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2年,商王朝统治集团核心发生内讧,良臣比干被杀,箕子被囚为奴,微子启惧祸出逃,太师疵、少师强投降周。姬发以姜尚为主帅,统领兵车300乘,虎贲3000名,甲士4。5万人,以吊民伐罪为号召,联合诸侯各国,出兵伐商。二月,在牧野之战中大败商军17万(当然了,很多是凑数的奴隶和囚徒),灭商。受封于齐,并获得征伐诸侯的权力。又参与平定管、蔡之乱。据说享年一百多岁。他死后齐国一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据说《六韬》是他所著。
  评分:统率B,战斗B,智谋A,战绩C,名气A,综合B。后人言及兵家权谋都首推姜尚,他便成了兵家的始祖。《六韬》虽未必是他所著,但上面记载的很多谋略都极有可能是他用过的。还有无数其它兵书也伪称是他的著作,似乎挂了他的名就一定上畅销书排行榜。
  春秋:
  自770年周平王东迁至453年三家分晋的春秋时期共300余年,期间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竞建常备军。为争夺劳力、土地、兵源及对别国的控制权,战争渐趋频繁,较大的战斗约400余次,主要是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迅速发展的时期,军队沿袭西周,仍为车步合编,以乘为基本建制单位,每乘战斗人员由25人增至75人,大国兵力由1000乘增至4000乘,进入繁盛的车战时代。
  春秋前期大多数战役由君主亲自指挥,而且将相经常不分,纯粹意义上的名将较少。此时期的名将还有:司马穰苴、伍员、赵鞅等。堪称军事家的君王则有:郑庄公姬寤生、楚庄王熊侣、越王勾践等。
  
孙武
  孙武:生卒年不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人。516年被伍员推荐给吴王阖闾。为阖闾制定了称霸的战略。孙武与伍子胥共同辅佐阖闾经国治军,制定了以破楚为首务,继而南服越国,尔后进图中原的争霸方略;并实施分师扰楚、疲楚的作战方针,使吴取得与楚争雄的主动权。512年,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舒国,吴王准备攻楚,孙武认为“民劳,未可。”请再等待。伍员则提出疲楚的战略,建议把部队分为三军,每次用一军去袭击楚国的边境,“彼出则归,彼归则出”,用这种“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误之”的战法来疲惫楚军,消耗楚的实力。阖闾采纳了这个意见,反复袭扰楚国达六年之久,使楚军疲于奔命,为大举攻楚创造了条件。孙武和伍员还根据楚与唐、蔡交恶,楚国令尹子常生性贪婪,因索贿得不到满足而拘留蔡、唐国君,蔡、唐两国对楚极其怨恨的情况,献联合唐、蔡以袭楚之计。蔡、唐虽是小国,但居于楚的侧背,这就为吴军避开楚军正面,从其侧背作深远战略迂回提供了有利条件。506年,吴国攻楚的条件已经成熟,孙武与伍员佐阖闾大举攻楚,直捣郢都。吴军要由今天的苏州进到江陵附近,进行千余里深远的战略奔袭。孙武等人协助阖闾制定了一条出乎楚国意料的进军路线,即是从淮河逆流西上,然后在淮油舍舟登陆,再乘楚军北部边境守备薄弱的空隙,从著名的义阳三关,即武阳关、九里关、平靖关,直插汉水。吴军按照这一进军路线,顺利地达到汉水,进抵楚国腹地。楚军沿汉水组织防御,同吴军隔水对阵。由于楚军主帅令尹子常擅自改变预定的夹击吴军的作战计划,为了争功,单独率军渡过汉水进攻吴军,结果在柏举战败。吴军乘胜追击,5战5胜,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乎灭亡楚国。在吴王北上与齐晋争霸的斗争中,孙武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此后,孙武隐居,不知所终。著有《孙子兵法》。
  评分:统率A,战斗C,智谋A,战绩C,名气A,综合B。孙武可谓世界级名将,可是可考的战绩却不多,基本上在史册上见不到他领兵作战的记载,也许他担任的是军师的角色吧。《孙子兵法》古今大部分将领都看,可是能“百战不殆”的名将也就那么多个人,关于兵书的重要性,北宋的何去非在他的《何博士备论》中有很好的论述,特此摘录如下:
  盖法之无得而传者,其妙也。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一日之内,一阵之间,离合取舍,其变无穷,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书,而应无穷之敌,则胜负之数戾矣。是以古之善为兵者,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常能缘法而生法,与夫离法而会法。顺求之于古,而逆施之于今;仰取之于人,而俯变之于己。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败,而我以之胜。视之若拙,而卒为工;察之若愚,而适为智。运奇合变,既胜而不以语人,则人亦莫知其所以然者。此去病之不求深学,而自顾方略之如何也。夫“归师勿追”,曹公所以败张绣也,皇甫嵩犯之而破王国。“穷寇勿迫”,赵充国所以缓先零也,唐太宗犯之而降薛仁杲。“百里而争利者蹶上将”,孙膑所以杀庞涓也,赵奢犯之而破秦军,贾诩犯之而破叛羌。“强而避之”,周亚夫所以不击吴军之锐也,光武犯之而破寻、邑,石勒犯之而败箕澹。“兵少而势分者败”,黥布所以覆楚军也,曹公用之,拒袁绍而斩颜良。“临敌而易将者危”,骑劫所以丧燕师也,秦君用之,将白起而破赵括。薛公策黥布以三计,知其必弃上、中而用其下。贾诩策张绣以精兵追退军而败,以败军击胜卒而胜。宋武先料谯纵我之出其不意,然后攻彼之所不意。李光弼暂出野次,忽焉而归,即降思明之二将。凡此者,皆非法之所得胶而书之所能教也。然而,善者用之,其巧如是。此果不在乎祖其绪余而专守也。赵括之能读父书详矣,而蔺相如谓徒能读之而不知合变也。故其于论兵,虽父奢无以难之,然奢不以为能,而逆知其必败赵军者,以书之无益于括。而妙之在我者,不特非书之所不能传,而亦非吾心之能逆定于未战之日也。
  昔之以兵为书者,无若孙武。武之所可以教人者备矣,其所不可者,虽武亦无得而预言之,而唯人之所自求也。故其言曰:“兵家之胜,不可先传。”又曰:“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又曰:“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善学武者,因诸此而自求之,乃所谓方略也。去病之不求深学者,亦在乎此而已。嗟乎!执孙、吴之遗言,以程人之空言,求合乎其所以教,而不求其所不可教,乃因谓之善者,亦已妄矣。
  
