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半货泉……
你去请一位现在的经济学家,让他算算一个货泉值多少幼布,保管他算上一个上午也算不出来。
老百姓没有上古时那么聪明,自然更算不出来。私下里还是用汉朝的五铢钱交易。被抓住了,就要被流放,罪名是“扰乱币值罪”。
十八
天下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果是汉朝皇帝在台上胡作非为他们还可以原谅,毕竟汉朝的天下是人家刘邦提着脑袋打下来的。而王莽凭什么这么胡闹,他忘了他是大伙推选上去的了吗?芽
各地豪强大户纷纷举起了造反的旗子。
天凤元年,山东吕母起义,很快发展成数万人。
天凤四年,河南南阳王匡王凤发动绿林军起义。王莽数次派兵围剿,效果不大。
汉宗室贵族刘玄、刘演、刘秀等纷纷投身起义军中。
天凤五年,山东人樊崇发动了赤眉军起义。
王莽并不在意。他顺利即位,充分说明了上天对他的信任。上天既然选择了他,他又这样兢兢业业,克己复礼,上天没有理由对他不满。不过,各地的起义军毕竟干扰了他的思路,让他不得不分散精力,来应付一下。
王莽自有王莽的做法。很长时间以来,他和各地的“奇人异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热衷于和他们探讨上天的心思。他请来一个据说能通神的儒学大师,大师望天祷告半天,说如果造一个威斗,就可以克住反叛势力。
王莽命人以五色药石与铜合金,铸造了一个长二尺五寸,状如北斗一样的威斗,从此,这个威斗与王莽形影不离。每次出行,都有一个司命背负威斗在他车驾的前面行走,在宫中,也必须时刻有一个司命秉威斗站立在他身边。这个威斗的把随着时辰变化不断旋转方向,王莽的座位也就时时随着转动。
很显然,过度的脑力劳动,过分的自我克制,毫无限制的权力,以及老年人格改变,让王莽的大脑有点不清醒了。威斗并没有发挥作用,起义的烈火越烧越旺,经师们又想出了一个新办法:颁布新历法。王莽命令太史令推算出三万六千年的历法,决定每六年改元一次,据说这样就可以使“群盗销解”。
十九
当然,王莽更多的精力是放在指挥军队上面。可是这好像不是他的长项,他所信任的那些熟读兵书战策,据说精通六十三家兵法的大将们似乎也不比那些草莽之徒高明。到公元二十三年,经过几年的东征西讨,王莽的领土日渐萎缩,全国五分之四的土地都已落入叛军手中。这个时候,王莽才真正着急起来,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成天成天地看各地报上来的军报。
地皇四年,王莽派大司空王邑征讨昆阳。王邑集结四十万重兵从洛阳出发,旌旗蔽天,辎重盖地,据说还带了一大群虎豹、大象、犀牛等猛兽,以期获奇兵之效。然而这支大军在昆阳城下受到刘秀的三千敢死队袭击后,居然兵败如山倒,各不相顾,人马互踏,死者枕藉。四十万最精锐的新朝官队,一举被消灭,王莽失去了基本的军事力量。
王莽感到非常委屈。八月二十日,他率领群臣来到长安南郊,举行祭天大典,在典礼上,王莽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他边哭边叙述他做皇帝的始末,质问上天他做错了什么?芽在高高的祭坛上,王莽仰首苍天,悲凉地哭喊:“皇天既命授臣莽,何不殓灭众贼?芽既令臣莽非是,愿下雷霆诛臣莽?选”喊罢,六十八岁的老翁王莽捶胸顿足,号啕大哭。
灰蒙蒙的天空看上去那样高远,宁静,不动声色。一丝丝微风不断从祭坛上掠过。
王莽派出的军队越来越多地倒戈,到后来干脆一出京城,就举起了白旗。
被天意弄得摸不着头脑的王莽终于开始向现实妥协。他匆匆下令,暂缓均分土地,开禁奴隶买卖。对于私铸钱币和“扰乱币值”的,也不再处死流放,改为没入官府为奴和罚做苦工一年。
然而这一切已经太晚了。
十月二日,起义军攻陷长安。十月三日早晨,长安城内到处燃起大火,烈焰熏天,长烟遍地。王莽的卫队在宫门毫无希望地做着最后的搏斗。
王莽戴上了纯金的平天冠,穿上了即位时那件华丽的龙袍,站在未央宫前的广场上,脚上的鞋却不知道到哪去了。司命手捧威斗,不断地报着时刻,王莽随着威斗的转动,按时改变自己站立的方向。
皇宫内突然起火了,后宫许多宫殿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势迅速向未央宫扑来。还有一百多名忠诚的官员死死守护在王莽的身边。离他最近的,是前卖饼汉子,现崇新公王盛,这些年来,王盛的模样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胖了,白了,一举一动,有了贵族气派,只是,此时此刻,面对火蛇,他的眼里又流露出那天早上在自己家门口遇见官员时的惶恐。在烈焰和喊杀声中,群臣劝王莽立刻离开这里,王莽目光迷离,厌恶地望着这些慌乱的大臣,歇斯底里地大喊道:“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选”
