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输血安全的相关问题
血液安全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是公众健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不安全问题将引发巨大社会反响。1985年法国使用污染的血液制品因子Ⅷ,造成1200名血友病病人感染了艾滋病,10年后死亡400余人,引起极大社会震荡。
技术发展、相关法规和科学管理构成输血安全的支柱,此外不断发展的病原体检测技术提高了输血安全性,使输血传染病风险降至最低。但是检测技术具有局限性,难以完全消除血源性传染病的“窗口期”,同时也受到新出现传染病的威胁,所以输血“零风险”是不存在的。在突发重大技术事故、自然灾害和遭受恐怖袭击时,由于集中出现大批生命垂危的伤员,血液需求会比平时骤然增加,输血安全受到的挑战比平时更加多样或复杂,如生物恐怖袭击对输血安全的威胁就具有特殊性,可能导致当地血液采集、加工和运输血液能力受限甚至丧失;再如出现“双重”袭击(“天灾人祸”),血液安全所受到的威胁甚至可能导致供血系统瘫痪的严重后果。因此,在灾难救援时,拥有安全与充足的血液保障有何等的重要性。那么,重大灾难和恐怖袭击时影响输血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供血者病毒携带率显著增加。由于短时间内出现大批生命垂危的伤员,血液需求急剧增加,首次献血者的比例也将大大增加,其病毒携带率显著高于反复献血者甚至一般人群,是输血安全的重大隐患。如美国“9·11”事件发生后,首次献血者为平时的4。4倍,占献血总数的81%,乙肝病毒检测的阳性率为反复献血者的20~25倍。
生物恐怖袭击。生物恐怖袭击指故意使用生物恐怖病原体,引发大范围危及生命的疾病爆发流行,造成人群恐慌和社会动荡,其特点是病原体复杂多样,行动隐蔽,甚至一个人也能够引发疾病的流行。生物恐怖袭击并不一定造成血液需求增加,但直接威胁输血安全。目前最可能使用的生物恐怖病原体是炭疽(死亡率80%)和天花病毒(死亡率30%),后者对输血安全威胁最大,甚至无症状病毒血症者(不知情或故意)通过输血也可将病毒传染给无特异免疫力的人,从而引发天花流行。应当指出的是,接种天花病毒疫苗也将导致安全献血者筛查复杂性增加。疫苗并非绝对安全,1968年美国1400万人接种了疫苗,发生572例严重反应和9例死亡。天花疫苗接种者献血用于免疫力低下病人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由于天花疫情极可能造成当地血液系统瘫痪,美国FDA已经规定凡接种天花疫苗及接触者至少在3星期内不能献血;FDA还发布了防止潜伏期长或使用抗菌素无症状的炭疽患者成为献血者的指令。如果在重大灾难、技术事故或恐怖袭击同时或之后遭受生物恐怖袭击,输血安全将面临严重恶果。
其他间接因素。主要指血液供应不足对输血安全带来的影响。大量集中采血可能造成血液浪费并出现继发“血荒”和献血者的进一步紧缺。如美国“9·11”事件后,采集76万单位血液,6个星期后,过期血高达30余万单位。如果在中国奥运会或世博会期间遭遇重大技术事故、灾难或恐怖袭击,抢救大量外国伤员时将由于血液偏型(欧裔白人的Rh阴性血是我国亚裔人口的50倍)出现血液短缺。这类因素会使平时建立的稳定重复献血者队伍部分甚至完全失去作用,从而使血液安全度下降。针对重大灾难、恐怖袭击尤其是生物恐怖袭击的特殊性,只有在不同层面对应急管理体系、技术和应用基础等血液安全系统的核心问题开展研究,才能消除输血安全隐患,强化灾难救援和反恐袭击时的血液安全保障度。
城市人为灾害噪声公害,无形的杀手
噪声是指环境中不协调的声音、人们感到吵闹的声音或不需要的声音。环境噪声不仅局限于杂乱无章的声音,也包括影响别人工作、休息和睡眠的琴声、歌声、音乐声,以及车辆声、飞机声、机械撞击振动声、马达声、邻室高声谈笑声、厕所水箱冲水声、楼梯走廊脚步声、说话声等等。
噪声强度的衡量以“分贝”(dB)为单位,其污染不仅取决于噪声的大小、频率的高低,更主要的是依赖于受害人的心理、生理因素。从噪声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对同一种声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有不同的感受,因而所得到的结论也不同。譬如,在出售音响、VCD机、DVD机和光盘的地方,即使录音机器播放的乐曲震耳欲聋,欣赏者也觉察不到是在受害,但这种声音对周围的工作者,对正在休息的居民,或不需要听到这种声音的人,则是危害极大的噪声。所以说噪声污染是一种感觉公害,是由受害人的感觉来确定的。
家用电器大多数可以产生45~85分贝之间的噪声危害,洗衣机、音响噪声一般在50~80分贝,电视机为60~83分贝,电风扇为30~65分贝。其中绝大部分不属于强噪声范畴,但几乎都超过了42分贝的国际居室噪声标准。所以,目前市场销售的家用电器产生的噪声,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人体健康。如果几种家用电器同时工作,汇集起来的噪声,其危害不亚于繁华商业区的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如果经常生活在这种家电噪声环境中,一定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尤其是对婴幼儿、老人、孕妇及病人(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胃肠功能紊乱等病者)危害更大。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机械的转动、撞击、摩擦,气流的排放,运输车辆的运行等情况下产生的声音统称工业噪声。工业噪声按其来源可分为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按其持续时间和出现形态可分为连续噪声和间断噪声,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包括脉冲噪声)。根据频率特性和频谱特点又可将噪声分为低频、中频、高频以及窄频带和宽频带噪声。工业噪声一般声压级较高,属宽频带噪声,频谱分析以中高频噪声成分为主。
