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面上也满是绿色植物和花朵,就像是铺了一层绿色图案的地毯一样。
一阵微风吹来,枝摇影动,香气袭人,叫人神清目爽。
太阳在树顶的叶隙间闪动,就像是一只织布的梭子,在不停地忙碌着。
这大片浓阴就是太阳这勤劳的织工织出来的吧,它简直是个纺织之神呀!
那巨大的鲸骷髅就坐落在这阿萨西提的绿阴之中。
远远望去,生前曾翻天搅海呼涛唤浪的它,现在却显得十分的悠闲。
它就那样静静地独处在那里,一声不响,以致于翠绿的葡萄藤已经不知不觉地织满了它的全身,就像是为它披上了绿色新装。
新的生命附着在死亡的身上,蓬勃地发展着。
我和与我同来的人一起,围着这巨大的古董转着,为这奇绝景观赞叹不已。
我撩开葡萄藤,钻进了鲸骷髅的肋骨。
真好比是钻进了一个曲径回廊的私家花园一般。
钻进大鲸的肚里,这在大鲸生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除非是你在命丧黄泉的路途之中。
我进去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团本地出的麻线,一边向前走,一边放线。
可是不一会儿线放完了,没有办法,我只得又顺着绳子出来。之后我做了一只拐杖兼尺子,再一次钻了进去。
我用我的量具量着大鲸的肋骨,记录着它的高度,可这却引起了围观的僧人们的不满:
“你怎么竟敢量这个大神呢?你不怕得罪了它遭报应么?这应该是由我们来量的呀!”
就在他们对我的行为不悦,并七嘴八舌地议论,最终引发为他们之间的争论乃至争斗的时候,我已经完成了我预定的工作,从里面钻了出来。
这时,外面的僧们正用量具,也就是木杆,互相敲打着对方的脑袋。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有着各种鲸的标本,或者干脆说是有着各种鲸的骼髅。
英国的赫尔港有一个鲸博物馆,里面保存着脊鳍鲸和其他鲸的标本,相当精美。
新罕布尔什的孟彻斯特博物馆中,也存有一只格陵兰鲸和一只河鲸的标本。
英国约克郡有一个叫克里夫特·康斯坦布尔的爵士,家中收藏有一只抹香鲸的标本。
所以,既然有这么多的标本,那么有关鲸的专家肯定是不计其数的。
因为在这些场合,往往都是一大群看起来颇有学问的人围着一只鲸骷髅,转来转去的。
所以,我本来打算把我量得的数据告诉你们的念头就有些犹豫了,好像显然是不能乱说的了,这是出于恐怕贻笑大方的缘故,虽然我的顾虑可能多余。
但我声明:上述这些鲸的标本,或者说这些鲸在生前是绝对没有我在阿萨西提见的那条鲸大的,仅就它们的体积来讲,恐怕要差得很多呢!
我把我量好的大鲸肋骨的尺寸,以及大鲸骷髅的其他的数据,都一一写在了我的右臂上。
后来,为了保险起见,我干脆把这些数字都纹在了我的右臂上。
因为在我的颠沛流离的生活里,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保存这些再珍贵不过的材料了。
现在看来,幸亏我当时这样做了,否则的话,这些东西就会和我的很多像“裴廓德号”上的朋友一样,永远留在大海里了。
但我并没有把我的全身都纹满这些数据,我还留着一些空白的地方。
因为我还在构思一首诗,这些地方是留着干这用的。
103.失去气概的鲸骷髅
关于鲸鱼的脑袋、喷水口、嘴巴、牙齿、尾巴、前额、鳍以及鲸的其他的各个部分,我已经利用各个不同的场合向你讲解过了。
下面我要讲的是它给人的整体的印象。
就整体印象而言,鲸鱼给人最深的无疑是它的躯体。
据我的计算,最大的格陵兰鲸的身长有六十英尺,体重有七十吨重;最大的一只抹香鲸的身长在八十五英尺到九十英尺之间,身体最粗的地方在四十英尺左右,重量应该在九十吨以上。
要知道,这一切都是经过周密的计算得来的,但并不是实际测量的。
因为,没有哪一台秤可以称得起这庞然大物,这个能顶一千人以上重量的家伙。
因为不可能把一条活生生的鲸鱼带到你面前展示给你,所以我们只有来看它的死后的骨架,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骷髅,借此来增加一点认识了。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条鲸骷髅总长度为七十二英尺,据此推算,它活着的时候应该是九十英尺左右长。
因为从经验来讲,一条大鲸活着的长度比死后的鲸骷髅长度要多出五分之一左右。
在这七十二英尺的长度中,脑袋和嘴已占去了二十英尺,剩下的是它的大脊椎骨,为五十英尺上下。
