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道德经注解(震阳子)-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味香美,看见娱目逞怀,吃了适口清心,可以荐鬼神,可以敬宾客,且浑沦圆融。凡物圆的就容易行,这不是和吗?这不是天下的达道吗?这不是君子以美利天下吗?其内中藏着仁,孟子说仁是人的心,这不是内圣吗?果仁由发芽生叶,开花结果,果内又生仁,自始至终,生生不息,他是何等勇。再试拿道家的人来证明。凡是道家的人,多半其仁藏在内,外面不见。天下人可救就救,不可救就听其自然,以待天时。不但与儒家尽人合天的学问不同,且有生有杀,和佛家的大慈大悲也不同。道成多游戏人间,不拘行迹,借以济人利物。其和光混俗与佛尚同,却和儒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两样。是其外王以和为用,儒家致中和,也是以和为用,但与道家的和小异。其入手修道,就将一切推开,不讲什么认清,并且身都不怜。老子说过:“吾之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身成入世立功,功成而急流勇退,毫无牵连。是自始至终皆以勇为主,而勇字却是三教圣人都一样的。不但三教,万教圣人也是一样的,因为勇是大道。天行健,流行不息。此天道不是人天小果的天,此天为各教圣人所归宿,所以万教皆一样,今天下的人若能共悟这果子的原理,内有仁德的心,外现浑厚圆和的像,再始终持之以勇,不唯战争的祸可息,直可超成大德敦化的世。关于兵战的祸,详见下章演说。 
  黄元吉真人演说:此章言用火行符,采取烹炼之道,是有为有作。比之用兵克敌,大是一场凶事,不可大意做去。如曾自之战兢自惕,子思之戒慎时严,方可变化气质之躯,复还先天面目。(先天本性善,所以复还先天面目。若童真之体未经凿破,未曾损坏者,固可相对而动,遵道而行。无偏无党,无险无危,直臻神化之域。虽则如此,有几个童真修道的呢?)如破漏之人,年老之体,后天铅汞尽竭,性命何依?不得不用敲竹唤龟,鼓琴招凤二法,而后有玉芝灵苗,刀圭上药,可采可炼。化凡躯于乌有,结圣胎于灵关。第火候之密,非得真师口授,万不能洞澈精微。即得秘密天机,然须内德外功,一有不满,犹为神天所不佑也。唯有虚心访道,积德累仁,事事无愧,在在怀仁,以谦以柔,以忍以下。神依于气,气恋夫神,绵绵不绝,造至固蒂深根。决不时而忘之,纷纷驰逐,时而忆之,切切不已。换句话说,就是不有丝毫人欲,贪心及丝毫名利纷争之心,这都是障道之物。故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以兵强天下,就好比盲修瞎炼,任意拨弄后天凡火一样。)即使尽善见功为幻,火煅之后,凡气已除,真气未曾积累,势必似有似无,微而难测。曰有不炼而气散,愈炼愈散者,皆由于心有出入(凡心识神也),似蔓草之难除(蔓草处处扎根,此除彼生)。故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如果真正神火,乃已不神之神,乃曰神火。神火一煅,而多年宿疾,自幼之沉疴,阳火一遍,阴气难留。其病轻者,或从汗液浊溺而出,其重者,或外生疮毒而化,种种不一,修士不可惊为病也。只要心安则能化气,可见炼己之道,必化凡体为玉体,变浊躯而为金躯。切不可以为骛骛,骛则又动后天凡火,而大伤元气也。故曰:“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用兵者,贵果敢,善用火者,贵神速。故曰:“果而已”。在修士,当此体化纯乾之时,切不可自恃其才,以为不饥不渴,可以行步如飞。冬不炉夏不扇,无端妙用,迥异凡人,自以为强也。自谓为强,则又动后天凡火矣。即不遭外人诽谤,必至内药倾危。况生一自强之心,即令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件件功成吉毕,不差时刻。而自矜自伐,骄傲凌人,殊非载道之器。纵果子成功,亦必果子愤事,有倾倒之患,有不可胜言之危。又况自恃其强,不知谦下存心,何可修德成道?是犹草木之柔脆者。有生机坚强者,如无生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逾迈,岁月云遥,而年华不待,身体难康,精衰气弱。故曰:“物壮则老”,不如去其刚强之心。此言之自高者适以自下,自豪者适以自危。以平平常常,安安稳稳,认天理行将去,随天理之自然而来。庶几不强而自强,不道而有道耶。此下手用火之功,大有危险存焉,学者其慎之可也。此章大体是使人戒争胜,戒恃强,戒骄躁。此章与廿九章又可连贯参阅,“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去甚,去奢,去泰。” 
