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的依靠只有马秀琴。因此,张尕娘多次央求马秀琴尽快给自己找一份工作。
第四章:痴情美女;制造京城最大贩毒案(6)
2003年6月30日,马秀琴带着张尕娘来到南横街的房子里,当她打壁橱拿出洗衣粉箱子时,张尕娘完全明白了,那是她曾经熟悉并因之而获罪入狱的海洛因。当马秀琴提出让她帮助一起贩毒时,张尕娘几乎没动什么脑子就答应了下来,她深知贩毒的巨大利益,而这利益也正是她最需要的。马秀琴告诉张尕娘,每次自己会打电话给张尕娘下指令,张尕娘只要按照指令直接到南横街取货,然后将货交给接头的人就可以了。
7月1日,按照马秀琴的指令,张尕娘从南横街的房子里取了一袋毒品送到了宣武医院门口,按照马秀琴的指令交给了一个穿白色衬衣的小伙子。
仅仅6月份,马秀琴就向甘肃“李什二布”的账号上打入了300多万元。而马秀琴在整个贩毒过程中,仅仅得到了2。3万元,这些钱她全部寄给了老家,一部分用来给弟弟治病,另一部分用在了妹妹的婚事上。
在马秀琴和张尕娘疯狂贩卖毒品的时候,她们根本没有想到;一张天网已经悄悄向她们撒开。2003年2月,甘肃省公安厅禁毒警察总队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核实了破案中发现的一条贩毒线索,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通过近5个多月的侦查,发现了一个有组织、家族式的贩毒团伙。这是一个以甘肃东乡籍人员组成的特大贩毒团伙。其成员遍及甘肃、云南、新疆、北京等地。他们先从云南购进高纯度的海洛因,运到临夏境内进行二次加工,然后贩运到北京等地。主要成员坐守兰州、临夏遥控指挥。
2003年6月25日,甘肃警方在获得该团伙将从云南经甘肃省向北京贩运毒品的重要情报后,甘肃省公安厅领导及禁毒警察总队领导及时调整、部署侦破方案,决定延伸侦控,将毒犯在北京一网打尽。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当天,甘肃省公安厅禁毒警察总队派侦查员赶赴北京,商请北京市公安局协助侦破此案。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缉毒支队接到甘肃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情报:一名有重大贩毒嫌疑的甘肃籍女子租住在北京;近期活动频繁,并提供了一些相关的可疑线索。缉毒支队获得这条可靠信息后,迅速展开工作。
北京警方立即抽调60多名警力,经过3天的工作,一名经常在宣武区活动的甘肃籍女子进入了侦查员的视线,经分析判定该女子有重大贩毒嫌疑。他们将其定为“1号”,这个“1号”就是马秀琴。
案情上报到市局和刑侦总队,分管副局长指示:周密部署,全力侦破。于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代号为“6·26案件”的专案组迅速成立。重要工作是准确认定“1号”和找到租住处。根据掌握的线索,专案组侦查到马秀琴租住在位于牛街清真寺西南边的南运巷小区,但具体住几楼几单元并不清楚,“1号”的外貌特征、年龄均不知道。
专案组成员蹲守在南运巷小区的出入口,轮流昼夜24小时不眨眼地盯住进出重点人,6月28日当天上午9点多,突然天黑下来,随后狂风大雨,专案组成员正认为没戏时,雨渐渐停了下来。随后有个年轻女子从楼门口走出来。一个打扮时髦的北京女子,看上去二十四五岁,脚穿一双天蓝色的休闲鞋,上身是天蓝色的小背心,一条牛仔裤,斜挎一个黑色小背包,一头披肩的栗色长发。尤其经过化妆,西部地区特有的面部轮廓也淡化了。
这个人就是马秀琴,但警方并不知道她就是他们要找的女毒枭。
马秀琴走出家门直奔公交汽车站。这时一个侦查员就守在车站,马秀琴迎面走了过来,两个人差点打了个照面。但因为马秀琴正在打电话,并没有在意对面的侦查员。这个女子是不是目标,侦查员正在困惑,却发现这个女子讲的话他一个词也听不懂。错不了!就是她,她讲的是当地方言。
这位侦查员低头摆弄着手机,趁马秀琴不备,连拍了马秀琴两张正脸照片。侦查员的这个举动,为日后跟踪抓获审讯马秀琴提供了重要证据。因担心对方警觉,按照专案组领导的指示,这位侦查员跟踪了一段路程就主动放弃了。当晚11点多,马秀琴从外面回到南运巷,侦查员都分散在她的住处周围,根据侦查员提供的照片,一名侦查员尾随马秀琴进楼,最后确定她房间的门牌号码。至此,“1号”的庐山真面目及住处一下全部搞定。下一步是全力侦查“1号”的一切行踪,掌握她的活动规律及发现其同伙。
第四章:痴情美女;制造京城最大贩毒案(7)
两天后,也就是7月1日,侦查员在跟踪时发现了马秀琴的第二处租住地:在南运巷西边约两站地的樱桃园头条甲4号。警方同时发现了张尕娘,侦查员将其定为“2号”。
从7月1日凌晨起,马秀琴开始频繁与尔萨联系,侦查人员分析,很可能今天有“货”到京,而且“货”不少。为防止嫌疑人在京大量分销毒品,把握最佳作战时机,专案组决定当晚兵分两路,对“1号”、“2号”实施抓捕。
