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一盆一盆的鲜花摆在门外。许多盆花把四合院装扮得花团锦
簇,香气扑人。
高先生的小铺外边一盆花也没有。他开设的是花卉医院,专
门向那些养着几盆花但又缺乏养花经验的人讲授栽花知识,如何
治疗和预防各类花卉疾病,同时出卖花药和花草肥料。他把对外
的橱窗打开,在临窗处摆了一张桌子。桌上摆着许多装有药水的
瓶瓶罐罐。他坐在一把常坐的椅子上,脊背倚着桌子。他叫我坐
在靠近门口的一只矮椅子上。看来这只小椅是专为客人准备的。
小铺也就三四平米的面积,一角上还堆着一堆种花用的腐殖质很
多的土壤。土壤是出卖的,顾客要栽一盆花,他就用塑料袋装好一
袋,收三五角钱。是个斗室,坐不下第三个人。
他似乎是在用力思考或者回忆,久久不语。他扬着灰白色头
发的头颅,他的年龄并不是很大,——才六十四岁一旦他的胡茬
子全白了。
·65·
夹边沟记事
我仰视着他,启发他:你想一想,在夹边沟三年,你一定经历过
很多难忘的事,其中肯定有一两件是你印象最深和难以忘怀的
我这是第二次拜访高先生了。前两天,一位也是在夹边沟农
场劳教过的老先生领着我来见他,我们相识了,且泛泛地谈了谈夹
边沟。I临别我曾嘱他,花点时间认真回忆一下夹边沟的生活,过两
天我将正式采访他。
高先生思索片刻后说话了:难忘的事情是很多,还真有这么一
件事叫我忘不掉……它在我的心里藏了几十年,我从没对人说起
过,就是我的女人、我的子女也不知道,可是它又时时刻刻咬我的
心,折磨我,有时把我从睡梦中惊醒……那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事,
几十年了,但至今我也想不通,搞不明白,那件事我是做错r呢还
是没做错……
第一次见高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是位性格开朗说话干脆且善
于言谈的人,但今天他说话的口气却迟迟疑疑哕里哕嗦,有点欲说
还休的样子。我挺了挺腰板,引项瞩目,耐心地等待他说话。就我
的经验来说,听这些老先生谈话是不能着急的,不能催,不能追问。
你越是催促急于了解下文,他可能谈得越是简洁,或者干脆就此打
住。这些夹边沟农场的幸存者真是怕树叶子掉下来打破了头呀!
那是1960年的春天吧,也就是三四月份的时间……高先生的
脸上呈现出努力回忆的神情说。对了,是四月初的日子。一天,领
导从全场抽了八九个身体好的人,到酒泉县去拉洋芋①种子……
里边有农业队和基建队的几个人,还有金振柱,——金振柱是基建
大队的分队长,是个拐棍②——我们八个人由他带队。还有一个
①土豆,又叫马铃薯。
…Q、.萎睦和劳教农场利用劳改犯和劳教分子管理犯人和劳教分子,此“以工代干”
者被称为拐棍。 一。一。。 一。
·66·
饱食一顿
姓魏的二劳改①也是管我们的。还有一个理发员也被挑上了。那
天早晨天还黑黑的,我们八个人到伙房每人喝了一碗面糊糊,然后
就坐上卡车出发了……。
我打断高吉义:高先生,问你个问题,拉种子是农业队的事,怎
么叫你去,你不是木工组的人吗?金振柱是基建大队的呀,他怎么
领着农业队的人出去干活?
高吉义说,那时间劳教已经两年多了,右派们都已经累垮了,
也饿垮了,有些人死了,活着的也都身体虚弱,农业队挑不出几个
能装车卸车的人来;遇上这种外出装卸货物的活,就要从全场挑
人。我因为到夹边沟不久就到了木工组当木匠,木匠的活轻松,身
体虽说比以前虚弱了,但比别人强健得多,就挑上了。再说我是伞
场最年轻的右派,进夹边沟的时候才二十一岁,身体最好的时候。
金振柱比你大多了。
金振柱是比我大几岁,可他到夹边沟以后就当分队长,管人,
不下大田,体能消耗少;再说,领导为■叫他管其他劳教分子,伙食
上照顾他,每顿饭都多给他些吃的,他的身体也比较健壮。他长着
五短身材,矮矮胖胖的,红润的面孔。你看见过他吗?
见过。我采访过他。和你说的一样。
卡车在路上跑了一个小时,到了酒泉,进了一个大院,从一一间
大房子里装洋芋……
我问,哪个大院?是在酒泉劳改分局的大院里吗?
不是,那不像个机关。除了看大门的,院子里再没有什么人。
为了印证我以前的采访,我又问,大院在什么地方?是在酒泉
县城鼓楼的西北角上吗?那里曾经是酒泉劳改分局的服装厂,有
大房子——做衣服的车间。
不知道。我只记得院子很空,没啥人,像是仓库。
①劳改犯刑满后在劳改农场或劳教农场就业者。
·67·
夹边沟记事
你们进城从哪条路走的?那时的酒泉县城就是个大十字,有
东南西北四条街,大致的方位总是知道的。你说的大房子,没啥
人,是不是在城郊农场?城郊农场的库房?
