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王”号战列舰。但是,这两艘军舰的状况都不佳。“胡德”号缺乏全装甲为它自身进行防护,也没有进行现代化的改装,而“威尔士亲王”号还没有完善其作战系统。然而,德国这支编队却不同,为了这次出击,他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英国的霍兰德中将急于在“俾斯麦”号再次消失在大风雪中之前抓住它,所以他不得不迎头攻击。这样,“胡德”号就只能使用其前主炮对准敌人,但是敌人却能采用“T”字型战术,使用其一舷的全部火力对付“胡德”号。8分钟以后,“胡德”号中弹爆炸。可能是由于有一枚炮弹打中了它的弹药舱而引起的,该舰有1400多人丧身大海,仅有3人幸免。“威尔士亲王”号也受到巨型炮弹的打击严重受创,由于它有半数的主炮失灵,只好撤离战场。但是它毕竟击中了“俾斯麦”号的油舱,这虽然不是一次致命的打击,但却迫使德国人放弃了继续出击。卢金斯上将决定让“俾斯麦”号驶进法国的一个港口,而托维上将却决心不让它逃跑。这样,在横跨大西洋的途中,一场令人兴奋的海空战出现了:英国的巡洋舰和飞机跟踪着“俾斯麦”号,舰队航空兵的鱼雷击中了它的舵,使它失去了控制;然后,“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战列舰的炮火使它失去了战斗力;一个小时后,“俾斯麦”号舰身起火,遭到很大的破坏;在中了英国军舰的鱼雷以后,“俾斯麦”号自己施放炸药终于沉到了海底。
英国在对付另外其他两个敌人时,人们都期待着要在海上进行激战。然而,当1940年冲突开始时,意大利海军却拒绝交战,原先期待着的海上激战变成了海上追击战。但是,英国的老式战列舰由于航速不够快,未能与敌舰交战,一年以后,坎宁安上将率领的3艘战列舰利用雷达,在夜间奇袭了敌巡洋舰,在很近的距离上把它们打沉了。这时的战列舰再也不仅仅是按照旧式战法打仗了。在纳尔维克第二次海战中,也就是在1940年挪威湾的遭遇战中,英国的“厌战”号战列舰击沉了8艘德国大型驱逐舰。
在与日本的战争中,英国海军部原计划派遣7艘战列舰以及巡洋舰去印度洋,但是,在大战进入第三年,英国与日本的对抗看来已迫在眉睫时,英国海军的战列舰力量却很弱。当时人们认为,只要把“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派到远东去,就会对日本的军事力量产生一种威慑作用,就象德国“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对英国本土舰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一样。可是,这种影响并没有产生。英国海军上将汤姆·菲利普勋爵率舰在马来亚海岸外截击了日本的运兵船队,但是他的两艘大舰很快就被日本的鱼雷机和岸基轰炸机所压倒。日本的轰炸机虽然只击中目标两次,但“威尔士亲王”号却中了6枚鱼雷,“反击”号也中了5枚,它们都被鱼雷炸沉了。900人丧了命,菲利普上将也随他的旗舰一起葬身海底。就在3天以前,美国海军受到了更大的打击。停泊在珍珠港内的8艘战列舰中有7艘被打沉或遭重创,只有停在干船坞里的那一艘受了轻伤。这是在和平情况下由一支强大的日本轰炸机和鱼雷机部队所进行的一次突然性的袭击。
这段时间是战列舰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就在几个星期以前,英国的“巴勒姆”号战列舰在东地中海被德国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爆炸沉没,死伤多人。在菲利普上将的编队在南海被消灭之后的几天,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勇士”号战列舰,被钻到亚历山大港基地的意大利潜水员炸沉。而它们的姐妹舰“厌战”号,在希腊的克里特岛外被炸弹重创。仅在战争的头两年,英国海军就损失了3艘战列舰和两艘战列巡洋舰,但是其中只有一艘是被炮火打沉的。这时,英国的地中海舰队连一艘战列舰都没有了,这是几世纪以来第一次出现的情况。但是,海军总司令坎宁安上将没有要求补充新舰,而是要求“用适当的,足够的空中打击力量”——岸基飞机来代替损失的军舰。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的战列舰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改变了太平洋海军力量的对比;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这支战列舰队的空缺对大战的进程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在太平洋战争中,战列舰只有一次是按照它们自己的战列方式去打仗的。在苏里高海峡的战斗中,美国韦勒少将指挥的战列舰队成功地采用“T”字头战术攻击了日本西村祥治中将的战列舰队。西村祥治的旗舰——威力巨大的“山城”号很快就被打沉了。这是由战列舰打沉的最后一艘战列舰,也是战列舰采用战列战术的最后一次。所以,苏里高海峡的战斗标志着延续三个世纪的战列舰战术队形的结束。
