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礼仪金说ii-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跃兔挥惺盏健O裎依习忠灿幸桓鍪只5撬先思业氖只⒚挥惺辗⒍绦诺墓δ埽潜冉侠系幕帧@先思医谠迹的芙犹托辛恕N依掀鸥⒐眉复味绦拧S幸惶欤那母宜担习衷趺床桓一囟绦牛扛菽暌膊焕砣思摇N宜的忝慌宄桑值氖只久徽飧龉δ埽亲钤嫉哪且淮K湍芙哟虻缁埃倜挥斜鸬墓δ堋K运凳只绦乓蚴褂茫裨虿恍鳎欢猿疲荒芙杏行У墓低ā
  第二,要适度使用。在正常情况下,发手机短信当然可以,但应有事才发、需要才发,并坚持有收必复。只是不能使之成狂成癖,否则会构成骚扰对方的问题。有的人手闲不住,不收发短信就会难受。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人一边说话,一边手指头狂动,甚至口中振振有词。其实他手里往往没机子,只是条件反射,不按信息键他难受。有人有事没事都总是要查看一下手机,像是其生命构成的一部分,成了习惯性动作。总之,手机短信的使用以适度为佳。如果过了头,于人于己均无益处。
  第三,要合法使用。在讲到传真机、电子邮件时,我们都提到过,不能扩散不文明的、不道德的、非法的、违纪的、有碍国家安全的信息,以及低级趣味、耸人听闻的信息,会使人心混乱的一些谣言,等等。在使用手机短信息时,此点亦应注意。对此类无益的信息,我们理应不制造、不传播、不相信。这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一种基本修养。
  第四,要文明使用。什么叫文明使用?简言之,就是不可在外人面前目中无人地使用。比如,我在这儿给你上课,你就不要在那儿发手机短信了。
  那天,我在那儿讲课,一个学生表情很严肃,手却在底下乱动。他并没有用电脑,那是在干什么了?我让他站起来,他的手出来了,原来下边摁着一个手机,导航键在那儿导着,正在偷发手机短信呢。
  这样做,就是不文明,就有点失敬于对方了。
  开会的时候,跟别人交谈的时候,接发手机短信都不好。你说,我在上面上着课,我能把手机拿出来看短信吗?那是非常不合适的。
  有的时候,手机垃圾短信也很让人心烦。其制造者、发送者、传播者都是不文明的。有的人利用这个手机短信,发一些什么你中了大奖啦、你中了名车啦、到我这里来领奖吧,这种莫须有的信息。诈骗的、非法的信息有时也有。这样的一些垃圾短信,我们绝对不能信,也不能传播。

  第72节:第八篇 电子信函(7)

  第五,要署名使用。当我们发送手机短信息给别人时,切勿忘记署上对方与本人的姓名。署上对方的姓名,是为了表示尊重对方。署上本人的姓名,则是为了说明该信息来自何处。发送手机短信而不署名,其实是十分失礼的。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和传真都是人们进行日常交往的主要联系工具。在必须使用它们时,我们千万不能因为礼仪不周而影响到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希望大家引以为鉴。
  后记一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便开始致力于现代礼仪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此过程中,我曾先后出版过十几部有关礼仪的专著与教材。现在呈送给广大读者朋友们的这部《礼仪金说》,不仅是我的一本礼仪新作,而且也是与我的其他礼仪著作、教材颇有不同之处的一部著作。为此,我需要做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它为什么要叫做《礼仪金说》?
  其实,我更愿意称本书为《礼仪今说》。为什么呢?〃今〃者,现代也。〃说〃者,谈话也。如果本书名为《礼仪今说》,岂不名正言顺地表明:它是一部有关现代礼仪的谈话体著作吗?然而本书责编再三恳请我:本书还是应当名为《礼仪金说》。她的理由有二:一是便于强调本书的〃含金量〃,二是可以强调我的知识产权。到头来,在其再三要求下,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第二,它为什么要选择谈话体?
  近年来,我曾多次应邀在媒体上进行过有关现代礼仪普及与推广的讲座、报告。诸如,199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涉外礼仪系列讲座〃,2002年山东教育电视台的〃商务礼仪〃,2003年中央电视台的〃金正昆谈现代礼仪〃,2005年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社交礼仪〃、〃政务礼仪〃、〃服务礼仪〃、〃国际礼仪〃等等。在此期间,我还近百次地为全国各地的广大市民、公务员、公司职员以及大学生进行过专题礼仪讲座,为2006年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进行过专场礼仪报告。
  客观地讲,我的这些抛砖之举,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我的相关的讲座、报告,被许多人录音、录像,还有人私下在网上将其进行推销。有些我的有关礼仪的讲座、报告的记录稿,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过传播。有朋友建议:与其如此,甚至以讹传讹,不如由我自己出来统一一下。我问朋友:讲座或报告的文字记录稿正式印出来不俗吗?会有人看吗?答曰:谈话体著作古已有之。俗则俗矣,但因其平易近人,易于阅读,亦受百姓欢迎,依旧可以载道,何乐而不为?于是听之任之。
  第三,它为什么要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73节:第八篇 电子信函(8)