工业噪声不仅仅是公害问题,更是安全减灾的大问题。由于噪声对作业人员的生理、心理有着不同的影响,其综合的表现为对工作效率、差错率和事故率的影响。例如,长期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作业,至少有50%的人认为环境太嘈杂,精神不振,极度烦恼,易疲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易集中,言语交谈较困难,干扰人对检测信号的自信心,易于判断失误,差错率增高。一些研究表明,工人在噪声环境中作业会使工效降低,控制噪声后可使差错率降低。例如,电话交换台噪声从50分贝降至30分贝时,可使差错率减少42%。噪声有导致发生事故的倾向,尤其在噪声超过95分贝时更为严重。由于噪声的掩蔽效应,使人听不到事故的前兆声响及各种警戒信号,有时也促使工伤事故的发生。
20世纪50年代以来,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噪声的危害极为普遍。据统计,美国有84%的人口受到噪声的严重干扰,20%的人口处于听觉损害的强噪声威胁之下,英国等大城市有76%的居民受噪声的严重干扰。“噪声病”一词已出现在医学书刊上,还有人把噪声视为一种新的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日本是一个噪声大国。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公共场所大功率的扩音器,娱乐场所的狂叫,酒馆里的喧嚣,让人无法忍受,难怪在日本带“随身听”的人特别多。“随身听”大多音量超过100分贝,还有超过140分贝的情形。法国规定,工作场所的最高噪声如果超过85分贝,就必须将受害的时间缩短。例如,打铁锤的声音高达120分贝,每天耳朵受害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轻微的耳膜受损,只要有充分的休息,就可以复原。但是,如果内耳膜受损,就无法补救了,因为这些细胞是不会再生的。法国前不久曾规定“随身听”最大音量不得超过105分贝。年轻人喜欢的迪斯科舞场和音乐演唱会,可能对听觉造成重大伤害。一般迪斯科的音响强度大约在110分贝,音乐演唱会可高达140分贝。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给人带来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有以下几方面:
损害听力。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婴幼儿长时间在90分贝以上音响环境中,可引起鼓膜及内耳听觉器官器质性病理改变,甚至因鼓膜震动过剧而导致噪声性耳聋。
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声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声每上升1分贝,该区域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在法国,每4个神经病发病者中有3人是噪声引起的。在巴黎和东京的自杀事件中有35%是由噪声引发,另有30%的犯罪狂与噪声有牵连。
影响睡眠。不同的噪声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断续性噪声对人的影响比连续性噪声影响更大,夜间噪声比白天噪声影响更大。家电噪声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和数量。一般说来,连续50分贝冰箱噪声会使30%的入睡眠受到影响,5%的人失眠。
影响人的工作和学习。噪声使人的大脑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重者引起神经衰弱症。还可使人的心情烦躁,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下降,重者引起工伤事故。
城市人为灾害居家事故,安全的港湾不安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是狂风暴雨中的一个宁静的港湾。无论是层楼突起,还是巷陌深深,家无不以安全、舒适给人们以温馨的感觉。因此,人们都认为家庭、居所是最安全的地方。但对于现代家庭来说,由于技术的不断引入,高层建筑、家用电器、新材料与新能源的利用,使家庭在获得舒适的环境、方便高效的用具、快乐刺激的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