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莫扎特教育风暴-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奇太的确挺棒的,但信美也很好啊,你也学得很认真,是这样吗?”
    “嗯,”信美用力地点点头说,“每天我回到家里都要练琴,妈妈说练完半个小时之后才能去玩。”
    “信美是个乖孩子,认真地学,将来信美也会像奇太那样,拉得那么好听。但是你平时必须多听一些曲子啊。”
    “好的,老师。”信美高兴地说:“妈妈新买了一台电唱机和很多新唱片,现在每天晚上我都在听,真好听。”
    ?我似乎觉察到什么,于是问:“信美,以前你听过小提琴吗?”
    ?“没有。第一次就是听老师拉《闪闪星星变奏曲》。”
    ?正在我们说话的时候,奇太跑了过来。信美高兴祝贺他:“奇太,你真棒啊!”
    ?我转身对欢天喜地的奇太说:“的确很棒,但是你还要继续努力啊。”
    ?“是的,老师,”奇太说,“每天加代姐姐都要我和她一起练琴,我要是练好了,她就给我糖,练不好就要挨骂。”
    ?“哦,加代原来是你姐姐!”
    听了这话,我总算有点想清楚其中奥妙了。加代也是我的学生,三年前她就开始跟我学小提琴,那时她只有三岁,而奇太才刚刚降生呢。我问:“奇太,加代姐姐拉琴的时候,你常常在一旁听吗?”
    “是啊,妈妈告诉我,当我躺在摇篮里,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在一边听姐姐拉琴了,但是我根本想不起来自己到底有没有听过!”
    这次很有意思的谈话之后,我分别询问了信美和奇太的父母,我终于搞清楚造成两个孩子差距的原因:信美3岁之前从没有听过小提琴曲;而奇太出生伊始直到学琴之前,这三年里他每天几乎都能听到姐姐拉琴,这个才能出众的孩子因为有姐姐作为榜样,所以无意之中培养了内在能力,也就是说,他姐姐的教育出乎意料地延伸到他身上了。
    这就是对孩子能力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家庭环境。与此非常相似的是,莫扎特也是因为听了姐姐弹的钢琴曲,才培养出了过人的音乐才能的。因此我可以大胆地提出这样的论断:只要我们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定能发挥出让人震惊的才能。例如刚才说过的心算高手岸里美和象棋天才高原因二,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典型的天才,他们出现是家庭环境耳濡目染的必然结果。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都从事音乐,那么,就是家里并没有特意让他从小学习音乐,但是和别的孩子比起来,他在音乐上也有着更强的悟性,因为从幼儿期开始,父母乃至周围环境带来的所有关于音乐的信息就被孩子接收了,在这种内在能力上,孩子比我们想像的要强得多。
    所以,世上所有的父母都负有挖掘孩子内在能力这个不容推卸的重大责任,培养孩子能力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你们所创造的环境家庭环境。舍此之外,就再没有什么条件比家庭环境更重要的了。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家庭中,父母所有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传输给他们,从婴儿呱呱坠地之日起,在你们创造的环境里,他的能力教育就开始了。
吉田的训练课
    孩子的才能教育必须依赖环境,这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基础,这就像植物离开阳光雨露就不能生长一样;是永恒的法则,因此,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创造一个尽可能好的环境,同时因为随着人逐渐成长,内在能力会迅速地消失,一定要及早进行才能教育,条件许可的话,能从0岁开始最好,这是应该特别强调的一点。不过,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必须对孩子进行最精心的培养,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出色的才能。我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时常听到父母们这样问我:“既然你提倡孩子进行才能教育的年龄越小,成效越显著,而我的孩子都上中学了,要进行才能教育的话,这么大的孩子是不是已经太晚了?”
