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见证焦点访谈-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心谱写的祝福之歌
  《焦点访谈》建党八十周年特别节目《岁月回响》,运用了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这些封存在历史长河里的宝贵瞬间使整个节目具有了史实般的厚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要把这些散落于各处的资料汇编起来,却犹如大海捞针。同时作为编者不仅要熟知历史,而且要恰当地运用到各个节目中与内容相吻合,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任务最终落在了评论部中心组策划曲长缨身上。
  差事是苦的,但曲长缨却不觉得。他深深地沉浸其中,以致于不能自拔。当找到一段鲜为人知的画面时,他会激动不已,大声招呼协助他工作的宋薇一起感受那早已过去的岁月;当发现一个精彩纷呈的空镜画面,他会一下子从椅子上跳起来,双手击掌:太美了!太美了!那灿烂的样子一如吃了糖的孩子。但是当他没有找到所需的资料时,则会着急地直摇头,嘴里念念有词:怎么会没有呢?那心急火燎的神情溢于言表。在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曲长缨和宋薇仅找来的各种资料带就有三百多盘,从中曲长缨经过剪辑备用的资料带就多达35盘、时长35小时之多!
  为了让这部作品做到推陈出新、精益求精,关海鹰副主任提出了根据每集内容采用代表那个特殊时代的歌曲进行音乐铺衬的想法。于是他请来了中央电视台的音乐编辑寇淑华,给片子进行音乐制作。那激动人心的音乐再创作,为这部系列片谱写了一首难忘的岁月之歌。后期的制作是节目播出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就像产品出厂前的包装。后期制作编辑杨涛洲、王秋萍从六月初开始,加班加点那是习以为常的事。为了使节目出彩出新,他们在片头、片尾的设计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尤其是使用特技的手法,把资料配字幕这一较为沉闷的电视表现方式变得鲜活而生动,使整个片子头尾相接,浑然天成。
  当片子制作出来后,大家才发现给这个饱含大伙儿心血的“孩子”起个名字,竟是如此的困难!好词别人起去了,新词又不合意,让人左右为难。梁建增主任建议用“足音”,关海鹰坚持用“见证”……仅杨继红收集的标题名字就达四十几个,什么“岁月”、“记忆”、“回响”、“前进”,等等,大家几乎穷尽了所有的字眼,但仍感到偌大的词典尽然不够用!
  当把荟萃大家智慧、写满整张纸的各种题目,放在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孙玉胜的面前请他定夺时,孙玉胜思衬片刻,用平和但却坚定的语气说:就叫《岁月回响》吧!
  朱总理动情地说:“熊老,在《焦点访谈》里,我看到了您。”
  6月21日,《焦点访谈》播出了《岁月回响》的第二集《一个人顶几个师》。这一集讲述的是当年我地下工作者、共产党员熊向晖同志对敌斗争、危难时刻挽救革命的生动故事。
  1943年春,蒋介石调集了50万军队闪击延安,妄图以绝对优势一举摧毁我军。1947年3月,蒋介石再次命令胡宗南闪击延安。但是蒋介石的两次阴谋均以失败而告终,而我党却两次化险为夷。危难紧急关头,这全是因为我党安插在胡宗南身边、担任侍卫副官和机要秘书的地下党员熊向晖同志在第一时间将敌人两次行动的绝密文件及时报告给了延安和毛主席。毛泽东主席后来在评价熊向晖时,曾经说过:“他一个人能顶几个师。”
  节目播出当晚,引起了朱镕基总理的关注。
  6月22日下午,在中直机关老同志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座谈会上,朱镕基总理与70多位老同志进行了亲切交谈。当他见到熊向晖同志时,特意走向前去表示问候。朱总理动情地说:“熊老,在昨晚的《焦点访谈》节目中,我看到了您。我觉得节目做得非常好,看过之后,很受感动。”
  和朱镕基总理一起受感动的还有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


***************
*第二部分 采访纪实——激情燃烧的日子
***************

  《焦点访谈》绝大多数舆论监督节目的线索都来自观众反映。对这个栏目来说,一旦没有线索,仿佛枪上没有了准星,找不到靶子,不知道往哪里打。而《焦点访谈》每天接到的群众反映尽管很多,但有一个致命的问题——趋同跟风。如果《焦点访谈》今天报道了一个卖土地问题,此后反映同样问题的来信来电就会蜂拥而至,成百上千计,给人感觉全中国到处都在乱卖、乱占耕地……


