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陪同下,我们前去实地体察。见五六个人站在十多平方米的青翠欲滴的芦苇丛里,在岸上民工的纤拉下,游在碧水之上,真是韵味十足。
为什么会形成这天然的芦苇伐子,为什么无根的芦苇伐子会多年存活下来?别处的芦苇也会形成同样的伐子吗?对这提问,当地人只回答了一点,芦苇伐子无根是因为湖中有一种被称为水老鼠的动物啃断了芦根,才形成伐子。后来我真的看到了长有黑色皮毛,比老鼠略大形同老鼠的动物,在水中行动自如。受其启迪,让我联想到其他地方的芦苇荡可否经过人工处理也制成伐子,在浅水区开展旅游。
在柴达木盆地,由于空间的透明度极高,平视草原,辽阔壮观,碧绿如洗,羊群漫移。仰望天空,蓝天之下,白云朵朵,雄鹰飞转。即使一些寸草不生的秃山,也会诱惑得人们多看上几眼。它陡然拔地而起,宛若展厅里高山模型。一处处具有别样风情的自然地理景点,给人以不尽的新知。还有它的并不可怕的海拔高度,让人尝到一点点高山反应的滋味,又不至于有什么大的危险。我想,这样的海拔高度对很多人都是可以接受的。柴达木盆地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集原始、古朴、浩瀚、富饶、壮丽和牧歌于一体。我想,唯有置身于此,才会让人体味到什么是中国西部。
第二部分 都兰奇观第7节 佛坪寻觅大熊猫
憨态可掬,国宝,世界珍稀动物。这些关键词概括了我以前对大熊猫了解的全部。应该说,我对它既熟悉又陌生。称熟悉,是我在动物园多次见过它。谈陌生,是因为我对它生活习性和生存地域的了解均为空白。2002年12月初,机缘来了,有了赴大熊猫重要产地陕西佛坪考察的机会。
我们是从北京乘飞机飞往陕西的。航行中,我想象12月初的佛坪不该是北方的面貌,寒风凛冽,万木萧疏。而应为南国的风情,阳光和煦,满目葱茏。否则,大熊猫吃什么?
(小标题)秦岭翠竹
佛坪保护区开车来咸阳机场接站的人说,到佛坪行程近四个小时。前一个多小时,我们一直在高速公路和县城间的公路上行驶,两侧是一眼望不边沿的大平原。直至到了周至县的马召镇,只见山岳突起,群山连绵。司机告诉我们,这便是秦岭。过去读过的地理教科书曾告诉我,秦岭山脉横亘于我国中部,既是我国南北方重要的自然分界线,又是亚热带气候与暖温带气候的过渡带。我问司机,上山的地方是秦岭的南坡还是北坡?司机说,我们行走的公路是108国道,就这条路而言,秦岭的脊线是长1700米的秦岭隧道。初冬季节,隧道南北两侧有着明显的差异。北侧,基本没了绿色,只有少数树上挂着几近飘零的黄绿色的叶子。而南侧要好一些,虽然满山的阔叶树已经很少有叶子披挂,但可见绿丛。108国道有些地段还是很险的,一侧是深达数百米的深谷,一侧是高山,公路基本在半山腰延伸。我透过车窗,试图从植被色泽的差异上找出秦岭南坡与北坡的不同。应该说,我看到了秦岭南坡的绿多于北坡,但我得不出南坡有限的绿,能够承载着大熊猫的生存。而这绿又仅仅限于无边无际的翠竹。
第二天,根据保护区同志的安排,我们去大熊猫活动比较频繁的三官庙地区,还要在那里住一宿。听说幸运的话,沿途可以见到大熊猫、羚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果时运不济,至少可以见到大熊猫的粪便。我们离开县城时乘车而行,约一个多小时后,因山路被洪水冲毁,大家只得在一陡崖处下车,开始了徒步行进。所带的棉衣、电脑和食品等由马匹驮着。当地人说,车子本可以开到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界,即一个叫凉风垭的地方,因2002年6月9日,这个县大雨滂沱,形成了亘古未见的山洪,致使大大小小的路严重受损,当然也包括通往凉风垭能够勉强行车的路。
路的确毁得太严重了。原来的辙印被雨水淘深,形成了沟豁,走在上面有时需要跳来跳去。一些桥涵被冲跨,无桥可过,我们只能踩着河床的石头小心翼翼地通过,以至有人仍然掉进溪流里。如同29英寸彩电一样大的花岗岩砾石,白花花地铺满谷底,加之上面横着一棵棵被连根拔起胸径为半米左右的枯树,让人不难想象山洪瀑发时,裹挟着这些宠然大物轰然下泄的水流,是何等的疯狂,又是何等的暴虐。陪同我们行进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赵德怀不无惋惜地说,为了修这段路,他们投资30多万元,一场暴雨过后,前功尽弃。
植被的丰厚,表明这里无愧于保护区称号。虽然橡树、漆树、桦树等阔叶树的叶子落了,铺满了地面,透亮了空间。草丛多已枯萎,没了茵茵之色。但满山的密林仍然让人不难想象这里夏日的繁茂。如果那个时节来到这里,当该要用遮天敝日、满目翠色、生机盎然、密不透风的词汇来形容。我觉得,不少自然保护区的壮丽景色是以四季的不同色调展示出来的,每个季节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以12月初的佛坪自然保护区而言,难道不正是由于万木叶落,才把那高悬于树梢如同灯笼般的蜂巢暴露出来!又把夏日里那些不易显现的绿色突出出来!
