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雷锋1940-1962 作者:师永刚 刘琼雄-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还用科学方法种了一块试验田呢!她有很大的决心和信心,争取粮食丰收。农场的人都非常喜欢茵茵,大家说:今年秋收后,我们要送茵茵上北京。
  《茵茵》是雷锋所写的一篇形式最完整的小说。雷锋还写过几段零散的“小说短章”,只有《茵茵》有头有尾,是创作而不是自述型的写作,这是一篇按照当时流行的塑造先进人物的思路写出来的作品,没有什么文学性可言。
  有趣的倒是这篇歌颂女主人公“茵茵”的小说里,是否隐含了与团山湖时期的雷锋有过一段情感经历的王佩玲的影子呢?——这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
  另一首写于团山湖的《南来的燕子啊》,是雷锋的一首新体诗歌。雷锋借用与一只燕子的虚拟交流,生动地写出了他所劳动的团山湖发生的积极、可喜的变化。在当时,这种歌颂型的抒情手法极为流行。
  南来的燕子啊
  (1958年8月1日)
  南来的燕子啊!
  新来的候鸟,
  从北方飞到了南方,
  轻盈地掠过团山湖的上空,
  闪着惊异的眼光。
  我分明听清了呢喃的燕语,
  像在问:“为什么荒芜的团山湖,
  今年改变了模样?”
  南来的燕子啊!
  让我告诉你吧:
  团山湖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是由于党的巨大力量,
  才围垦成一个新的农场;
  是他们——农场工人们,
  用勤劳的双手,
  给团山湖换上了新装。
  南来的燕子啊!
  也许母燕曾向你说过旧时的形象;
  往日的团山湖——
  湖草丛生,满目荒凉,
  洪水一到,一片汪洋,
  十年前有人三次收款,三饱私囊,
  围垦团山湖只是一个梦想。
  如今的团山湖啊——
  良田万顷,满垄金黄,
  微风吹过一片稻香。
  新修的长堤像铁壁铜墙,
  洪水已再不能称凶逞狂。
  红旗插在社会主义的农场,
  到处是谷满仓、鱼满舱,
  祖国又添了一个“鱼米之乡”。
  南来的燕子啊!
  你可不用惊呆。
  不是晴天里响起了春雷,
  而是拖拉机在隆隆地开;
  不是沟渠里的水能倒流,
  而是抽水机在把积水排。
  为什么草坪上格外喧腾?
  那是饲养员在牧马放牛!
  南来的燕子啊!
  你是这样轻快地飞翔,
  许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象:
  蜿蜒的八曲河像一条白银管,
  灌溉这片肥沃的土地,
  团山湖与乌山对峙,
  是天生成的一幅屏障。
  这景象是诗情也是画意,
  活跃在这诗画般怀抱里的工人,
  更是些生龙活虎般的健将。
  有的是双手拿惯了锄头,
  有的是才放下笔杆才放下枪。
  他们豪迈地这样说:
  这是一所新的国营农场,
  也是一所露天工厂,
  还是一个培养红透专深人才的学堂。
  ……
  南来的燕子啊!
  你不用再寻旧时代的屋梁,
  无论你飞到哪里,
  再也找不着你从前住过的地方。
  去年这里是荒凉的地方,
  今年变成了高大的厂房,
  欢迎你到新的农场宿舍来拜访。
  但得请你告诉我,
  你可知道你所飞过的地方,
  ……
  新建了多少这样的农场?
  1958年5月,在美国的煽动下,台湾局势紧张起来,接下来几个月,两岸之间不断有大事发生:炮击金门、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中国政府发布《告台湾同胞书》……所有的中国人都关注着台湾。此时正在团山湖农场的雷锋,也呼应祖国热点时事,挥笔写了一首名为《台湾》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宝岛台湾回归的良好愿望:
  我不是个音乐家,我不会歌唱,
  我也不是个作家,我更不会朗诵,
  可是我的心正在燃烧,正在激荡!
  它已长上了翅膀,到处地飞翔,
  越过那起伏的高山峻岭,
  飞过那碧波万里的海洋,
  飞向那遥远的地方——
  台湾,
  自古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是我们最可爱的家乡,
  那里有着无限的珍宝,
  埋藏在那宽大的胸膛。
  一片黑黝黝的森林呀,
  可以盖上那千万座高大的楼房;
  遍地耸立着粗壮的甘蔗,
  制造出许多雪白的方糖;
  那鲜嫩的乌龙茶叶,
  驰名于国际市场;
  那盛产菠萝和香蕉的园林啊!
  吐露着扑鼻的清香;
  那一年两熟的蓬莱米啊!
