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一参明,融汇贯通,并力求“印之在心,慧之于目”。他还广泛阅读古
今前贤书籍及近时名公新刊医理、词说,以至成为一名既通文学、儒理、
哲学,又精医理的外科学者。他在改变过去外科只重技巧不深研医理的落
后状况,以及发展外科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集中反映陈实功学术思想与学术成就的代表作品,是他40 余年的医术
结晶《外科正宗》。全书4 卷,现存有1617 年之首刻本,先后刊刻十余次。
1785 年,经张鹜翼重订析为12 卷本,名《重订外科正宗》,先后刊刻近
20 次。1860 年,徐灵胎批注之12 卷本,又得先后刊刻石印者20 余次。
在陈实功之前,中医外科虽也有若干著作流传,但对外科疾病之医理
却研究得比较少。不少外科医生往往仍然偏于技巧而乏医学修养。陈实功
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吸取前辈关于“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的教导,
在攻读外科疾病诊断、治疗等方面书籍时,特别重视钻研外科疾病的学理。
因此,《外科正宗》在许多外科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医疗技术、
医案记录、护理以及其有关科学依据和学理等方面,都明显地超过前人。
这是中国外科学史上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著作,不仅使明代外科学的发展
达到新水平,对明以后外科学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陈实功在发展中医外科学方面的贡献十分突出,现分述如下。
他撰著的《外科正宗》,系统论述了外科疾病150 余条,素有“列证
详,论治精”之赞誉。例如现代医学之阑尾炎,中国古代医学家称之为肠
痈。他在描述肠痈的三大病因时指出:男子暴急奔走,可引致消化道传送
食饮糟粕不能舒利畅达,使浊气、败血壅塞肠道不出而成;妇人患肠痈则
多由于产后体虚多卧,多不起坐运动等,以致肠内容物长期停滞而引发;
饥饱劳伤、担负搬运重物、醉饱生冷并进、肠胃道功能减低运化不通以及
其他因素,均可引起肠内容物凝滞。陈实功不但能正确地描述诱发阑尾炎
的病因,还绘制了肠痈图,确定出肠痈的体表部位。这说明他对外科疾病
的认识水平较先辈们有所提高。
骨关节结核在古代是比较多见的,由于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证候不
同,医学家们采用的命名也有许多不同,如发于膝关节因其证候酷似鹤膝,
故命名为鹤膝风;以其好发部位而命名者称之为附骨疽;以其发病后坏死
骨不断由疮口出者,命名为多骨疽;以形象命名的前臂骨结核为蝼蛄串等
等。陈实功认为这类疾病在病因、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上十分相似,虽然
在其著作中仍然沿用原来的病名,但在论述和治疗大法上已作了合理的安
排。它把鹤膝风(膝关节结核)附于附骨疽(前臂、下腿骨结核)条下,
在治法上以参见、互见的方式,对这些疾病类同的症状、病因、相似的预
后、有区别的诊断要领,以及基本一致的治疗用药和方法等进行了有关的
论述。他还指出,这类疾病的保守治疗只能“渐渐取效”,“俱不效者,
终成痼疾”。也指明骨关节结核在当时是难治愈的。
在癌肿方面,陈实功论述的癌肿有乳岩(乳腺癌),翻花疮(皮肤癌
等)、茧唇(唇癌)。对颈部、鼻咽以及内脏等癌肿转移至颈淋巴等出现
的恶液质,陈氏命名为失荣。他对这类恶性肿瘤均作了比较科学的论述。
例如,“不痛不痒,渐渐而大”、“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若泛莲”,或
谓“空似岩穴,边肿若泛莲”,“若菌无苦,无痛,揩损每流鲜血”,“坚
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形容瘦削”等是对癌肿症状及特征体
表形态的描述。在论述病因和病因与预后关系时指出,忧郁、心所愿不志
以及炙■刺激等因素在发病上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失荣症是因先得后失、
始富终贫、六欲不随所致,指出:中年以后无夫之妇得此症者“死更尤速”。
他的这些见解,使中国医学对癌肿的认识明显提高了一步,一些论述至今
还有其科学的价值。必须指出,他虽认为癌肿是不治之症,却还是总结了
许多治疗药物和手术方法,并客观地指出,虽不能获全愈,而不夭折速死
者,诚缓命药也。
化脓性感染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外科病症,它包括痈、疽、疖、疗等等。
对此,如何正确诊断和确定科学的治疗方法,历来存在着保守与非保守的
争论。保守者对待已化脓的感染主张用药助其自溃排脓,反对手术切开。
