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珠海和海口现代化实现程度分别居第4位和第14位,但是社会发展程度却居第48位和第43位。三是人口控制能力较弱,有31个城市超过平均水平,有45个城市超过现代化指标。四是信息化水平较低,且不平衡。五是城市环境问题突出。用气普及率达到100%的只有6个城市,不到80%的还有19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的有7个城市,有19个城市不到30%。大同、太原、石家庄、乌鲁木齐、兰州、北京、重庆、包头等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
最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及环保的相关系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数值,说明这些城市都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如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深圳,社会发展却处于第40位;经济发展处于第3位的厦门,社会发展也仅排在37位。社会发展处于第2位的长沙和第19位的兰州,基础设施及环保却处在第35位和第57位。城市现代化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每个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不是相同的,实现现代化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单凭主观意愿行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重点抓好经济建设,通过发展经济推动城市现代化;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严防边发展、边污染,警惕有增长、无发展,以保护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不再“摊大饼”,要建第二道绿化带
1997年,英国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学者Herbert Girardet先生听说过去中国的大城市北京和上海周边都有大面积的郊区农村地带,这些地带离城市很近,能方便地接纳城市产生的废物,比如粪便和有机垃圾,并能使这些废物转化成肥料后,生产出农产品,再运往城市销售。他说这是一种极好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模式,问北京是否还保留着这样的格局,他想好好考察一下,让西方国家的城市学一学。他解释说,这种模式使城市与郊区保护近距离,能使城市排泄出的废物很快运到郊区进行资源化,而郊区利用城市废物生产出的农产品也能短距离到达城市,于是城郊之间形成的物质循环就不必耗费大量的能源。环境中也没有废物的积累,这种城郊结合的模式就是当今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理想模式。
然而,1997年以后,北京城市的高速发展却偏离了这个正确方向,步入了“摊大饼”的误区,结果城市与郊区越离越远,最直观和最糟糕的实例是:一车北京市内产生的粪便需要花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到达郊区的指定处理地点,于是就出现了运粪车辆悄悄将粪便在市区排入了城市雨水口的违章行为,使之成为了北京水体的污染源之一。
申办奥运的成功,极大地激励着北京要在2008年实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的目标。时间正在逼近,弯路不能再走,因此,分析北京城市目前存在的环境生态安全问题,了解北京城市环境建设中的误区,北京找出正确的环境建设方向是极为必要的。一个城市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要从5个方面去体现:(1)空气质量好;(2)水质好,水资源有保证;(3)土壤肥沃而无污染;(4)本土生物物种保护好;(5)本地与自然和谐的传统文化得到保留等。这5个方面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在空气质量差的地方,雨水不会干净,因此水质不会好;在水资源少的地方,土地难以肥沃,生物无法茂盛地生长;在没有多样物产的地方,当地依赖自然资源创造的传统产品和文化就会消失……因此,只有当北京的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充分认识到地区环境5个方面相互关联和影响的关系之后,北京才能产生出一套全新的环境建设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北京也才有希望在2008年成为一个极具自身生态特色又符合国际环境检验标准的安全城市。
最近北京提出了建“第二道绿化隔离带”的规划,如果设计方案将顺应北京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规律,以促进北京的生态恢复为原则,那么这个规划就能帮助北京朝着正确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方向迈出第一步。因为“第二道绿化隔离带”有望在以上提到的5个环境质量方面给北京带来正效应:(1)改善空气质量;(2)增加水资源的蓄积;(3)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4)提供本土物种的栖息地;(5)恢复传统文化。
