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设你是一个银行家或投资人,当知道以下资产负债表的信息后,试问你是否愿意贷款或投资这家公司:
A公司资产总共是21。6亿美元,遗憾的是,经过多年的亏损,A公司已经赔光了当初股东投入的所有资本,并产生负10。4亿美元的股东权益。经由会计恒等式得知,A公司的总负债金额是32亿美元(21。6亿+10。4亿)。
对一个上市的企业而言,这种负债远大于资产的情况很少发生。
前几年我在台湾大学教授EMBA的会计课程时,盖住A公司的名称,只显示上述的资产负债表给学生看,获得学生们压倒性的负面评价,类似“经营不善”、“地雷股”等警语不绝于耳。你是否也和我的学生们看法相同呢?当我宣布答案,告诉大家A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网络书店亚马逊之后,同学们纷纷改变看法,强调亚马逊未来获利的前景亮丽,这种因未来远景而忽略目前经营问题的心态在当时并不奇怪。
在网络泡沫还没吹破前,投资人普遍存在的热烈信心,使亚马逊在1999年每股股价曾高达132美元,市值为1380亿美元。当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时,亚马逊最低股价曾跌到每股6美元,市值只剩下28。5亿美元。尽管亚马逊目前的股东权益仍是负数,但已脱离历史低潮。2006年11月,亚马逊每股股价约43美元,市值到达136亿美元。一个亏损累累的公司,凭什么有这个市值?买亚马逊股票的投资人,是不是站在流沙上?如果依第四章关于商誉的说明,打算并购亚马逊的公司,必须把它的购买总值都列在商誉一栏。以一个经理人或投资人的立场来看,你会不会对这种无形资产心惊胆战呢?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完全要看亚马逊能否在未来继续获利,并创造正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负债通常不会变坏
太多的负债绝对不是好事。但必须明白的是,负债通常只会变好(不用偿还),而不会变坏(最多按照原来金额偿还)。我们来看以下几个例子:
* 1982年,墨西哥宣告无法支付其国际债务,引发发展中国家的负债危机。1994年,通过美国政府的安排调解,最后18个发展中国家与各大银行达成协议,把高达1900亿美元的负债减免了600亿美元。
* 在亚洲金融风暴横扫时,由于韩国政府积极地介入协调,大宇集团(Daewoo Group)与外国银行团(以花旗银行为首,总共约200个银行)达成协议,取消平均约60%的银行负债,总金额高达67亿美元。
*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政府一直寻求完全取消其1200亿美元的外债。据报道,美国及其他工业大国倾向同意。日本在2005年11月时,同意免除伊拉克80%的债务,以协助该国的重建计划;2005年12月时,伊拉克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协议在18个月内逐步免除其债务;目前美国、英国及俄罗斯均已在该协议中承诺免除伊拉克的债务。时至2006年,伊拉克的外债已经从1200亿美元降低到300亿美元。
高负债的确有害,但它的危害显而易见,企业或银行一般不会一开始就犯错。负债会成为问题,经常是因为资产价值缩水,或获利能力萎缩所造成。例如,2001年台湾的亚世集团因旗下的大亚百货及环亚饭店发生财务危机而受到关注。在20世纪70年代,亚世集团董事长郑周敏借着土地投资建立起多元化事业体系,全盛时期号称拥有千亿新台币以上资产。乍看之下,该集团250亿元的负债并不算高,但由于当时台湾房地产业长期低迷,资产大幅缩水,实际的负债比率远高于账面所显示的数字。更糟的是,大笔土地的流动性较低,想瘦身都十分困难。由此可知,负债问题常是资产减损问题的延伸。
……
管理资产减损才是重点
公允地表达资产减损的情况,是近年来财务报表编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但是,对公司而言,根本之计还是管理资产减损,避免资产质量恶化。以下列出两项重点加以说明:控制存货跌价风险、控制应收账款倒账风险。
控制存货跌价风险
不同类型的厂商规避存货跌价损失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通路商可能以“寄销”(consignment)来减少风险。寄销是指制造商完全负担存货跌价的风险,即使产品在通路商的卖场,所有权仍属于制造商;当产品销售出去,才由通路商与制造商拆账。这种寄销的形态,不只是通路商与制造商就个别商品所订定的销售契约,也可扩大为通路商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说,通路商只提供销售平台,不介入存货的买卖,目前具有规模优势的通路商(例如沃尔玛),正全力朝着此方向迈进。因此,在寄销的商业模式下,营收增长甚至不需要存货的增长。
