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家的事-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又是很好的朋友,他曾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解缙的儿子,后来一听说他们全家发配到铁岭就要悔婚,但女儿坚决不同意,说既然定了婚,我就要等他。最后到宣宗时代,解缙的儿子由东北回来了,胡广的女儿仍然嫁给了他,这个爱情故事很是感人。    
    对于死于非命的解缙而言,有几个人看过那经八国联军烧毁与抢夺、只存世800余册的《永乐大典》呢?不要说国人,今天又有多少江西人知道这位曾经像彗星一样划过明朝天空的乡贤呢?


第三部  今天曾经的驿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2)

    胡平:解缙18岁时参加江西乡试,获第一名解元,次年又与长兄、妹夫在京参加会试,同榜登第,一时轰动了京师。当他被授官中书庶吉士,得以侍从于朱元璋左右时,民间传说比一张饭桌高不了多少的他,却毫不委琐,潇洒、自负而又疏狂。上任刚一个月,地点在宫里的大庖西室,朱元璋同解缙谈了一会时政后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下去后,解缙激动万分,当天便写好一封万言封事上呈,他批评朱元璋“用刑太繁”,文中为后世创下“国初至今,将二十载,无几时无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的名句。解缙又规劝朱不必去读《说苑》、《韵府》一类杂书闲文,应该重用士大夫进行以儒学为核心的修书,以平息一些知识分子们私下“士不为君用”的牢骚……这就是著名的《大庖西室封事》。    
    自洪武元年登基起,朱元璋屠灭功臣名将,铲除勋戚亲贵,血洗儒林文士,20几年间,据明史专家吴晗统计,当不亚于他打江山时所杀掉的敌人总数。竟有人不怕死,敢在朱元璋面前作石破天惊之言,让朝廷上下对这个矮子顿时刮目相看。    
    解缙又献上字斟句酌煞费苦心的《太平十策》,他以为若要安邦治国,得在诸多方面改弦易辙。这已经犯了一个大忌,是按皇帝的愿望来治理国家,还是按你解缙的面貌来改造朝廷?接着他替工部郎中王国用起草奏疏,为李善长所谓“佐胡惟庸”谋反鸣冤叫屈,此公当年与朱氏同一心,出万死,朱氏得天下后,被封为韩国公。良弓藏,走狗烹,这是人人不说、但人人心里雪亮的事情,他却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明太祖心里一定七上八下,可终究没有让自己树的这位“恩犹父子”的典型脑袋开瓢、凌迟剥皮。他要解缙随父还乡,“益令进学,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传位太孙,是为惠文帝。远在吉水的青灯冷窗下打发日子的解缙,以为在这朝廷换主的时候不能没有自己“保驾护航”,他匆匆赶往南京,可一下船,便被“有司劾缙违诏旨”,因为他离十年还差两年。他上下活动,四处求援,好话说尽,终被惠文帝召为翰林待诏。他总想做官场明星,当皇帝近臣。若干年后藩王朱棣从北京打到南京,夺了他侄子的江山,史称“靖难之变”,方孝孺等重臣拒不合作,他竭诚拥戴,长袖善舞。永乐年初成祖成立内阁,阁臣开始参与机务,内阁逐渐成为明朝的权力中枢,解缙以进内阁第一人而名载史册。好几年里,凡“大制作”,皆出自他手。有时半夜他也被叫进宫中,已上床就寝的朱棣赐坐榻前,告以机密重务……    
    但一个恃才傲物的文人的解缙,总是压倒了一个临深履薄、见风使舵的做官的解缙。满朝文武怀疑他永乐二年借主考会试又担任廷试读卷官之机徇私舞弊是一例,还有比这更严重的事情——    
         