2000年,北京市开始在市区和边缘集团之间建设“第一个绿化隔离带”。遗憾的是,这个绿化隔离带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少问题,最为明显的是:绿地设计缺乏生态常识、绿地建设对土壤结构破坏大、绿地树种和草种使用不合理、绿地养护耗水高、经地降尘调温效果差等,因此给环境带来的正效应不明显,负担却不小,可持续性差。规划的愿望与建成的效果出现了如此大的差距,主要的症结在哪里?专家认为:正是因为人们对城市环境建设需要顾及的5个方面不了解,把环境建设与园林建设混为一谈了,所以花了大钱,却没有好效果。这条路不应继续走下去了。园林建设是按照人主观的审美愿望去建造一个自己觉得好看的植被环境。在崇尚“天人合一”的古代中国,园林设计重视“风水理论”,因此选择的植物和建造出的园子有很强的适应自然的能力,既美观,生态效果又好(比如颐和园)。现代科学研究指出,中国的“风水理论”中含有大量的生态学理念和知识,这就能解释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为什么现在仍处在世界园林设计的顶峰。遗憾的是,现在流行于北京街头绿化地带的园林设计丢掉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顺应自然的核心,而一味去照搬欧洲国家现已淘汰的19世纪贵族园林模式,去建单一的草坪、艳丽的花坛、直线型绿地,结果在北京这片日照强度大大高于欧洲的地方,这样的绿地建设得越多,环境负效应就会越大(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耗水资源,剪草废物量大、花粉污染增加、无遮阴和挡风的功能等)。因此,可以说“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失败,是败在不懂生态,败在了我们以为环境建设就是花园建设。调研中多次与路边绿地中干活的工人交谈,他们有中间筛土的、平地的、拔草的、种草的、浇水的、剪草的、撒化肥的、清扫树叶的、打农药的。在被问到这些工作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时,大家都说是能使环境“好看!”当被问到这些工作对生态会有什么影响时,没有一个工人能够回答。这样的对环境和生态完全没有知识的绿化队伍是没有能力建设出和管理好国际化生态城市的绿化隔离带的。这一责任并不在工人,而在园林部门本身。把颐和园后山上生长了多年的灌木拔掉,换上美国草皮,结果给后山带来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而决策了这样的工程的园林局部门是没有能力设计出生态型“绿化隔离带”的。因此,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先走出“绿化就是园林”的误区,要大量挖掘北京的知识资源优势,让生活在北京却很少有机会参与北京环境设计的国家级的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地理环境学家、气象学家、水文学家、农学家、历史学家、生态设计学家、生态经济学家、生态旅游学家等来共同为北京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带”的设计和建设献计献策。
目前,北京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高、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高、城区热岛效应明显、城市和郊区土地沙化严重、城市交通噪音大、本土生物物种少、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区丧失严重。从这些问题的现状来看,北京要在今后4~5年时间内建成国际绿色城市的任务是艰巨的,因此“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要采用全新的生态设计方案至关重要。生态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利用自然的力量来恢复自然,国际上的实践已证明,这是速度最快、效果最好、花钱少而且可持续的最佳方法。如果北京实施生态方法,“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能体现出以下优点:
(1)隔离带的植被以恢复天然植被为主,辅以人工种植本土树种,混交而杂生,实行粗放管理绿化耗资低,可持续性好。
(2)北京的天然本土植被适宜北京气候、耐旱程度好,根系粗而入土深,养护不必浇水,而且大量的粗根系还能帮助吸收天降的雨水,既防洪,又增加地下水,渐渐地可以使北京的一些泉水资源得到恢复。
(3)天然植被区中树、灌、草植物类型多样,能充分覆盖土地,风天不起尘土,还能大量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悬浮颗粒物和多种其他类型的污染物。
(4)植被地带能营造良好的土壤微生物环境,加速废物类有机质的分解,有助于北京土壤质量的提高,同时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环境。
(5)生态方法能因势利导,把自然界的低地留给夏天的洪水,这些地带能让北京过去的湿地区域慢慢重现,帮助湿地生态的回归,增加北京水的自然净化地。
(6)生态方法能帮助恢复北京的本土特色物产,使有北京特色的传统农产品、手工艺品、建筑材料等得到开发利用,进而可以开发介绍北京乡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生态旅游项目,为居住在“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区域内的村社提供就业机会,也能使旅游者了解北京生态资源的知识。
(7)绿化隔离带中应建设一个现代化沼气站,这能帮助缩短北京粪便清运处理的距离,沼气站产生的能源和有机肥可供给周边村庄使用,沼气站本身还可以成为一个生态旅游参观地。
在过去10年的高速发展时期,我们不经意地破坏了 Herbert Girardet先生希望北京保留好的城郊近距离的格局,然而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带”的规划,给我们带来了恢复那种模式的希望。因为“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将是一片主要由大自然组成的区域,而保护好这样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