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莱克这种态度,扎根于欧洲密教传统并且继承下去,同时对于现代科学至上主义的世界观表
现的进退维谷坚持批判的眼光,仿佛是20世纪末的布莱克代行者,这就是雷茵的真面目。
①培根(RogerBacon,1214——1294),英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他主张,
学问的目的在于扩大人对自然的支配权。因而打开了尊重实验观察的哲学、自然科学的途
径。他还发明了放大镜。主要著作有《大著作》——译注。
②洛克(JohoLocke,1632——1704),英国政治思想家、哲学家。王政复古
时期亡命荷兰,光荣革命后回国,任要职。主要著作有:《人的悟性论》、《市民政府二
论》等等。他虽然继承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同时也提倡人民对于侵犯人民生命、自由、财
产的政府有抵抗权、革命权。并鼓吹立宪制与三权分立。哲学方面,主张高级观念也是根据
经验创造悟性,打下了近代认识论的基础——译注。
我们今天确实生活在以科学为基础的世界秩序之中。同时也感到这个世界某些根本部分
即将崩溃。雷茵的主张是:想到这些,对于布莱克彻底的激进思想,我们必须无保留地正面
接受下来,这样的时代正是现在。雷茵把这个主张通过重新提示布莱克从古代承袭而来的全
部东西,以响应现代的“水瓶座的时代”的青年们的希求。总之,是用长射程的媒介者的方
法来进行的。我想重新听一听雷茵的声音。
前不久,电视播出特辑节目:松本清张①谈空海②与密教的关系,如果把其中所谈从新
闻专栏的录音引用于此,就是如下所述:“物质文明已经快要进入死胡同了。不论什么,动
不动就是科学、化学,或者各种各样的数字、尖端技术,我们现在被这些技术随心所欲地耍
得晕头转向。更有甚者,被核这种尖端技术威胁着。/想从这种恐惧、这种压迫之下解放出
来,我以为除了依靠东方古来以瞑想、思索为主的东方思想之外别无他法。最近兴起的密教
热,是不是也可以说是这种世界形势的一种反映?”
①松本清张(1909—),日本小说家,高小毕业后到印刷厂当徒工。勤苦自学,后
入朝日新闻社。战后因《某“小仓日记”传》获芥川龙之介文学奖而一举成名。1955年
以后专写推理小说。代表作有《砂器》、《日本的黑雾》等等。一生创作长短篇作品达百余
部——译注。
②空海(774—835),平安时代(794—1192)初期的僧人,日本佛教真
言宗的开山祖。804年到中国长安求学,806年回国,816年创建金刚峰寺。他长于
诗文,有三笔之一美称。著有《三教指归》、《性灵集》、《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
抄》、《辨显密二教论》、《篆隶万象名义》、《十住心论》等等。谥号弘法大师——译注。
叙述野上弥生子的写作生涯的过程中,我曾提到通俗性的问题。她描写了足以表现同时
代多种多样类型的人,从每一阶层的所有侧面作综合的提炼,反映了作者立足于一个文化人
多年经验的同时表现出作者思想,与时间同步地跟踪着现代社会写下去。这和以封闭于小小
书斋的个人思考与感受性的写法比较起来,自然把势所难免的通俗性不够的危险也接受下
来。野上弥生子把通俗性作为方向性的巨大工作仍在继续推动下去,但是我要说,这倒是使
通俗性止于最小限度上了。
本来,我是怀着满腔自我反省的气概说这番话的,像我们后进的,所谓纯文学的作家
们,除了战后文学家们的工作之外,没有能够以上述方法描写现代社会的总体。在这种趋势
之中,松本清张的大量工作成果,毫无所惧地把通俗性扩展到极大程度,刻划了多阶层的人
物类型,以之再现活生生地现代社会。而且,他以叙述“现代史”的方法处理的社会,因为
是指向朝着科学万能的消费生活的繁荣迅猛前进的结构,所以把松本清张看作对科学主义给
予具体批判的人物,是十分妥当的。
考虑到这些,我觉得前述他的谈话是和他的文学有一致性的。现在人类正面临着以核武
器为顶点的科学技术的威胁,这种指责,本来我是有同感的。但是,把空海和密教拉在一起
大谈特谈,就很有必要嘛。松本把科学主义的世界观仅仅和东方古来以瞑想、思索为主的东
方思想放在对立的位置,对于这一点,我以为把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同西欧传统的秘教思想也
联系起来并使之普遍化,可能更有效。
联系这些并观察实际,鉴于“密教热”已经掌握了我国年轻的一代——这只要看一看国
