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史上的地位;(8)《齐民要术》在中国农业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史上的地位;
(9)《齐民要术》在中国生物学史上的地位;(10)贾思勰《齐民要术》在世
界农学史和科学技术史上的地位,等等。随着时间的流逝,贾思勰和他的
不朽著作也越来越耀眼夺目。
文献
原始文献
'1'(北魏)贾思勰撰,缪启愉校释:齐民要术校释,农业出版社,1982。
'2'(日)农林省农业综合研究所:金■文库本《齐民要术》,1948。
'3'西山武一、熊代幸雄:校订■著《齐民要术》,农林省农业综合研
究所,1959。
研究文献
'4'石声汉:从《齐民要术》看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知识,科学出版社,
1957。
'5'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农业出版社,1964。
'6'李长年:《齐民要术》研究,农业出版社,1959。
'7'浙江农业大学理论组:《齐民要术》及其作者贾思勰,人民出版社,
1976。
'8'天野元之助: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研究,1978。
'9'胡立初:《齐民要术》引用书目考证,齐鲁大学国学汇编(二),1934。
'10'梁家勉:《齐民要术》撰者注者和撰期,华南农业科学,1957,3,
第92—98 页。
'11'梁家勉:有关《齐民要术》若干问题的再探讨,见《农史研究》
(2),农业出版社,1982。
'12'梁家勉:《齐民要术》成书时代背景试探,见《农史研究》(6),
农业出版社,1985。
'13'万国鼎:论《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历史研
究,1956,1,第79—102 页。
'14'大寨大队理论组等:《齐民要术》选释,科学出版社,1975。'15'
游修龄: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古代的作物栽培,农业学报,7(1956), 1,
第13—23 页。
'16'丛林:《齐民要术》调查研究的尝试,见《农史研究集刊》(l),
科学出版社,1959。
'17' 张湘琴:贾思勰的科学方法,见《科学家论方法》(2),内蒙古
人民出版社, 1985。
'18'杨直民:从几部农书的传承看中日两国人民间悠久的文化技术交
流,世界农业, 1980,10,第 16—21 页;11,第30—33 页。
'19' 杨直民:介绍齐民要术的新校释本,见《农业出版简讯》,农业
出版社, 1983。
'20' 王永厚:齐民要术在日本,光明日报,1979 年3 月15 日。
'21'西山武一:齐民要术■承考,见金■文库本《齐民要术》,农林
省农业综合研究所,1948。
'22'西山武一:齐民要术解说,见校订■著《齐民要术》,农林省农
业综合研究所,1959。
'23' 熊代幸雄:汉籍农书■解题,乾地农法■东洋的■近代的命题,
见《比较农法论》,御茶■水书房,1969。
张子信
陈美东
张子信清河(今河北清河)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6 世纪20
年代到60 年代。天文学。
关于张子信的生平,史籍记载很少,只知道他经历北魏、北齐两个朝
代,以“学艺博通,尤精历数”(《隋书·天文志》)闻名于世。他在北齐
时曾为“学士”。公元526—528 年间,在华北一带发生过一次以鲜于修礼
和葛荣为首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声势浩大,震动朝野,为了躲避这一次
农民起义的影响,张子信跑到了某一海岛隐居起来。在海岛上,他制做了
一架浑仪,专心致志地测量日、月、五星的运动,探索其运动的规律。在
这一相对安定的环境中,他孜孜不倦地工作了30 多年。在取得大量第一手
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张子信还结合他所能得到的前人的观测成果,进行了
综合的分析研究。大约在公元565 年前后,他敏锐地发现了关于太阳运动
不均匀性、五星运动不均匀性和月亮视差对日食的影响的现象,同时提出
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它们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
件。经由张子信的学生张孟宾、刘孝孙等人的努力,这三大发现及其计算
方法在孟宾历和孝孙历(公元576 年)中大约已被应用,因为该二历均已失
传,我们无由知其详情。而在刘焯的皇极历(公元604 年)和张胄玄的大业
历(公元607 年)中,这三大发现的具体应用均有明确的记载,此后各历法
无不遵从之,并不断有所改进。张子信的三大发现以这样快的速度为历家
所承认和应用,可见他的工作是出色和令人信服的。
(1)发现太阳运动的不均匀性由于中国古代的浑仪主要以测量天体的
赤道坐标为主,当用浑仪观测太阳时,太阳每日行度的较小变化往往被赤
