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过龙兵-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大洋的通道。可一直铺到海牛岛,也没见到长生不老药是什么样儿,倒是看到不少地险水恶,一遇大雾便船翻人亡的惨景。海牛于是化体为山,担起了为海上渔民和过往船只引路导航的重任。海牛顶从陆地上看是一座小山,从海上看则是一只威武的、拔海矗天的海牛;那海牛每逢浓云蔽日风狂浪恶就会通体明亮、如火如炬,并且伴之以“哞——哞——”的雾号。那使不知多少渔船渔民获得了解救。海牛岛的第一代祖先,四个靠着一只小帆船为生的渔民就是其中的幸存者。那时,他们在海上已经漂了八天九夜,漂进几千里之外的老洋深处;食物没有了淡水没有了,手脚麻木脑子麻木一心只等去喂鱼虾了,眼前却突然出现一座火炬般的海牛,耳边也突然响起神秘而又清晰的雾号。四个渔民循着海牛和雾号的指引,没命地摇着桨橹,终于在帆船被打碎撞烂的最后一刻,爬上了海牛顶下的那片荒坡,并且在荒坡上垒起了第一座遮风蔽雨的石屋——那就是海牛岛的童话了。
  让人叫绝的还是后来。后来,当筑起的石屋越来越多、越大,石屋里除了男人又增加了女人和孩子,一座小小的渔村有了几分模样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摧毁了一切。海牛岛唯一幸存的渔民三剩子哭干泪水之后,逃到几百里之外的一座小镇,重新娶了女人生了孩子。那年秋天,他拿出全部仅有的几吊银子,要为女人孩子盖起一座能够长久居住的新屋。开工前一晚上他刚刚阖眼,耳边就响起了“哞——哞——”的声响。开始他以为是谁家的牛叫,叫到半夜才觉出异常。他爬起跑到院里,叫声消失了;而一上床一闭眼,叫声又出现了。一连几次他明白了那是海牛在叫,是雾号在向他发出召唤。而一经明白,通体明亮、如火如炬的海牛顶出现了。三剩子的心被点燃了。能够长久居住的新屋终于没能盖成,三剩子带着女人孩子回到海牛岛,重新垒起了第一座石屋——那就是海牛岛的传奇了。
  三剩子迄今五百余年,海牛和雾号留下的传奇无可胜数。最近的一桩要数日本人进犯了。日本人最初的目标是从海牛岛登陆,而后向县城和内地推进。运送日本兵的军舰从旅顺港上路,刚刚看见海牛顶,海上就忽然响起雾号,接着大雾飞升弥天锁地,不一会儿就把军舰困在了海里。雾号时如惊雷爆炸、怒狮震吼;通体明亮的海牛顶也骤然燃起一片大火,熊熊烈烈直向日本军舰扑去。日本兵掉头就窜,雾号和大火犹自紧追不舍。以至于后来日军总部不得不发下一道密令,严禁侵华日军靠近海牛顶和发表惹起海牛震怒的言论,违者以军纪论处。
  海牛和雾号,从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一直传进年传亮心里,星月之夜骤然而至的雾号,也就不能不引起惊撼来了!
  海牛顶上站满了人。人都是海牛岛和周围村子的群众。年传亮偎在爷爷怀里,一手还搂着奶奶的脖子。海上浓笔重涂的墨色已经褪去,如银的亮色和淡淡的红色正在铺排扩展;天空越来越大越高,海面越来越远越阔。海上的确没有雾,没有遇险落难的渔船渔民,天知道……随着人们急切疑惑的目光,年传亮忽然发现海天交汇的远方出现了一个黑点;那黑点先是跳蚤似的约隐约显,不一会儿就清晰起来,并且由一个变成了几个,变成了一队,一群。
  “爷、奶!快看——”年传亮叫着。随着他的叫声和手指的方向,不少眼尖的孩子和大姑娘小伙子也叫起来指起来。又过了不一会儿,爷爷奶奶和海牛顶上许许多多的人们都叫起来指起来。可那会是什么呢?船队?移动的冰山?大队的军舰或者海市蜃楼?
  “是过龙兵!过龙兵啦!”爷爷忽然喊起来。
  “是过龙兵!过龙兵啦!”不少被提醒的老人们也喊起来。
  人群骚动了,聚集在海牛顶上的百姓们你搂着我、我搂着你地喊着跳着。龙兵,那是只有在几千、几万里之外的大洋里才可以见到的海中神灵;过龙兵,那更是只有在传说中才有的奇闻和佳话;爷爷奶奶活了七十几岁,也只是听老人们说起过呢!