先轸
  先轸(?~672):曾追随晋文公姬重耳流浪多年,在重耳归国即位后受到重用。633年,楚国攻宋国,宋向晋求救,先轸认为当前唯有楚能与晋争霸,只有打败楚国,才能建立霸业,力主出兵。得到重耳赞同。楚军统帅子玉为寻找借口同晋军决战,派宛春向姬重耳提出了一个“晋许曹、卫复国,楚解宋国之围”的休战条件。狐偃认为子玉太无礼,他只解宋围,却要晋放弃曹、卫两国(所谓“君取一,臣取二”),主张抓住这个理由,向楚军进攻。先轸却认为,子玉的提议,“一言而定三国”,如果晋国不答应,就把三国都得罪了。晋国出兵是来救宋的,如果宋国灭亡,各国诸侯会责难晋国。楚国变成三国的恩人,而晋却与三国结怨。因此,他提出对策:“不如私许曹、卫以携之(离间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于是晋文公扣留宛春,私下允许曹、卫两国复国。曹、卫两国遂都与楚绝交。这样一来,子玉果然被激怒,不顾楚王“无从晋师”的告诫,挥军向曹都陶丘前进。晋文公见楚军逼进,下令“退避三舍”(就是九十里。这是因为重耳流亡在楚时,曾受过楚王的恩惠,并有“退避三舍”的诺言)。在城濮扎下营寨。这既是信守诺言,又可占据有利地形,纵敌骄横,诱而歼之。子玉果然率兵追来。双方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
  632年四月二日,晋军与齐、秦、宋各国的军队到达城濮,四日在城濮以南的有莘与楚军对阵。决战开始,晋左翼下军佐将胥臣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以助军威,首先向对面的楚右军的陈、蔡两军发起攻击,陈、蔡军战斗力很差,遭这一突然攻击,惊慌失措,退却溃败。晋右翼上军主将狐毛,竖起两面大旗伪装主将后退,引诱楚左军出击。下军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车拖曳树枝,扬起尘土,佯示后面军队也在撤退,以诱楚右军,子玉不察实情,下令全军实施追击。子玉率左军迅速推进,以致—孤军突出,侧翼暴露。晋军主帅先轸见楚左军被诱出击,便指挥由晋国贵族子弟组成的精锐部队横击楚左军暴露的右翼。这时,伪装退的晋军也停止后退,配合中军夹击楚左军,楚左军遭到夹击,大部被歼。子玉看到左右两军都已失败,急急鸣金收军,退出战场,城濮之战至此结束。城濮决战当中,晋军针对楚军部署及其主帅骄躁轻敌的特点,采取避强击弱,佯退诱敌,各个击破的战法,取得了决定性胜利。628年姬重耳逝世,秦军偷越晋境袭郑国归来,先轸认为秦不为晋国的丧事悲伤,反而趁机攻打晋国的同姓国家,力主袭击秦军,得到刚即位的晋襄公姬欢同意,于是他在崤设伏,全歼秦军并俘虏了秦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沉重地打击了秦东进中原争霸的企图。672年,击败狄人的进犯,由于之前对晋襄公姬欢的母亲无礼,在战斗采取自杀式冲锋,以战死来赎罪。
  评分:统率C,战斗B,智谋B,战绩C,名气C,综合C。先轸指挥的城濮之战和崤之战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但崤之战属于不宣而战的偷袭,秦军死了还不知是被谁杀的,袭击的目标还是对晋有大恩的秦,破坏了晋秦联盟,招来了此后秦军连续的军事报复,在战略上可谓得不偿失。
  
赵毋恤
  赵毋恤(赵襄子)(457~425):赵鞅(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