家里,在办公室,忙碌下来之后,人常常遗失
在一种时空的空洞中,什么也不做,也不想,朦朦胧胧,傻在那里,有人过来东问
西问,你便会说别吵别吵,让我静一静。这种静一静不是休息,雅一点叫做超脱,
叫做茫然,叫做忘机。现实生活中的人,常常忘记或失落这种重要的空檬状态。人
在山上悬崖峭壁上面,对着脚下的万丈峰峦,远处重叠的群山,也不能说他当时什
么也不想,但可以肯定,大部分时空中都处在一种不思想的境界里。在大海边,在
松树里,在月下,晨光熹微之前,在繁显的生活中,有这种境界是很养人的,它起
着一种复生活力的作用。中国画中,人们特别看重这类境界的作品。马远、范宽这
两位宋代的名家,元代的倪云林(名瓒,字元镇),包括以后的石涛、八大,以及
近代的傅抱石,都是这方面的能手。
我讲讲傅抱石画画。他先有一个想法,有时画一幅很大很大的画,用很大的笔,
僻啦啪啦,洒水,洒墨。洒完了之后,让它干。干了以后,把它团起来,捏,捏成
一个团。然后再把纸铺开、压平,当然上面还是高高低低,他再拿笔在上面扫。扫
完了,再烫平,把它挂起来。看上去什么也没有,很抽象的东西。然后,他在里面
去找雾,找远近的距离,找水流,找瀑布。在这个基础上,用笔把水,把空檬的东
西加强,把它剔出来。剔出来之后,还是很抽象的东西。他就在里面加几棵“大树”。
那大山上的“大树”,实际上是棵很小的树。在树底下加几间更小的房子,房子里
加几个更加小的人,红的衣服的,绿的衣服的,非常突出的人。看画的人当注意到
这些的时候,再回头来看看他刚才画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都有“东西”了,
近处的山,远处的山,把人们都引到那个山水里面去了。傅抱石先生高明的地方,
就是能把抽象和具体谐调得非常完美,是这么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这种修养是很难达到的。鲁迅以前曾经批评一种浅薄的、简单的理解这种抽象
与具体,理解这种所谓的高雅的作法,他说:“崇尚高洁,便成空虚。”没有这种
修养,没有这种理解能力,假装来高洁一下,就空虚了。搞不好,很容易变得幼稚
可笑。这在艺术上是一种控制的学问。王维的这两句诗:“返影人森林,复照青苔
上”,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一种感觉,不是很具体的东西,一种很缓慢的在移动
的意境。但这种意境,在艺术上要得到它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们有什么在画面上得
不到的,就到诗、词里面去寻找,再反过来帮助我们的创作。有的朋友也不了解,
向我诉苦,说听不懂现代音乐,也看不懂抽象画,尤其是外国的那种前卫的现代画。
我就告诉他:你原来是听得懂看得懂的,你把听得懂看得懂的本事忘记了。我就问
他你看过京戏吗?看过地方戏吗?听过锣鼓的闹台吗?他说看过、听过。我问他,
你受得了吗?他说当然受得了。很简单,现代音乐就是加了音符、音调的有哆来咪
发嗦的锣鼓点子。(掌声)现代抽象画,也就是加了各种颜色的锣鼓点子。(掌声)
更具体地说,美术学院素描老师教画人体画的学生画石膏像,讲要点,讲形体,
色调,质感,虚实运动,还讲深重关系,纵深关系,形体关系,讲光,太阳光照在
形体上光起了什么变化,衣服同脸的对比关系。讲完了,让你去练,深入认识,这
就叫素描了。那些绘画元素,你要深深记住,用这种方式理解你要进行的工作。只
要这些东西弄懂了,你将来画人也好,画树也好,画风景也好,你都懂得这些关系
了,画起来是熟练的问题了。这说的是写实主义的画。
那些抽象作品的表现是什么呢?它只是使用了前面我讲的那些形体、调子、质
感、虚实、纵深关系、运动、对比这些元素之中的一种。比如调子。它无所谓主题,
调子就是我的主题。我表现的就是调子。什么是调子?就是深浅。一块一块颜色,
深浅不一的微妙的调子,这就是一张画了。我表现质感,粗的细的,这是一张画。
我表现强烈的色彩,这又是一张画。实际上是回去了,回到了我们研究元素的阶段
去进行创作。现代绘画基本上是用这种表现方法。我们看画呢,也要用这种方法来
看。就像我们喝茶一样,外国人就不能理解中国人喝茶,既不甜,又没有油,也没
有什么味道。茶的妙处,就像我们在“喝”一种抽象画一样的。可以用这种角度去
体会现代绘画。
好的抽象画,看惯了,也是很过瘾的。不过,它打破了我们过去的欣赏习惯。
动不动就要问它讲的是什么?有什么故事?是什么意思?它是不讲这些的。有一个
人问毕加索:“你这幅画是什么意思?我一点也不懂。”毕加索就问他:“你听过
鸟叫吗广那个人说:“听过。”问他:“好听吗?”那人说:“好听。”毕加索又
问:“你懂吗?”那个人说:“我不懂”(掌声)其实,中国人不仅仅懂得抽象艺
术,而且是个提倡者、创造者。提倡游山玩水,就是搞抽象游戏。山水没有给你什
么故事,没有具体内容,所谓陶冶性情,就是欣赏抽象艺术。有不少人研究树根雕
刻,尤其是“四人帮”垮台以后。树根雕刻的欣赏,也有两个阶段。最初的阶段是
它像什么。像仙鹤,像跳舞,像下棋,像狮子,像老虎,像老鹰。久而久之,就发
现模拟的形象,没有自然的形象那么妙。最好不弄出点什么来,单纯地看那一点妙
处,可能比像什么更好。看看树根流动的那种质感,那种运动关系,那种很强大的
生命力,就把你带到一种很高雅的欣赏境界中去了。
也有懂得欣赏石头的。石头的形态、纹理,也同欣赏树根一样,开始也有一个
模拟具体形象为目的的阶段。石头里面有山水,有风景。我们湘西有很多的洞,桂
林也有。我有一次在桂林,很高兴很惬意地跑到七星岩的溶洞里,来了个女解说员
解说,她说那个就是牛郎啦,这个是织女,新社会以后牛郎开拖拉机,到深圳搞企
业去了,(掌声、笑声)织女到纱厂去做领导工作去了。我在旁边听她这么一讲,
看石头的兴趣一点也没有了。不需要讲,我自己去体会那种境界,体会就是欣赏抽
象艺术,把它一具体化,尤其是作现实的描述,整个就完蛋了,我只好跑了。
石头和树根都有一种天趣,也有一种画意。大理地区出产的大理石纹样,有的
像山,有的像云、树,它是几十亿万年前的石头,给我们带来一种快乐,那是一种
神奇的快乐,巧的快乐。经过开发者的修饰、打磨、引导,的确让人叹为观止。可
是我更喜欢稍稍加工打磨一下的那种比较抽象的东西,树根或者石头块,那种有更
深的意境,不是那么具体。汉唐魏晋六朝,就已经有人欣赏这种艺术了,比如白居
易收集石头,有首诗:“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魏晋六朝的时候,《南史》记载,一户人家运来一块很漂亮的石头,后来跟人家打
赌赌输了,就运到了另一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