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255-全球中产阶级报告-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于权力精英和现代巨型官僚组织等级制度中的新中产阶级需要健全相关法律(法理权威)来保护其权利。    
    在具有多种个人主义色彩的文化影响下,中产阶级尽管已经进入组织内,成为组织人,但他们的独立的意识将依然存续,他们仍然是美国社会民主的基石。    
    通过考察美国中产阶级的发展与形成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中产阶级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教育、政治、文化特色。脱胎于农业社会的美国老中产阶级,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平等观念。作为独立的有产者,他们建成了一系列民主政治体制来保护自己的自由和民主,“政治参与、对权力的限制以及对法律的倚仗”使得美国的民主传统经久不息。新中产阶级则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来的,公司的发展与新中产阶级的形成与转变息息相关,中产阶级由于进入工业体制内,他们由农业社会的有产者——农民或者小企业主——变为依托公司、出卖脑力劳动的雇员,美国在教育、政治、文化上都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20世纪成为“美国世纪”,成为“普通人的世纪”。一方面,新中产阶级从某些方面失去了政治独立性,是因为他们在经济上的不自由,使他们只能如福塞尔所描绘的那样刻意淡化自己的中产阶级身份;另一方面,民主的传统和个人主义思想使他们未在政治上完全退隐,他们对垄断的反抗,对专权的反抗,乃至他们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刻意回避都是这方面的例证。他们乐于享受,但并未沉沦;他们深陷于体制之内,但又有反抗的可能。当然,美国社会存在阶级分化,并且贫富差距还在日益扩大,以致关于“中产阶级正在式微或者已经消失,美国只有穷人和富人,没有中产阶级”、“中产阶级是依附阶层而非独立阶层”等呼声不绝于耳,无视美国中产阶级社会的这些特性或者发展趋势是片面的。但不论怎样,中产阶级在美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队伍庞大的社会群体,今后仍将以其个性、知识和民主意识作为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而存在。    
    


第六部分:美国(下)神话的建构和幻灭一神话的缘起(1)

