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有趣又觉得震惊。面前的这个女人居然把一个又规矩又正派的人给甩了,只因为
——可到底是因为什么,他并不理解。最后,他耸了耸肩膀,还是接受了既成事实,
日为他知道柔斯的主意打定以后是无法更改的。在老人的心坎底下,这倒也是一件
叫他高兴的事。他决不会对女儿施加压力叫她不嫁人,但让自己搬到一个新地方却
是头痛的事。现在他不仅不用搬家,而且生活也不受打扰,一切都可以按老样子继
续下去了。他安慰自己说:反正柔斯年纪还轻,有的是时间找人出嫁的。
过了一个月,消息传来,乔治同另一个人结婚了。柔斯因为悔恨,心好像被扎
了一刀,但这本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只能如此发生,所以懊悔很快也就过去了。
有时候她在街上碰见乔治,招呼一声“乔治,你好”,乔治却一点儿也没有热情,
只同她点点头。柔斯感觉受了伤害:这人还没有忘掉过去,对那件事仍然耿耿于怀
呢。
如果柔斯能像老朋友一样同他打招呼,他这种冷漠态度就太不近人情了……她
偷偷看了一眼现在已经成为乔治妻子的那个年轻女人,但并没有叫自己对这个人的
兴趣显露出来。她等着对方跟自己打招呼,可是那女人却把头扭到一边儿,态度冷
漠地向远处望去。她一定知道柔斯,知道乔治是因为心灰意冷才投到自己怀抱的。
以上这些事发生在1938年。战争的谣言和战争引起的恐惧当时还只是人们心底
的一股暗流,尚未成为思考的一部分。柔斯和她父亲在迷茫中都期待着一切事物都
照老样子运转下去。母亲死后四个月左右,有一天杰姆说:“你现在干吗还工作?
回家吧,你不挣钱咱们也过得去,只要稍微节俭一点儿。”
“是吗?”柔斯用怀疑的口气问,这说明父亲的建议她不想考虑。“你太劳累
了,”他坚持自己的意见,“又要收拾屋子,又要做饭,还得整天上班。”
“你们这些男人!”她说,虽然没有生气,但听得出她对父亲的提议根本不肯
考虑。
“太没有意义了。”他表示抗议,虽然知道自己正在白费口舌。
他妻子当年也是一定要出去工作,直到柔斯十六岁接了她的班才回家。“女人
就应该独立生活。”她总是说。现在柔斯也是这种意见:“我喜欢独立生活。”
杰姆说:“女人。人们都说女人需要的是一个能养活她们的男人,可你和你母
亲只要一听我说别去工作就大叫大嚷,倒好像抢走你们的什么东西似的。”
“别老说女人女人的,”柔斯说,“我不懂得女人,我就知道我自己是怎么想
的。”
杰姆是在工会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一个老派儿工党工人。每星期参加一两次集会,
几个朋友有时候到家里来一起喝茶,争辩些问题。多少年来他总是对妻子说:“要
是他们正正当当地给工人发工资,情况就不同了。工人一天工作十个钟头,都是为
了老板。”现在他又对桑斯发表这套理论,柔斯的回答是:“别跟我谈政治,我不
感兴趣。”父亲说:“你真固执得像头骡子,跟你妈妈一模一样。”
“我就是骡子。”柔斯笑嘻嘻地说。她本来可以说,自己同母亲两人合不来,
母亲很能干,事事都要别人依顺她,她是经过一番斗争才得到独立地位的。但是有
一点看法她同母亲却完全相同,那是打她能记事起母亲就灌输给她的:女人必须自
己照顾自己。同母亲一样,柔斯对于工会举办的一些集会采取放任态度,把它们看
做是可以允许男人消遣娱乐的活动。为了取悦父亲,她也给工党投票,同母亲当年
一样。但是父亲每次劝她放弃面包店的工作,她却毫不动摇地说:“谁知道会发生
什么事儿?要是不小心着点儿就太蠢了。”就这样她几年如一日,每天很早起床,
收拾位于地下室的厨房和厨房上面的称之为家的两个小房间,然后准备早餐,上街
采购。忙完了家务,她就去面包店上班,晚上六点钟回家给父亲做晚饭。周末进行
一次大扫除,把每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做布丁和蛋糕。一般都是九点钟上
床。父女两人从不外出,吃饭的时候听广播,再就是看报纸。生活虽然艰苦,但柔
斯从来没有艰苦的感觉。要是她曾经用过“幸福”这类词语,她会说自己的生活可
以算幸福的。偶然她也有过遥想。她想的不是乔治,而是乔治妻子快要有的宝宝。
说不定自己走的一步棋真的错了?但她很快就把这一思想抛在脑后。今后时间还长
着呢。不用着急,她想,我现在不能抛下爸爸不管。
大战爆发了,柔斯用宿命观点看待它,可是父亲受到的冲击却非常大。这位老
人是用一个社会主义者的目光对待未来的。不论什么事都会变得越来越好,尽管进