不是,就是在城里。在城里什么地方没看下。那是早晨天刚
亮的时间,风刮得很冷,我们坐在车槽里根本没往外看。
我不再问了。高先生继续说,那洋芋我判断是从外地调来的
种子,因为大房子里堆了半房子,连点麦草都没苫嘛。我们就从大
堆上往麻袋里装,往外抬,装车。四个人抬一麻袋,提着麻袋的四
个角,第五个人钻到麻袋下头再扛一下,我们才能把麻袋装上车
去。
到十点多钟汽车装满了,车要走了,那个二劳改叫我们从装好
的麻袋里秤出十六斤洋芋来,说是一人二斤,煮着吃。自从进了夹
边沟,近两年了,我就没吃过一顿饱饭。刚到夹边沟的时候伙食最
好,也才吃个半饱。看着一汽车洋芋吃不进肚子里,我实在不甘
心,就跟姓魏的二劳改说,你…_巳那多秤出几斤来,叫我们吃饱一顿
不行吗?你的肚子不饿吗?二劳改在农场里的地位比我们高,人
家是挣1I=资的,一月二十四元,在吃的问题上比我们办法多,但他
们也是吃不了太饱,所以我才大着胆子那么说。可是那个二劳改
说不行,不是不叫你们吃,是怕你们吃得太饱下午干不成活。结果
我们就一人吃了二斤洋芋。肚子虽然没吃饱,但比起农场伙房的
伙食来强多了。
我说,库房里不是堆了半房子洋芋吗,煮着吃不行吗?
高先生:不行,人家有保管员——就是那个看大门的,不叫我
们动库房的土豆。装麻袋都是过秤的,人家要记数。
我们装了两天洋芋,一天两车,装了四车。我们只管装不管
卸,晚上不回夹边沟,就住在那院子的一间空房里。第二天傍晚,
最后一车洋芋装好了,行李都卷起来装上汽车了,二劳改说话了:
今晚上叫你们吃一顿饱饭——卸下一麻袋来,煮上,吃。
·68·
饱食一顿
那院子里有一盘不知什么人砌下的大灶,灶上有一口大锅,我
们就把一麻袋洋芋煮上了。还是挑的装得最满的一麻袋洋芋,足
有一百六十斤,煮了满满一锅。我们确是饿急了,不等洋芋煮熟半
生半熟就吃开了。
洋芋烫得很,一时间吃不进肚里,我们就一边吃一边把洋芋掰
开,放在地上晾着,一边晾一边吃。
长期挨下饿的人,可有一顿吃饱的机会了,吃的时候连嚼碎都
来不及,人人都是嚼两下就吞下去。那真是狼吞虎咽呀,囫囵乔
枣。吃呀吃呀,肚子吃饱了,吃胀了,但还是接着吃。大家都知道,
这样饱吃一顿的机会是很难得的,可能就这么一次,今后再也不会
有的。结果呢,我们都吃得洋芋顶到嗓子眼上了,在地一卜坐不住
了,靠墙坐也坐不住了,一弯腰嗓子里的洋芋疙瘩就冒出来。冒出
来还吃,站在院子里吃。吃不下去了,还伸着脖子瞪着眼睛用力往
下咽。
结果,我们九个人——包括汽车司机——把一锅洋芋吃完了。
吃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想吃得越多越好,不要命地吃,往回走的
路上可是受罪了!坏事了!那时候的酒(泉)金(塔)公路不像现在
的柏油马路,是土路上铺了点沙子,再加上保养不好,路面就像足
搓板子。车一跑快了就嗒嗒嗒地哆嗦,遇到坑一颠老高。我们本
来就吃得太胀坐不下也站不成,——装了一车洋芋往哪里站呀
——汽车出了城遇上坑一颠就都吐开了,每颠一下都要吐出一'1
洋芋疙瘩。不光是吐,胃还胀得痛。越颠越痛。我们都怪司机把
车开得太快了,就砸车棚,叫他开慢些。开慢了吐得少些,但胃还
是疼。没办法,只得忍着:挺着肚子坐在麻袋上,身子仰着,两手在
身后撑在麻袋上竭力减缓汽车颠簸带来的振动。
忍着,坚持着,真是痛不欲生呀。终于坚持到夹边沟农场的场
部了。司机把车停在场部办公室前边叫我们下车,——从这儿回
农业队或基建大队各自都方便——他再把车开到粮食仓库去卸洋
·69·
夹边沟记事
芋,那边有专门卸车的人。可是我们8个人只下去了两个人,金振
柱和那个姓魏的二劳改。他们两个人比我们吃得少,痛苦还轻一
些;再说他们是坐在驾驶室来的,下车也容易。其他的人包括我,
车一停下不颠了,就势躺在麻袋上就动弹不了啦,下不去车了。我
们痛苦得死去活来,身上一点力气都没有了,瘫痪了一样,有的还
呻唤不止。这事叫基建大队的严队长从办公室出来看见了,走过
来把那个二劳改骂了个狗血淋头:狗日的叫你领着人装洋芋去,你
就叫他们往死里吃吗?你不会叫他们少吃一点吗?你就不怕他们
吃得胀死吗?还真是被他言中了,农业队一个姓吴的天水市的右
派在汽车上胃就被撑破了,被人扶到宿舍后于半夜时分就断气了。
严队长骂了一通,叫了八九个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