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秦弘始元年(公元399 年),58 岁的法显与慧景、慧嵬、道整、慧应
等同行从长安出发,去天竺寻求戒律。经乾归国(今甘肃兰州西)、耨檀国(今
青海西宁),于公元400 年到张掖。经敦煌,穿越1500 里的沙河(今敦煌西
至鄯善之间的沙漠地带)至鄯善国(今新疆若羌东之米兰)、焉夷国(今新疆
焉耆),又从焉夷西南行,沿塔里木河、于阗河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于公
元401 年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经子合国(今新疆叶城奇盘庄),西逾葱
岭(今帕米尔高原),经于麾国(今叶尔羌河中上游)、竭叉国(今塔什库尔干)
和陀历国(今克什米尔之达丽尔),于公元402 年到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北部
斯瓦脱河流域)。经宿呵多国(今斯瓦斯梯)、犍陀卫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
东北)、竺刹尸罗国(今巴基斯坦沙恩台里东南)、弗楼沙国(今巴基斯坦白
沙瓦)和那竭国(今阿富汗的贾拉拉巴德),过小雪山(塞费德科山),于公元
403 年到罗夷国(塞费德科山南罗哈尼人居住地)。经跋那国(今巴基斯坦北
部邦努)、毗荼国(今旁遮普)、摩头罗国(今印度马霍里),于公元 404 年
到僧伽施国(今印度北方邦西部法鲁哈巴德区之桑吉沙村)。经沙■大国(今
印度北方阿约底)、拘萨罗国(今印度北方巴耳兰普尔西北)、蓝莫国(今尼
泊尔达马里)和毗舍离国(今印度比哈尔邦比沙尔),于公元405 年到摩竭提
国(今印度比哈尔邦之巴特那)。经迦尸国(今印度北方邦贝拿靳斯)、拘■
弥国(今印度北方邦柯散)、达■国(今印度中部马哈纳迪河上游)以及瞻波
大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巴格耳普尔),于公元408 年到多摩梨帝国(今印度加
尔各答西南之坦姆拉克)。义熙五年(公元409 年)十二月法显乘船到狮子国
(今斯里兰卡),在狮子国住了两年。义熙七年再乘船回国,途经耶婆提(今
苏门答腊)时曾作短暂停留。义熙八年七月,法显在长广郡(今山东崂山)
登陆,接着去彭城(今徐州)。公元413 年去京口(今镇江)、建康(今南京)。
法显此行所经国家28 个,前后在外15 年,经历了种种艰险。先后跟
随他的11 人,有的中途返回,有的病死,有的到了天竺后就留居在那里,
只有法显一人在求得经律后返回祖国,体现了他那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
的精神。这次旅游成功,使法显成为我国最早翻越西域边境高山而深入印
度的少数旅行探险家之一,成为我国由陆路去印度,由海路回中国的第一
个旅行家。义熙十年(公元414 年),他在建康翻译佛经,同时根据自己的
旅游经历写成《法显传》一书。《法显传》的书名有好几个,如《佛国记》、
《佛游天竺记》、《高僧法显传》、《三十国记》等。
《法显传》是一部具有重要地理内容的游记,它不仅描述了我国西北
沙漠景观和他旅行这些地方的艰辛,而且还用大部分篇幅描述印度、巴基
斯坦、阿富汗、斯里兰卡等国的地理风貌、宗教信仰、历史传说、经济制
度、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因此,它是中国记述印度最早最有价值的著
作之一,又是研究西域和南亚史地的重要文献。通过他的描述,把人们在
我国西北沙漠中旅行的艰难呈现在读者眼前:沙河中多“热风,遇则皆死,
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惟
以死人枯骨为标志耳”。葱岭南北不同的自然景观,在法显的描述中有明
显的体现:“自葱岭已前,草木果实皆异,唯竹及安石榴、甘蔗三物与汉
地同耳。”“顺岭西南行15 日,其道艰阻,崖岸险绝,其山唯石,壁立千
仞,临之目眩。”法显对狮子国的描述,给读者展现了明确的地理位置和
一个“无有时节”的热带景观:“其国在大洲上,东西50 由延(1 由延约
4。8海里),南北30由延,左右小洲乃有百数,其间相去或 10里、 20里,
或 200 里,皆统属大洲。多出珍宝珠玑,。。其国和适,无冬夏之异,草
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
《法显传》的地理学价值,还表现在它对当时印度洋、南海航行情况
的记述上。法显是中西交通史上陆海兼程往返于中印之间的第一人。《法
显传》可以说是航海游记,是中国关于信风和南洋航船的最早最系统的记
录。书中对全部海程的航路航船都有明确记载,特别是从印度恒河口南航
斯里兰卡,从斯里兰卡东航苏门答腊,从苏门答腊北航山东半岛的连续三
次因季风转换而乘不同方向信风航海的记录,有重大历史意义。义熙五年
十月一日(公元409 年10 月26 日)他从印度乘船去斯里兰卡,西南行,顺
冬初信风,14 个昼夜到狮子国。十月上旬的初冬信风,正是印度洋上东北
季风盛行时期,顺东北季风西南行船,非常方便。义熙七年八月(公元411
年9 月),法显乘船从狮子国去耶婆提时,已是西南季风的末期,进入了季
风转换期。当西南季风转换成东北季风后,法显由西向东航行,便是逆风