它的胸骨,实际上是它的肋骨,只有脊椎骨总长度的近三分之一,同脊椎骨连在一起。
胸骨在鲸的生前裹护着它的内脏。
肋骨每侧有十根,从颈部开始数起,每一根有六英尺长,第二根就长了一些,第三根又长了一些。
以此增长下去,到了第五根的时候,长度就已经到了八英尺多。
第六根可能和第五根一样长。
可从第七根开始,长度就开始等量地减少了。
直到第十根,只有五英尺多一点的样子。
虽然长度有差别,但它们的粗细却是一样的,只是中间的略弯一些。
于是有的地方拿它来架在小河上,做桥用。
打个比方,这大鲸的骨架摆在这里,很像一艘放在造船架上的就要建好的船。
只需稍加加工,就可以下水了。
其实,这些鲸骷髅已经无法再现它在世时的强大了,我们可以看这个实例。
这条鲸骷髅的中间的最大的肋骨是八英尺长,而据我所知,它在世时最粗的地方的直径有十六英尺,而最粗的地方恰好就是最大的肋骨所在的位置。
所以,同裹着数以吨计的大量的鲸肉的活鲸比,现在的鲸骷髅只是反映了鲸的一部分规模。
大量的像鲸肉一样无法保存的部分都失去了,像原来丰满有序的鳍,现在只是一堆零乱的骨节。
原来威风凛凛让捕鲸者心惊肉跳的鲸尾,更是荡然无存找不到踪影。
所以,光来看一看鲸的骷髅是无法完整准确地体会鲸的全部风貌的,那充其量不过是一具标本意义的骨头而已,是它生前的缩影。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见了它就算是见了鲸鱼了,简直是差得远呢!
可是你要不做一个真正的水手,到惊滔骇浪的大海上去,亲自下到小艇里,手拿标枪,向大鲸挑战的话,你又怎能充分地体会大鲸的雄伟,被它的伟岸气概所震慑,并从中完整无缺地领略大鲸恢宏的精神呢?
可见,不管是什么东西,即使生前再强大再威武,死后也逃脱不了同样的命运,那就是:
灰飞烟灭。
104.鲸的化石
要想写出一部巨著来,你就必须先选择一个大的题材,这是我对大家的忠告。
从跳瘙身上是永远也发掘不出撼世的题材的,因而以跳蚤为主题的作品是不可能伟大和恒久流传的。
我选择了鲸和捕鲸的人们做我的作品的主人公,我从他们非凡的身上找到了我取之不尽的灵感。
他们身上有着我永远发挥不完的感慨,有着我永远汲取不完的思想。
我因为要写这非凡的内容而情绪激昂起来。
我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了他们的影响。
比如,我总是会把稿纸上的字写得像招帖上的字那样大,总希望我的笔用一只秃鹰的羽管做成,总希望用维苏威火山的喷火口来做墨缸。
而一旦我的思绪围绕着大鲸运动,想把它描绘下来的时候,我又总是很快地精疲力竭。
涉及的东西大多了,要想把他门写清楚,恐怕我的著作要和鲸的身躯一样巨大了。
要做好这些准备,我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从事有关的研究,必要的考古就是其中之一。
在进行有关的考古工作之前,我必须向大家提供我的有关从事过发掘工作的履历证明:
我的履历证明是石匠和泥水匠,曾经开挖过壕沟、运河、水井、酒窖、地窖以及各种水渠,
现在,有关鲸的考古开始了。
首先我们要接触大量的鲸化石。
我们现在所能接触到的鲸类化石,最早的都是第三纪的,这些化石和现在的鲸类不完全一样,但基本上还可以算做是一类。
最近三十年间,在下列地方陆续发现了一些鲸类化石:
阿尔卑斯山山脚的伦巴第,法国、英国、苏格兰、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阿拉巴马。
其中阿拉巴马州的鲸化石是1842年发现的,当时把这只大骷髅发掘出来的农民给吓坏了,竟然怀疑它是降自天上的天使的尸体。
当地的医生一致认为它属于一种大的爬虫类,直到把其中的一些骨头送到英国后,才被英国的鲸类学家认定是鲸。
我置身于这些鲸化石之中,我的周围满是鲸骷髅:鲸的头盖骨、牙齿、嘴巴、肋骨和脊骨。
我在努力寻找着这些鲸化石和现在的大鲸们之间的相像之处。
我感到每一块儿都似曾相识,但又有些陌生。
我的思绪返回了人类刚刚降临到地球的那最初的年代。
那时地球的表面处在一片洪荒和浑沌之中,人类已经走上了安第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现在的热带地区则没有任何陆地可言,那正是大鲸的世界。
我被大鲸吓坏了,我恐怖地想:
既然它比我们人类更早一步来到这个世界上,那么是否会在我们人类灭亡之后接着存在下去呢?
我的这种猜测在尼罗河畔的一个神庙里有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