  人生天地间,不将自家性命修成,终为阴阳陶熔。莫说旋转乾坤,挽回造化,势有不能。即此一身一心,俱被鬼神拘滞(其实鬼神即阴阳)无以潇洒自如。夫人得天地之正气,为万物之灵,堂堂七尺之躯,不能作自己主张,常为气化所移,岂不大可恸哉?太上故大声疾呼,唤醒人梦中之梦。俾之自修性命,独劈阴阳,以立天外之天,不受苦中之苦,岂不乐乎?无如世道日非,人心日下,各皆安于尘垢之污,以苦为乐,以死为生,而不肯打破愁城,跳出孽海,随在皆然,真可忧也。唤之不醒,反而以吾言为惑世诬民,呜呼,诚可愚也!夫天地古今,只此身心性命,即天理(性)元气(命)之所维持耳。奈何迷而不悟者多矣,良可慨矣。夫修炼之道,第一要调得外呼吸均匀,须无过与不及。一任出玄入牝(玄者阳也,牝者阴也,玄为真空,牝为妙有),如如自如。可开则开,可合则合,为粗为细,略加收敛协调之意足矣。切勿气粗而按之使细,气浮而按之使敛,致令有形凡火,烧灼一身精血可也。修功须认真此火,或文或武,或沐浴温养。虽火有不同,而主要者,无不是先天神火。断无有后天凡息,一出一入往来迭运,而可以成丹者。故曰:“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无息之息方为真息,不神之神,斯为至神。《阴符经》云:“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前者言后天人之识神,后者言元神,亦曰至神。学者调息凝神之际,务要寻得真息(似有而无,谓之真息),认得真神,斯可混合为一。否则有形之息,皆凡火也。真火生神,凡神伤身,真神可做主张,凡神骚扰不宁。何为真息?即丹田中,悠悠扬扬,旋转不已者是。何为真神?即无思无虑之中,忽焉而有知觉,此为真神。修炼家欲采元气,以化凡精,欲升真铅以制阴汞,使之返还乾性,仍成不思不虑之元神,非采先天元息不能,夫元息在丹田,若有若无,不寒不暖,如种火者然。外不见有焰,内不见有火。只觉暖气融融,熏蒸在抱,斯为无形之神火,自然能变化无穷,神妙莫测。否则有形之火,气势炎炎,未有不忽焉而起,忽焉而灭,其为身心性命之害,不可胜言。修行人以无形真火为用,而外面呼吸,有形之火,非谓全去不用。不过如铁匠之风扇,吹嘘于外,周遭包裹,以卫中间神息而已。呼吸有形之凡火,与先天无形之真火,相提并论,以免修士妄采妄敛。然外边呼吸凡火,与丹田中悠扬活泼之神火,未必划然二物。犹如烛照之火,无非成形,比如后天之火,丹田外之呼吸是也,烛未燃之时,油中亦自有火,此即先天之神火未经点燃者。采此神火,可以千万年不朽,若凡火则倾刻即灭,此可观其微矣,修士闲时打坐,用此有形之火祛逐一身之风寒暑湿,复用此无形之火锻炼此身之渣滓阴霾,而金丹可成矣。 
  由此观之,修道炼功极为微妙,科学也。犹如此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安则用文,乱则用武之义。主要为的是善者果而已,大道修成如同得果,即功果圆满升仙界矣。                    
第三十一章 偃武 
  太上曰:夫佳兵者,不详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字解' 佳兵,是好兵器。恬,是安静。 
  '章解' 这勇猛的精兵,快利的兵器,是不祥的器。杀生害命,物都厌恶,莫说是人,所以有道的不用兵。君子在家,就以左边为上,出去用兵,就以右边为上。可见兵是不祥的器,不是君子用的器。要伐暴救民,敌挡外患,不得不用就是了。也是以恬淡整齐静肃淡然,不耀武扬威为上。就是得了胜,也不以为光彩。要是以为光彩,是乐于杀人,不能得志于天下。且说吉事以左边为上,凶事以右边为上。偏将军站在左边,上将军站在右边。这是以丧礼处之,待用兵的人,可见兵是不祥的器了。杀人众多的病,用悲惨哀痛的心情哭奠他们。战胜了回来,用丧礼待他。可见不以打胜仗算好,不以杀人为乐了。 
  '演说' 江圣说兵祸残酷得很啊!自古以来的兵祸,可哀怜得很啊!这就是说自古以来,遭兵祸死伤的人,又没有比今日更残酷,更可哀怜的了。试取昔日李华先生吊古战场文,再取欧洲战事图,合起来看看,悲惨情景为何如?意思就说今日的战祸,何以独惨于昔日呢?是由昔日的战祸酝酿而成。今日战祸若不息,后日战祸亦更烈于今日。且愈烈愈残酷,必至全世界无人而后已。这道理老子爷于数千年前早已说出。上章言:“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因为宇宙间的公例,有因就有果,有响就有应。有原动力就有反动力,且反动力比原动力更大,怎么讲呢?比个例子。假如用五十马力的动力,能击悬垂之物,倾斜至三十度。如果没有空气的阻力,此物终是往来动荡不息的。太上老子说:“其事还还”,就是这个道理。说兵之所处荆棘生焉,荆棘就是后来的反动力。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