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扎制草人,穿上衣甲,立于车上,将断木、树枝捆在车后,使人驱车来往于山谷之间,扬尘蔽天。三国时张飞在长板桥上智退曹兵所用
的疑兵之术也是以战马拖拽树枝在树林中往来奔驰,扬起满天尘土。到了近代,类似的方法仍在沿用。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隆美尔在非洲战场上,为制造大军开进的声势,曾把飞机发动机装在汽车上,吹起飞沙尘上,模拟坦克部队开进,欺骗英军。在苏德战场上,苏军为“活跃”假集结地域,也运闸了扬尘的伪装方法。一种方法沿用几千年而无根本性变化,主要原因是侦察手段在几千年内没有发生质的飞跃,主要是靠肉眼观察。望远镜的出现扩大了观察距离,提高了分辨率,但侦察所感知的仍然是可见光。二次大战以后,军事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量运用于侦察领域,使侦察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科学化。无线电技术侦察使用专门的无线电技术器材,通过侦听、侦收和测向等方法,不仅可以了解敌人无线电拍发的内容,获得较高价值的情报,还可以测定敌方电台的位置和大体功率,从而判断出敌军指挥所的配置位置、部队的部署和移动情况。雷达侦察能精确地测定目标的位置和性质,不仅获取情报快,而且作用距离远。近距离雷达可对5000米以内徒步运动的步兵和1 万米以内运动的车辆等目标进行搜索、发现和识别;中距离雷达可对1 万8 千米以内的运动车辆进行搜索、发现和识别。红外侦察是利用目标与背景反射红处线的差别发现目标。红外侦察技术的运用,使普通绿色涂料失去了伪装作用,使传统的仅仅追求形似的假目标不再有伪装作用。尤其是热成相技术,对传统的伪装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据报道,最先进的热相仪,其热分辨率可达0。1℃。能发现埋在地下一米多深的水管;探恻到水下40 米深处游戈的潜艇:能发现喷气式飞机起飞后在停机坪上留下的热痕迹。
伪装与侦察本来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仗”的关系。在侦察技术进步的刺激下,伪装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反无线电侦察技术,无线电通信欺骗干扰技术,雷达欺骗干扰技术,无源干扰技术,侦察和伪装的矛盾只能暂时获得解决。新的伪装技术又反过来成为刺激新的侦察手段问世的强大动力。由于对新技术的眩耀,会成为刺激对方寻求对策的催化剂,所以,各国军队在改进伪装技术的同时,都采取严格的技术保密措施和刚中柔外的策略,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力求不使自己的技术突破成为刺激对方寻求新对策的动因。
纵观战史可见,虽然巧妙地运用传统的欺骗手段也能达成欺骗目的,但技术手段落后总是难免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人的因素不是纯粹的精神因素,也包括对新的技术手段的开发和利用。在战争中,不是所有技术上的差距都能够用智力加以弥补的。在双方智能相当的情况下,技术手段先进的一方理所当然地要居于主动地位。所以,各国军队都不遗余力地利用先进技术改进自己的军事欺骗手段,唯恐落在别人后面。以伪装材料为例,已经形成了系列化和制式化。仅美军各种类型的伪装涂料就有几十种之多。这些涂料不仅能欺骗光学侦察,而且能欺骗雷达和红外侦察。新研制的绿色涂料能模拟叶绿素对近红外反射的“陡坡效应”(反射率相当于普通军绿油漆的2 倍)。绝热伪装涂料涂在目标表面以后,能够吸收热目标辐射的红外线,并把吸收到的红外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漫反射热伪装涂料涂在发热的目标上,能将目标的热辐射扩散出去,从而有效地降低热目标的显著性。反雷达涂料能吸收和散射雷达波,将目标的雷达波反射降到最低限度,使雷达难以探测。最新型的反雷达涂料已经用于隐形飞机制造,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可以预料,在侦察技术的激励下,欺骗手段将不断有新的发展。在这方面走在
前面的军队,在未来的军事欺骗斗争中,必将有更大的作为。
以上从八个侧面探讨了军事欺骗的特点和规律。军事欺骗的规律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一规律都有相对的独立性,都有自己特有的范围、地位和作用,但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以总和的方式发生作用,因此,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规律的特殊作用。比如,欺骗手段的诡诈是欺骗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如果欺骗措施单一,或者组织不周,也不能达到欺骗目的。
第四章 军事欺骗的基本擂导原则