我是这样回答的:“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无可救药,你可以看看我,我自己接受才能教育是在17岁的时候,现在虽然没取得什么很大的成就,但在小提琴教育领域总算是取得一些成绩吧,我自己的例子就可以证明这样的道理:才能教育是什么样的孩子都可以接受的。无论怎样的先天不足,只要我们精心地对他们进行培养,最终幼苗都能成为栋梁之材,而且会开花结果。”
    我自己因为太迟才开始能力开发,方法上又有很多不正确的方法,因此使自己在提高能力的方面受害匪浅。但是我并没有因此就丧失信心,让自己放任自流,而是一直充满积极向上的热情和决心。我的信条是:无论年纪大小,假如能通过良好的方式的训练,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的,我坚决反对像“都15岁了,太晚了”、“都20岁了,那更没希望了”这类毫无根据的说法。我认为,只要施以精心的培养,无论从哪个年龄段开始,都可以使孩子具有出色的能力,所有问题的核心是下面这四个字:精心培养。没有受到精心培养的孩子只能成为庸才。此外,精心培养的内容和程度上的差异,对孩子能力的大小,成就的高低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曾经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读到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故事讲述了有个神童叫方仲永,他的父母虽然是大字不识的农民,但不满十岁的方仲永已经能吟诗作对,“文理皆有可观者”,乡里屡屡落第的老童生闻之羞愧不已,乡民们都称奇不已。因此,每当乡里的仕绅都要在宴请宾朋之时请方仲永去,即席为众人作诗以助酒兴。每次当然要给方仲永一点小费,方仲永的父亲觉得可以以此牟利,就每天带着他在富人的宅第之间往返。这样不到一年,方仲永就已经江郎才尽,他长大之后,再也看不到他曾经是一个神童了,他和普通乡民已经完全没什么两样了。
    依我看,方仲永这个孩子确实具有很高的才能,他最后沦为一个庸人,完全是因为缺乏积极有效的精心培养和激发,这个教训非常深刻,与此相反,那些被精心培养的孩子却可能做出超凡拔俗的巨大成绩。我的朋友吉田正原先生在这方面堪称典范,日本最著名的画家吉田善信是他的儿子,就是因为他父亲的精心培养。他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吉田正原是名古屋当地一个没什么名气的画家,但他天天都要画些什么,而他的儿子吉田善信自从降生之初,父亲在画布上抹抹画画的情景就天天在眼前出现,吉田正原在儿子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孩子常常无意识地画出一些扁圆状的图形,他一眼就看出来,这不是妻子每天都做的寿司吗?吉田正原为儿子这么小就有把握形象的能力而感到欣喜。
吉田正原和我一样,同样认为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天才。儿子在形象还原方面超人的能力,当然是因为他每天都在观看自己绘画,耳濡目染形成的。吉田知道幼儿能力开发的最好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就是在0岁的时候。吉田正原非常果断地决心要抓住这个机会,对儿子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他把这方面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于是吉田正原就开始对儿子施行培养计划,吉田正原在儿子还不满一岁的时候,就时常一边把铅笔拿给儿子玩,一边不停地发出“铅笔”两个字的音节教他,让儿子在地上、墙上随便乱画。吉田在儿子长大一点之后,又专门布置了一个小房间给他,这个房间的墙壁上贴满了吉田正原的画这是些儿童画,画的线条简单,构图幼稚,但又做了合理的变形处理,正原特地创作了这些画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儿子,正原常常和儿子一起到小房间里仔细观看,他把墙上生动的形象讲解给儿子听,以此引导儿子的想像力和空间变形能力。
当儿子长到4岁大,吉田常常把儿子抱在怀里,然后坐到椅子上,腾出两只手教儿子剪纸。一张非常平常的纸,随着剪刀张开合拢,经过正原那双巧手,一会儿就像变了魔术似的变成那只奶奶带来公鸡,一会儿又成了邻家的小胖狗。儿子完全被吸引住了,他的眼睛紧紧盯着那飞快地开合的剪刀和正原的手。天才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在一天天的熏陶之中,孩子强化、发展了才能,这就像原先深海的冰山,只是偶尔浮出一角,但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如今在海面上露出更多的部分。
    吉田善信到了5岁的时候,进一步加强了对形象的把握能力。通过父亲手把手地教他,已经可以剪出花草和动物,这些剪纸作品虽然还显得稚嫩,但是形象却非常逼真。更为难得的是,他已经能剪出从没见过的奇异的东西,这是按照自然形象的特征创造性地重新组合和变形而产生的。善信手中的小剪刀是那么灵活,简直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
很多没什么见地的父亲总觉得自己最大义务与责任是赚钱养家,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几乎放任不管,全都推给学校。但是吉田正原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父母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因此最好让孩子在身边接受自己的教育和训练。在儿子6岁那年,吉田决定让他开始正规的艺术教育,他当时是一所美术学校的教师,于是他就让孩子到自己带的那个班级学习绘画。
    吉田为儿子制定了一套严格的专业训练计划:临摹石膏像,画人物速写,儿子的美术才能在这种全面的学院式的教育下得到长足的进步。这还只是课堂上的教育,吉田正原对儿子课外的训练同样也安排得很紧,他曾经把一只死鸽子的双腿切下来,然后把鸽子用某种姿势固定在木板上,让儿子细致地画出鸽子的形态,一直到他满意才算罢休。随着儿子水平的提高,吉田正原觉得现在儿子需要一个模特儿了,但请模特需要一笔高昂的费用,经济并不宽裕的吉田正原没有这个力量,但是不去画模特儿,儿子的才能就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吉田为此深感苦恼。既然无力请模特儿,吉田狠了狠心决定自己做模特儿让儿子画,对于一个父亲来说,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