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才多艺的苏东坡对文字运用自如,写出的诗句,巧妙华美,合规中矩,这使得杭州地方文人对他敬佩万分。东坡的诗句飘逸自然,与家人游湖,他吟出:
“船头研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同官衙僚属同游,他的诗句愉快清新:
“游翁已妆吴榜稳,舞衫初试越罗新。”
与西湖船夫们往来,诗人这样写到:
“映山黄帽璃头肪,夹道青烟雀尾炉。”
这是在描绘船夫的黄头巾,衬托着碧绿的山光,青烟缭绕之中,使人似乎看到了西湖的船娘在预备饭菜,助兴诗酒。西湖船上的船娘通常都是精于烹调,船上的菜肴无不精美非常。
杭州高等名妓颇似现代夜总会的歌女明星,婚姻自主,芳心自控,恋爱自由,接客自专,有些竟有不寻常的成就,如后来的名妓李师师,就是挂上了皇帝才得以千古留“鸡鸣”。
扯了一通与苏东坡在杭州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杭州妓女,现在该说说另一类真正的世外高人了――和尚。
杭州和尚数量虽然少于妓女,但和尚这些另类的单身汉部落,却是学问人之藏龙卧虎之所,其中不乏与东坡比肩的趣人韵士。
(请看下篇:二十四、杭州和尚多才情)
日期:2009…10…31 13:04:27
二十四、杭州和尚多才情
和尚这种行当很使人羡慕:不用种地,不用做工,吃喝不愁,收入不低,虽然中国的和尚们曾经自我约束说:俺们不娶媳妇、不沾荤腥!有些苦行僧甚至搞一些自我虐待来证实自己的一心向佛,但乐于干这种工作的人们还是前仆后继,趋之若鹜――和尚自有后来人!
为什么呢?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人们大多需要一种精神寄托,至少古代时很少有人能坦然面对自己的死亡,甚至担心自己死后的幸福生活能否来临或继续,所以未雨绸缪,提前修行吧,兴许佛祖能怜其心诚志坚,允许自己能永远不干活路白吃干饭呢――极乐世界就是这种无聊度日?
二是人们今天活着时的需要了,现实社会中实在混不下去了,或穷极饿极,或犯了国法,那寺庙无疑是最好的免费餐厅或庇护所,虽然寂寞无聊些,总胜于身成饿殍或囚徒。
三是人们活着的时候实在太累了,这里说的累不是指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而是指的责任感,对家庭,对社会、对后代、对先人的责任感!这是一种极重的心理责任,把头一剃,点上几个香疤,这责任便立时卸给了他人,从今之后只对数万里之外的――兴许更远得缥缈虚无――佛祖负责,那老头又绝不会亲自前来检查工作,何乐不为?
所以,济南千佛山山门的一副对联说的甚是: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22节
由牛扑web8562125。w150。host…diy搜集整理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22节
作者: 子金山
伴着暮鼓晨钟,经声佛号,和尚们开始只对自己的肚子负责,多轻松?“苦海”“世间”又不缺对他们供养的“名利客”与“梦迷人”人,从今幸福生活还不万年长了?
当然,任何工作都是需要对社会起点实际作用的,和尚们其实干得是种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劝人向善对任何社会人也都有好处,所以和尚们也算没有白吃干饭。
这种思想舆论教育对社会安定团结大有帮助,所以我们把它冠以宗教信仰等合法词汇,最自信或最会装的老头我们恭敬他为“大师”、“高僧”、“佛爷”等等,对普通百姓绝对不会有任何实际用处的经文等玩意,我们把它封为“文化”,连古时明星和尚用过的东西都成了国宝,死后体内被烧结晶的病灶都成了“舍利子”,不由人想打心底高呼:学习和尚好榜样!
但是对于真正的无神论者来说,这不过是羞于出口的“法不治众”之现象在实践中,不信你可以设想:地球上假如只有一个和尚及十个信徒试试?那就只会出现两种情况:像大熊猫一般被保护起来――非物资文化遗产灭绝不得!再就是被关进派出所:封建迷信的残渣余孽!还不得严厉打击?
苏东坡时代是和尚们走运的时代,北宋初期的朝廷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到了天禧五年(1021),天下僧尼已蓬勃发展到近46万余人;全中国寺院近4万所,为北宋佛教发展的高峰――和尚们的盛世到了!