如果说不确定性是军事斗争的一个显著特点的话,那么,军事欺骗与反欺骗就是其中不确定性最为突出的那一部分。或者说,正是由于军事欺骗渗透其间;才使战争更加虚虚实实,变幻莫测,象一条“真正的变色龙”。驾驭这条变色龙是极其困难的。拿破仑曾作过这样的比喻:战争,这是连牛顿那样的数学家也会被吓退的数学难题。瑞士军事理论家约米尼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说:把古今名将统统汇聚一堂,让他们组织一个委员会去研究战争问题,他们也还是不可能为战争的一切阶段,制成一套完善的绝对的和不变的理论。那么,难道战争、战役、战斗的筹划者、指挥者只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盖然性去支配吗?不是的。因为战争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毛泽东说过:“我们承认战争现象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定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军事欺骗作为战争的一种特殊运动形式,其规律也是可以认识的。只要找出其运动规律,并用于指导自己的行动,就能增大成功的概率,减少失败的可能。本章提出的十条指导原则,就是从这些规律中归纳出来的。
一、周密准备原则
毛泽东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又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军事欺骗是战争中最诡密的行动,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往往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它既孕育着极大的成功,又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它既可以是胜利的使者,也可以是失败的丧星。胜败荣辱系于一身,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掉以轻心,必须进行周密准备,把成功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从理论上讲,各个层次的军事欺骗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而实际上,不同层次的军事欺骗的准备工作的复杂程度和要求是不同的,由于战术欺骗通常是兵团以下部队在战斗地域内采取的短期欺骗行动,所以,准备工作不甚复杂,持续时间也较短。而战役欺骗则相对复杂,所需时间也校长。据资料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所进行的战役欺骗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动用的兵力、兵器、装备和物资数量十分可观,准备工作的难度很大。如1942年7 月,为掩护西方面军对尔热夫——维亚兹马以东德军第9 集团军的突击而实施的战役伪装,使用了3 个步兵连,4 个伪装连,122 辆汽车和9 辆坦克11 部无线电台;制作了833 个坦克、汽车、火炮、油罐车、炊事车的模型和许多燃烧瓶(用以模拟爆炸和燃烧,显示敌机袭击效果)。战役伪装的任务是在假突击方向上模拟军队的行进、集结和坦克防御,诱使敌人将主力调到假突击地域。显然,用上述兵力显示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行动,不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准备是不可能做到的。为了领导这次战役伪装,专门建立了指挥机构,负责制订计划,下达任务,组织指挥,协调行动,由于准备工作周密细致,取得了预期效果。德军先后出动1083 架次飞机,对假集结地域轰炸134 次,用机枪扫射17 次,撒传单15 次,并加强了该方向上的防御。这还不是当时最大的战役欺骗行动。1944 年近卫第一集团军所实施的战役伪装,动用了4个工兵营、2 个步兵团、1 个教导营、l 个少尉训练营和其他一些兵种分队。
战略欺骗涉及到政治、外交领域,组织起来更加复杂,有的要持续儿个月到数年。例如,法西斯德国对苏联发动战争的企图由来已久,只因时机尚未成熟,所以闪击波兰以后即挥师西向,横扫西欧诸国,其间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进二步麻痹苏联。到1941 年6 月闪击苏联,战略欺骗历时近两年之久。
军事欺骗的准备工作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定下实施欺骗的决心。首先,要分析敌军部队、指挥官的特点和当面战场态势,敌军情报系统的能力、特点和工作方法,以及己方的能力,判断有无实施欺骗的机会,有无实施欺骗的能力和时间,敌方可否受骗,欺骗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需要进行欺骗,就要明确欺骗目的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欺骗措施。二是根据欺骗决心制订欺骗计划。通常要规定欺骗的目的、内容、方法、执行者、物资保障、保密措施以及实施欺骗的时间表。制订欺骗计划不能一厢情愿,要考虑到敌人可能对每一欺骗措施作出何种反应,己方应采取什么对策。计划制订后要对整个计划进行推演,力求细致周到,万无一失。三是根据欺骗计划进行兵力、情报、物资方面的准备。要选择最适合于完成欺骗任务的兵力及单位,向其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标准。为了保密,有时可不具体明确欺骗任务的性质。情报资料方面的准备一般由欺骗计划的制定者亲自完成。一般包括假文件、假地图、假命令等。如果计划中规定以假无线电通信迷惑敌人,还要事先拟定详细的通信计划,规定每日通信的呼号、频率、通话时间和内容,以便把假情报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透露出去。总之,欺骗过程中向敌人显示和传递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