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回鹘
  回鹘(hú胡)即唐之回纥。唐末,回鹘政权衰落,为黠戛斯(即吉尔吉斯)人摧毁。少部分回鹘人移居唐的边境,绝大部分分三支向西南迁徙:一支南移河西地区,称河西回鹘:一支西去西域,以西州(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为中心,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另一支远徙葱岭以西,称葱岭西回鹘。①河西回鹘 河西回鹘分布在甘(今甘肃张掖)、沙(今敦煌西)、凉(今武威)、秦(今天水)等州和贺兰山、额济纳河一带,以甘州为中心,亦称“甘州回鹘”。唐后期,河西、陇右为吐蕃人控制,河西回鹘曾役属于吐蕃。张议潮占据瓜沙十一州后,河西回鹘又一度归附张氏。五代时期,吐蕃衰弱,河西回鹘曾控制过兰州(今属甘肃)和河州(今临夏东北)地区,后又打败瓜、沙张氏政权,并使之成为它的附庸。后来西夏兴起,攻占了甘、凉、瓜、沙等州,河西回鹘又附属于西夏。西夏为蒙古灭后,河西回鹘又归属蒙古。河西回鹘以畜牧业为主,同汉族和中原王朝基本上保持了友好关系。西州回鹘 西州回鹘在立足之后,很快向西扩展。北宋初年,其辖境已经西至龟兹(今新疆库车),东邻沙州,北越天山,南至大漠。它在这一地区建立了高昌封建政权,都于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西辽建立后,高昌政权成了西辽的附庸,西州回鹘改称畏兀儿。蒙古兴起后,又归附于蒙古。西州回鹘仍以畜牧业为主,但农业也较发达。与中原王朝保持友好关系。葱岭西回鹘 葱岭西回鹘主要分布在今楚河(在今中亚地区)一带和我国新疆西部。北宋初,其势力逐渐强盛,建立了喀喇汗王朝,首都在八剌沙衮城(今中亚托克马克东南)。十二世纪末,为西辽所灭。喀喇汗国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狩猎。其文化较发达,重要城市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是中亚著名的文化中心。
  2。吐蕃
  唐末,吐蕃内部纷争,政权瓦解,分裂为众多部族,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各有首领,不相统属,散布在今青海、西藏、甘肃、宁夏等地。其中一些部族相继归附于中原王朝,称作“熟户”,其余的称作“生户”。北宋建立后,同吐蕃各部基本上保持友好关系。十一世纪初,居于今青海东部的吐蕃唃(gǔ古)厮罗部逐渐兴起,成为吐蕃最强大的部族,在宗哥城(今青海西宁东南)建立政权,辖有湟水流域及今青海、甘肃部分地区。唃厮罗接受宋的封赐,与宋保持密切关系,对抗西夏。治平二年(1068年),唃厮罗死。其子孙继续奉行与宋修好、抗击西夏的政策,政权延续约百年,后因内讧而崩溃。
  3。大理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建立的“大理国”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的政权。它以洱海地区为中心,辖有今云南全境和四川西南境,分为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境内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大理政权承袭了南诏以来的各项制度,实行封建农奴制的统治。对外同四邻基本上没有武装冲突,因此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畜牧业、农业、手工业均相当发达。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大理人还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一套本国内通用的文字,叫“白文”或“僰(bó勃)文”,流传了二百多年。北宋初年,大理与宋朝之间基本上没有往来。熙宁九年(1076年),大理遣使向宋贡献地方产品。政和七年(1117年),又向宋贡马及麝香等。宋徽宗封其国王段和誉为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从此双方往来增多。榷场贸易和民间贸易均很活跃。
  4。壮族
  壮族的社会 早在唐朝以前,壮族(旧作僮族)人就聚居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广西、云南、越南交界的地方,一般称之为“西南蛮”或“广源蛮”,有时也泛称为“溪峒蛮”。唐朝在这些地区先后设置了五十多个羁縻州县,以壮族首领为长官。北宋把岭南地区划分为广南东、西二路,壮族聚居地在广南西路,宋政府仍在这里设置羁縻州、县、峒①五十余所,由壮族部落首领任知州、知县、知峒。壮族以农业为主,多种植水稻,矿冶业和纺织业也有相当规模。侬智高的反宋斗争 十一世纪初,壮族侬氏聚居的广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名义上是宋的羁縻州,但因地理位置的关系,被交趾(今越南)控制。十一世纪四十年代,广源州壮族酋长侬智高起兵反抗交趾,建立“大历国”。不久,侬智高兵败,为交趾兵俘虏,但很快被释放。后又起兵,攻占安德州(今广西靖西),建立“南天国”。此后,他多次遣使向宋献金、银、驯象等物,要求宋廷册封他为邕桂节度使,宋因顾虑同交趾的关系而予以拒绝,于是他心生怨恨,起兵反宋,在皇祐四年(1052年)以后,相继攻占了今两广的许多地区,并在邕州(今广西南宁)建立大南国,自号仁惠皇帝。宋廷于皇祐五年(1053年)派枢密副使狄青率三万大军南下,会合两广军队,直攻邕州。侬智高大败,大南国灭亡。侬智高反宋失败后,宋政府加强了对壮族地区的统治,往戍岭南的军队及汉族迁居岭南的人民日益增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进一步传到壮族地区,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发展和密切了汉壮两族人民间的友好关系。