具体到杭州,据史载,宋代环绕西湖有形色寺庙三百六十处,东坡便是这些旅游景点的铁杆游客,别担心,古代的和尚没有今天的和尚聪明,还没有学会收门票,东坡也不会被逼迫的胡造名目以公款付游资的。
苏东坡本来就性喜游历,甚至乐于独自一人漫游于山中,在高山之巅,在人迹罕到的水源崖壁上信笔题诗。而深山中的寺庙自然成了东坡歇脚品茗的好去处,日久成习,他养成了常去古寺名刹游览的爱好,这样一来,许多庙中的和尚、方丈们有幸成了东坡的至交。
这些高僧们大多也很够朋友,甚至在苏东坡去世后,还有和尚为东坡包装宣传,一个老和尚就宣传过年轻时在寿星院为僧的一次亲眼目睹:一个下午,苏东坡赤背在躺椅上睡觉,当时还是小和尚的他不敢走近,但远处偷看这位一代风流才子的后背时竟然大有所获!这位大诗人背上有七颗黑痣,排状恰似北斗七星。这证明了什么?苏东坡是天上星宿下界呀,在人间不过暂时作客而已。
苏东坡爱旅游、常宿寺院之事有他后来所赋一诗为证,此诗是写给他的好友晁端彦的:
西湖天下泉,游者无愚贤。
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
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送穷年。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
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峨,安背为君妍。
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问诗,清凉洗烦煎。
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便。
应逢古渔父,苇问自寅缘。
问道若有得,买鱼勿论钱。
在大量苏东坡与和尚交往的随笔轶闻中,一个叫佛印的和尚最为著名,其实,史载的苏东坡最要好的和尚朋友名叫参寥子,也就是道潜和尚,佛印并不算最重要。但是佛印是以风流潇洒出名的,这与苏东坡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像极为贴近,所以在一般通俗小说及传说里,佛印比参寥等和尚,更常为人提到是东坡的挚友。
也或许因为佛印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的人,据说年轻时的佛印根本没有出家为僧的欲望,并且他出身富有之家,不需要做和尚工作打工度日。
另一个更为荒唐的故事甚至这样说:佛印的生母竟是苏东坡最大的政敌、仇人李定的老妈。据说李定的老妈是个放荡不羁的女人,曾主动找过三个老公,和三个老公各生过一个儿子,这在宋代确是个稀有品种。
是苏东坡无意中把来京参加高考的佛印举子推荐给了皇帝,佛印在信奉佛教的皇帝驾前表示自己也与皇帝的爱好一样,对佛祖虔诚无比。皇帝大乐,一看此人颀长英俊,面容不俗,便开金口说:既然小伙子肯出家为僧,便赐你个度碟吧。
这下佛印玩冒顶了,进退两难之下只好答应出家,君命不可违么!据说弄假成真后的佛印和尚也是个风光和尚,在庐山、黄州时,常有一队仆从侍奉,出游乘骡,富人出家苦修的生活也幸福无比。
据说佛印才智机敏甚至胜过东坡,苏东坡一天和佛印去游寺院,他俩看见两个把守大门但面貌狰狞可怕的巨大金刚像。
苏东坡考问佛印:“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
佛印知道谁厉害:“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到了内殿,看见观音手持一串念珠念佛的法相。
苏东坡又问:“自己是佛,还数手里那些念珠何用?”
佛印回答:“她也要祷告求佛呀。”
苏东坡穷追不舍:“她向谁祷告?”
“向她自己祷告。”
“这是何故?观音菩萨为什么要向自己祷告?”
佛印一下成了个哲学家:“唉!求人不如求己呀!”
佛桌上有一本祷告用的佛经,苏东坡看见有一条这样的祷告词:
“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
存心害人者,自己遭毒毙。”
苏东坡大怒:“荒唐!佛心既然慈悲,怎会移害某甲之心去害某乙?若真如此,佛怎会称慈悲?”
随即提笔删改如下:
“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
害人与对方,两家都无事。”
据说苏东坡与佛印最爱相互讥讽,妙语频出的对话大都是一语双关,例如有个关于“鸟”字的传说。
“鸟”这个字在中国南方俚语中颇为不雅,南方有些地方话读音为“吊”,小说《水浒》中黑旋风李逵就经常骂道:“这鸟人……”,由此看施耐庵家乡也是这样理解这时的“鸟”字,说白了就是男性生殖器的简称。
苏东坡用此字开佛印的玩笑:东坡说:“古诗中常将‘僧’与‘鸟’相对。举例说:‘时闻啄木鸟, 疑是叩门僧。 ’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啊!”
佛印点头称是:“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你相对而坐的源由了。”
多数这类的轶事中都是佛印斗智占了上风,胜过了绝顶聪明的诗人苏东坡。估计这些传说多出于佛印本人手口,慧根天授的佛印和尚怎么会不懂得怎样最大效果的宣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