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恍┛赡芊⑸奈侍猓拐伪3智迕鳌
3。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唐太宗时,君臣们都很重视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方针政策。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残酷剥削人民的“亡国之主”是咎由自取。如他说:“齐主(北齐后主高纬)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齐主是也。”③唐初的赋税徭役都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是力役减轻了很多。在征发力役时,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唐太宗即位之初,关东、关中各地连续数年发生水旱霜蝗等灾,灾民很多。太宗下令免除受灾地区的租赋,开官仓赈恤,并准许灾民到非灾区就食,还拿出御府金帛为因灾荒而出卖子女者赎回其子女。为减轻人民负担,太宗精简政府机构,把中央官员从二千余人减少到六百余人,并省了许多州县,还节约了政府开支。唐太宗曾派使者到突厥,用金帛赎回隋末被突厥虏去的男女八万余人,还放出宫女三千多人回到民间,这些都对稳定社会秩序、增加社会劳动人手起了作用。为解决耕畜不足,曾与突厥等少数民族“互市”,换取了大量马、牛,用以耕田。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再加上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使农业生产连获丰收,米价最低时每斗不过三、四钱,流散的人民逐渐返回故乡。社会生产逐步恢复、发展,出现了一派太平景象。
4。 华戎同轨 爱之如一
在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唐太宗虽曾多次派兵反击突厥、吐谷浑等的侵扰,并进而征服了突厥、吐谷浑等,但他主要还是采取以怀柔为主的羁縻政策。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①对于依附的各族,他一般不改变其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注意保存其部落体制,尊重其习俗。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羁縻府州,任命各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等,以统辖本族。不但基本上不征税,而且还经常给各族贵族以大量赏赐。对于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也很信任,不少人被授以高级官职、册封爵位。还帮助他们的部属,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他通过“和亲”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民族关系。又开通通往西域的大碛道和通往北方边疆地区的参天可汗道,以加强内地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是比较成功的,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唐朝树立了声威。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三、武则天主政
1。则天称帝
武则天(624—705),名曌(同照),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其父武士彟(huò获),隋末为武官,从李渊进入长安。唐初,官至工部尚书。武则天自幼聪慧机敏,兼通文史。太宗时入宫为才人,时年十四。太宗死,她削发为尼。
高宗即位,召入宫为妃。永徽六年(655年),废王皇后,立她为皇后。则天自入宫后,因高宗长期生病,她即参预国政,不久又掌握大权,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死,立第七子(则天所生)李显为帝,是为中宗,则天以皇太后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豫王李旦(高宗第八子,中宗母弟)为帝、是为睿宗,则天继续临朝称制。这时,一些失意官僚以徐敬业为首①,打出拥护唐朝李氏的旗号,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掌权,叛军众至十余万人,一度攻下润州(今江苏镇江)。则天坚决以武力镇压,当年即将叛乱平定。永昌元年(690年),则天又废睿宗,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自称“圣神皇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氏政绩
武则天自入宫为妃掌权,到自立为皇帝,共主政五十余年。旧史骂她“牝鸡司晨”,给她编织了许多罪名。甚至说“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可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她主政时,基本上继续推行唐太宗时的各项政策,因之使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此后唐玄宗时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基础。她的主要功绩如下:削弱士族,扶植庶族 武则天打击削弱士族势力,提拔重用了许多庶族出身的官吏。废除唐太宗时所撰《氏族志》,另修《姓氏录》。打破以往士、庶界限,按照现任官职的高低,另立门第序列。以高级贵族至尚书仆射之姓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为第二姓,都以品位高下序其等级,共九等。凡有军功至五品的,不论出身,都升入谱中,列为“士流”。