  七、金灭辽和北宋
  1。金国的建立
  女真族的兴起 女真族的前身是隋唐时期的黑水靺鞨。唐末五代时,始称女真,为渤海国所统治。辽灭渤海国后,女真族又受辽统治。辽把数千户女真强宗大姓迁往今辽宁地区,过定居农耕的生活,入辽户籍,称熟女真。仍住松花江、黑龙江的女真人,过着游牧生活,未入辽户籍,称生女真。后来建立金国的完颜部就是生女真的一个部落。完颜部原居于按出虎水(今黑龙江阿城东之阿什河)附近。十一世纪中期,完颜部在乌古乃做酋长时,日益强大,开始向外扩张,势力所及,北到今黑龙江两岸,东达今日本海边,东南至今图们江、鸭绿江流域。至此,生女真逐渐形成了以完颜部为中心的部落联盟。但是,女真族的发展受到辽政权的阻碍。辽统治者残酷地剥削和压榨女真人,激起了女真人的反抗。阿骨打建金 十二世纪初,乌古乃的孙子、女真族杰出的英雄完颜阿骨打继任完颜部酋长和生女真部落联盟首领。他智勇双全,深得部众的爱戴,成为众望所归的民族领袖。阿骨打于辽天庆四年(1114年)誓师反辽,随后攻占了辽河以东原属辽国的大片地区。天庆五年(1115年)正月,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①,建元收国,都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南),阿骨打即金太祖。当年秋,阿骨打率金兵夺取辽重镇黄龙府(今吉林农安)。辽天祚帝亲率七十万大军前往讨伐,后因内部不稳,急忙撤退。至护步答冈(今黑龙江五常县西)被金兵打得大败,死者相枕百余里。辽从此元气大伤,无力与金相抗。金收国二年(1116年)到天辅四年(1120年),又先后攻占了辽的东京和上京,基本上控制了今东北地区。金国在建立之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阿骨打比较注意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重用一些汉化很深的渤海人做谋士,因此金吸收了先进的汉文化,参照汉字创制了女真文,国力日益强盛。
  2。辽的灭亡
  宋金海上之盟 金连胜辽军的消息传至北宋,宋朝君臣想乘机灭辽,收回幽云十六州。宋徽宗数次派使臣泛海出使金国,终于在宣和二年(1120年)与金缔结盟约,规定:宋金两国地位平等;宋金夹击辽,长城以北的中京由金攻取,长城以南的燕京(即南京,今北京)由宋攻取,灭辽后,燕云地区归宋,西京之地待拿获天祚帝后给宋(平、营、滦诸州的归属未定)宋给辽的岁币转送金国。这件事史称“海上之盟”①。金灭辽 宣和三年(1121年)底,金军大举攻辽,一路势如破竹,次年正月克辽中京,四月又克西京,辽天祚帝率少数残兵退入沙漠。这时,宋在金的一再催促之下,也派宦官童贯等率军两次攻打燕京,但均被辽军击败。无可奈何,只好约金军夹攻燕京。十二月,金兵由居庸关南下,攻占了燕京。金占燕京后,不愿践约,将燕京归宋。后经反复交涉,金才同意将燕京及所属六州(涿、易、檀、顺、景、蓟)归宋,宋则答应每年以一百万贯钱作为代价,附在当年的“岁币”中一起交给金朝。宣和五年(1123年)秋,阿骨打在返回上京途中病死,其弟完颜吴乞买继位,是为太宗。他于宣和七年(1125年)派兵西进,擒获辽天祚帝,辽亡。西辽 辽朝末年,政治黑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严重。贵族耶律大石(1087—1143)很有才能,通晓契丹文和汉文,曾中进士。他向辽天祚帝言事,天祚帝不听。在辽朝将亡之时,他率契丹一部西走,对沿途的部族势力,或击败,或招降,直至中亚。重新建立以契丹人为主的国家,大石称帝。1124年,也就是辽灭亡的前一年,以虎思斡耳朵(今托克马克附近),其疆域西至今阿姆河,东至和州(今新疆哈喇和卓),幅员万里,史称西辽,亦称哈喇契丹。西辽在传播中国文化,开发中亚,促进中国和中、西亚及欧洲的文化交流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西辽建国八十八年,于1218年为蒙古所灭。
  3。北宋的灭亡
  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 徽宗在位的二十五年(1100—1125年),是北宋统治最黑暗的时期。徽宗宠任的主要官僚、宦官,是时人称之为“六贼”的蔡京、王黼(fǔ甫)、朱勔(mián免)及宦官李彦、童贯、梁师成等。他们代表着当时的腐朽反动的大官僚大地主利益,依仗权势,无恶不作。徽宗本人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他迷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终日听道士说法,疏于理政;又沉湎于享乐,命童贯在苏、杭设“造作局”,集中几千工匠,搜刮民间原料,制造各种工艺品。又派朱勔在苏州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