  做起饭来焦黄喷香;
  煤呀、铁呀更是不可计量……
   台湾人民世世代代、子子孙孙,
  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家乡。
  ……
  这首诗没有公开发表过。
  自1958年春天来到团山湖之后,雷锋一共创作了9首长长短短的诗歌,有描述团山湖收获季节的《南来的燕子啊》,有歌颂领袖、讲述家史和政治学习的《歌颂领袖毛泽东》、《党救了我》、《啄木鸟》、《我的感想》、《以革命的名义》等,还有赞美劳动场景的《人定胜天》、《排渍忙》等。从雷锋的创作可以看出,雷锋一直保持着敏感,虽然他在湖南一隅的农村,却始终不曾落伍过。
  雷锋又是学骑马,又是开拖拉机,又是写散文诗歌,还与农场女工发生一段感情……这段生活是那么的浪漫激情,可是,这段时间又是那么的短暂——雷锋在团山湖一共只待了8个月的时间。
  在雷锋离开团山湖报名去鞍钢的1个多月后,因为要组建人民公社,农场被撤销,如今,人们也就只能从少数几篇留存的雷锋文章中去想像这个农场当时的情景了。
  1958年8月,中国开始了狂热的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运动。这个时候,雷锋刚从团山湖农场转到新成立的五星人民公社不久,他最终改变了自己的道路:选择报名应征鞍山钢铁厂的招工,去支持国家工业建设。为了表达自己的建设热情,他还专门改了一个新名字。11月,火车滚滚几千里,终于把雷锋带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前沿。本在农村下乡的雷锋没有投入到“人民公社”运动中,却来到了真正炼钢铁的地方。
  1958年秋天,望城县跟全国各地一样,也响应国家号召,掀起了一股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雷锋工作的国营团山湖农场被撤消,并入由乌山、友仁、白马三个乡联合成立的五星人民公社,雷锋也随调到五星人民公社当一名通讯员。


雷锋在武汉和北京的两个瞬间


  1958年11月中旬,从湖南长沙出发,经武汉、北京,最后到达辽宁鞍山,连续几天的火车之行,是雷锋生命中最漫长的一次旅程,喜爱照相的他为这次旅程留下了两张珍贵的照片。
  雷锋是和望城的一批年轻人千里迢迢前往新单位“鞍钢”报到的。可以想象,对于所有加入这次旅程的年轻人来说,那是一次意气风发的旅行,因为在当时,东北是全中国最先进
  的地区,他们要去的目的地“鞍钢”则是全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而他们即将走上的岗位——钢铁工人,正是新中国的年轻人最向往、最崇拜、最时髦的职业。
  这一年,雷锋刚满18岁,也到了一个“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年纪。
  与雷锋一起同行的女伴杨必华回忆,出发那天,雷锋穿的是半旧蓝布夹克衫,没有戴帽子,一头浓黑短发盖住了前额,像留了“刘海儿”似的,行李是一个半旧的蓝布行李包和一个沉甸甸的棕皮箱子。杨必华和雷锋早在团山湖的一次篮球比赛中就互相认识,由于缺少能打球的女社员,小个子雷锋被特别允许作为替补队员上场,和杨必华所在的中学女篮队比赛。
  1958年11月12日,是这些未来的钢铁工人们启程的日子,六十多人被编成了三个小组,来自县委机关的雷锋被指定为第三组组长,张建文、望城中学毕业生杨必华、易秀珍和农村姑娘张月棋等人都是雷锋这个组里的成员。雷锋的工作是分发自己小组成员的车票和旅途生活费、清点人数。
  路上,雷锋带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当时最流行的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另一本则是《不朽的战士》,是他家乡的革命烈士郭亮的传记。
  在旅途中,雷锋给杨必华熟练地背诵了一段郭亮被害前写给妻子的遗书。细心的杨必华发现,雷锋的箱子里还有一把“幸福牌”口琴,雷锋那时刚刚开始在学口琴。关于雷锋玩乐器的记载并不多,在50年代能拥有一把口琴的人也不多,它应该还是一种奢侈“玩具”吧。
  第二天上午8点多,火车到达武昌站。因为要换车,可以在武汉逗留七八个小时,在征得招工小组领导的同意后,大家各自结队去市区观光游览。雷锋就和杨必华、易秀珍等人去看武汉长江大桥。
  雷锋看到的武汉长江大桥,此时刚开通使用满一年。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铁路公路两用大桥,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成果,它使得中国人数千年盼望长江“天堑变通途”的梦想成为现实,因此成为当时国人引以为傲的、到武汉必游的参观点。
  后来雷锋曾把这张照片寄给了那位与他临别赠言“分别同学,相会英雄”的女友秦中华。几十年来,秦中华一直收藏着这张照片。而雷锋在临别留言中称他和秦中华两人之间的关系为“革命的朋友,伟大的友谊”。互相赠送照片,互相赠言勉励,是上世纪50年代整个国家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影响下的一种交往方式。
  去鞍钢的火车在北京转车,有几个小时的逗留时间。这是雷锋平生第一次来到北京,他选择了去天安门广场,这几乎是当时所有中国人一辈子都渴望去的地方。
  张建文是和雷锋一起去天安门广场的同伴之一,他回忆道:“雷锋在走到金水桥前时,问我,毛主席住在天安门城楼上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