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过龙兵-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作家说:“反正今天没外人,我就说个实底吧。我爷爷苦了一辈子置了九十多亩地,雇了几个人帮忙还是忙时来闲时候走,到了一个大地主扫地出门,把我们这些儿孙辈也压了二十几年。共产党那真是罪责难逃!”他见卓守则显出几分不自在,连忙声明说:“我是只在这儿说,到外边嘴可是严得很,谁他也别想抓住我半点把柄。”
  卓守礼说:“那你觉着老爷子这一段是留好还是不留好呢?”
  魏作家说:“要我说当然是留。不要说送信的事儿拿不出根据,就是拿得出根据那也是各为其主,比起逃到台湾的那些人屁都算不上一个!那些人成了座上宾和这委员那委员,老爷子倒还……当然了,卓总要是让删我就删。不过这个材料我是绝对不丢的,起码得写出部小说来。现在全世界都讲保护人权人性,你侵犯人权摧残人性,我喊几声冤枉都不行了?这我可做不到!”
  卓守礼说:“行,这才叫有种!五七年的错误承认了,六O年、六四年和文革的错误承认了,再往前为什么就不承认了呢?”
  卓守则说:“你们也不用说那么多,这个事儿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我试探试探再说,要是留不住,我可是寄希望于魏作家的小说了。”
  魏作家胸脯一拍说:“那是!说不定还捧回个大奖来呢!文艺界是越是戳得狠戳得痛越是有人给你叫好!不信你们就等着瞧!”
  话题到此结束,酒宴到此结束,智新仿佛明白了许多也仿佛糊涂了许多,没等众人出门他就有点结巴地对卓守礼说:“叔,我怎么觉着你你你们讲的那些,挺没有味味味儿的呢!”
  一般地讲肯定是不行了,卓守则寻思着得出去,让智新有点实际体会和感受。想法一露立刻得到响应:回美国的日子越来越近,智新可不想闷在家里老是听那些没滋没味的老皇历。
  两个人的想法合到一起,要去的地方随之确定下来:那一是深圳,二是新疆。
  去深圳,卓守则要看的是当年逃亡时的那片荔枝园和草厦子,要看的是那个埋死尸和逃港被抓住的深圳河。荔枝园和草厦子是一进深圳就知道白想了的:扑面而来的除了高楼大厦、花园大道还是高楼大厦、花园大道,连一片原来意义上的果园也难得见到了。人住下,打了一辆的,在高楼大厦和花园大道中转了两个小时,也只是大概找了一个方位。深圳河还在,除了河堤经过整修,河边的平房变成小楼、小路变成大路,并没有太大改变。沿着河堤走进河滩,卓守则讲起当年被人拉来掩埋死尸的情形,讲起冒着子弹和强光灯外逃的情形,不一会儿就把智新眼睛里讲出了火花。
  “爸,那要是当时你被打死了,就白死了吗?”
  “不白死了怎么着?说不定你脚底下就踩着几个死人,哪一个还能活过来不成!”
  智新急忙低头搜寻,确证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脸上才算是平稳了。
  “那……那要是你那会儿死了,就没有我了吧?”
  “怎么没有?要是那会儿我死了,说不定这会儿你正在给那几棵小草上营养呢!”
  那说得智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惨!可真是太惨了!”他露出了从未有过的严峻和悲伤。
  沿着河道下行,来到当年被捕的那片滨海的河滩时,卓守则在一座小沙堆前坐下了。往事已经变得淡而无味,悲哀却有如高天之云、大海之浪,冲击着、缠绕着,使他仿佛变成了一尊悲天悯人的佛雕。智新理解爸爸的心情,却只坐了几分钟便走向旁边的一片草地;在草地上徜徉了一会儿又去到水边,洗起了手和脸。手洗净了脸洗净了,一路的风尘、一身的风尘、一肚子的风尘洗净了,才回到小沙堆前对卓守则说:“爸,咱们也该走了吧!”
  他满脑子都是未来,不愿意爸爸过多地沉湎于往事。卓守则果真被惊醒了,不无怅惘地站了起来。
  从河滩出来,来到当年那个穷得出了名后来又富得出了名的渔民村时,卓守则与一位散步的老人聊起了天儿。他问老人记不记得当年这里逃港的人多得数不过来、死的人埋不过来的情景。老人嘴角一笑,说:你也知道那些事儿?你是怎么知道那些事儿的?卓守则说我就是当年在这里埋过死尸,也差一点把自己埋在这儿的人。老人嘴角又是一笑,说这个村当年没埋过死尸和没差一点让人给埋了的找不出几个,现在你再试试,有走的才是怪了!卓守则为着让智新能听明白,问那是为的什么呢?老人说邓小平有话呀,你那个政策有问题呀!卓守则说邓小平有话?我可是一点都没听说。老人说那是邓小平文革后第一次复出,一次到广东视察,听说深圳河边逃港的人越来越多,边防部队打死了那么多人也阻止不住。邓小平说还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呀。那时的很多人,包括给邓小平汇报的人都不理解是什么意思:逃港属于叛国投敌,对于叛国投敌除了抓捕只有开枪,全世界都是这样做的,我们的政策会有什么问题呢?直到改革开放,逃港的人回来了,向外赶也没人再走了,人们这才明白了邓小平的本意和非同寻常之处。
  卓守则是第一次听人讲起这段往事,第一次知道邓小平当年说过这样了不起的话。细细地体味,他甚至于把邓小平的口气、表情也想象出来了。
  “谢谢你老伯!特别地谢谢你老伯!”卓守则拉着智新站到老人身边,以深圳河为背景,郑重其事地留下了一张合影。
  从深圳河回来,智新果然受到了触动。他问:“爸,你当初逃港时没想会有今天吧?”卓守则说:“那会儿连第二天脑袋还在不在也说不准,还今天!”智新说:“你当时特别恨那些坏人是吧?”卓守则说:“不仅当时恨现在也恨。你没听人说不懂得恨就不懂得爱吗!”智新问:“那你是不是觉着我大爷爷他们不去台湾中国就好了?”卓守则说:“你大爷爷他们?这跟你大爷爷他们有什么关系?你大爷爷他们当年要是真好、真有能耐,还至于让人家赶到台湾岛去吗?”
