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生豪小言集-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 * 
  合众社推测松冈赴德意的主要目的,系在希望借重德国的力量,与苏联缔结不侵犯条约。几天之前,曾有松冈将访莫斯科之说,此次他告美国记者魏刚谓:“访晤史丹林及莫洛托夫,并未列入预定行程内,余所接之邀请仅系来自柏林及罗马者”,可见他也自知未必为苏联所欢迎。最近苏德间因巴尔干问题而发生的一点“小小意见”,无形中已在苏日的距离间再加上一道鸿沟。松冈如果知趣的话,似乎还是以免开尊口,静观风色为妙。 
 

粤南日军“悠悠撤退”
(1941年3月11日) 
 
  桂林十日电:华军进攻北海登陆日军,节节胜利,沿海岸日军已完全肃清。 
  日方怎样解释呢?同盟社照例印就了一套刻板的公式电讯:“日军已完全达到预期之目的,各部队乘船悠悠而撤退”。所谓目的者,据华南日派遣军报道部发表,系“覆灭华军输送路线”,我们姑不论华方是否非依赖这几条“输送路线”不可,而日军在费了偌大气力后把它们“覆灭”了,居然“悠悠”而去,不留一卒驻守,好让华军再来把被“覆灭”了的恢复起来,则为日军设想,似乎也太不值得。 
  强弩之末的日军,到处骚扰,一事无成,其来也如虎头,其去也如蛇尾,在华军威力下狼狈溃退,而自谓“悠悠撤退”,不意阿Q精神乃见于此处。 
 

希腊准备再造奇迹
(1941年3月11日) 
 
  希腊曾经以过人的勇气,接受意大利对她进攻所给她的严重试验。现在她面临着德军侵略的更严重的试验,恰和轴心国家的宣传相反,她的勇气绝未因此丧失。她已经把军队自色雷斯西部撤退,并在东北边境布置了长二百哩的防线,这证明了德方胁迫希腊不战而屈的企图,已经全归失败。 
  当然德军正式向希腊压境时,希腊的命运还是同情她的朋友所担心着的。然而她曾经造成力挫意军的奇迹于前,谁能断定她不会造成坚拒德军的更大的奇迹于后?即使不幸而败,也必能在民主集团最后胜利时恢复原有的地位,如上次战后的比利时一样,其光荣且将远过之。 
 

土耳其坚壁清野
(1941年3月11日) 
 
  然而作为巴尔干局势的实际重心的,应该还是土耳其。德国如能攻下希腊,对它的自身并无多大利益,对英国也无多大损害,因为英国在地中海的海军霸权,决非德国所能加以动摇。可是倘能占领土耳其,则便可进而攫取近东英国的油源并控制苏彝士孔道,那时局势必将发生急剧变化。 
  英土双方有鉴及此,故已彼此同意尽力避免把土耳其牵入战争,不授德方以任何借口,同时德国因为顾虑苏联的反对,亦不能不审慎将事。在此种情形下,德国纵在巴尔干发动种种虚实攻势,结果仍不能打开一条出路来,已经是很显然的了。 
 

英法封锁争执
(1941年3月12日) 
 
  希特勒的得意杰作 
  目前欧局的重心,虽然似乎集中于巴尔干方面,但因法国境内的粮食恐慌而引起的英法封锁争执,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的暗礁,而且也是希特勒所耍的一套最得意的杰作。 
  希特勒尽量搜括法国境内的物粮,使法国人民陷于嗷嗷待哺的饥馑状态中,然后令维希政府出面向美国吁请援助。美国根据美法世谊,且在人道的立场上,自不能坐视不救;但美国运法的粮食接济,受惠者并不是法国人民,而是控制着法国的纳粹军队。当然这不仅有背美国的原意,而且恰恰是美国所最不愿意的。 
  英美的立场 
  英国为了阻止以物资资敌起见,不得不加紧对法的封锁,这是她在现状之下唯一的对付方策,但希特勒却可振振有词,宣布英国致法人于死地的罪恶,而维希政府也就汹汹其势,声称准备以军舰冲破封锁线,取得外来的物品了。 
  法国的舰队是维希政府仅余的资本,也是希特勒亟欲染指而迄未逞欲的。如果英法舰队果真冲突起来,那么希特勒利用法舰的目的,便已完全达到,这当然是他所欲竭力促成的。 
  关于这问题,英美两国固然感到十分为难,但英国既不能网开一面,牺牲自己而增强她敌人的地位;美国与英国同一立场,在没有两全之道可取之前,也只有暂时停止对法的接济,免得以宝贵的物资填充纳粹无底的欲壑。 
  为维希政府划策 
  唯一应该负责的,当然是维希政府。法国人民现时所处的悲惨境地,完全是维希政府屈服投降后的自然的恶果。维希政府一日受纳粹的控制,法国人民便将一日被希特勒用为向民主国家敲诈的工具,而其惨痛命运亦将一日无法改善。维希政府似乎始终迷恋着徒有虚名的权位,而不知挣脱,结果只有把法国一步步拖下绝望的深渊。它如果是勇于负责的,就该趁早脱离羁绊,重行投入民主国家的阵线;这样做时,虽然它将不能在本土立足,法国全境均将暂时为德国占领,但至少可以使希特勒不再以法国人民为幌子,而必须亲自负起维持占领区人民生活的责任来;同时加厚了民主阵线的作战力量,也就是对于自身日后解放的最好保障。 
  从解决法国人民目前的困难看,这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但不幸的是此外更无办法。 
 

