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范在266团一个人说了算,他那样的人,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的啊?我在这里说句负责任的话,你让纪委按那几封匿名信查一查,一查一个准。
辛中原沉默了,他相信岑立昊的分析,可是真的查起来,麻烦就大了,拔出萝卜带出泥,投鼠忌器,没谁不明白。范辰光如果真的有经济问题,那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尤其是跑项目和开现场会,弄得不好还会牵涉到上级领导和机关。其实辛中原手里也有匿名信,反映范辰光在翟志耘的老兵俱乐部里有股份,在266团大肆宣扬老兵俱乐部如何如何办得好,是老兵情感的家园,是新兵技术的学校,是没当过兵的人圆梦的温床,鼓动官兵到那里消费。这些话,辛中原自然不会轻易说出来。
岑立昊说,也别查了,单凭这个同志的军政素质,凭着他的那一套捉襟见肘缝缝补补的工作作风,他已经不适应部队、尤其是不适应在266团政治委员的位置上再干了,再干下去,一害组织,二害个人。
《明天战争》第十四章三
黄阿平把事情做得很漂亮。他利用干部科长的有利条件,首先从111师所在的D军区55集团军通讯自动化站物色了一名彰原籍的副营职工程师李勇勇,并了解到李勇勇新婚不久,家属随军工作安排搁浅以及李勇勇有改行搞行政工作的愿望等情况,然后就提了一堆慰问品,到了李勇勇的家里,当着李勇勇老婆和老娘的面给李勇勇打了个电话,开宗明义地说88师要挖掘人才,要挖55集团军的墙角,岑立昊师长和辛中原政委指示,88师干部科当前半年的工作就是要把李勇勇挖回到彰原市来。
李勇勇在55集团军受到重视不够,之所以想改行搞行政就很能说明问题,一看家门口部队的干部科长亲自到家策反,首先虚荣心就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李勇勇跟黄阿平约定,利用五一放假的机会,回彰原市面谈。
这一谈,就谈出了效果。李勇勇近水楼台,弄到了不少111师同孙进东等人往来的资料。
黄阿平根据这些资料炮制了一则消息,内容大致如下:在全军掀起科技练兵的高潮中,111师首长机关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深入研究世界军事变革最新动向,同时结合本部队实际,探讨开发机械化步兵作战单元数字化建设道路,提出了三退三进、原装套装、实兵虚编的设想,同上级机关的课题意向不谋而合,因此得到了大力支持。同时,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111师开发出HJK…111系列软件,经总部有关论证评估机构检测实验,其功能先进于国际最新水平。
作者署名为〃扬威〃。
这则消息通过李勇勇之手粘贴在D军区内部训练局域网站〃绿色潮头〃页面上,然后又被总部〃动态〃网站转载。D军区司令部和55集团军分管训练的部门也发表了评论,认为111师动作迅速,下手准确,针对性强。
某日,111师司令部参谋长秦万竖从网上看见了这则消息,秦万竖很得意,他跟师长孔宪政虽然是F国留学同学,但孔宪政对他一直不是很放手,觉得这个参谋长有点毛糙。开发出HJK…111系列软件,是秦万竖的得意之作。秦万竖跑到孔宪政的办公室,掩饰不住一脸喜悦,亲自上网点击,向师长报喜。
孔宪政起初也没有反应过来,边看边交代秦万竖,要抓紧,要保密,不要掉以轻心功亏一篑,但说着说着孔宪政的脸色就变了,厉声质问这个扬威是谁。秦万竖一看师长变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回答说不知道扬威是谁,但是稿源是从〃绿色潮头〃页面上出去的,只能是111师或者55集团军内部知情者,而且是能够在绝密网络里运作的高手。
孔宪政眉头一皱说,要仅仅是好大喜功报个喜讯也就罢了,我担心是有人故意发布这条消息。
秦万竖困惑地说,谁吃饱了撑的多这个事啊?我觉得动机是好的,造势嘛,把生米做成熟饭。
孔宪政说,好,你这个造势说得好,加大火力把饭煮熟那当然好了,怕就怕有人故意提前掀锅盖,把我们这锅饭做成了夹生饭。
秦万竖一听这话有点悬乎,说,不至于吧?就这一则消息,就把我们的饭搞夹生啦?
孔宪政说,老秦你还没有研究透,你来看看这个消息,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不谋而合,一个是检测实验。不谋而合是什么意思?换个说法就是照葫芦画瓢,也就是说,这则消息暗示了一个信息,111师的数字化作战单元设想是根据总部课题意向制定的,而在考核几个野战师、最后确定试点部队之前,总部的意向是保密的,我们为什么就能做到不谋而合?这岂不是暗示我们窃取总部意向或者有人透露这个意向吗?第二,说111师开发出HJK…111系列软件,经总部有关论证评估机构检测实验,其功能先进于国际最新水平。情况确实如此,但这也是保密的,因为公开的论证、评估和检测实验都没有正式启动,这等于是向全军公布,其他的野战师都还在摩拳擦掌,比赛还没有开始,胜负已经内定了,这就暗示着有人暗箱操作。那么是谁?一目了然啊!
