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东和浙江五省市的GDP就占全国总量的45%左右。
若以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来标示中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很容易发现东中西三大区域存在着明显的梯度经济发展特征。东部的上海、北京经济发达,2001年的人均GDP已分别达到28444和20576元,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后期;而河南、湖南省等作为典型中部地区,2001年人均GDP分别为6039和5903元,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西部地区的欠发达的甘肃、贵州省2001年人均GDP仅分别为4165和2856元,刚刚进入工业化的起飞阶段。
【材料4】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请回答:
(1)简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根据材料1、2、3,分析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原因。
(3)根据材料3、4,谈谈如何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答案要点】
(1)公平与效率是辩证的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分配最终要取决于生产,取决于能够分配的产品。没有效率的提高,不可能生产出大量可供分配的产品,公平也就失去了它的基础。社会主义要消灭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就离不开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效率的前提,是促进效率提高的强大动力。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使效率的提高。
(2)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当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因此,要把社会公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3)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通过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制度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政治理论全程预测100题政治理论全程预测题(41…50)
41根据材料分析扩大国内需求的长期战略方针【材料1】
杜林认为:“在一切经济问题上‘可以区分两种过程,即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此外,以肤浅著称的让·巴萨伊还加上了第三种过程,即消耗过程,消费过程,但是他和他的门生在这方面都说不出什么道理。可是,交换或流通只是生产的一个项目,使产品到达最后的和真正的消费者手中所必须经历的一切,都属于生产。”
——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5…496页
【材料2】
尽管“防冷派”和“防热派”交锋激烈,但如果仔细领会其观点背后的含义,会发现他们的争辩,最终结论都落在了“内需不振”这个共同的担忧之下。
3个月前还乐观提出总需求U形反转的宋国清坦言,现在自己也加入了“看冷”的“大合唱”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2004年5月~8月宏观调控力度过大的“百日调控周年效应”所导致的“国内实际投资增长接近于零”,使得中国经济内需不振现象越来越“抢眼”。
——《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8月8日第32期
【材料3】
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请回答:
(1)根据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的理论,指出杜林的错误所在。
(2)扩大国内需求为什么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3)如何正确处理内需和外需的关系?
【答案要点】
(1)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杜林的错误在于:第一,把生产和流通混为一谈,把生产和交换合而为一;第二,把分配与生产并列,并把分配看作与生产过程不相干的、完全外在的过程。
(2)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国民储蓄率较高,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同时我国市场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贸易冲突不断,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也有条件主要依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3)正确处理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既要继续扩大投资需求,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以合理的规模和速度增长,更要注重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要继续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国外需求。要把扩大国内需求和合理利用国外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42根据材料分析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相互关系【材料】
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阅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解决问题》时发表了一系列的谈话。他认为:“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进入共产主义要有步骤。我们向两方面扩大:一方面发展自给性的生产,一方面发展商品生产。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
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反映了经济制度与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要点】
(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认识虽然只是初步的,其后并没有深入下去,甚至没有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但他已经认识到商品生产是发展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手段,而不是不同社会制度的根本性标志。
(2)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相联系、相结合;经济体制具有相对独立性。
(3)经济体制的选择,既受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
43 分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材料1】
“同价值转化为资本的情形一样,在资本的进一步发展中,我们看到:一方面,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1页
【材料2】
45亿彩电用户、12亿有线电视用户和7300多万台彩电的年产量,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业内专家同时指出,由于生产能力过剩、供过于求、外资生产基地转移、废旧彩电重返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加上产能巨大和品牌繁多,导致高低端产品价格循环走低,削弱了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去年彩电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205%,处于微利状态。
中国彩电业当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仍是核心技术问题。集成电路被业内专家称为“彩色电视机的灵魂”,而我国彩电生产所用的关键集成电路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8月8日第32期
【材料3】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