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2 尖锥面
■图3 方内圆外尖锥合积
■图4 正弦求弧背术(用圆内积)
在《方圆阐幽》中,李善兰取x2=10…8及x2=2×10…8,用“分离无数法”
归纳得出二项平方根展开式
1 …x12212=…
=nxnn!!。 (2n …3)!!
。
¥
()
(2n …3 )!!
然后在四分之一个单位圆内应用尖锥术计算以x2n 的系数
(2n )!!
为底的诸2n 乘尖锥的合积(图3),得
π !!
· !!
。
4
1
2 3
2 1 2 1
= …
…
= +
¥。
( )
( ) ( )
n
n n n
从而获得圆周率π的无穷级数值。
在《弧矢启秘》中,李善兰又用方内圆外的“截积”与尖锥合积的关
系(图4)得到“正弦求弧背”即反正弦的幂级数展开式
a = a + a
…
+
+
=
¥。
sin
( )
( ) ( )
sin
2 1
2 1 2
2 1
1
n
n n
n
n
!!
· !!
。
然后用直除、还原等方法得到其他诸多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幂级数展
开式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g tg tg tg
vers vers vers
tg
vers
1
3
1
5
1
7
6
9
46
90
44
105
2
1
12
2
1
90
2
1
3
1
5
1
7
1
3
2
15
17
315
1
1
2
5
24
61
721
1
2
3 5 7
2 2 4 6 8
2 2 3
3 5 2
3 5 7
2 4 6
。,
。,
。,
! ! !
。,
。,
。,
sec sec sec sec
( ) ( )
sin
sec
! ! ! !
a2 a4 a6 a8 。, 1
4
1
6
1
8
… + … +
其中正切、正割、反正切、反正割的幂级数展开式是在中国首次独立地得
到的。
在《对数探源》中,李善兰列出了十条命题,从各个方面描述对数合
尖锥曲线的性质。例如命题九:“凡两残积,此残积之高与彼残积之高,
彼截线与此截线可相为比例。”(图5)即是说,x1y1=x2y2,或xy=c(这
里c=bh 为常量)。然后;根据这些性质得出了对数的幂级数展开式
Ign = Ig(n …1)
μ
·
+ ,
=
¥。
1
1 k nk
k
■图5 对数合尖锥曲线
式中的μ即李善兰所谓“诸尖锥定积之根”lge,亦即。
1
In10
从以上可以看出,李善兰所创立的尖锥面,是一种处理代数问题的几
何模型。它由互相垂直的底线、高线和凹向的尖锥曲线所围成。并且在考
虑尖锥合积的问题时,也是使诸尖锥有共同方向的底线和高线。这样的底
线和高线具有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纵两个坐标的作用。
而且,这种尖锥面是由乘方数渐增渐迭而得。因此,尖锥曲线是由随
同乘方数一起渐增渐迭的底线和高线所确定的点变动而成的轨迹。由于李
善兰把每一条尖锥曲线看作是无穷幂级数中相应的项,这实际上就给出了
这些尖锥曲线的代数表示式(以高线为x 轴,底线为y 轴)
平尖锥 y =
hbx(直线),
立尖锥y=
b2x2 (抛物线),
h
三乘尖锥y =
hb3 x3 (立方抛物线),
。。。。。
同样,
对数合尖锥y(h…x)=bh(等轴双曲线)。
若以底线为x 轴,高线为y 轴,则对数合尖锥曲线的方程为xy=bh(图5)。
再则,李善兰的尖锥求积术,实质上就是幂函数的定积分公式
h ahn +1
n
ò ax dx =
n + 1
0
和逐项积分法则
¥hh¥
nn
。( ò0
anx dx ) =ò0(。a nx )dx。
n=1n=1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善兰建立在尖锥术基础上的对数论独具特色,
受到中外学者的一致赞誉。伟烈亚力说:“李善兰的对数论,使用了具有
独创性的一连串方法,达到了如同圣文森特的J.格雷戈里(Gregory,1638
—1675)发明双曲线求积法时同样漂亮的结果”,“倘若李善兰生于J.纳
皮尔(Napier,1550—1917)、H.布里格斯(Briggs,1556—1631)之时,
则只此一端即可名闻于世”(A。Wylie,Chineseresearches,1897)。顾
观光发觉李善兰求对数的方法比传教士带进来的方法高明、简捷,认为这
是洋人“故为委曲繁重之算法以惑人视听”,因而大力表彰“中土李(善
兰)、戴(煦)诸公又能入其室而发其藏”,大声疾呼“以告中土之受欺
而不悟者”(顾观光《算■余稿》)。
在李善兰尖锥术的基础上,解析几何思想和微积分方法的萌芽,是可
以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数学也可能以自己
特殊的方式走上近代数学的道路。但是,几年之后,即1852 年,李善兰便
接触到了大量从西方传进来的近代数学,并参与了把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学
介绍进中国的翻译工作。从此,中国传统数学逐渐汇入世界数学发展的洪
流中。
李善兰的另一杰出数学成就是垛积术,见于《则古昔斋算学》中的《垛
积比类》。
在中国数学史上,北宋沈括(1031—1095)首创隙积术开垛积研究之
先河。元朱世杰《算学启蒙》(1299)、《四元玉鉴》(1303)中的垛积
问题,分“落一”、“岚峰”两大类,其垛积公式分别为
( ) ( )
r p
p
n p
p r
n + …
=
+
+ = 。
1
1 1
和
r
r p
p
p n
p
n p
p r
n
( )
( )
( )
+ …
=
+
+
+
+ = 。
1 1
2 1 1
,
其中
( )
( )
m
n
m
m n n
=
…
!