营铁路公司广告上一位无惧通俗性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所写的联句广告词就可以看出,受
到广泛而坚决支持的这位作家锐敏的信息,把现在的年轻人之间正在兴起和即将兴起的势头
全都收拢过去——的情况,我对于关心密教的年轻一代想说几句话。
由埃利亚德完成的比较宗教学,不言而喻,只是一种蹩脚的综合,布莱克理解了希腊以
来的密教思想的时候,雷茵屡屡谈到印度古代以来的思想。也就是说,通过中国流传到日本
的密教思想,雷茵也是从巨大综合的视点而考虑传统的。而且她还一再强调,布莱克站在秘
教的传统立场上向他同时代的、以科学为骨干的世界秩序之构想挑战过。这实际上也是布莱
克号召青年们加入和他相同的战斗行列。在布莱克的一生中,并不是逃进密教的帷幕的脚下
把自己紧紧地缠裹起来。而是发出了实际完全与此相反的号召。布莱克的态度倒是应该复苏
于现代并且很好地继承发展,因为,科学主义的世界秩序的危机,已经到了它的终点。以上
所说就是雷茵切实的提示。
这几年,文学以及与它相邻诸科学中,宇宙论的思考方法、感知方法确实占有很大位
置。但是同时也表现出,因为是按宇宙论思考,也就回避考虑世界、考虑现实社会,必须说
明,这是得了理性的市民权的缘故。认真地理解现实的状况,而且以自己的责任改造该状
况,并为此而努力,并号召大家共同努力,这样的态度和时尚流行的理性是无缘的而予以排
斥。并且曾经逃避于宇宙论式的瞑想之中。如果不认为这是从现实生活中逃避出去的行为,
那么,我以为年轻一代的“密教热”是合乎实际的,而且颇具魅力,我怀疑前不久反反复复
的实际上是蒙昧主义的假神秘思想倾向,可能只不过是情绪上的倾斜而已。
目前核状况愈来愈加恶化,特别是以外层空间的宇宙作为核对峙的场地,并且像“预警
发射系统”那样,把决定人类命运的关键交给电子计算机的作法,肯定只有增加危机,同这
种现实抗衡,我们人类如果想好好生活下去,首先必须认真地集思广益商议如何对待带来如
此现状、世界秩序基础的科学主义的态度。这只有靠和蒙昧主义相反的精神,才能做得到。
布莱克的走向“新时代”的根本假说的转换,确如雷茵所说,是我们现在的关系生死的问
题。我想对日本新一代蕴藏着传统中深厚而丰富的人类真知的灵魂,重新以布莱克的号召为
媒介而发出号召。(“醒悟吧,啊,新时代的青年们”)
生的定义
五 作为资产的悲哀
今年5月,近亲遭逢不幸,给未亡人写吊唁信的时候,想起了一件事。那是已经将近1
0年之前的事了,对我自己有深厚影响的人逝世,我终日心境怆然地打发着每天每日,这
时,岳母寄来劝我节哀的信。信上说,即使遭受了巨大的伤痛,但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它能
告诉自己有用的生存的智慧。我想起曾经受过这话的勉励,就想用同样的话勉励对方,但
是,就自己来说,巨大的悲痛是不是真的能够随着时间的消逝化解得一干二净呢,我茫然地
俯视着眼下的白纸思考这件事。明确地意识化——这也是在扪心自问的过程中,仿佛手指碰
到石头或别的什么东西那样得到确实验证一般——的结果,是在巨大的悲痛之后有两种趋
势。其一是确实因为时光流逝而减轻悲哀,其二是有解消之后的悲痛,这悲痛和怀念一起成
为记忆。对于这怀念,想把话扯远说一说,因为这是今年春末的经历。
长子要从养护学校毕业了,初中和高中的毕业典礼同时举行,我同妻子前往参加。校长
对于每个毕业生都给一张彩色纸,那上面写的是学生的身体障碍所显示的情况和特性,据观
察的结果给该学生规定的努力方向等等临别赠言。有的学生离开行列,步上短短的台阶,在
校长面前站好行个礼,就是这么简短的动作,行动起来却是十分不易的。这时,我们看到那
孩子终于完成了那些动作,于是禁不住为他高兴,那高兴似乎是大家共有的一般。有的孩子
好像是多动症,不停地手舞足蹈。因为必须顺其自然,所以典礼用的时间长了一些,但仍然
按原定计划进行,典礼顺利结束。平常周末放学回家时,儿子总是花好长时间和老师道别,
可是今天却对老师脆脆快快地行个礼然后转身就走,这倒使我颇感意外。可是上了公共汽车
一问他,他却心平气和地说,今天是毕业典礼,这一天谁都要跟老师道别,如果自己不顾别
人和老师没完没了地道别,那就不好了。
但是,举行毕业典礼之前,我却看到一个小个子少年跟伙伴进行了什么小小的比赛,他
却伤感地放声大哭,仿佛身负着全世界的悲哀,心都被深深地刺痛了。假如我的儿子也这样
和那孩子一起纵声大哭,我自己也可能被那巨大的悲哀所打动。我一边这样想一边注视着那
小个子少年。可是他本人悲痛万分地大哭特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