    大多数学者和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橄榄型”社会、中产阶级帝国。与“中产阶级”这个概念共生的有以下一系列形容词:民主、平等、大同、共同富裕、稳定等。这些附着在“中产阶级国家”令名之下的属性似乎是不证自明的社会事实。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向世人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美国,一个富裕的国度。并且很多人还认为美国和以往所有富裕国度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没有贫富悬殊,它的富裕是被大部分人共享的。人们认为在美国这样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国家里,没有贫穷,政治清明,社会问题都会随经济的发展迎刃而解;教育、科技的成果和管理、专业人员新阶级的壮大使美国成为一个自动化社会。总之,很多人认为美国不再有贫富两极对立,它是一个同质性的、富裕的、中产阶级“大同”社会。所以,即使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那样的环境下(美国国内战争、暗杀频频见诸报端;社会出现普遍的贫困和营养不良;大城市处于危机状态中;人们面临着日渐迫近的生态灾难等社会恶性现象),即使社会评论也对美国现状表示怀疑,而美国民众的怀疑和否定情绪也从未波及到美国是富足的中产阶级社会这个观念。人们仅仅对这种理想蓝图进行了修正:他们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由于越战这个突发事件,与美国的社会结构没有关系;城市危机也被视为是人们上升的期望值和经济公共部门相对不足的后果;贫困问题则被视为种族危机的表现,是种族歧视将有色人种排斥在普遍富裕之外的。    
    美国“中产阶级社会”神话的衍生与美国人独特的社会心理相关。正如上章提到的民意测验显示,绝大多数美国人自称为中产阶级。因此,很多学者根据此测验将美国乐观地贴上了“中产阶级社会”的标签。但是仔细揣摩,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中产阶级社会答案的粗略之处:这次调查的组织者在向应答者征询:“您认为自己属于那一个社会阶层”时,只向应答者提供了三条选择答案:上层阶级、中层阶级和下层阶级。这个问卷是很粗糙的,因为出于趋同心理,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纳入中等阶层。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这种大多数民众自我认同为中产阶级的社会心理是如何形成的?而且,阶级心理的形成不仅与该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经济关系有密切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从社会历史、文化角度加以分析。    
    在美国,自居中产阶级更像是一个有趣的社会文化现象,往往与财富没有太大的关系。虽然多数人声称自己为中产阶级,但是“这些声称自己是中产阶级的人不一定拥有相当的财富……餐厅服务员、工厂工人、企业主管、股票经纪人等都坦然以中产阶级自居。”理查德·隆沃思:《全球经济自由化的危机》,北京:三联书店,2002,第111页。福赛尔在《格调》一书的开端就不无讽刺地描摹出美国人对平等神话的本能迷恋。对处于社会底层的蓝领和白领阶层而言,中产阶级的神话有助于消除等级森严的不快,另外也给了工人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感觉。对上层中产阶级、专业人员、管理者而言,神话将他们高出平均水平的收入和特权合法化了。简言之,中产阶级神话源于人人平等的母题。与其说美国是一个中产阶级国家为一个社会事实,毋宁说这更是一个历史、文化、经济诸因素相互影响、纠结生成的主观建构,是一个流传甚广的“美国神话”。    
    一神话的缘起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这个美国神话形成的客观基础。殖民时期、独立战争时期乃至20世纪50年代的“黄金岁月”等独特的美国历史经验共同作用形成了美国人“美国例外”的民族心理。历史集体记忆、怀旧心理和崛起的大国政治理想与此民族心理有着极大的关联。    
    我们应该承认,任何神话必然有其客观基础,“风起于青萍之末”——不存在任何社会事实,也就不存在可夸饰的神话内核,那神话就无从说起。诚如上章所言,美国中产阶级的形成是美国自由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而历史文化因素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维度。新大陆开辟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是政治乃至经济机会的均等性、文化的夷平性。新大陆的殖民者往往是欧洲社会的边缘人、被放逐者,他们对欧洲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有一种本能的厌恶。1620年,102名清教徒为了逃离本国的宗教迫害,乘五月花号抵达了新英格兰殖民地,在上岸之前,这群移民即拟定了《五月花号公约》,并由41位成年男子共同签署。由此我们可以说,美国文化精神的雏形在五月花号上已然形成了。移居新大陆的殖民者们虽有许多差异,比如阶级地位的高低与不同,但在新大陆百废待兴的环境中,谁也无法保留自己原有社会地位和特权。他们熟悉权利观念和自由原则,他们也开创了自治的传统,移民们相互之间的感觉是平等的。这些都构成了美国理想的根本基础。“美国是自觉的、有意识地要把自己造成一个新国家……人人平等;都有争取成功的自由;没有人受到排挤和压迫……学校里是这样教的,文字和历史书也是这样证实的,全国普遍接受,并成为美国箴言的组成部分。”奥托·纽曼、理查德·佐萨:《信息时代的美国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第37页。在只要有理想几乎就能实现的历史背景下,美国人的自信心就是这样积淀了下来。这种社会心理后来就慢慢演变成为一种平等主义心理倾向:在美国,机会、财富对所有的人敞开。这种心理倾向一直持续,甚至成了大多数美国人理解美国现代社会的先验模式。所以,即使早在20世纪初开始之前,随着美国工业经济的发展,阶级压迫、剥削以及贫富悬殊等各种“阶级社会的标识”,已然不比任何国家严重。在至少不比其他国家逊色的社会环境下,美国人依旧自认为美国是平等、大同的中产阶级国家。“一个有意义的现象是,在以往的好几代美国人中的大多数人都把自己看成‘中产阶级’,但在所有的欧洲人中有一半自称‘工人阶级’。”    
    


第六部分:美国(下)神话的建构和幻灭一神话的缘起(2)

    奥托·纽曼、理查德·佐萨,同前引书,第41页。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历史记忆的力量所在。    
    从相关资料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新大陆开拓时期阶层间流动和上升的容易之处:在弗吉尼亚殖民地的早期时代,上升到绅士行列的机会并不罕见。直到1700年前后,白人移民在弗吉尼亚可能比在英国时要富裕。由于劳力不足,工资就较高……记录说明,17世纪后期的弗吉尼亚已有大批的“自耕农”,即拥有20~500英亩土地的人。在社会上层,携有中等资本前来的人可能还有较好的机会扩大自己的资本;并且,同样数额的金钱在弗吉尼亚比在英国可以买到更高的社会地位。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开拓历程》,北京:三联书店,1993,第112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早在建国初期之时,阶级间的流动是相当顺畅的,这对一个社会的稳定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没有什么种族障碍足以阻止时来运转或发愤图强的劳动者发迹。因此直到1700年左右,那段时期仍然算得上是弗吉尼亚‘民主’的美好时代。”同上引书,第113页。这种情况正是美国梦的渊薮,我们可以在很多美国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看见美国梦的痕迹。美国人在遥想这段黄金岁月的同时,不免发出“祖上曾经阔过”的感慨,像任何一个富贵之家的后裔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