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嘁斐!5笔庇忻褚ピ唬骸澳ㄒ邓皇澄洳悖荒菇ㄒ邓溃恢刮洳印!雹俳先嗣癫欢掀鹨澹纯顾镂獾姆炊持巍K镳┪W∷幕饰唬坏貌换苟冀ㄒ怠4哟耍嫌蔚姆牢裱现厮沙凇9279年(天纪三年),晋调六路大军共二十余万人伐吴,次年三月,水师至建业的石头城②,孙皓被迫投降,吴亡。中国自董卓之乱以后,即陷入分裂割据混战之中,时间长达九十年。至此,又归于统一。
  2。晋初的经济。西晋统一中国,改元太康(280—289年)。至太熙元年(290年),司马炎死,此十年间,为西晋的社会经济最好的时期。户调式 户调式是西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是西晋灭吴、统一中国的当年颁行的。晋武帝颁行户调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均分土地,限制土地兼并,以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户调式共有三项内容,即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一、占田制——占田制也叫做占田课田制,是把占田制和田税制结合在一起的。《晋书·食货志》曰:“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②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占田”数是国家准许农民占有田地的数量,“课田”数是国家征收田租(税)的亩数,每亩纳粮八升①。曹魏之制,田租每亩四升,西晋的田租高出曹魏一倍。二、户调制——户调制是征收户税的制度。《食货志》又曰:“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还对边郡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户调”作了具体规定。边郡与内地同等之户,近的纳税额的三分之二,远的纳三分之一。少数民族,近的每户纳賨布(税名)一匹,远的纳一丈。户调不分贫富,以户为征收单位,这对广大劳动人民是很不利的。曹魏之制,每户纳绢二匹,绵二斤。西晋的户调额比曹魏增加了二分之一。三、品官占田荫客制——品官占田荫客制是一种保障贵族、官僚们的经济特权的制度,但也有为贵族、官僚们的占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立“限”的用意,以制止土地兼并和隐瞒户口的情况。《食货志》曰:“其官品第一至于第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每低一品,少五顷,第九品占田十顷。“又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品第六已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一人。其应有佃客者,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无过五十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第六品三户,第七品二户,第八品第九品一户。”庇荫户和佃客,为私家人口,归主人役使,不再负担国家徭役。晋武帝的占田制是以西周的井田制为模式的。在当时的土地私有制下这是行不通的。其限制兼并的用意也难实现。所以此制自公布之后,文献再也未见记载此事。社会经济的恢复 晋武帝的户调式虽难完全实行;但为了保证封建国家的税收,而用行政的办法将大量的流动人口安置到土地上去,进行生产,这对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晋武帝很注意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如在汲郡开荒五千余顷,郡内的粮食充裕起来。又修整旧陂渠和新开陂渠也很多,对于灌溉和运输都起了重大的作用。晋武帝司马炎在位二十六年,尽管他个人的生活奢侈腐朽;但是他制定的不少政策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晋书·食货志》曰:太康时期,“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3。贵族门阀政治。藩王拥兵擅权 司马炎篡魏之后,认为魏的最大的问题是未给宗室诸王军政大权以为皇帝的藩辅。因此,他就学习西周,大搞分封。希望司马氏的统治能因此而“历纪长久,本支百世。”①他封同姓王二十七国,公、侯、伯、子、男五百余国。所封户数几占全国户口的半数。这些宗室贵族位高权大。尤其是诸王,如出镇一方,则拥有重大兵权,又得自置官吏,实是一方的土皇帝;如人在朝中,则居卿相之位,权倾内外,专断独行。这样的情况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制,是西晋政局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曹丕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到了西晋,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正官一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一制度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们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段灼曾对晋武帝说:“今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途)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筚(bì闭)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②这样,九品中正制已不再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③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加速了士族制度的形成,也是西晋的政治迅速走向黑暗的一个重要原因。统治集团奢侈腐朽 西晋的统治集团奢侈腐朽之风是空前的。晋武帝公开卖官,所得之钱都入私囊。