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就能生长,孔子曰“仁者寿”。到了他生长得旺了,生机发泄于外,内里的仁就失了。失了仁就是失了天赋的性,失了天赋的性就死。所以老子屡次地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且说天好生是生万物,不是只生一物。有好生之心的,天就辅助他。那么以杀人为乐的,天必然痛恶他,衰弱的,天必然救护他。以此看来,凡好战争喜强暴的人,皆是取死之道。就在人情之道上论,父没有不爱其子的,子没有不孝其父的。那么要是轻开兵端打仗,必欲杀人之子,杀人之父。杀人之子,其父爱子之心极为真挚,其气必勇悍不畏死。像微小的鸟兽无故伤其雏,虽素畏惧的还敢起而为敌,更何况说是人呢!像成汤为着杀了他的童子,就灭了葛国,就是这个缘故。杀人之父,其子伤父之死,极为哀痛。其气必烈,奋不顾身的为父报仇。匹夫尚敢刺万乘之尊,更何况国与国为敌呢。像夫差痛其父之死,打败了越国,就是以往的凭据。呜呼!杀一童子,就招亡国之祸,杀一人之父,就至于亡国当奴隶。更何况争城之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杀多数人的父兄子弟,能不招亡国灭种的祸吗!所以老子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故抗兵相加,衰者胜矣。”从这两方面理由上论,是老子的重德恶兵戎,不是迂迂腐腐,也不是妇人之仁。是爱人的国,正所以爱自己的民。即使他不得已而用兵,也必是伐暴救民的慈悲之师,不是借兵力扩充势力呢!
黄真人云:以内功修炼而言,喻真阳发生气要充壮,方可进火行功。如不静候铅气之功,慢以神火升降进退循环运转,未有不邪火焚身,大遭困辱者。当其四候之际,必候坎气之自动,而离不得此专主,故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修炼之道,进前则常,退后则灾。如天之运行不息,水之流行不停,始克蒸蒸日上。若时作时辍一暴十寒,则是进寸而退尺,功少而过多,终身必无成矣。若此者,由不知归根复命之道乃日用常行之道,不可以智计取,不可以作为得。唯逆修丹道顺运自然,学如不学,功而无功,相因而造,顺势而前,毫无阻滞,无一把持。如禹之治水,行所无事而已。倘进火行符轻于进退,犹行兵者之轻于敌人,未有不火起伤丹,炉残鼎败,以致铅汞一齐飞散者。噫!纯任自然敬慎不败,固辑熙于光明。若妄作聪明,长生之宝必因此后天尸贼为之戕害无存,又安望其成丹可大可久耶?唯仁慈一片,哀痛十分。而复出之以和平,行之以柔顺,自然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学人慎勿以后天识神为主,而先天元气皆退听焉,庶几其不差矣。太上至尊曰:“夫‘道’原无他,不过动静而已,其实只一静字。”那么静时固静,动时亦静也。譬如北极坐镇中央众星拱之,动者固动,静者仍自静耳。那么修士不能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是不能守此一静而听其自动矣。经云“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此则循环自然之理,动极必静,静极必动。盖以动自静里生出,不静不动,动非常动。有时仍归于静。动静静动循环不已,如阴阳二气往来天地之间,自成造化。因为人不能法天,故人自为人,天自为天。能与天地合体日月并明,能执天之所行,天人合一,我即天耳。能行此道,不必论出世居世,不能行此道,出世与居世等耳。山中非尽属隐士,世上亦有高人,总要潇潇洒洒,不可拘拘执执。日用寻常无非大道,而庸人不知。往往求诸身外,真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也。噫!得道不难行道难,行道不难守道难。能行能守一得永得,否则徒劳精神,更无得日也。
震阳赋云:世味萧疏道味浓,好从静里悟玄功。
春过瘦岭梅先觉,月到天心水自溶。
一窍玄关育万物,四时真气蓄三冬。
眼前便是无生面,底是迷途不悟空。
第七十章 知难
太上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也。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章解' 我的话很容易知道,很容易行,天下没有能知道的,没有能行的。我说的话有个宗旨,我说的事情有个主宰。就因为没有知道我的宗旨,我的主宰,所以不知道我呢。知道我的少,所以我的道就尊贵,因此圣人外面被着毛布贱人衣服,怀里抱着玉璧,人不易知道呢。
'演说' 江圣云:老子的话,大旨就是重道德恶兵战,清净不争,也是至平至常容易知容易行的。但世人鄙为迂腐或矜为神奇,或小而用之,仅以为修养的术。或歧而视之,竟认为异端之学。皆为看见外面的破衣,没有看见内里抱的好玉。世人知与不知道老子无足轻重,但却与世界大有关系。若国有知道他老的尚道德恶兵战的真宗旨,不是愚腐无用,是有真道理的,采取来试验试验,实为全球万国的大幸福呢!