道坐标与黄道坐标之间存在的变换关系所掩盖,这是中国古代发现太阳运
动不均匀的现象要比古希腊晚得多的主要原因。虽然东汉末年的刘洪在关
于交食的研究中,实际上已经开创了发现太阳运动不均匀现象的独特途
径,但刘洪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工作的重要含义,而且他的后继者也不解其
中奥妙,以致在其后的300 余年中渐被人们遗忘。张子信正是在这样的历
史背景下,最先建立了太阳运动不均匀的概念,并给出了大体正确的描述。
张子信大约是经由二个不同的途径发现太阳运动不均匀现象的。其
一,我们知道,从冬至到平春分和从夏至到平秋分均历时91 天多,而从冬
至到真春分(升交点)历时88 天多,从夏至到真秋分(降交点)历时93 天多,
所以张子信用浑仪可以测算知:在平春分和平秋分时,太阳的去极度都比
一个象限要小一度余。由此便不难推知,自平春分到平秋分(时经半年)视
太阳所走过的黄道宿度,应小于自平秋分到平春分(亦时经半年)视太阳所
走过的黄道宿度;也就是说自平春分到平秋分视太阳的运动速度要小于自
平秋分到平春分视太阳的运动速度,此即张子信所说的“日行春分后则迟,
秋分后则速”(《隋书·天文志》)。
其二,在观测、研究交食发生时刻的过程中,张子信发现,如果仅仅
考虑月亮运动不均匀性的影响,所推算的交食时刻往往不够准确,还必须
加上另一修正值,才能使预推结果与由观测而得实际交食时刻更好地吻
合。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他进一步发现这一修正值的正负、大小与交食
发生所值的节气早晚有着密切、稳定的关系,而节气早晚是与太阳所处恒
星间的特定位置相联系的,所以,张子信实际上是发现了修正值与交食所
处的恒星背景密切相关。其实刘洪已经得到过这二个重要的结论,可惜,
刘洪并未对此提供必要的天文解释。张子信也许受到了刘洪的影响,但更
大的可能是他独立的再发现。更为重要的是,张子信以太阳的周年视运动
有迟有疾,对这二个重要的结论作了理论上的说明,从而升华出了太阳视
运动不均匀性的崭新的天文概念。
不但如此,张子信还对太阳在一个回归年内视运动的迟疾状况作了定
量的描述,他给出了二十四气节时太阳实际运动速度与平均运动速度的差
值,即所谓日行“入气差”,这实际上就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份太阳运动
不均匀性改正的数值表格(日躔表)。但据唐代天文学家一行说,张子信所
测定的日行“入气差”,“损益未得其正”(《新唐书·历志三下》),此
说大约可信。即便如此,张子信关于太阳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以及日躔表
的编制,已经为后世历法关于太阳运动不均匀性改正的计算方法,奠定了
经典的形式,其贡献是巨大的。
还要指出的是,早在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依巴谷
(Hipparchus)由二分点不在二至点正中的事实,就已经发现了太阳视运动
不均匀的现象。而张子信取得类似发现的第一个途径所依据的事实大约与
之相同,但揭示这一事实的具体手段则不一样,更何况第二个途径应是张
子信取得和描述类似发现的更主要的方式。所以,张子信关于太阳运动不
均匀性的发现和定量描述无疑是独立于古希腊的再发现。
(2)发现五星运动的不均匀性关于五星运动不均匀的现象,张子信也是
经由独特的途径发现的。在源于战国时期的传统的五星位置推算法中,五
星会合周期和五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的动态,是最基本的数据和表格,前
者指五星连续两次晨见东方所经的时间,而后者指在该时间段内五星顺
行、留、逆行等不同运动状态所经的时间长短和相应行度的多少。张子信
发现五星位置的实际观测结果与依传统方法预推的位置之间经常存在偏
差。这种偏差的一种可能解释是,五星会合周期及其动态表不够准确。我
们猜想,张子信是在尽力提高五星会合周期及其动态表的精度,而仍不能
有效地消除上述偏差的情况下,引发了他对更深层原因的探求。
经过长期的观测和对观测资料认真的分析研究,张子信终于发现上述
偏差量的大小、正负与五星晨见东方所值的节气也有着密切、稳定的关系。
如前所述,节气是与太阳所在的特定恒星背景相关联的,而五星晨见东方
时与太阳间的角距又分别存在特定的度值,所以,上述偏差量实际上也就
与五星晨见东方时所处的恒星背景密切相关。张子信还进一步指出:当五
星晨见东方值某一节气时,偏差量为正某值;而在另一节气时,偏差量为
负某值,等等。欲求五星晨见东方的真实时间,需在传统计算方法所得时
间的基础上,再加上或减去相应的偏差量。这些情况表明,张子信实际上
发现了五星在各自运行的轨道上速度有快有慢的现象,即五星运动不均匀
性的现象,而且给出了独特的描述方法和计算五星位置的“入气加减”法。
这些都对后世历法关于五星位置的传统算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同北宋
天文学家周琮所说:“凡五星入气加减,兴于张子信,以后方士,各自增
损,以求亲密。”(《宋史·律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