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博士的巴黎假期-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无情地破坏。和平的表面下有战争的菌虫在蠕动……
    乐观的人说:这一切都不值得去担忧,当旧的毁灭后,新的才能诞生,生生息
息,延延续续,兴衰枯荣,正是天演。
    悲观的人,感到毁灭的危机正在逼近,已在觅安全的处所存身。令他们苦恼的
是:不知何处有真正的安全?
    我不完全乐观也不特别悲观,唯不免也象很多当今的知识分子一样,精神上感
到深沉的压力,对未来——特别是属于中国人的,担着一份心思,怀着一些期望。
    我渴望着重新寻回一个翡翠色的梦,那梦说神奇也神奇,说简单也简单:世界
上突然听不到仇恨的字眼了,也看不到炮火的流光了,人们厌弃杀戮了,有权柄的
年长者只想灌输子孙们以理性与智慧,而不想愚弄他们了。也没人因贪婪与自私去
破坏自然的美好了,工厂和汽车的废气也不污染环境了。因财色犯罪的人越来越少
了。一些顽固的脑袋渐渐地变得松活、懂得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并且敢于正视现实,
虚心学习了。人与人之间讲究信与诚,不再耍油滑玩手段了……大地也在人性的美
善中美丽起来了,花正开草正浓,绿树遍野,没人知道什么叫酸雨,什么叫炸弹,
宽容与和平的空气,充塞在任何最微小的角落里,你想不呼吸它也不行了,无论仰
视天空俯视海水,还是漫步街头,视线里总有悦目的翠绿与碧蓝。每个人都可以拥
有一个翡翠色的梦,在那里面,没有忧虑,没有惧怕,也不会忽然有人从背后捅来
一个冷冰冰的扁钻,跟你要钱……
    我在追求一个如我所想的翡翠色的梦,我的一些文章说明了我追求得多么炽烈。
谢谢很多朋友们帮助我把“翡翠色的梦”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湖水里的雪山

    “瑞士的风景太美了!”
    “瑞士真干净,到处一尘不染的。”
    “瑞士的社会多平稳啊!乱世中的太平天国啊!”
    “什么币值都贬,就你们瑞士法郎硬,总那么值钱!”
    “瑞士物价好高,一顿客饭吃了我二十多美金!”
    “瑞士人工作时间一定很短,大白天的,咖啡馆里就坐满了人,连个空位子都
找不到。”
    “你住在世外桃源里,可真是福气呀!”
    每当人们听说我是从瑞士来的,便会这样说。其中风景优美与社会安定两点,
最多被提及。总之,我常常被认为是住在风光如画、不谙战争、杀戮、饥馑、抢夺、
欺诈为何物的、葛天氏或无怀氏国度里的人。言者颇有赞羡之意,而我呢,倾慕的
却往往是别人的地方:英伦的古色古香,巴黎的旖旎浪漫,慕尼黑的浑厚典雅,维
也纳的音乐气氛,马德里的灿烂阳光和纽约那脏乱得十分严重的唐人街,这些都使
我神往不已,幻想着如果能把她们的这些优点,一样一样地搬到瑞士来,该是多么
的好!那瑞士岂不真成了世界上最可爱的地方了!
    人住在一个地方久了,就仿佛一个男人跟妻子结婚久了,对她有老夫老妻的感
情,离开会不习惯,会想起她的许多好处,但跟她在一起时,又免不了偶尔要挑她
的错,这样那样的缺点,特别是对她的花容月貌,由于天天看年年看,已引不起刺
激。别的男人见了她说不定要“惊艳”,而那当丈夫的竟视觉麻木一般地看不出什
么了。
    我对瑞士,就象这样一个麻木的男人。人家不说她漂亮,差不多忘了她是个美
人,听到别人赞美,再仔细端详一下她的眉眼,才会重新发现她的长相确是不凡。
每次旅行归来,这种心情便会显现,越是离得久、走得远,这种感觉便更深更切。
    当飞机越过阿尔卑斯山,飞临瑞士上空时,俯首下望,见那坡峦起伏、深深浅
浅,象调配了一百种不同的绿的田垄、树林和山岗,伸延得长长的,如一只淡灰色
的大网般散开来的公路,路上跑着的儿童玩具大小的汽车,排列得整整齐齐,在树
木掩映下,状若童话里描绘的红瓦尖顶住家小屋,尤其是那蓝得如一片晴空似的湖
水,和阿尔卑斯山巨大的身躯上,穿着翻云滚浪式的大裙子,一个裙角勾起一串高
高矮矮的山峰,漫着白雪的山尖,锐利得象一柄柄插向云霄的钢锥,状阔亮丽间酝
酿着无边的虚玄诡秘,便会象被磁石吸引着,无法把眼光移开。凝目久视,这烟尘
四起的世界竟在思维中渺渺远去,代之而来的是仙境般的净美。仿佛这块人类赖以
生存的大地上,从没沾染过任何的罪恶与不洁,亘古以来就是那么静静地进行着的。
    每看到这样的一幅图画时,我便有种难以形容的愉悦感,觉得住在如此安详美
丽的一个好地方,应该自知幸福。
    瑞士给人的感觉,大致跟我在高空上看到的差不多,当然还得加上钟表王国、
出产最佳品质的巧克力糖和极度保密、专事吸收世界各国各色人等的、惊人数字存
款的银行等等特点。
    瑞士果然是这样一片单纯谐美的净土吗?
