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家的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地下岗问题比较严重,而浙江的下岗问题不严重,特别是温州一带没有下岗职工,那里不叫下岗叫转岗,而且似乎都很正常。温州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民营经济,市场化程度特别高,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一对孪生兄弟,是相得益彰的。只有民营经济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只有市场经济发展了,才能有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这两者可以非常好地结合在一起。改革开放以后,浙江人是从很小的生意做起的,从挑着担子“鸡毛换糖”干起来的。    
    浙江的市场经济发展主要是有一种商业文化的支撑。浙江历史上没有经过多少战乱,从历史上来讲它是吴越国,商品经济相当发达,当时越王勾践手下一个叫范蠡的谋士,便日后经商成为一个大商人,后人称为陶朱公。温州、宁波一带的人自古以来就有经商的传统。浙江人普遍能够吃苦,有很明确的财富观念,他就是要发财致富,而且没有限度。他们不仅善于经商办企业,而且以经商办企业为乐趣。整个社会对有钱人都有一种认同感,没有什么“红眼病”的事情发生,你有本事赚钱,那我也要去赚!从他们的行为模式来看,功利主义当头,讲究“实干和实效”,形式上的东西比较少。在政治上的抗干扰能力也比较强,不管上面或是左邻右舍刮什么风,他们照样做自己的生意。而且浙江各级政府对自己的功能定位得比较好,过去讲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就是放手让群众去干。    
    我1993年以后来浙江亲身经历过几次浙江理论界的讨论,自由讨论的氛围相对来说较好,“扣帽子”、“打棍子”的事情很少听说。比如对温州模式的讨论,过去就有各种观点,有人认为温州就是在搞资本主义,有人认为就是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实践最后证明观点正确的人,不会趾高气扬地说“我胜利了”,那些在讨论当中坚持认为温州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也在实践面前改变了自己的观点。有些学者像史晋川,还有我们学校一个副院长,也是研究温州模式很有名的,他们当时可以说与正统观点相对,但一直坚持肯定温州模式。官方对此虽然也会有一些说法,比如:某个宣传部长有时候也会说这观点不对,但是从没有采取什么行动,还是允许知识分子谈自己的观点。我们学校的那个副院长当时讨论的时候是一般的学者,后来还是提拔当了副院长。    
    浙江的理论界可以讨论姓“社”还是姓“资”?温州模式到底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但在实践中还是让大家干,政府主要所做的事不是用行政手段去干预市场经济,它认为市场的问题应由市场自己去解决,市场以外的、市场本身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来解决。政府所抓的工作就是进行宏观的规划,比如到哪一年应达到什么目标。还有就是提供公共产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基本设施,这个问题靠市场是解决不了的,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方面的建设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比如说一条路建好了,谁都可以走,当然谁都不愿意投资,因为它没有回报。所以就要由政府来提供诸如公园、剧院、通讯设备等公共产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    
    因为政府的功能定位比较好,群众又有一个工商传统作为支撑,所以这么多年来浙江的经济发展势头不减,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在全国其他地方的经济出现滑坡的时候,它仍然没有滑坡,这就表明民营经济充满着一种内在的活力,也说明浙江人的精神是非常可嘉的。现在全世界到处都有浙江人,特别是北欧、西欧这些地方,他们许多人也没什么文化,也不懂外语,但他们就是敢到处闯。这就像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新兴的资产者为了发财敢于冒险,找遍全世界的角落都敢去冒险。    
    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规模很大,收入很高,在温州百万富翁是很一般的,很多都是千万富翁,还有不少甚至是亿万富翁,在温岭百万富翁也不算富,整个浙江有钱的人真是太多了。我认为这里客观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中产阶级,按我们国家的情况叫中产阶级,而不叫资产阶级。这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一个中产阶级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就是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人数增多了,而且在产业结构中出现了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型。    
