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辞典-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如絮。 
  (见《全唐诗》八卷五九三七页)
   安州即安陆,同小杜的诗相比,廖世美的词则别有韵味。
 这首词,声容娇好,情致蕴藉,自是名家手笔。正如况周颐所说:“一再吟诵,辄沁人心脾,毕生不能忘。《花菴绝妙词选》中,真能不愧‘绝妙’二字,如世美之作,殊不多见。”(贺新辉)
李清照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儿》原名《御街行》,出自柳永《乐章集》。《古今词话》无名氏《御街行》词有“听孤雁声嘹唳”句,故更名《孤雁儿》。
  词前有小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虽云梅词,实际上不过借梅抒怀旧之思。
  床、帐、香炉,是一般闺情词的常见意象,此词也从这些物事写起,迤逦写入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里,床,非合欢之床,而是用藤竹编成的轻便单人床。帐,亦非芙蓉之帐,而是当时在文人高士中流行的一种特制的用坚韧的茧纸作的帐子。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事》的“梅花纸帐”条目中描写道:于独床四周立柱,挂瓶,插梅数枝;床后设板,可靠以清坐;床角安竹书柜,床前置香鼎;床上有大方目顶,用细白楮(纸的代称)作帐罩之。词咏梅而从纸帐着笔,很可能指的就是“梅花纸帐”。这种床帐,暗示着清雅而淡泊的生活。宋朱敦儒《念奴娇》词云:“照我藤床凉似水。”《鹧鸪天》词又云:“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闲。”但是,宿此床帐中的抒情主人公并不甘于淡泊,却深怀“无佳思”的幽怨。
  以下写香。炉寒香断,渲染了一种凄冷的心境。“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展示的那种朦胧而甜蜜的惆怅已经消失,只有似断仍连的袅袅微香,伴随她绵长、凄清的似水情怀。
  沉寂中,是谁家玉笛吹起了梅花三弄?它惊破梅心,预示了春的消息,也吹燃了词人深埋的生命之火!
  下片从憧憬的世界回到客观现实:充弥天地的只是萧萧的小风疏雨!尽管大自然按照自己的规律,冬尽春来,而生命的春天,却已随“吹箫人去”而永远消逝,这怎不令人珠泪潸潸!“吹箫人”,秦穆公时人萧史,他的箫声能招引凤凰。后来他和他的妻子──穆公女弄玉双双仙去。这个美丽的神话,既暗示了她曾有过的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又以“人去楼空”,倾诉了昔日欢乐已成梦幻的刻骨哀思。
  最后落题,用陆凯“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典,作一跌宕:纵使春到江南,梅心先破,但天上人间,仙凡杏隔,又如何传递春的消息!
  显然,这首词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全词以“梅”为线索:相思之情,被梅笛挑起,被梅心惊动;又因折梅无人共赏,无人堪寄而陷入无可排释的绵绵长恨之中。(侯孝琼)
满庭芳·小阁藏春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此词录题为“残梅”,是借咏残梅抒怀之作。
  阁小,窗闲,春藏,昼锁,这正是典型的词境。词境以深静为佳。清代词评家况周颐就曾经用“人静帘垂,灯昏香直”八个字形容过词境。这是一个狭小而深邃的,自我封闭的空间,它形象地具现了词人那最隐蔽、情感最丰富的内心的一隅。
  篆香,一种盘成篆形文字的香。篆香烧尽,作为时间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推移。词人静对手种之梅,孤芳独赏,竟不知日影西斜。寂寥中,人与花已融为一体,对语、交流,恰似何逊在扬州的以梅花为伴。何逊,梁人,有《扬州早梅》诗,人们在写到梅花时,常用何逊典。如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也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的句子。
  下片从赏梅写到赞梅、惜梅。唐人崔道融《梅花》诗:“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宋范成大《梅谱·后序》说:“梅以韵胜,以格高。”可知“梅以韵胜”是文人传统的看法。韵,在这里指梅花抗寒傲雪的贞刚、高洁的内在美反射出来的神韵、风骨。它与世俗格格不入,难禁风雨的摧残。藉、揉二字,既惜花,更惜人。
  “横笛”数句,由形而声,用“梅花落”的曲调来渲染由梅花引起的由物及人的联想。于是由“惜”而“愁”,由“愁”而恨,恨人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在“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摧伤下匆匆消逝。但字面上词人偏不说恨,而说“莫恨”。用自宽自解的口气,相信纵使梅花香消雪减,落英无迹,但是它的清韵高格,将长留人心。
  结末以不言言之。但借溶溶月色下梅花的横斜疏影来展示自己那种难以描述的,既清淡,又深沉的幽怨情怀。(侯孝琼)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也是一首咏梅词。
  上片写寒梅初放。何逊《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认为是报春之花。因为梅花斗雪迎寒而开,诗人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这里,“琼枝”就指覆雪悬冰的梅枝。半放的寒梅点缀着它,愈显得光明润泽!
  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转用侧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绿蚁,酒面的浮沫。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绿。”
  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如梦如幻,空灵优美…… (侯孝琼)
清平乐·年年雪里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上片忆昔。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于是插梅而醉。这个“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梅花开放而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内心躁动;二是因内心之躁动而醉饮。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ruó)梅。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而挼尽梅花也无好意绪,只赢得清泪如许!
  下片伤今。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而自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结末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梅之举。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屡经患难的老妇的绝望的心声。(侯孝琼)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此首写闺思。
  星河,是天河的别称。星河转移,时间悄悄流逝。而人间,灯静帘垂。“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李商隐《无题》),这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情绪世界。但词人并不明言“情”的内涵,只说“凉生枕簟”。李清照《醉花阴》也有“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描写。这细微的,弥散性的凉意,透露了词人独守空闺的孤寂情怀。作为封建社会的妇女,她必须把这种情怀淡化、雅化,故曰“凉生”,“凉初透”,这是一个缓慢的,浸润的过程,不是激烈的、爆发式的,但它更绵长,深沉,无处不在。情不能堪时,起解罗衣,聊问“夜如何?”其(jī),语助辞。“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半)”。轻轻一问,点明了卧后清宵的漫长。
  下片紧承罗衣从衣饰的角度写闺思。莲、藕,都是民歌常用的意象,它与怜、偶谐音,用来表现爱情生活,引起对男女情爱的联想。销金贴翠,指用金、翠装点衣上的花色,极言其美艳;莲小藕叶稀,又暗示别易会难,爱情生活的短暂。结末笼括上下片:天气一如畴昔,服饰仍是旧时,只有情怀大不似从前了
   相对不变的是气节、衣物;易变的是时事、人情,只有在“不变”的对照下,才更显出“变”的剧烈。词人没有明说变化的内容,但联系词人所处的南北宋之交的社会动乱,与此相关的,词人夫死家破的乱离生活,一切尽在不言中了!(侯孝琼)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