黄真人云:夫“道”,人心固有之良,日用常行之事,至近至约,不可须臾离也。离则无道,无道则无人,又何言之有?况吾止所言,虽累千累万,盈匣盈箱,不可胜数。要皆切于人心,近于日用,无有难知难行者。顾何以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者,岂吾言之不易知不易行乎?盖言有宗也,即人所不学而知之,良知也。事有君也,即突然内所不学而能之,良能也。唯言知有宗,则近取诸身,而言皆善言。事知有君,则默窥其隐,而行皆善行。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难行者哉?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若不知言之有宗,事之有君,而求诸高远之地,广博之乡,是以玩物丧志,务广而荒。心为形役,性为气累,而本来天德之良,迷而不悟。竟以吾言之甚易者,转似大而莫之纪,远而无可稽,不良可慨欤!虽然其知也于我何加,其不知也于我何损?况我之所以为我,初不因人之知不知也。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我者仍自若也。是以圣人外被至贱之褐,内怀至贵之玉,晦迹山林藏身岩穴,亦唯顺性命之理,参天地之道以修其己。而人之知否从违,概不问焉,此所以圣者益圣而愚者益愚矣。太上之言,头头是道字字切身,以言道即道,以言身即身,莫易于此矣。夫何难知难行者哉?但人之昧昧者,良由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不务真常大道,反求诸糟粕,如辞章记诵刑名术数之类,学愈博而心愈荒,事愈繁而性愈劣。无怪乎太上言,当时为人心所同,后世为太上所独也。良由不明言之有宗,事之有君耳。夫宗者君者,即人身之中也。幺舜授受心传,无非允执厥中而已。后如文之纯一,参之慎独,轲之良知,莫非人身之一中。或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是一在守无形之中。《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那么这个喜怒哀乐之未发,是什么气象呢?就是要心平身静,气质柔和,不睹不闻,戒慎恐惧,自自然然,性定神清。这就是所谓自己的本来真面目,自然就人欲易净天理复明。
震阳云:那么自古的圣贤仙佛,皆以此为第一步工夫。但起始须守乎勉然之中,终则纯乎自然之中。三教圣人名目各有不同,总不外此中字,吾前屡已言之矣。中也者,天地之大本,天地之正中。中就是中,乃先天无极老中之气,母气也。贵求食于先天无极老中,自然就得到长生久视之道矣。此即守中之道,无慕乎外,如圣人之被褐怀玉,则美之又美矣。
第七十一章 知病
太上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章解' 知道,还不以为知道,这是上等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是大病害。惟独是拿着病当病的人,能以不生病。圣人之无病,就是因为他拿病当病,所以没有病。
'演说' 江圣云:孔老夫子教诲子路说:“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就是真见识。”和这一章的意思仿佛,而老子的话又更进一层。但老子还有一种意思,因为天下乱的时候多,必是非混杂邪说横行,知道的说知道,不知道的也说知道,甚至发表言论著成书籍,自己不明白还教其他人糊涂。自己有病不知还要传染天下人。扰乱得真有见识的人,身心也不清净。没有病的人,也无可如何,几至天下的国成了糊涂国,天下的人成了病人。所以反复说明,教人自己反省,自己治自己的病。江圣注这章书很有感慨,为着天下的人过于用聪明,我越发糊涂。我已经就是柔弱的人,为着天下人好战杀,我越成了心病,窃知天下人必有和我同病相怜的,安得有个善知识。开启开启我的愚迷,有个大医生,调理调理我的心病呢?
黄真人云:睿知所照,自如明镜无尘,止水无波。物来毕照毫无遁情,此神明洞彻自然而知,因物而缘如心而出。非臆度以为明,悬揣以为知者,其知也,由于性光之自照,而不是有前知之明,却能知人所不知。此上哲之士,非凡愚所能及也。那么凡人之智不能烛理,明不能照物。往往拟议其人之诚伪。逆料夫事之兴衰,幸而偶中,人谓其明如镜,自亦谓其烛如神。此等揣摩之知,非神灵之了照,乃强不知以为知。虽有所知,其劳心苦虑病已甚矣。是自作聪明者,自耗神气者也。夫唯以强知为病,于是病其所病而穷理以尽性修命,以俟天慧而不用智,实若愚。自然心空似水性朗如冰。一灵炯炯照彻大千。又何营回之苦机巧之劳,以为患也哉?是以不病。圣人明烛事机,智周物理,自有先觉之明,绝无卜度之臆。故凡人有病而圣人不病之者,以其能病所不知,病所不能。于是一心皈命,五体投忱,尽收罗于玄玄一窍之中,久之灵光焕发烛照无遗。固随在皆宜,亦无往不利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