松冈赴欧的真正使命
(1941年3月13日) 
 
  日本松冈外相的柏林罗马聘问,德方权威界以为将与德义讨论三国军事合作问题,日本报纸也以为此行将进一步加强三国盟约。可是这一类表面上的推诚相与,无论如何掩饰不了彼此互谋利用的事实,德国固然竭力希望把日本拉下水中,帮助他拖住英国的一条腿,但投机主义者的日本,即使莽撞成性,也觉得还有观望一下风色的必要。日本对于在太平洋发动对英攻击的兴趣,显然还不及与苏联缔结不侵犯条约的兴趣浓厚。 
  日方对于松冈赴欧的真正使命,即促成苏日接近,故意讳莫如深,这是他们的识相处,因为上次建川使苏时的大吹大擂与后此的无声无臭,已经给他们极大的教训了。我们怀疑松冈此行能有若何成就,苏联的冷谈面孔并未给他鼓励的暗示,而德国也未必是一个有用的媒妁,尤其在最近苏德裂痕渐深的时候。 
  同样,德国希望取得日本的助力,似乎也是一件徒劳无益的事。日本的念念不忘南进,固然与德国的计划相符;叨着希特勒的光,日本在挟持泰越的成功上,也已经完成了南进的初步布置。但它必须有如次两种保障,才敢放胆动手:第一是苏日不侵约的取得,第二是德国对英占有军事上的显著优势。即使德国因希望日本相助而居然把苏日两国拉拢了,因为英美远东布置的严密,日本还是要等待一下的。 
  希特勒聪明一世,在择交日本一事上却犯了不小的错误。 
 

美国两党拥护租军案
(1941年3月13日) 
 
  美国租军法案于十一日傍晚由罗斯福总统签字后,已经正式成立。在国会讨论时,该案曾遭反对派毫不容情的攻击,但通过以后,民主共和两党发言人即一致表示精诚团结,共同支持总统。民治主义的精神,于此发挥尽致。 
  美国是一个援助他人的国家,自身并未受人直接侵略,但在民主理想遭逢严重威胁时,立于敌对方面的党派能够表现此种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精神,即为美国永远不会被人侵略,民主理想必能不受暴力摧残的保证。这一种良好的榜样,当然是正在抵御侵略的中国所应师法的。 
 

日本对德的惊人讨价
(1941年3月15日) 
 
  希特勒在勾结日本以前,似乎没有想到他是逢到了一位善于做生意的老手。从维希外交界传出了颇有兴味的消息,据谓松冈此次赴德,携有日皇的专函,要求德国给与日本空军的援助(飞机一千五百架,机师一千五百人)。希特勒所希望于日本的,至今杳无动静,然而日本却居然大开其条斧起来。如果希特勒能够答应日方此种要求的话,那么他所拉到的显然不是一个助手而是一重负担。 
  虽然我们不必十分置信,然而据谓在同函中,也提起日本愿意调解欧洲纠纷的意思,并且特别指出日本调停泰越纠纷的成功,以示其足以胜任愉快。我们不知道在欧洲纠纷中,谁是泰国,谁是越南;即便把德意算作泰国,英国算作越南吧,不知希特勒与墨索里尼能否接受他们的盟弟所支配给他们的角色?寄语希特勒,留心着吧,有一天东亚共荣圈会连第三帝国也圈了进去的。 
 

美扩大援助反侵略国计划
(1941年3月16日) 
 
  美国租借法案之不仅以英国为唯一的对象,已经在昨天罗斯福总统的发言中表示得清清楚楚了。罗总统对记者声称美国援华计划正在顺利进行,且暗示政府将考虑更大之援助;此外他又指出任何抵抗侵略的国家,都有要求美国援助的资格,而特别指明的国家,则为土耳其与南斯拉夫。 
  如果有人梦想美国会舍弃她共同阵线上的友人,那么现在是他应该醒过来接触现实的时候了。美国援助反侵略国家计划范围的广大,也正是美国着眼广远的地方,因为鼓励支持并增强世界上任何一处反侵略的力量,比之任令它们被优势的敌人一一击破,对于美国总不失为更安全的策略。 
 

罗斯福再作狮子吼
(1941年3月17日) 
 
  罗斯福总统前晚所发表的广播演词,是租借法案通过以后第一次意义重大的昭告,因为它不仅重申了美国的政策与信念,并已明白告诉世界,美国并不单单以第三者的态度,对反抗侵略的民主国家给以善意的援助,而且她自己也是参与反侵略实际行动的最有力的一员。 
  “吾人已结束对暴力统治及压迫之中途妥协……吾人之民治制度已出于实际行动”。这是告诉“以暴力统治及压迫”的国家,美国已经不再重视对侵略者与反侵略者一视同仁的所谓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