群生于林子底部的裸子植物木贼,无枝无叶,翠绿翠绿,直挺挺地如麦杆般直立着,仅高50厘米左右。倘若不是冬季,已经没了什么植物与其争绿,它的存在是不会被人们注意到的。
原始森林最富代表性的林相是什么?在我看来便是自然倒下的无人理睬的朽木。时间长了,这些或伏于地面或搭于悬崖的朽木无不长满青苔。过去在一些原始森林考察时,我多次把照像机的镜头对准这些朽木,想表现青苔附生其上的自然架构,不管是呈几何形状悬空担在巨石上的,还是卧于腐叶之中的,都感兴趣。然而,满目苍翠的密林,与青苔的色调无异,使我的每一次努力都归于失败。现在好了,当灰褐色成了森林的主调,布满翠色青苔的朽木,时时撞入视线。好象不惧寒冷的青苔,在有意展示自已生命的顽强。
对面山坡上,十多株高大的杜鹃树,远眺如同画布上几抹浓绿,在褐色的林梢浮现。那是众多革质的条形叶面,几乎呈平面仰于空中,方使得冬季里的杜鹃树仍然蓬蓬勃勃,充满生机。
竹林更是尽情显现它的浓密与碧绿。站在小径放眼望去,眼前的空间陡现截然相反的两个世界。约三米高度以下是密不透风的竹林。而它的上方,则是主干顶着疏枝的一棵棵大树,向远方的大山排去,直至山脊。恰恰是这个景致,突出了竹林。夏日里,这里上上下下的绿连为一体,成为大墙一样绿的屏障,矮化的竹林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佛坪为什么会有大熊猫,因为这里生长着翠竹。同样,我能理解,佛坪六七十只大熊猫的总量,平均下来两平方公里就有一只大熊猫,居于各保护区熊猫密度之首,是因为这里生有稠密的大面积的竹林。当然,这一切是由这里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秦岭中部南坡,气候温湿。
同行的佛坪保护区同志告诉我,这里的竹子分为三种。巴山木竹分布面积为5440公倾,占竹林总面积的41.6%。它属于北亚热带植物,每平方米有13——30株,最密的地方可达100株以上,是大熊猫9月至来年5月的食物。再则是华桔竹,面积为7600公倾,占竹林总面积的58.4%,是大熊猫6月——9月的食物,主要取食其新笋和未发枝的嫩竹。还有面积不多的箭竹,同样为大熊猫所喜食。
(小标题)熊猫粪便
陪同我们前往三官庙保护站的还有保护区管理局的雍严格工程师。两鬓染霜50多岁的他,是保护区里从事熊猫等动物研究的资深工程师。与他交谈后,让我感到他头脑里所装的有关大熊猫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当我们穿行在一段由两侧竹林组成的“胡同”时,他好象听见了异样的响声,便不顾竹林稠密突然拐向里面。我也尾随其后,企望借助他的经验与大熊猫谋面。开始穿行的十多米真是太难了,既要分开密密麻麻的竹林抽身而过,又要保护相机不被损坏。很快,雍工在密林深处找到了一条小径,我们的行动才略为容易些。不过,小径的上面为弯垂的竹梢遮掩,见不到天空,下面仅容一身通过。走着走着,又会不时碰到弯曲的树木横在路前,只得屈身钻过。这使我想起越南抗美战争中,美军战机难以发现的十分隐敝的用于输送战争物资的胡志明小道,好象就该是这样。这时,我发现一根竹杆上系了一根红毛绳。便问雍工这是怎么回事。他说,这是管理局保护大熊猫人员巡行时留下的记号。竹丛中所谓的路也是他们踩出来的。又前行了一段距离,雍工没有发现大熊猫,我们便双双退出竹林。雍工说,在这个季节发现大熊猫是比较难的,它们基本栖息在竹林深处,如果它不动的话,就是距它十米,由于竹林所挡,也是难以见到它。如果五六月份,到了它们发情的季节,熊猫就会登上海拔2000余米的没有什么遮挡的光头山寻求配偶,相对而言,与大熊猫遭遇就比较容易些。
终于有所收获,同行队伍中有人在山间小路上见到了大熊猫屙下不久的粪便,共有三块。每块长十多厘米,直径四五厘米,皆呈纺缍型,淡绿色。正当我们想看个究竟时,陪同我们的保护区人员党高弟竟然俯身拾起,送到我们眼前,还说请我们嗅一嗅。我们无不惊于他的举动。理由很简单,脏脏的粪便怎能用手拿!再则,这还用嗅吗?天下粪便皆为臭。看着主人举着粪便时的一脸真诚,我们实在盛情难却,只好免为其难去嗅熊猫粪。
“咳,怪了,非但不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