  龙兵越来越近。大队的龙兵,一个接着一个的龙兵;大群的龙兵,一队接着一队的龙兵;逶迤地、浩荡地、清晰地出现到人们面前了。那大的如山小的如船。那如山的跃上浪尖如船的钻进水底。那跃上浪尖的似虎钻进水底的似旗。那似虎的掀起巨浪似旗的唤来大波。那前呼后应的是高亢呼叫此起彼伏的是水柱冲天。那威壮磅礴的是阵列坚实豪迈的是节奏。那……龙兵并不靠近海岸,而是离开海牛顶一段距离,在海面上绕了一个巨大的圆圈,而后瞄准远处的方向滚滚而去。
  海牛顶上的人们看得大张着嘴说不出一句话来了。看得两眼发直眉毛也不知怎么眨了。看得手脚僵直脖子挺到头顶上去了。看得哭声没有了笑声没有了喘气的声音也没有了。看得如同一群群木刻石凿的雕塑了。看得……天空和海上雾号却嘹亮起来。“哞——哞——”先是徐徐的缓缓的,继而是高亢的和悠扬的。随着雾号,海面上升起一团团浓雾。浓雾翻跃着、弥漫着,变成了一道道雾幛。雾幛有如飘云飞絮,把龙兵罩进神秘无比、奇异无比的境地:一会儿消失和沉没,一会儿严整和峥嵘……
  龙兵排山倒海,一直过了两个小时,最后一批才在满天的霞光和金波银波里,在时停时续时浓时淡的雾号和雾幛里,在年传亮和爷爷奶奶,以及众多乡亲们的惊叹和陶醉里远去了,消失了。
  “海牛爷,大德呀!”一头午爷爷都在念叨着海牛的功业。他说龙兵是被海牛从大洋里请来的,古来过龙兵都是瑞象,海牛岛的老少爷儿们这一下福气大了、瑞气大了。奶奶没有说话,却应着爷爷的话点了一头午脑袋。但下午的海还是要赶的。没等太阳西坠奶奶便一手提着小篓子小镢头,一手领着年传亮向海边去。在经过码头时,奶奶发现码头的石阶下不知怎么长出一片礁丛,礁丛上横七竖八地长着不少海蛎子。海蛎子是海中珍品,做汤和炸蛎黄可鲜了。可海蛎子长在海水浸没的礁石上,码头上哪儿就会出现?奶奶顾不了那些,放下篓子,抡起小镢就刨起来。一块蛎子壳刨下,年传亮捡进篓里;又一块蛎子壳刨下,年传亮又捡进篓里。两人一直刨了大半篓子,忽然发现那丛礁石和蛎子壳会动,仔细一看这才发现,码头边的水里靠着一只庞然大物,那礁石和蛎子壳都是长在那庞然大物的脊背上的。
  奶奶吓了一跳:这不是早晨刚刚见过的龙兵吗?龙兵已经过去了这儿怎么又会……年传亮也吓了一跳,却认出那正是从一本书上看到过的鲸鱼,便一边指着一边叫着:“鲸鱼!鲸鱼!”奶奶连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许乱叫!这是龙兵,龙兵懂吗!”年传亮心里说呀,这就是龙兵啊!早晨的龙兵是远远见的,何曾像现在这么近。他大着胆子朝向码头下面打量了几眼,见水里黑蒙蒙一片,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却平静得如同一片山地,这才放下心来。奶奶跪到地上磕了几个头,嘴里念叨说:“龙兵爷龙兵爷,我实在不知道是你老人家,你还是快走吧!”念叨了几遍不见动静,奶奶便认定那海蛎子是龙兵爷特意送给她的,便又抡起了小镢头。她刨下一块见龙兵没有生气的表示,便放手刨起来。年传亮也连忙帮着捡起来。眼看篓子装满了,龙兵这才一抖一甩,朝向海里游去。游去的一霎那,一股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把奶奶和年传亮罩进一重铺天盖地的水雾中了。
  两天后爸爸妈妈从姥姥家回到村里,年传亮搂着爸爸妈妈的脖子,把故事讲到了两人面前。妈妈瞪着好看的眼睛,不停地啧啧着啊啊着,说不出的惊喜感动。爸爸天不怕地不怕,把全世界的反动派都说成是纸老虎,对海牛和龙兵却要多敬畏有多敬畏。他喊一声:“好!过龙兵好哇!”拉着儿子和老婆来到海边。他让儿子和老婆站在一棵老松树下,自己找来一身鱼衣鱼裤穿上,又在鱼衣鱼裤外面套了一层旧鱼网和伪装袋;然后下到海里,一动不动地坐到被潮水淹没的一方礁石上。妈妈说爸爸是在等鲨鱼来蹭痒儿。传亮吸了一口冷气:鲨鱼不是很凶吗,爸爸干么要让鲨鱼来蹭痒儿啊?要是鲨鱼……他大气不敢出一口,一直等到喝得下两碗棒面粥时,爸爸才突然胳膊一伸,把一条不下四尺长的鲨鱼生生地给挟住了,挟到了岸上。接下的情形就让妈妈也瞠目结舌了:爸爸只休息了片刻,就把衣服一扒跳进海里。海里正是鲨鱼横行的时节,奶奶说过多少次是千万千万下不得水的,爸爸怎么可以……果然没过两分钟,一只大鲨鱼便盯住了爸爸。“不好!快上来!”妈妈没命地喊着。“不好!快上来!”年传亮没命地喊着。爸爸却只管盯住大鲨鱼,眼看大鲨鱼冲到面前,两手一伸就与大鲨鱼抱到了一起。大鲨鱼带着爸爸从水面钻进水底,从水底跃上水面,跃上天空;又从天空訇——訇——地砸向水面:那场景比马戏表演不知要精彩出多少倍!年传亮死死地盯着才算看清了:爸爸的两手卡在鲨鱼的双鳃上,鲨鱼痛疼难忍只得拼命挣扎摆脱,爸爸两脚缠住鲨鱼的脖子,任随它水上空中翻腾。直到鲨鱼翻腾得垮了、晕了,在水面上翻起白肚皮来了,爸爸才松开手脚,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把它向岸边拖来……那把年传亮的嘴唇吓得青紫一片,爸爸却抿着嘴说:“你爷爷不是说龙兵带了福气来吗?这两条鲨鱼可够咱们吃上几天的了!”
  海牛、雾号、过龙兵、福气……六岁的年传亮一手搂住妈妈的脖子一手抓着爸爸的肩膀,恨不能把整个大海都拥进到怀里。
  海上捕捞讲的是一个鱼汛。鱼汛如山,鱼汛如火。偏偏鲭鱼上岸的时刻,老书记要召开党员干部大会,让年传亮表明态度。
  年传亮的根是从生下来就扎在村里的。小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