    二十年前,一次我去友人家做客,远远地看见他们公寓大偻旁停了两辆救火车,
云梯撑得直达房顶,附近围了些看热闹的人。直觉地以为一定是发生了火警,着实
吃了一惊。及至走近了一问,才知是一只麻雀掉进了屋顶的烟囱,被一家住户发现,
认为鸟儿也是生命,兹事体大,连忙打电话叫警察,警察也以鸟命不可忽视,立刻
招集救火队,于是救火车以救火的速度开来了,两三个大汉爬进烟囱,救出了那只
吱吱乱叫的小麻雀。
    听完这段趣事,我的感触良深:人家国家太平,社会安定无事,所以才有闲有
钱来救鸟的命。
    大约是十几年前,一个朋友从美国来度假,把一只名牌金表在路上遗失,气得
她大叫倒霉。我说打个电话到警察局的失物招领处问问吧!她听了忍不住冷笑,说
谁捡到那么贵重的东西还会交出去?结果,那只手表终于物归原主。惊得她连连称
奇,喻为二十世纪的天方夜谭。
    

    我家老小四口停止到国外休假是近六、七年的事,以前是一放假就走,一出去
就是两三个星期。台湾的家人和美国的朋友都问:“你们出去,谁给看房子?不闹
贼吗?”我说:“贼偷我们干什么?不需要人看房子。把钥匙交给隔壁邻居了,为
的是给花草浇浇水。”他们听了大惑不解。
    瑞士曾经是这样的一片净土。百余年来没有战争,社会富裕安定、人民收入高,
讲礼貌、守秩序、道德感重。任外面闹得天翻地覆,他们也懒得去理睬,仍然努力
工作,拼命赚钱,养花养草、爱猫爱狗,把屋子收拾得窗明几净,街道洗灌得一尘
不染,湖水保持得清澈见底,年轻人单单纯纯地谈恋爱,老年人快快乐乐地坐在咖
啡馆里聊天。
    瑞士的政治是高度民主化的,大的从是否加入联合国,是否增加或削减某种税
收?小的到要不要修一条新马路?该不该建一幢公用房子?都得靠人民投票决定。
人民不赞成的事,政府想做也是徒然。他们的联邦政府,只替人民管事而不管人,
譬如说言论一项,便放任百分之百的自由,世界各国的报章杂志都可进口,什么样
千奇百怪的论调都可以在报摊上赫然出现。因此瑞士虽然不大,消息却灵通得很,
加上联合国组织设在日内瓦,大大小小的各类会议不断地开,各国的人不断地来来
去去,便使得瑞士这不大的国家象敞开着的心扉,不单容纳了一切,还有畅通无阻
的管道联系着各国各地。
    红壳上印着白十字的瑞士护照,虽称不上“灵符”,亦不远矣——到绝大多数
的国家入境都无需签证。瑞士人喜爱度假旅行,拿着那小本子到处游逛。所以说,
他们能在这举世滔滔问题多多的现时代过太平无忧的日子,不是因为闭塞或孤陋寡
闻,而是因为那些事离开自己太远,无兴趣也无必要去管,与己无关嘛!
    被认为是欧洲小国的瑞士,面积比我国的台湾省略大,比荷兰和比利时都大出
一小圈,因此是小国中的大国。
    一般都以为瑞士分德、法、意三个语区。其实是四个: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罗
曼语(Ratoromanish)。罗曼文化是欧洲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已有两千年历史,说
这种语言的民族,是阿尔卑斯山区最原始的居民。由于受文明的同化,目前除了瑞
士和奥地利深山区里的少数人外,在意大利的一个山谷里还有一小群人,总共数目
不过两千余。但他们骄傲于自己的文化、文字、传统及其独特的生活习惯,而且顽
固的保持着。瑞士政府也唯恐这种古老的文化由日渐式微而趋于泯灭,乃积极抢救,
不惜用各种方法促成其延续,电视台每天有两个小时的罗曼语特别节目,大学里设
有研究学系。有次在一友人家遇到一位原属罗曼语系族的诗人,他的诗经常是用德
文和罗曼文对照着写出,那天他特别用罗曼语朗诵了一段他的诗作给在座的客人听,
予人的感觉是很富音乐性。我问他:“懂罗曼语的人这样少,用这种文字写,有读
者吗?”他说:“正因为懂的人越来越少,才不能不写,不然就要绝传了。”
    由此可见,瑞士人是极爱他们的传统的。事实上,他们的社会属于保守的一型,
可以说是个以男权为主的社会。老式的瑞士男人,回家二郎腿一翘,万事不管,饭
来张口茶来伸手,女人纯粹是家庭里的动物,最重要的职责是把丈夫孩子伺候得舒
舒服服、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不会理家或懒惰的女人,纵有王嫱之貌也没人敢要。
据非正式的统计:瑞士有三分之一的妻子不知道丈夫薪金的数目,只靠丈夫按月发
给家用。
    女权长期的被压制,引起妇女们要争取平等的自觉,而开明的瑞士男子们意识
到,这种情形不但对不起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