7月1日晚上9时许,马秀琴出门打车向南奔了天桥,车开到天桥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红灯亮了,车子刚刚停下。“行动!”专案一组领导一声令下,侦查员跟踪的车子迅速从两边靠上去,围住出租车。侦查员跳下车,一把拉开出租车门,“出来!”话音未落,马秀琴已被拽出车外,转眼又被塞进了警车,几秒钟结束战斗。
警方从马秀琴身上发现了少量的海洛因,警车掉头开回南运巷。专案二组的侦查员已埋伏在樱桃园头条甲4号,随着手机震动,手机中传出专案一组领导的声音:“人已经抓了,你那儿可以动手了。”
专案二组领导立即带人上了四楼。张尕娘住的房子外面是老式防盗门,里外都能锁,这种门踹不开。一位女侦查员以楼上跑水为名敲开了张尕娘的房门,张尕娘刚开门就被冲进来的侦查员按倒在地,两支枪同时顶住了张尕娘。
警方原以为张尕娘的居住地就是藏毒地点,但在张尕娘的住处搜查时,没有发现一丁点毒品。专案组对二人就地突审,但马秀琴和张尕娘就是不张口。怎么办?侦查员决定另外寻找突破口。一位侦查员发现马秀琴和张尕娘两人身上各有一串钥匙,仔细比对,均不是她们住处的钥匙,莫非是她们还有一个藏毒品的住处?
在马秀琴的租住地,侦查人员不厌其烦地仔细搜查。在这套不大的两居室里,侦查员像用篦子篦头发一样,一处处地仔细看。床掀了,沙发给翻开了,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翻了一遍,侦查员经过3个小时搜查,从壁柜里一个杂物袋中搜出一张《房屋租赁单》,租赁人是马秀琴,租赁地点是宣武区南横西街号。
看到这张租赁单,侦查员心里有了底。在步步紧逼的审讯攻势下马秀琴终于扛不住了,承认南横西街号就是藏毒地点,钥匙就是侦查员手里拿的那两把。侦查员从樱桃园头条火速赶到相距不远的南横西街。他们上楼进了房间,打开卧室的壁橱,里面放着一个“洗洁精”的大纸箱和两个黑色大塑料袋。纸箱内有一个蓝黑相间的尼龙提包,包里装着用黄色半透明胶带包裹的海洛因15块,每块300克黑塑料袋里是用白色透明塑料袋分装成79小袋的海洛因,每小袋约100克另外还在一个鞋盒里放着一板海洛因。毒品重量总计为13。2千克,价值200多万元。
但对贩毒的情况,马秀琴和张尕娘两人再次缄口不语。侦查员与她们斗智斗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采用强大的政策攻心。终于,24小时后张尕娘首先开口了;12小时后,马秀琴也挤牙膏似的交代了犯罪事实。建国以来京城最大贩毒案终于水落石出。
第五章:罂粟花开;百万富婆血溅不归路(1)
2003年11月20日,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会见室里;在白德珍执行死刑前,丈夫和女儿来见她临刑前的最后一面。一看到自己的妈妈,18岁的女儿就忍不住哭了起来。这是一个让人伤心的相见和永别场景,白德珍哽咽着嘱咐女儿说:“千万不要干违法乱纪的事。”接着又转向丈夫说:“你千万不要再吸毒了!”。然后,白德珍含泪告别了她的丈夫和一双儿女,走上了刑场。临走的时候,她平静而且真诚地对法官说:“我愿意把我的遗体献给国家进行科研,让更多的人远离毒品。我现在就想把心挖出来给大家看,我真恨毒品。毒品把我的一生都毁了,我求求政府好好管管那些毒贩子,别让下一代接触毒品了。”
白德珍杀人一案,记者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上旁听了庭审和宣判的全部过程。在记者采访死囚的经历中,白德珍是少有的能够完全配合采访的死刑犯。在法院的暂押室里,隔着厚重冰冷的铁窗,记者与白德珍交谈了很久很久。在白德珍含泪的讲述中,泪水一直在记者的眼窝里打转儿,是她的曲折的经历打动了我,我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来。作为政法记者,我曾经采访过几十名死刑犯,但面对善良朴实的白德珍,除了同情和叹息,还有震惊。
她本来如一株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芬芳,令人驻足流连、回味无穷。在家里,她是善良能干的妻子和母亲;在单位里,她是一个好学上进的生产能手;在经商方面,她更是表现出惊人的经营天赋,与丈夫一起开工厂,在很短时间内就成为赫赫有名的百万富婆。她因吸毒而使家产败落,她从开工厂到开歌厅,即使把百万资金挥霍殆尽之后,她靠倒卖服装、当街卖羊肉串,也照常撑起了家庭的半边天。而后来白德珍毒瘾发作时,因为借钱买毒品而杀死了自己的“干奶奶”。
如果白德珍的丈夫不曾开始放浪的生活,如果白德珍不曾放弃生活的信念,如果她能够挡住诱惑而不去吸毒,她一定会继续自己美好的生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