! !
。
清陈世仁(1676—1722)、汪莱(1768—1813)、董■诚(1791—1823)
等人继续研究,有所成就。李善兰集前人之大成,发扬创新,撰《垛积比
类》,“所述有表、有图、有法,分条别派,详细言之”,自成体系,别
立一帜。除三角垛和三角变垛包含了朱世杰落一形和岚峰形两类垛积外,
又创造了三角自乘垛和乘方垛两类新的垛积,其求和公式分别为
和
,
其中“李氏数”可作如下归纳定义:
,
并有性质
。
三角自乘垛的中心,是被称做“李善兰恒等式”的组合公式
( ) ( ) ( )
( )
( ) ( )
( )!
( ) ( ) (
r p
p
p
q
n p q
p
r L
n k
m
L k L m k L
L m
n p
p
p
q
n
q
p
r
n
m
k
m
k
m
r
n
k
m
k
m
k
m
k
m
k
m
q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2 1
1
1 1
1
2
2 2
1 0
1
0
1
1
1
1
1
0
2 2
0
p q
p
…
2
)。
该式驰名中外,自20 世纪30 年代以来不断引起数学界的广泛兴趣。我国
数学家章用(1911—1939)、华罗庚(1910—1985)和匈牙利数学家图兰·帕
尔(Turan Bal)等人都研究和证明过它。乘方垛积计算问题相当于求自然
数的幂和公式,这在数学史上是一个古老的题目,同时又是通向微积分学
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公式——幂函数的定积分公式的阶梯。李善兰把m…1 乘
方垛积分解成m 类共m!个三角m 变垛或者说是m 类m!个组合数之和,从
而得出了自然数的m 次幂和公式。更进一步,李善兰以m…1 乘方垛积迭成
底为b、高为h 的m 乘尖锥,先有
V b
r
n
h
n
bh
n
L
n k
m
bh
m
L
i k
n
m
m
r
n
k
m
k
m
k
m
i
m
k
m
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0
1
1
0 1
1
1
1
1
然后取极限,即得m 乘尖锥积为
V = lim V =
bh
n m +1)
锥垛
!
。
。¥
…
=
…。
=
+
L
bh
m k
m
k
m
1
0
1
1
这就是著名的尖锥求积术公式,它的确渊源于中国传统数学中的垛积术和
极限方法。
李善兰的第三项重要数学成就是他在1872 年发表的《考数根法》,这
是我国素数论上最早的一篇论文。所谓数根,就是素数。考数根法,就是
判别一个自然数是否为素数的方法。李善兰说,“任取一数,欲辨是数根
否,古无法焉”,他“精思既久,得考之法四”,即“屡乘求一”法、“天
元求一”法、“小数回环”法和“准根分级”法,用以对已给的数N,找
出最小的指数d,使ad…1 能被N 整除,这里a 是与N 互素的任何自然数。
李善兰证明了著名的费马素数定理(PFermat,1640),并且指出它的逆定
理不真。亦即,若ad…1 能被N 整除,而N 是素数,则N…1 能被d 整除;但
d 能除尽N…1,未必N 一定是素数。李善兰还进一步指出,若N 非素数而d
也能整除N…1,则N 的因数必具kp+1 的形式,内P 为能除尽d 的数,k 为
自然数。只有任何具有kp+1 形式的数都不能除尽N 时,N 才肯定是素数。
除了上述尖锥术、垛积术和素数论以外,李善兰在其所著《麟德术解》、
《测圆海镜解》、《四元解》和《椭圆正术解》中分别解释唐李淳风(公
元602—670 年)“麟德历”中的二次差内插法,金李冶(1192—1279)《测
圆海镜》中的“天元术”,元朱世杰《四元玉鉴》中的高次方程组消元解
法和清徐有壬《椭圆正术》中行星椭圆轨道运行问题的比例算法和对数算
法。对于后者,李善兰还在《椭圆新术》中首次在我国用无穷级数法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