此外,通过签订存货跌价保护契约的方式,通路商可让制造商补贴产品价格下跌的部分或全部损失,使本身的存货跌价损失得以减少。通路商除了先签订这种契约外,也须要求经理人能系统地执行这些条款,而不是徒具虚文,这就涉及到经理人的执行力。针对本身拥有的存货,要求加快出售现有存货的速度(存货周转率),是通路商管理的重点。最直截了当的做法,便是把存货周转速度列入卖场经理人的绩效评估指标。
至于制造商,它们主要以先下单后生产、增加存货周转速度来降低存货风险。20世纪80年代,丰田汽车(Toyota)创造了“零库存”(just in time)的管理模式——有市场需求才制造汽车,在制造时才将零部件送上生产线。丰田汽车这种创新的管理流程,大幅降低了汽车成品、半成品及零部件存货的风险。20世纪70年代晚期的克莱斯勒却是个鲜明的对比,由于对景气复苏过于乐观,克莱斯勒大幅增加生产,在需求不振的情形下,汽车存货暴增,甚至必须堆到仓库外面,被媒体嘲笑为“整个底特律都是克莱斯勒的停车场”。克莱斯勒差一点因此倒闭,后来通过美国联邦政府的协助,以及传奇首席执行官艾柯卡(Lee Iacocca)的救援行动,才起死回生。
20世纪90年代,制造业通过供应链进行管理,最卓越的应该算是戴尔电脑。戴尔的存货控制由2000年的6天,下降至2004年的3天,为业界之冠。大中华地区科技厂商的存货管理,以台湾的鸿海(香港上市的富士康为其关系企业)最为著名。鸿海生产线执行严格的材料库存控制,创造了生产成本的竞争力。鸿海工厂的备料时间比同业短,当备料到了一定时间还没出货,就会被打成库存呆料,先折价一半。经理人如果没有严格执行生产计划时间表、准确地拿捏出进货时间,财务报表上的业绩就会变差,甚至会拿不到年终奖金,这种机制使得经理人严格控制材料库存。由此可见,财务报表的每个数字,都必须以适当的管理机制扣紧企业活动,才能产生竞争力。
控制应收账款倒账风险
除了落实客户信用调查外,为避免应收账款发生倒账风险,部分企业会将应收账款卖断给金融机构。这种交易会使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金额减少、现金金额增加。不过,卖断应收账款的做法,是否真能解除公司的信用风险呢?这可不一定。部分银行为求自保,在应收款卖断的合约上故意留下灰色地带,要求现金必须存放在该银行,万一有倒账情况发生,银行可优先由该公司存款余额中直接扣款。如此一来,现金并非完全由公司自由支配,反而成为“受限制资产”(restricted assets)。就财务报表公允揭露的精神而言,现金中受到限制的部分,应该在附注中加以解释。就务实的管理来说,应收账款卖断能否达到风险转移的目的,经理人应在相关契约上加以理清。
此外,还有一个使应收账款倒账风险增加的原因:不恰当的绩效评估制度。如果销售人员的奖金完全根据业绩而定,可能会诱使销售人员只顾冲刺业绩,忽略客户是否有还款意愿与能力。信用风险的控制,不该完全推给后段的财务或稽核人员。销售人员站在第一线,通过与客户的直接接触,往往更能有效地评估其信用风险。至于销售人员的奖金发放,应该与应收账款能否回收联系起来,才是根本改善应收账款质量的方法。
啥都没剩下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寻求连任的共和党候选人布什(George W。 Bush)和民主党候选人克里(John Kerry)竞争得十分激烈,两方阵营莫不挖空心思宣扬己方政绩,并攻诘对方,其中一个嘲讽布什的笑话相当经典。话说布什总统在竞选期间头痛欲裂,幕僚找来美国最权威的脑科医生替他诊断。用最精密的仪器彻底检查后,医生面色沉重地说:“总统先生,您有大麻烦了!”布什很紧张地问:“我脑袋瓜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医生说:“正常人的脑袋分成右脑和左脑,总统您也不例外。但是,在您的右脑,没一样是对劲的;而在您的左脑,。(In your right brain,there is nothing right。 In your left brain,there is nothing left。)”这个笑话利用英文“右边”(right,也为“正确”之意)与“左边”(left,亦为“剩下”之意)的双关语,把有着西部牛仔粗线条形象的布什,狠狠地嘲讽了一番。
对学会计的人来说,在这个笑话背后,应该有个十分严肃的联想。读者还记得会计吗?在会计等式的右边,代表资金的来源,让人担心的是“没一样是对劲的(nothing right)”,例如企业的负债比例太高、以短期负债支应长期投资等。在会计等式的左边,代表资金的用途,也就是企业所持有的各种资产,让人害怕的是“啥都没剩下”(nothing left)。毕竟在公司资产中,不论是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各个项目,都存在着风险──坚硬的磐石可能突然变成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