程比较缓慢。受到公众舆论的督导,工人终究有一天会取得政权,到那时候——那
时候究竟怎样?一时他还描画不出一幅清晰的图画。他模模糊糊想到的只是一幢带
小花园的房子和每年到海滨度一次假。他们一家还从来没有过有富余钱度假呢。如
今战争却一下子把他对未来的幻想打碎了。
“好了,你原来期望的是什么?”柔斯的话语带有讽刺的意味。
“你问我这个是什么意思?”他不甘示弱地反问,“如果工党在台上,现在的
事就不会发生了。”
“也许。也许照样打仗。”
“你真跟你妈妈一样,”他抱怨道,“你们俩的思想都没有逻辑。”
“哼,这么多年你们一次又一次地举行集会,又制定决议,又演讲,但仗还是
打起来了。”她觉得自己这样一说这场争论也就可以结束。虽然无法用言辞表达,
她却总有一种很深的不安全感。生活在她眼中像是敌人,必须哄着,别叫它发脾气。
随时随地它都可能同你翻脸,同像柔斯这类人翻脸,叫你一贫如洗或者甚至丧命。
惟一切实可做的是只要赚一个便士就紧紧摄住不放,把它安全地积攒下来。母
亲在世的时候,每周赚两镑钱,她要花三十先令作家庭开销。现在柔斯却反过来每
周把三十先令存到邮局里。当报纸同广播大肆宣传战争和战争恐怖的时候,柔斯一
想到自己银行里的存款就有了些安慰。钱数虽然不多,但万一发生点儿什么事……
她对具体会发生什么事并不清楚。反正生活是可怕的,没有公理是非可言,母亲二
十五年来天天过马路却有一天过那条马路的时候被一辆可恶的卡车撞死了,这不是
很清楚的证明吗?何况现在又打起仗来,不论什么人都可能无缘无故地受到伤害,
这又是证明,如果柔斯的看法需要证明的话。一句话,生活极其危险,非常可怕,
所以必须在邮局储蓄些钱。不要轻易放弃职业、工作,再去邮局存款,这是最重要
的事。
父亲整天听广播,买了一份又一份报纸,跟几个老朋友争论,力图把强权政治
的种种令人摸不到头脑、感到受了嘲弄的行动,分析出一些条理来。家里的生活模
式变了样,充满政治口号和战争的喧闹。街上尽是穿制服的军人,谣言满天飞。
“都是希特勒的祸害。”老人气势汹汹地对柔斯说。
“也许是,也许不是。”
“怎么?战争是他挑起来的,不是吗?”
“我对于谁挑起战争来不感兴趣。我只知道普通老百姓不想打仗,但是仗却打
个没完。要是你想听我说心里话,我可以告诉你:他们叫我厌恶——你们男人也叫
我厌恶。你要是还年轻的话,就会跟别人一样也上战场了。”她用责备的语气说。
“可是柔斯,”父亲感到震惊,说,“得把希特勒阻止住啊,是不是?”
“哼,希特勒,”她鄙夷地说,“希特勒、丘吉尔、斯大林和罗斯福——他们
都叫我感到厌恶,这就是我心里想说的。你们那位艾德礼也不例外。”
“女人的思想真没逻辑。”他绝望地说。
他们不再讨论战争,只是默默地忍受战争带来的苦难。慢慢地,柔斯也学会使
用挂在每个人口头上的言辞、口号,但是她也同别人一样,内心深处不无悲哀感觉
地认识到,这一切都是空谈,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非常严重、非常可怕,她一点儿
都不能理解。要是她能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该多好,但是她根本没有希望知道。
最好的办法还是上班干活儿,尽量活得好一些,不要胆怯害怕,还有——在邮局存
钱。
不久以后,她转到一家军火工厂上班。她觉得自己也该为战争出一把力,再说,
军火工厂给的工资要比面包店多得多。她也参加了防火队,常常夜里三四点才上床,
六点钟又要起床做饭、打扫屋子。她父亲仍然当砖瓦匠,每周也有三四个晚上值班
警戒火灾。
父女两个都很劳累,心情也非常不好。仗一直打下去,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
过了一年又一年;食品开始短缺,供暖不足,探照灯在伦敦凄凉黑暗的天空晃来晃
去。炸弹呼啸着落下来,灯火管制沉甸甸地压着人们的心灵和精神。他们父女听新
闻广播,看报纸,虽然神情困惑,却一直没失去耐心和勇气。战争像一条又黑又长
的隧道,仿佛永远不能从另外那头地钻出来。
在战争的第三年,一个雾气迷蒙的寒冷的早晨,杰姆从梯子上摔下来,把腰摔
坏了。“不要紧的,柔斯,”他说,“我还能出去干活儿。”
“你别再干活儿了,”桑斯毫无通融余地地说,“你已经六十七岁了,从十四
岁起就干活儿,你已经干得够多的了。”
“咱们每星期的收入不够啊。”
“不够吗?”她得意地说,“你过去总是因为我到外面干活儿跟我吵嚷。你现
在高兴了?你拿到的退休金加上我挣的钱,精打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