  本书在出版前,曾有多家出版社有心于此。最终我选择将其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是因为该社在业内口碑甚佳;二是因为它属于教育系统,与我这名教师的具体身份相称;三是因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本人的〃陕西情节〃:1959年11月我出生于陕西,此后我又在那里的八百里秦川上生活过多年。我爱陕西!第一次在陕西出书,真的令我有一种〃回家〃的温馨感觉。
  不必讳言的是,谈话体著作虽有其长,亦有其短。加之本书由我数次礼仪讲座、报告的现场实况录音整理与润色而成,故此难免逻辑上不够缜密,语言上不够典雅,案例上小有重复,口语化倾向过于浓重。……凡此种种,令本书的漏洞与不足随处可见,实在难称其为〃金说〃,敬请广大读者见谅。
  我的学生,凤凰卫视记者何润锋与思考者(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王笑东先生对本书的成书推动良多。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尤其是本书的特约编辑史新平女士为本书的精益求精不遗余力。在此深表我对他们的谢意!
  最后,再次感谢广大听众与读者对我的厚爱,并由衷地欢迎大家对我多多指教。
  作者
  2006年2月28日于北京
  后记二
  2006年5月,我的谈话体礼仪著作《礼仪金说》正式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令我颇感意外的是,此书出版之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外交部王嵎生大使、江承宗大使、邢耿大使不仅亲临本书的首发仪式,而且还多次热心地对本书予以肯定。与此同时,我也听到了不少有关本书的热情而友好的建议。
  建议之一,许多读者热切希望我能够多介绍一些学习与掌握礼仪的有效方法。
  在回答大家的这一问题时,我总免不了反复引证自己最为推崇的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荀子的两个著名观点:其一,〃礼,所以正身也。〃其二,〃礼者,养也。〃对于前者,我的理解是:礼是用以规范个人行为的,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行为规范。因此,它需要人人皆知、时刻不忘、认真遵守。对于后者,我的诠释则是:礼是人人所皆应具备的一种为人处事的最基本的教养。
  有鉴于此,人们学习与掌握礼仪,首先需要重视它,需要坚持不懈地〃学而时习之〃。更为重要的,则是应当明确:它实际上乃是一个必须循序渐进的过程。换言之,学习与掌握礼仪,有赖于人们逐渐养成习惯,但绝对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任何人都绝不可能对此一蹴而就。
  建议之二,不少读者真诚地告诉我:希望见到《礼仪金说》的续集。有人打电话或写信相告:买到《礼仪金说》后,全家人曾先后传阅过。现在所关心的是:何处可以买到它的续集?希望可以借此继续更为全面、更为深入地学习礼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本书的责编,也曾多次向我反馈过类似的信息。
  本来,我真的打算此种类型的礼仪著作只出一本则罢。现在在出版社、本书责编与广大读者的再三建议下,遂决定再出版一本《礼仪金说之二》。为在风格上与《礼仪金说》保持统一,它仍然采用谈话体,并仍然以我近期有关礼仪讲座、报告的录音、录像为脚本经过整理编辑而成。
  在此,需要强调之处有三:其一,本书的编写体例仍与《礼仪金说》的编写体例完全相似,以示其始终如一。其二,本书的具体篇目仍突出其系统性、时效性与实用性。除绪论外,本书篇目的安排努力避免与上书的篇目有所重复,并力求更为贴近现实生活,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其三,在具体内容上,尽量充实其信息量,并力戒案例方面的重复。当然,其中个别案例的重复,则属于在所难免的。那样做,主要是为了维护讲授内容完整性的需要。
  最后,再次感谢广大读者以及各位前辈、专家、学者对我的支持!并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思考者(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本书的特约编辑史新平女士致以深深的谢意!
  作者
  2006年9月26日

(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