喊声刚落,未央宫院门轰然崩塌,烟尘四起,起义军的潮水一涌而入。王莽周围的人一个个死去,一个军官杀到了王莽身边,举剑向王莽的胸膛刺来。这时,已经身受重伤的王盛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扑到王莽身上。
王盛的一扑使王莽的生命延长了半分钟。半分钟之后,王莽的头已经被切下来,花白的胡须染满了鲜血。如狼似虎的起义军欢呼着扑上来,一会功夫,王莽的尸体被砍成了碎块。
二十
王莽的头颅被悬挂在城楼上,几个时辰之后,就被人们取了下来。人们把这个头颅当成了球,每个人都争着上前踢上一脚,不久就踢得稀烂。有人把王莽的舌头从口中剜出来,剁碎分着吃了。似乎只有这样的举动,才能解除人们内心的痛恨。他们告诉自己的孩子,这个人是有史以来最坏的人,就是他,试图剥夺他们的土地,并把他们关进监狱。
他们还告诉孩子,最大的罪恶是篡逆,而这个人就是最丑恶的篡逆者。他们搜肠刮肚,在公开场合,寻找出最恶毒的词语来咒骂这个人。似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让自己忘记,当初正是他们自己,把这个人送上了皇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篡逆的罪恶感中解脱出来。
2005年第六站冠军揭晓
经过本刊读者E-mail、传真及电话、信函投票,《当代》文学拉力赛2005年第六站冠军评选结果: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荣获2005年第六站“《当代》最佳”称号。
路永春
著名作家史铁生能以“十年磨一剑”的超强意志写出如此精彩出色的长篇小说,令人敬佩,自然也是本期的冠军。作家以独特的心灵体验、深邃的哲学思考、神奇的艺术想象力以及谜一般的色调,把“性与爱情,这对千年不死的游魂”写得气象万千、别有洞天。
程海兵
《雁山云影》一如既往,我特别爱读。但我更喜欢《诗人的失踪现象》。读此篇有一种心痛的感觉,一个没有诗歌的年代和一个没有诗歌的心灵,确使我心痛。夜深人静,一个人独坐回想那个诗歌的八十年代,是何种心境。我只选我感受到的,所以我将最佳给了这篇为诗歌和八十年代写就的挽歌。
苑志强
《初为人父》是一篇很生活化的作品。再婚家庭,子女教育,中年人的压力和困惑,这都让人产生理解和共鸣,结尾过生日的场景让人眼睛湿润。《采阴采阳》则是新新人类的一篇写实,困惑和迷惘依然是缠绕这代人心中的死结,速成的爱情、情爱的游戏以及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其结局都是符合《当代》的风格。
董正春
《我的丁一之旅》是一部拿起来不知何从下口,乍品起来让人生涩,咀嚼起来却耐人寻味的2005年一枚成熟果实,于是我记住了饱经苍桑的史铁生,体味到了五十年代人对生活的那份感悟,对文学的那份厚重,《我的丁一之旅》无疑是一部压轴大作。《苍耳》、《村里的两条狗》都是用狗说事的,都因两条狗的牵扯,引发和揭示一种纯粹的情感波动和人情的某些悲哀,都是难得的好作品。
2005年第六站读者来信选登
张连营(河北廊坊)吕艳东(河北石家庄)张颠(安徽望江)丁玉贺(甘肃临夏) 王俊华(山东威海)王亚东(西藏那曲)程海兵(山西晋城)王旭章(四川叙永) 王树祥(湖北襄樊)曹参团(北京朝阳区)
张连营(河北廊坊)
1.《读者调查表》设计需改进;2.“直言”栏目不宜刊发同一作者的系列文章;3.“往事”栏目办得好,希望多刊发程邵国先生的地域作家史传类文章。这个栏目的文章,拓展了当代文学研究的空间,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资源;4.构建“特邀评刊员”体制。
吕艳东(河北石家庄)
雍容典雅固然是好的,但多些活泼灵巧似乎更受欢迎。能否考虑设置一些精巧轻松的栏目?如诗歌、漫画抑或幽默,今年几乎没有看到网络作品,能否在明年看到一些?与读者交流互动的栏目似乎不够,反映军旅的文学相对较少,反映武警部队的作品则少而又少。
曹参团(北京朝阳区)
1.敢于创新、探索、尝试,不能怕失败,怕非议。《当代》已有相当固定的读者群,我相信不会因某个创举失败而失去固有的读者。例如,刊登80后作家的作品及专家对他们的评论。例如刊登当今文坛的热门话题并展开讨论等;2.建议刊登下期预告; 3.进一步加大与一般读者的沟通。
丁玉贺(甘肃临夏)
1.《当代》及《当代·长篇小说选刊》的封面设计应该有所变动。2.《当代》刊登长篇应该完整,如果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