他有姬妾近万人,后宫之挥霍无法计算。太傅何曾每天所用饭钱为一万钱,还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他的儿子、司徒何劭(shào绍)每天用饭钱二万钱。外戚王济用人乳喂猪,每次宴会,用穿绫罗的婢子百余人持瑠璃(宝石)器进食。官僚石崇请客,命美人劝酒,客人饮酒不尽,他便以劝酒不善而杀死美人。有一次为一个客人不肯饮酒而连杀美人三个。外戚王恺在晋武帝的支持下,与石崇斗富。王恺用饴糖刷锅,石崇用蜡烛当柴;王恺作紫丝布步障①四十里,石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石崇用椒涂屋,王恺用赤石脂涂屋②;王恺用晋武帝所赐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③向崇夸耀。石崇用铁如意击碎,取出自己的珊瑚树,高三、四尺的有六、七株,“条干绝俗,光彩曜日。”和王恺的那株差不多的还有很多。要王恺挑选作赔。这种“以奢靡相尚”的风气在少数官僚中引起忧惧。车骑司马傅咸上书晋武帝说“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④这些贵族官僚竟相搜刮,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加剧了阶级矛盾。
  四、西晋灭亡。八王之乱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其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惠帝。惠帝是个白痴,皇后贾南风荒淫凶残,是个政治野心家。惠帝初即位,外祖杨骏辅政。贾后为了掌权,即召都督荆州诸军事楚王司马玮入京,杀掉杨骏。这是“八王之乱”①的开始。杨骏死,朝廷推举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guàn灌)共同辅政。贾后因仍未掌权,心中不甘,又让惠帝密令楚王玮杀掉汝南王亮和卫瓘,贾后又以“擅杀”的罪名杀掉玮,从而夺得大权。此后,赵王司马伦又捕杀贾后,废掉惠帝而自立。齐王司马颙在许昌,成都王司马颖在邺(今河北临漳),河间王司马颙在关中,相继起兵讨伦。于是战火从洛阳迅速燃遍大河南北和关中地区。在战争中,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河间王颙、成都王颖先后被杀。东海王司马越于永兴三年(公元306年)毒死惠帝,另立皇太弟司马炽为帝,是为怀帝。前后混战了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至此结束。“八王之乱”是一场大破坏,再加上天灾不断发生,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或死于战火,或流离失所。“五胡”亡晋 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至黄河中下游,四川、甘肃的民族也在川、甘、陕间移动。内迁的主要民族有匈奴、羯(jié杰)、氐、羌、鲜卑,史称“五胡”。内迁民族群众饱受汉官、地主的剥削和奴役,生活十分痛苦。在“八王之乱”时,他们又多被利用于争战,死亡很多,因之不断发动武力反抗。惠帝元康四年至六年(公元294年至296年),匈奴人在谷远(今山西沁源)、氐和羌族在关中先后起义,众至数十万人。永康二年(301年),賨人②在李特的领导下起义,大败晋军,攻占广汉,进围成都。太安二年(303年),李特自称益州牧,建立革命政权。李特战死,其弟李流率领部众继续战斗。李流病死,李特之子李雄为首领,攻下成都,自称成都王。永兴三年(306年),改称皇帝,国号大成。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汾河流域起兵,自称汉王。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年),刘渊称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国号汉。永嘉四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立。次年,派其族弟刘曜攻破洛阳,俘晋怀帝。晋在关中的官僚又拥立秦王司马邺为帝,是为愍(mǐn皿)帝,都于长安。建兴四年(316年),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愍帝,西晋灭亡。   复习题:*1。三国时期有哪几次著名战役?各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2。曹魏屯田的情况是怎样的?*3。九品中正初创时及后来的变化各是怎样的?4。诸葛亮平定南中是用什么策略?5。“八王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重要名词:*董卓袁绍 *曹操 *刘备 *孙权 刘表 *诸葛亮 孟获姜维 *周瑜 陆逊 邓艾 *司马炎 *贾南风 李特 *李雄*刘渊 *九品中正 占田制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八王之乱 *賨人 *夷州…① 原治汉寿县(今湖南汉寿北)。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任荆川刺史,徙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 ① 一说在今湖北嘉鱼境,一说在今蒲圻县西北赤壁山。 ① 魏自以为土德,水得土而活,土得水而柔,故去佳加水,改雒阳为洛阳。 ② 荆州共辖七郡,江南四郡为武陵、长沙、桂阳、零陵;江北三郡为南郡、江夏、南阳。 ① 魏表从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开始。 ②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建安十五年春令。 ③ 《宋书》卷九四《恩幸传·论》。 ①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 ② 《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昱传》注引《世语》。 ③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建安元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