    我觉得企业家这支队伍对社会推动作用是相当大的,私营企业家队伍形成以后,对各级政府的行政行为有影响,因为政府要出台一个什么政策,要看看是不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那就要听听这些人的意见,甚至要看这些人的脸色行事。所以现在不是有人说,浙江有些乡镇里面掌权的不是政府,而是一些有钱的主,我认为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些人有钱,有能耐,有开拓精神,那么他可能会看得高一点、远一点。比如说按传统观念去搞企业的话,企业可能会亏钱,而这些人用新的理念管理企业往往会挣钱,企业搞好了,地方的税收自然就增加了,像浙江这几年税收的增长就非常快。前年的财政收入达到了800个亿,这是指纯利,上缴国家的还不算,有了这些钱可以做很多事情。再说民营企业老板有钱以后,一个人的消费毕竟是有限的。这时他们的资金主要用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再生产,只要一扩大再生产,社会上就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可以缩小贫富的差距。因为原来没有工作的人现在有工作了,可以拿到工资了,贫富差距当然也就缩小了。再一个他们还会投入一些钱做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像浙江一些私营老板,对社会捐助过很多钱,比如:捐钱办教育、办社会公益事业,这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有好处的。    
    现在对民营企业家究竟怎么看?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说他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三个代表”的提法是在广东高州讲出来的,但在这之前,江泽民和其他一些领导人都来过浙江考察私营企业,浙江经济的高速发展无疑给他们以深刻印象,他们肯定看到了民营企业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你说国有企业这么搞,那么搞,但投入的钱大多像丢到了无底洞,在总体上总不见成效。浙江的经济却没让国家费什么事就发展得很好,而且还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我觉得这个对国家领导人的决策是起了作用的。他们对浙江企业家做过一些调查,发现浙江的企业家在成为私营企业主之前,有90%以上都不是手头早有启动资金,他们原来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农民,有的是机关干部,都是白手起家。他们原始资本的来源有50%以上是个人劳动所得的积蓄,还有的是向亲友借的。当然在起步阶段对打工人员也可能存在剥削或其他什么的,但他们的成功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投入了资本等要素,再一个就是管理。    
    一个社会如果像浙江这样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中产阶级,那么整个社会的发展就不一样,比如说发展旅游事业,在这里有很多私人老板投资去搞,国家只要制定政策从宏观上去约束就可以了,比如规定要保护好生态,你投资开发的土地只能占其中多少,要保持多少绿地。一般来讲有了这些民间资本的注入,当地的旅游业很快就会活起来。再比如,农业是政府最发愁的,传统农业怎么转化在哪里都是令人头痛的问题,但民营企业投资搞农业,可以加快传统农业转成现代农业的速度,至少浙江现在是比较快地朝这个方向转。有的民营企业也愿意投资教育,像浙江的万里学院等民办学校就有不少是民间老板投资的。投资教育应该是非盈利的,至少是盈利比较少,但他们投资办教育对促进整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起了蛮大作用。    
    此外,民营经济的大量发展,对于形成市场经济社会所必需的道德观念也十分重要,比如说现在的道德观念就是要讲诚信。为了诚信,会派生出许多社会的中介组织。因为有的问题市场解决不了,政府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就要通过社会来解决,所以社会就产生了一些中介组织,像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信息中心、技术中心、人才交流中心、技术转让等等社会组织。这些年浙江的中介组织发展得比较好,它们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这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走向完善的一个标志。    
    浙江人对解放思想的认识要比其他省区更加深刻,更加切身。这是浙江现代化进程重要的基础,也是浙江现代化道路从民间迈出的根源。    
    浙江民营企业家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分量日愈加重的同时,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影响也日愈扩大。


第一部  饱满又参差的风景浙江;自下而上的力量(4)

    史晋川:浙江现代化的进程到底是怎样启动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复杂。无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改革开放的思想路线是直接的导因,但问题是,同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某些省区的现代化进程则不如浙江。由此判断,浙江肯定存在着一些其他省区所不存在的特殊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浙江现代化的内因,则是浙江民间长期潜存着的物质利益冲动。    
    改革开放之前浙江的许多地区,地下包工队、黑市交易、长途贩运、高利贷等,与当时的体制根本冲突、有着巨大政治经济风险的牟利行为,就已经普遍存在。许多人曾为此轻则挨斗,重则判刑,甚至丧命。直至1982年,在当年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斗争中,乐清县柳市镇还打击了“八大王”。“八大王”实际上是该镇具有代表性的八大个体经营专业户。当时7人被判刑,1 人在逃,全国通缉。    
    改革开放之后也不太平,尤其是温州,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