  智新有些迷茫了,说:“这么说你也是拥护改革开放的了?”
  卓守则被问得有些懵了,说:“你爸恨的是那些坏人,怎么会恨改革开放呢?没有改革开放你爸能不能活到今天,咱们卓家断没断根儿也难说得很!坏人是一回事儿,改革开放是一回事儿,这可不能搞混了啊!”
  智新这才笑了,说:“那就行!我们在国外的同学可都是拥护改革开放的!”
  卓守则哭笑不得也喜出望外地拍着智新的肩膀说:“哎呀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呀……”
  有了深圳河的一番感受,智新对华云当年帮助父亲逃命和阻止父亲逃港的行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劲儿地催着要去新疆,要见华云姑姑。旧地重游,同样勾起了卓守则对华云的思念,对库尔德林大草原的思念。当晚两人便买了经由乌鲁木齐去伊犁的机票。第二天傍晚时分,卓守则和智新便出现到华云面前了。
  华云来到库尔德林大草原已将近四年。将近四年里,凯华从一个黑黑的小肉团儿,变成了一个在草原上四处奔跑的小哈萨克——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皮肤黑黑的鼻梁高高的,与凯华确有不少相似之处。四岁的小哈萨克,每天都追在华云身后喊着“妈妈妈妈——老师老师——”追在老科学家身后喊着“爷爷爷爷——老科老科——”随着凯华长大长高,华云不仅学会了照料孩子和养蜂,还学会了说哈萨克话跳哈萨克舞,学会了吃馕、喝奶茶、弹冬不拉。一所牧民小学,更是把孩子们稚嫩悠扬的歌唱,传遍了浩茫古老的草原:
  加克西玛——你好
  翟仑木——草原
  阿它——马
  伊犁阿它——伊犁马
  可日——羊
  夕日——牛
  他马克什——吃饭
  热合买提——谢谢
  合试里冬试——再见……
  凯华也是妈妈的学生。长了本事的凯华经常又用汉语或哈语,考着妈妈和爷爷。
  “妈妈妈妈,布拉克是什么呀?”
  “爷爷爷爷,泉水怎么说呀?”
  妈妈或者爷爷也总要变着法儿考一考凯华,让凯华在课堂之外把学到的词句再复习几遍,或者再学一句新的。每到此时,暖暖的黑蜂房里,绿绿的草地上,这个特殊而又幸福的小家庭里,总会溢满欢笑。那是人世间最美好最动人的欢笑了,华云经常都要情不自禁地落下热泪,老科学家经常都要情不自禁地落下热泪。
  老科学家养了几十年的黑蜂也喝了几十年的黑蜂蜜。百花的精华、山区草原和大自然的精华,给予了他一副云杉般挺拔健壮的身躯。除了养蜂,他最大的心事还在远处那座高高的皑皑的圆圆的大乳峰上。每过一段时间他总要到那儿去一趟,每次去过回来总要唏嘘一番感叹一番。由于他的努力,乌鲁木齐和北京、武汉的几个权威人物都来过看过;来时看时兴奋不已激动不已,走后却又声息全无。那使华云不得不想出种种办法,一次次抚平老科学家的哀伤。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晨玉的信,带给华云的总是说不尽的欢欣和满足。晨玉要考大学了。晨玉要去日本读书了。晨玉进京都法学院了。晨玉的日语水平通过考试了。晨玉的英语考试过关了。晨玉登上富士山了。晨玉要去西欧考察了。晨玉……每到夜深人静,每到面对草原的清风明月,海牛岛、东沧、青岛、京都,晨玉、水娟、丹露、凯利、卓守则、年传亮、展重阳……都会不约而同地、争先恐后地出现到面前,使她激情澎湃、夙夜难寐。恨和爱都被时光过滤了,留下的只有温馨和思念。卓守则和智新绝对是有如从天而降的,望着两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华云一声惊叫:“哎呀我的妈呀!”就坐到地上了。
  且惊且喜地听过智新的故事,且惊且喜地看着已经高过自己一个脑袋的大小伙子,华云说不出的激情奔涌。且惊且喜地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