而行,加上暴风雨的袭击,使他乘坐的船受损漏水,船旋■漂转90 余日才
到达目的地。后来,法显在耶婆提停留了5 个月,等候西南季风回国。由
于风暴的袭击,把他吹到了山东半岛的崂山。此外,《法显传》在宗教史(特
别是佛教史)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里仅就他的海陆旅行在中国
地理学史上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作了阐述。
《法显传》以它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
度重视。国内历代都有人对它进行研究;在国外,19 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很
注重对此书的研究,先后译成法文、英文出版,成为世界名著。
文献
原始文献
'1'(晋)法显撰,章巽校注:法显传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研究文献
'2'侯仁之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科学出版社,1962。
'3'王成祖:中国地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82。
'4'靳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5'翟忠义:中国地理学家,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姜岌
杨怡
姜岌后秦天水(今甘肃天水)人。生卒年不详。天文学。
姜岌所造的三纪甲子元历自后秦姚苌白雀元年(公元384 年)起在羌族
地区颁行,到姚泓永和二年(公元417 年)后秦亡于东晋时,共使用了34
年。之后又被北魏政权承用了近100 年。
姜岌首创了利用月食位置来推算太阳位置的方法。由于太阳的光芒强
烈眩目,只要太阳处于地平线之上,便将背景中的恒星全部隐去,而失去
直接判断太阳位置的参照物。在姜岌之前,间接推测的方法是当太阳落下
之后或升起之前的短暂时刻,通过观测昏旦中星(过子午圈的恒星)来得
知。姜岌的新方法称为月食冲法,它是在月食时测量月亮在恒星间的位置,
由此可知与之正相对的太阳的位置,这样可以消除前法中由于昏旦时刻不
准确等原因所导致的误差,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月食冲法备受后世历家
的重视和称赞,并被广泛采用,对太阳在恒星间位置以及岁差值计算精度
的提高起了良好的作用。
姜岌经过长期观测,指出太阳在地平附近呈红色而升至空中变为白色
是受“游气”影响的结果,这个结论与现代的大气选择性吸收理论有类似
之处。
姜岌曾著《浑天论》一书,以自己丰富的观测经验,证实浑天说的合
理性。但该书未传后世。
文献
原始文献
'1'(唐)房玄龄等:晋书·律历志,中华书局,1974。
研究文献
'2'(清)阮元:畴人传,商务印书馆,1935。
'3'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4'中国天文学史整理研究小组,中国天文学史,科学出版社,1981。
何承天
陈久金
何承天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东晋太和五年(公元370 年)生;
刘宋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7 年)卒。天文学。
何承天5 岁丧父,由叔父抚养长大,叔父何■为益阳令。母亲徐氏为
晋秘书监徐广之姐,聪明博学,故何承天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诸
子百家的学问无不精通。
何承天的青年时代正逢东晋末年,先后担任过南蛮校尉参军、长沙公
辅国府参军,也做过浏阳令、宛陵令、钱唐令等。刘宋元嘉年间(公元424—453 年),曾担任过衡阳内史、著作左郎、太子率更令领国子博士,又迁
御史中丞。受命修撰国史,又撰《安边论》,具有一定影响,《宋书》评
之为“博而笃”。何承天“性刚复,不能曲意朝右,颇以所长侮同列”。
因此做官也不顺利,数起数落,甚至“被收系狱”。
元嘉十六年(公元439 年)伺承天为著作左郎,随即转为太子率更令。
自此以后才声望日甚,宋文帝也很看重他的才学。《何衡阳集》附录载《本
传》说:“承天博见古今,为一时所重”,“时(文)帝每有疑议,必先访
之。”《本传》曾记载这样一件事:宋文帝命张永开挖玄武湖,挖出一座
古墓,在墓上发现一个有柄的铜斗。宋文帝想了解它的历史,便遍问朝臣。
只有何承天才说出它的出处。原来王莽在三公死亡时,都曾赠以一对威斗,
此即王莽之物。何承天又指出当时三公之中仅甄邯家在江南,因此便进一
步判断即为甄邯之墓。随即又从墓中掘铜斗一个,并有一块石碑,刻有“大
司徒甄邯之墓”的铭文,从而证实了何承天的判断,从此大家都很敬佩他
的学识。
后人将他的著作汇集起来,称之为《何衡阳集》,因其曾在衡阳做官,
故取此书名。其最著名的科学著作《元嘉历》,完成于元嘉二十年(公元
443 年),正是他担任太子率更令兼国子博士之时。元嘉历有许多创造发
明,是我国古代的名历之一,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