秦万竖这才听出玄机,顿时就吓出一身冷汗,但仍然怀着侥幸心理说,也许就是那个扬威同志的……认识水平,不至于是有人刻意提示吧?看文风不像啊,如果真是蓄意而为,他干吗不把话挑明了说,而是正面报道呢?
孔宪政说,是啊,这是个疑点。但愿它就是一个消息。我们可以从最好的方面想,但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也许……孔宪政的脸色又严峻下来,站起身体背起了手,眉头皱了很久才说,也许这正是他们的高明之处,如果他直接把问题点明了,就说某某某部队使手腕争夺课题,某某某评估论证机构暗箱操作,这就等于是告状了,告状者的身份也就暴露了,无非是那几个同样觑觎数字化课题的野战师,像这样明火执仗互相拆台效果并不好,搞得不好鸡飞蛋打两败俱伤。他高明就高明在他不告状,他让人感觉是你自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你自己迫不及待地表功张扬,你自己大火做饭,得意忘形自己把自己的锅盖掀开了,这锅夹生饭是你自己造成的,而他们则可以顺理成章地坐收渔利。
秦万竖说,哎呀,听师长如此这番分析,还真像有人搞鬼,可他是谁呢?
孔宪政仰脸看天,突然一偏脑袋,问秦万竖,咱们那批留洋的同学,有几个在野战军?
秦万竖说,大都在师长和师参谋长的位置上。
孔宪政说,岑立昊是88师师长,王学慎是44师师长,谭有生是77师师长,杨国放是99师师长……你觉得谁最有可能?
秦万竖说,估计都有可能,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
孔宪政说,恐怕最有可能的是老岑,这狗日的对数字化最上劲,而且从手段上看,也像他的风格。老秦,你要密切关注,防止意外。
秦万竖说,要不要跟孙副局长通报一下,有个思想准备。
孔宪政断然说,No,别搞得沸沸扬扬,没事找事乱了自己的方寸。
后来的情况果然印证了孔宪政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就在那篇消息在军内绝密网上公布不久,几大战区的主力野战部队44师、77师、88师、99师都纷纷往总部打电话,询问考察评估还没有开始,为何就把课题定到了111师,这其中是否有什么内幕,是不是某个首长直接点将的,如果直接点将了,还要我们劳民伤财地准备什么?
接到电话最多的是宫泰简,宫泰简开始不明就里,等他到网上看了那则消息,就知道孙进东又把事情搞砸了。好在这项工作没有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还没有造成后果,顺水推舟,干脆公开考察论证,以示高级机关光明磊落的作风。
最后的考察评估论证一揽子工作于这年的八月份开始,88师稳操胜券,终于把数字化作战单元课题的任务弄到了手。
就在88师和111师逐鹿中原争夺数字化作战单元课题的同时,另一个战场的战斗也正在洗剑山下高科技训练基地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那就是〃数字化步兵营火力配系〃软件开发工作。具体地说就是设计BIC魔方:便携式区域载波数字化作战单元与支撑系统区域对接的最后工序。
《明天战争》第十四章四
特为接待工作而制订的7号文件;在师部被坚定不移地执行了,但在有些团里,还是很难推行。这个情况后来被岑立昊察觉了,他别出心裁,连续创造了几个惊人之举,在88师不胫而走。
最精彩的一次是在装甲团。
装甲团因为住在洗剑山最南端的逸仙湖畔,距离师部一百多公里,师首长和机关去人相对要少一些,但又因为地处名胜风景区,上级机关、院校和地方客人较多。本着朋友来了有好酒的原则,装甲团每年接待费用消耗较大。师里虽然有7号文件,但因为装甲团地理特殊,加上名声在外,一下子把标准降下来很难做到。
3月3日,岑立昊到装甲团看新装备的M—B4导弹。装甲团领导经过认真论证,不敢铺张,吃自助餐,四菜一汤。
没想到岑立昊进入餐厅,只扫了一眼就火了,拍着桌子说:你们这是什么鸟饭?我转部队转了三天跑了八百多公里,减肥减了六七斤,今年第一次到你们团里吃饭,就让我吃这些玩意儿?你们装甲团接待工作是第一流的,我在北京都知道88师装甲团酒香菜美。到别的团我不讲究,到你们团来我就不能不讲究了。
装甲团团长陈言宾说:我们是根据首长遇啥吃啥的要求,没有特意安排。
岑立昊说:我就不相信你们这么听话,什么叫遇啥吃啥?你们平时就吃这些东西?那好,让你的后勤处长把近三个月特支费账本拿来我看,如果你们天天坚持四菜一汤,我向上级推荐你们团到全国各地作廉洁自律的巡回报告。
陈言宾当然不会让人拿账本来给师长看,就坡下驴说:我们何尝不想把接待工作做好?你岑师长来了,别说摆个酒弄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