非保守者则主张在用药提高患者抵抗力的同时,手术切开排脓引流。陈实
功是后一观点的积极倡导者,他以大量的成功病例,赢得了许多外科学家
的赞许。陈实功在痈疽治法总论中明确指出:内有脓而不得排出体外者,
即应手术切开。若有顽肉腐肌,更当用剪刀剪除,并叙述了不同部位应当
切开之深浅、大小等等,并认为“此举世自然之良规也”。陈氏关于切开
引流的原则、时机和方法是科学的,至今仍有其指导意义。关于处理深部
脓腔,他强调背部蜂窝组织炎由于误治或治不得法而成大疮者,在包扎时
必须用绢帛4—5 层压垫,再用绷缚带扎紧,以力求压缩脓腔,促进脓腔愈
合,避免形成窦道。陈氏还要求外科病人必须得到良好的护理。例如,局
部一定要保温,冬要温床暖室,夏宜几净窗明。他还破除传统习俗,大胆
提出“饮食何须戒口”。已往人们均视鱼、肉、蛋、禽之类为“发物”,
认为食用不但对化脓性感染不利,反而会刺激痈、疽等疮疡,使预后更加
严重。陈实功主张“但所喜者,便可与之,以接补营养”,这可以视之为
外科医疗护理上的一次革新。
陈实功在一般化脓性感染的诊断、治疗、护理方面极少保守思想,他
倡导的许多革新和创造,大大提高了痈、疽、疮、疡的治愈率,扩大了传
统外科的治疗范围,而且继承发扬了中断失传近千年的外科手术疗法。从
某种意义上说,使中医外科学有了现代外科学的雏型。
在鼻息肉手术摘除及有关器械的设计制造方面,陈实功首先论述了鼻
痔(即鼻息肉)的形成、症状、发展过程以及一般的治疗原则等,并叙述
了初起时的药物治疗方法和方剂(包括内服药和外用药),这一直是一种
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长期保守治疗而无明显效果者,陈氏创造了外科手术
疗法,即“取鼻痔秘法”。此法是先用茴香草散向鼻腔连吹两次进行局部
麻醉,次则用细铜箸(铜筷子)二根,箸头各钻一小孔,用丝线穿孔内,
使两铜箸相连距离五分许,然后以穿丝线一头直入鼻息肉根部,将两箸线
绞紧鼻痔根部即向下一拔,其痔自然拔落,再用预先制好的止血药吹入鼻
内,伤口出血即止。陈氏所创制的鼻息肉摘除器械和手术方法与现代的手
术器械、方法相比较,在原理和基本要求上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刎颈自杀之抢救,陈实功强调:自刎者乃迅速之变,必须尽早抢
救,不可迟延。其方法是急用丝线缝合刀口,敷上桃花散止血消炎,用绵
纸4—5 层盖住伤口,并以长绷带缠绕颈部使头能抬起。绷带扎紧后,即令
患者仰卧高枕,枕置脑后以促伤口紧合不开为宜。衣、被和房间要温暖,
待呼吸从口鼻通后,即喂以人参粥汤等流质饮食。3 日后换药,再如以上
包扎2 日,以后可用软绢蘸消毒药水洗伤处,换用消炎止痛生肌的药膏,
以药棉薄盖,再用长4 寸、宽2 寸的膏药粘贴伤口及其周围健康皮肉处,
再用绷带绢条围缠三转,用线缝绢头使不脱落,每两日换药一次。陈氏指
出,他所抢救的十余刎颈者,单纯气管切断者, 40 日即愈;气管与食管
均断者,须百日方可痊愈。由此可知,陈实功吻合食管、气管的外科手术
已达到很高水平。
下颌关节脱臼的复位手法在唐代已有记述,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其手术方法步骤尚较简单。陈实功的整复固定手法已达到与现代基
本相当的水平。他认为下颌关节脱臼的病因是“气虚”不能收束关■。整
复时令患者平身正坐,医生用两手托住患者下颌,左右两拇指伸入口内,
捺两侧臼齿上,用力端紧下颌骨,并向前下方向捺开下颌关节,然后向脑
后送上,脱位之下颌骨即复原位,再用绢条兜下颌于头顶约一小时许,去
之即愈。
陈实功记述误吞针、铁、骨刺哽塞咽喉治疗技术虽不是首创,但较前
代有所发展,使之更加丰富,仅举两例说明。一法是用乱麻筋一团,揉搓
成龙眼大,以线穿系■之,留一线头在外,以热汤浸湿,使麻团柔软,急
吞下咽,顷刻慢慢拉出,其针、铁钉、骨刺等多能刺入麻团中同出。如异
物不出,可再吞再拉,以出为止。一法是用乌龙针,即用细铁丝烧软双头,
用黄蜡作丸(龙眼大),裹铁丝头上,外用丝绵裹之,推入咽下,针、铁
钉、骨刺等可自然顺势推下进入胃肠,然后服用含纤维多的食物、蔬菜以
促其从大便排出。一是从口腔取出,一是推入胃肠从大便排出,虽然还比
较原始,但其用心、原理和治愈率等在当时还是高水平的。
陈实功所论述的脱疽,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这种病
至今在世界各国都还没有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学在两千年前虽早已
有所认识,但也没有较理想的治法。《内经》有“急斩之,不则死”的论
断,但未作急斩的方法叙述,截去趾、指、肢的方法实际上失传了。唐代
孙思邈也只原则指出:在肉则割,在指则切。从文献看,陈实功是继承前
人先进思想,总结出根据病情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截趾(指)方法的主要
代表。陈氏通过大量病例总结认为:脱疽多生手足,且以足趾为多,其发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