削弱士族,扶植庶族,具有进步意义。改进科举制度 武则天增加进士科的录取人数,开创殿试制度,亲行殿试。以文词取士,不重经学。还曾增设武举。这些做法都为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和有文武才能的人大开仕进之门。选贤任能 武则天很喜欢正直而有才能的人,又肯破格选贤任能。当时的名相狄仁杰、张柬之,后来开元时期的名相姚崇、宋璟等,都是她选拔的,有的得到重用。徐敬业举兵反叛时,发表了一篇《讨武曌檄》,此文措词激烈,用语刻毒,不仅历数则天种种“罪恶”,还对她个人的品德及私生活进行了恶意歪曲和疯狂攻击。最后还骂她“包藏祸心,窃窥神器。”而以“试观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样的语句煽动人们反对她。可是则天读此檄文之后,不仅未发怒,相反的却询问写此檄文的是谁。在得知是一曾任八品小官的骆宾王所写时,她惋惜并抱怨说:“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①勤课农桑 武则天很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一再下令勤课农桑。州县田畴垦辟,户有余粮的,官长可得升迁;为政苛滥、户口流散的,官长要受惩罚。在她统治期间,户口增殖,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四、玄宗励精政事
1。 李唐复国
则天主政期间,李氏皇族、宗室和许多保守派官僚都激烈地反对她,欲将她置之死地而后快,因之朝内朝外和宫廷之中,斗争剧烈而残酷。武则天杀死了不少以欲“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②为己任的反对派人物。当然其中也有诛杀不当之事。这在当时,成为她的重要“罪状”。又她重用的大臣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结党营私,乱杀无辜,亦成为反对派反武则天的口实。神龙元年(705年),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发动政变,夺了则天之权,迎中宗李显复帝位,废“周”国号,恢复李氏的“唐朝”,中宗为则天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则天不久病死。唐中宗复位以后,皇后韦氏掌权,她勾结武三思,逐杀张柬之等大臣,又毒杀中宗,立重茂为帝(殇帝),自己临朝称制。就在此时,李隆基发动政变,杀韦后及其党羽,拥睿宗李旦复位。李隆基是李旦之子,被立为太子。李旦在位两年,即传位给李隆基,自称太上皇。
2。开元盛世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史称唐明皇①。他在诛除韦后之前,已封临淄王,曾任中央和地方许多官职,经历过不少政治斗争,有较丰富的政治和社会经验。即帝位后,励精图治,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宰相,革除积弊,改善吏治,发展生产。在他统治的前期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即位之初,即采取措施,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曾裁汰冗员,裁减闲散机构,慎选官吏,整顿吏治。又曾亲自复试吏部新任县令,斥退不合格者四十余人。唐玄宗重视农业生产。开元三、四年(715、716年),关东连续发生严重的蝗灾,他接受姚崇的建议,派出专使督察州县大力捕蝗,大大减轻了灾害。另外还在各地大兴屯田,加强对农田水利的管理。高宗以后,府兵制逐渐破坏。开元十一年,玄宗废府兵番上宿卫制,改用募兵制,即招募壮士充任中央宿卫。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又募人戍边。这样的兵制改革,节省了番上、戍边往来于途的大量人力物力消耗,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开元时期是唐朝最隆盛的时期。史书上说:“贞观之风,一朝复振。”②
五、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唐代前期的社会经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之后,就开始迅速发展。
1。农 业
推广铁器牛耕 唐朝的农业迅速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铁犁牛耕进一步推广。在黄河流域乃至今甘肃、新疆地区,铁犁牛耕已普遍用于农业生产。关于这一情况不仅在文献中有记载,在一些墓葬和敦煌、榆林石窟的众多的壁画“牛耕图”中,都有反映。其中多数为二牛抬杠,用长单直辕犁;少数用一牛耕田,犁有双长直辕,亦有短曲辕。犁均为铁制,多使用犁壁(鐴土)。这时在江南地区也推广牛耕,并使用曲辕犁。(唐)陆龟蒙《耒耜经》中详细记载了江东(今江南)所用曲辕犁的结构和使用功效。曲辕犁比直辕犁轻巧,犁辕上躬,便于深耕;牵引点低,犁架平稳;犁辕缩短,回转方便。这是古代步犁中最先进的类型。惟当时使用此种犁者极少,以用二牛抬杠者为最多。据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这时边疆地区也在推广铁犁牛耕。
兴修水利 唐代的水利事业有很大发展。唐前期见于记载的重要水利工程有一百六十多处。遍布于黄河中下游之南北,南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般渠塘,可溉田数百顷。如开元时在文水(今属山西)所修甘泉渠等,溉田数千顷。在彭山(今四川眉县)、武陵(今湖南常德)所修堰渠,各溉田一千余顷。所用灌溉工具也有进步,如辘轳、桔槔、翻车等传统汲水工具,已被普遍使用。此外,还在江南水田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的灌溉工具,其中主要的有水车和筒车。水车和筒车相似,都是用巨型木轮缚若干木桶或竹筒于轮上,随水流转动,将河水汲至高处水槽中,引入沟渠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