    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丘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太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    
    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明史》卷一四七《解缙传》)    
    本来这场立嫡之争,与解缙干系不大。皇二子朱高煦长得魁梧彪悍,勇猛善战,在“靖难”中征战有功,且多次解救其父于危难,当时朱棣便向他透露了这番意思。极想拥戴他为皇储的还有以丘福为首的靖难武臣们所形成的一个军人集团。皇太子朱高炽,体胖性仁,有儒雅之风,爱和文人们泡在一起吟风唱月。首劝明成祖立太子为储的是兵部尚书金忠,靖难期间金辅佐太子居守,对其仁厚之心有所感应,此外还有一班文臣,他们强调的是王朝政治里立嫡以长的传统。对解缙来说,这本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作为文人才子,他显然不愿效力于一个 “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的朝廷;可公开支持太子为储,逆拂了成祖的夙愿,又开罪了那个因靖难而头角峥嵘的军事集团,这便等于为自己埋下了一筒火药。    
    当金忠将立储之争一事告诉他时, 已年届不惑的他顿时做了热血青年,其态度之鲜明,其游说之频繁,一下让金忠退为了二线。朱高煦、丘福等人随之将解缙之议在朝中传播开来,并在成祖面前告了他“泄禁中语”,本来就心境恹恹不快的朱棣,顿作雷霆之怒……    
    解缙先是被赶出内阁,命其与姚广孝一起主持编撰《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装订成11;095册,由2;000多名写手抄成,总计3。7亿字,是清朝《四库全书》前的一部史无前例的大书。可以说没有《永乐大典》,就不会有《四库全书》。当代作家李国文曾评说道:“中国的文人很多,中国的大文人也很多。但是能主持编撰这样煌煌巨制的帅才,恐怕也就只有明之解缙,清之纪昀,堪当重任,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第三位。”    
    6年后,解缙遭贬黜为广西布政司右参议。几乎刚到任上,又被谁暗扫一脚,命他去更偏远的交趾。一年后,他入京奏事,正值成祖离京,在那雄赳赳军事集团的簇拥下北征。解缙不顾瓜田李下之嫌,6年的冷板凳坐下来仍没有扑灭他胸中旺盛的政治热情,大概他还盘算着要在大明王朝未来第四任皇帝的朝上东山再起,风云际会,他去谒见了监国的太子朱高炽。此事很快传到朱高煦耳朵里,他以“私觐太子”有谋反之心状告以朱棣,解缙被投入大狱,开始了长达3年半的牢狱生活。    
    关于解缙的死,史述不甚详,但能肯定的是与酒有关——    
    十三年(注:指永乐十三年,即1415年),锦衣卫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明史》卷一四七《解缙传》)    
    在雪地里冻死的解缙,年仅47岁。    
    解缙彻底获平反,恢复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之官衔,已是在死后175年了,这时已是万历十八年,即1590年。    
    吉水还出过一位在履历、仕途、出身、学位上都和解缙有些相似的大文人,这就是欧阳修。他们都为翰学士,都在帝王身边做过侍读学士,最后的命运亦都被那烛影斧声、险象环生的封建政治给吞没,一位被帝王所杀,一位遭帝王放逐。但有所不同的是,欧阳修以一种悠闲的方式来打发下台后的日子,因为有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每日又常常是棋一局,酒一壶,加上老翁自己,他便以“六一居士”自称,终老于安徽,并以传世至今的诗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可对于死于非命的解缙而言,有几个人看过那经八国联军烧毁抢夺、只存世800余册的《永乐大典》呢?不要说国人,今天又有多少江西人知道这位曾经像彗星一样划过明朝天空的乡贤呢?    
    杨士奇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左右逢源,上下通达,却又不丧失原则,这恰恰符合古代的治国之道。所以他能够成为五朝元老,在位40来年,活了80多岁,最后得以善终,在首辅的位子上去世的。


第三部  今天曾经的驿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3)

    方志远:杨士奇有解缙的才华,但他的思想不具备解缙的敏锐性,没有解缙那种对人对事的尖刻,他离开办公场所以后决不言公事。他能韬晦自己,胸怀比较开阔,通达圆滑,知道进退,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典型的官员形象。    
    他与解缙的性格对比,通过两件事可以看出来,解缙对别人收贿抨击得非常厉害,动辄骂别人是贪官污吏。杨士奇不是这样,有一年广东的一个官员向京官行贿被揭露出来,并且送礼单都查抄出来了,上面有很多京官的名字,但没有杨士奇的名字。明宣宗说这批人都是贪官,应予以严惩,这上面没有你的名字,可见你是廉洁自好的。杨士奇却说出另外一番话,他说这事实际上不算受贿,那个广东官员送给他们的都是土特产品,这些收礼的官员都是当时去送行的人,这是官场上的人之常情。为什么没有送给我呢?因为他离开京城时,我正好生病没有去为他送行,所以,他后来派人送来的礼物就没有我的份……    
    再一件事是,明宣宗即位以后,汉王谋反,实际上这次谋反是被逼反的。中国历史上的多次叛乱大多是被逼的,最高统治者把强大的地方势力看成是一个不安定因素,但又无法铲除,于是不断地施加压力,逼得对方自己跳出来,然后找一个口实加以剿灭。平定汉王的叛乱以后,有人提出赵王与汉王是串通一气的,于是有一位当时与杨士奇齐名的福建籍大学士杨荣,立即提出趁着这股兵势把赵王也灭了。杨士奇坚决反对派兵镇压。他说皇上只有两个叔父——一个汉王,一个赵王,如果这样做了,皇上以后如何面对祖父和父亲?赵王的谋反并没有任何迹象,不如写一封书信派人送去,让他善自珍重。结果这封书信一到,赵王亲自来京城请罪了。    
    杨士奇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左右逢源,上下通达,却又不丧失原则,这恰恰符合古代的治国之道。所以他能够成为五朝元老,从建文帝、永乐帝、明伦宗、明宣宗,一直到明英宗,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