有险不惊/翟树杰



  今年的水灾实在是旷日持久了,整个一个夏天南方数省的领导人就没干别的,中心的中心就是抗洪。就连老家的内江也跟着凑热闹。小时候我在齐齐哈尔住的时候,为了却内江游泳,没少挨妈妈的巴掌。在我的印象中,那是一条清得见底,挽起裤脚就能淌水过去的小河。可竟然这里也发起了大水。长江的近况就更可想而知了。
  为制作节目,今年那几次去长江沿线采访,数次采访数次历险。6月中旬去荆州,是湖北省水利厅派的车,司机瘦而精干,技术老道,水利厅刘巍陪同,崭新的丰田海狮面包上了汉宜公路便以每小时120公里时速行驶。一小时候突发爆响,把迷离中的乘车人惊醒,接着高速形势的面包车左右剧烈摇摆,隆隆作响。有着十多年驾驶经验的本人突然意识到轮胎爆了,急喊“不要踩刹车!不要踩刹车!”司机此时处理非常果断,右打方向,轻点刹车,滑行了百多米后,靠右停下,下车一看轮胎早已碾成碎片,幸亏是右后轮爆胎,如果发生在前轮,高速的汽车没了方向,后果怎么想都不过分。
  第二次是去湖南安乡。因为是在武汉临时决定赶去,走得非常匆忙。五点钟要车,七点钟出发。湖北电视台派的车依然是海狮面包,车况良好,司机姓张。这条路要过荆州出公安的黄山头进湖南。因为出了省司机路不熟,只能一路问,一路行。引入湖南境内已是半夜12点半左右了,此时路边百姓们都进入梦想,只能看地图摸索前进。夜越来越深,车越来越少,好不容易来一辆车,招手一停,是外地车辆,还想向我们问路呢。三点多钟路过一个小镇子,有几个路边吃喝的小伙子,喜出望外,下车问路。几个小伙满口酒气,“别,别,别走了,前面的路早就被水淹了”,“要走……你,你们就走。”小伙子舌头都硬了,路也讲不清,我们又将信将疑地出发。
  果然又翻过两个山头,突然张师傅一个急刹车,顺坡往下看,灯光所照之处黑压压一片全是水,身上不觉出了冷汗,险些钻到水里去。打开耳机一看,有信号,赶紧给湖南安乡县防汛办打电话,对方一听说我们是在董家挡,惊叫着说“赶紧退,赶紧退,因为垮了垸子,洪水正向你们那流呢!”我说我在高坡上呢,对方说高坡也不行,那水会顺着低处走,一会儿就把你们围上了,那边音调都变了。
  慌忙调头,一路狂奔。果然回来时已有水漫到路上。
  上午九点我们才从常德方向进入安乡县城。那条唯一通往外界的道路水已有一米多深,我们的车像洒水车一样冲了过去,排气管在水里喷出烟和气泡,江水在车里也有半尺多深。
  一路上只见成群结队的老百姓背着包,挽着老人,不断从县城里涌现出来。原来县里已经通知所有的县城老百姓必须在晚上6时前全部转移。
  如果不是这些男女老少穿着现代服装,加上时常许多长得相当漂亮的湖南甜妹子在车前掠过,大家肯定会把这个场面和哪部描写抗日战争的影片中情形联系起来。
  只有增援部队和我们的车向里面开。
  第三次是第五次、第六次洪峰到来之际,我们和《新闻调查》的两辆大面包去武汉机场去荆州,依然是在汉宜高速公路上,那天晚上大约两点多钟,突然天上下起大雨,电闪雷鸣,前面的依维克车上《新闻调查》弟兄们还在不停地拍摄采访。因为高速公路高于路面很多,路边不时有一些高压线和铁塔掠过。我就在司机座边,还是有些紧张。睁大眼睛陪着司机说话,想给前车赛纳打个电话,又怕手机无信号,招来雷击,没有敢打。后来干脆关掉手机,随他而去。正疾驰间突然一道闪电伴着响雷从天而降,越过见面《新闻调查》乘坐的依维克,直插入路边的草丛中。这也是《新闻调查》弟兄们赶巧拍下的一个珍贵的镜头。其实类似这样的危险每一个去灾区的记者都几乎遇到过,张恒和张涛曾在分洪坝前装填TNT炸药,现场拍摄采访,在只有800米距离上等待起爆(要知道那是20吨TNT,光响声就足以把没经训练过人的耳膜振穿)。
  柏杨已经不知道自己是几下最险的石首采访,那是长江江水急转弯的地点,不仅随时可能出现溃口,而且那里还是血吸虫高发区。陈耀文所在的洪湖也是。
  8月16日晚上最紧张的时候,当时公安分洪意向已非常明显,百姓已全部撤离,荆州市长王平亲自带领全副武装的军人、民兵挨家挨户地搜巡,发现百姓便赶到堤上,只等时间一到便鸣枪示警,炸坝放水。可此时刘涛、王天琥还扛着摄像机在分洪区里满处转。因为时间已非常紧迫,所有车辆包括牛马也都不见踪影,刘涛和王天琥在里面只能徒步扛车行走。一旦分洪,两人肯定泡汤。
  ……
  因篇幅问题,这些事无法一一列举。不过几乎所有的去过灾区的弟兄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过瘾、刺激。



《粮食“满仓”的真相》之真相/孙杰



  2003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召开前夕,香港无线电视台的一位姓陈的记者带一名摄像师找到我,要求了解《焦点访谈》几年前播出的一个节目《粮食“满仓”的真相》的有关情况。当年,这个节目曾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它披露了一个地方政府弄虚作假、欺骗共和国总理的内幕。但也许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