从此以后,战列舰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空和对岸炮击了。自从珍珠港事件以来,战列舰为了自身的安全,装备了大量的、远距离控制的自动重炮。它的对岸炮击任务原来是由一种结构简单、速度很慢、没有防护而吃水又浅的低舷炮舰来执行的。事实上,上述两种任务,现在通常可以由海军航空兵来完成。因为截击机可以用来摧毁敌人的轰炸机,而战术轰炸机作战距离比战列舰要大得多。这样,一种能够携带飞机执行上述任务的军舰取代了战列舰,成为每一支现代海军舰队的核心。
长期以来,战列舰一直是海军的支配力量,海上威力的缩影,它的力量最强,武器装备技术最先进。但是,随着水下和水上装备的发展及其技术上的进步,它主宰海洋的历史完结了,它的王冠首先传给航空母舰,后来又传给了潜水艇。
第二章 航空母舰
如果没有航空母舰,我们就会变成海岸防御性的海军。
1941年12月7日,海军航空兵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作战,就在这个星期日的早晨,美国的一支战列舰队被日本海军的飞机消灭了,在仅仅30分钟时间里,停泊在夏威夷群岛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里的8艘战列舰中,就有7艘被日本飞机——从300英里外的航空母舰上起飞——所投下的鱼雷和炸弹击沉或击伤。由于遭到这次突然的袭击,美国被卷进了战争。
珍珠港事件过了3天以后,英国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舰“反击”号很快地被日本海军的鱼雷机——从400英里外的岸上基地起飞——所击沉。日本海军航空兵在上述两次战斗中表现出了它的新的令人生畏的力量。
飞机自出世以后,很快就投入到海战中。1911年,在飞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时,就有一架飞机降落在美国海军的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的甲板上,第二年,有一架飞机从在英国希尔内斯(SHEERNESS)港抛锚的英国皇家海军战列舰“非洲”号的甲板上起飞,不久以后,这位飞行员又从离波特兰港不远的一艘正在航行中的战列舰“希伯尼亚”号上起飞。这期间,一艘名叫“霍尔姆斯”的式巡洋舰成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它携带3架水上飞机。这些飞机都是从水上起飞和在水上降落,最后都要从水里提升到舰上。
1914年的飞机飞行速度不快,飞行距离也不远。如果飞机要和舰队配合。就得把它装载在军舰上。由于军舰上没有跑道,飞机上需要安装浮筒,才能使它在海面上起飞和降落。因此,风平浪静的气象条件是必须的。它的母舰需要停止前进,才能把飞机投到水里去并收回来。这种笨拙而麻烦的飞行方式在战斗中是不能被接受的。水上飞机的性能从来也赶不上岸基飞机。
为此,海军将领们千方百计地要把机场搬到海上去,建造一个能够随舰队一起出海的小型浮动机场——航空母舰。
当时,选择了3艘吨位大而速度快的军舰——战列巡洋舰进行改装。“勇敢”号和“光辉”号作为战列巡洋舰(装了15英寸大炮)是不成功的。所以它们在本世纪20年代改建成航空母舰,可是“暴怒”号却安装了一门18英寸的火炮——世界上最重的海军炮,只是在没有安装前主炮的甲板上设置了飞行甲板。就这样,它是作为一种战列巡洋舰和航空母舰的混合体而服役的。飞机能够在它的甲板上起飞,但不能在上面降落。虽然皇家海军航空队的中队长邓宁中校的确曾在“暴怒”号的前甲板上成功地降落过——该舰当然是逆风航行的,但是他进行第二次尝试时,他的飞机翻出了舰舷,勇敢的邓宁就这样随着他的飞机掉进了大海。
在这次悲剧发生之后不久,“暴怒”号就把原先装18英寸大炮的地方改成了后飞行甲板。但处在该舰前后甲板中间的上层建筑,仍然是飞行的障碍,飞机要在舰上降落很不安全。所以,后来就把这个障碍拆掉了。“暴怒”号同它的姐妹舰“勇敢”号和“光辉”号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过役,但幸存下来的只有“暴怒”号一艘。
这时,皇家海军有一艘叫“百眼巨人”号的客轮经过改装,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上的甲板很平坦,它的舰桥可以收缩。但是,任何一艘水面舰艇的设计都要求提供舰桥、桅杆,通常还有烟囱,或者至少是供主机排除其废气的出口位置。因此,最终的解决办法只能把舰桥、桅杆和烟囱合并到上层建筑中去,而这个上层建筑的位置又必需从飞行甲板的中间线移到右舷去。这个“岛”式设计(从那时以来就这么称呼),是一名英国海军军官发明的,海军部对此非常重视,给予他500英镑作为奖金。
现在,舰上的飞行甲板可以提供一条长200码、宽40…50码的跑道了。虽然用陆上机场的标准来衡量,这条跑道是很短的,但是,飞机可以在航空母舰上比较安全地起飞了。飞机的降落,虽然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和冒险性,但对技术高超的飞行员来说,还是可以办得到的。在飞行甲板的前端设有一道拦栅,拦栅可以升起也可以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